教育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章法和句法特點。
2.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
3.了解不同時期詞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
4.訓練學生初步掌握讀詞誦詞的能力。
5.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賞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6.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情懷,樹立愛國、報國的宏大志向。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熟讀成誦。
2.品賞意境。
(二)整體感知
詞是詩歌的一種。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故名“長短句”,又都會樂歌唱,又叫“曲子詞”,還有詩余、樂府等別稱。由于音樂上的要求,句子的長短須依照曲調(diào)的節(jié)拍,韻腳字要讀得短促而又清晰。
詞的風格大致可分為兩派,一為婉約,二為豪放。明張挺說:“婉約者欲其詞調(diào)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北菊n時四首詞均屬婉約派作品。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精讀《雨霖鈴》。教師范讀,學生劃出節(jié)拍,按教師范讀的提示標出韻腳,然后誦讀。
韻腳:切、歇、發(fā)、噎、闊、別、節(jié)、月、設、說。
2.思考、討論:(l)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2)怎樣體現(xiàn)“虛實相濟”的特點?
明確:(l)上片寫戀人離別,下片寫別后心情。起頭“寒蟬”三句交代離別的節(jié)令(寒蟬)。時間(晚)、地點(長亭)、氣候(驟雨初歇),這三句不只是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入景,暗寓離別之意。“都門”二句是清事,一邊是因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將人物置于矛盾這樣集中的情境之中。進出“執(zhí)手”一句,語言極為通俗,感情也極真摯,傷極痛絕之情態(tài)畢現(xiàn)。至此,寫的是實景實事實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內(nèi)心獨白,“念去去”三句讀時要一字一頓,聲斷氣不斷,這二句是別后想象之景,茫茫遼遠的空間充滿了濃密深沉的煙思,在半虛半實間突出了離愁的深切。下片是虛寫。下片開頭“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對上片的歸結,寫人間離別傷感是普遍現(xiàn)象,“更那堪”又轉入現(xiàn)實,“冷落清秋節(jié)”既照應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開拓了詩境。“今宵”一句是名句,詞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見之景,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凄清的畫面使離人更感孤單,言外之意無窮,以別后想象之景寫離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問句作結,言外之意是與離人分別以后,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興致了。下片虛寫著重描繪的是同人孤單寂寞的心情,讀罷回首上片,我們方能從景物中體驗情思,從實境中探尋虛境。
3.歸納
意境由實境與虛鏡組合而成,實境就是具體物象以及由物象構成的藝術整體的境界,虛境就是實境中所包含的一種象征境界。詞中的事、景、態(tài)都是實境,詞人的情思就是虛境。我們要透過實境看虛境。
4.朗讀李煜的《虞美人》
5.自學:思考:李徑這首詞歷來為人稱頌的是最后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苯Y合詞人的身世、實境與虛境的知識,說說此句好在哪里?
明確:(l)結合身世看,李懾作為一個“好聲色”的亡國之君,不足為道;可作為一代詞人他的詞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被宋太宗幽禁的他于生日之夜,唱此首詞,惹來殺身之禍。亡國使他由一國之主跌為階下之囚,他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追思、痛苦。(2)從詞句的表述看,詞人詰問人生,以“一江春水向東流”喻愁,化抽象為具象,愁思如春水波濤翻滾、奔流不止,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通過一江春水這一實景體悟到詞人滿腔的悲慨和幽債,這是虛境。(3)從句式看,“恰似”一句平仄交替,兩個平聲字作結,讀來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乃聲情并茂之句!
7.朗讀北宋詞人秦觀的《鵲橋仙》
8.自學:思考:秦觀的這首詞也是寫兒女情長。他寫的是一個流傳久遠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七夕之夜在云巧星飛、金風玉露的天界相會,二人情意綿綿,溫柔的愛意與會短離長的命運令人心碎。詞人在上片表示這次相逢勝過人間無數(shù)次相逢,下片表示兩人情感若久長,又哪里在乎朝朝暮暮的廝守。你是如何理解這一感情的?
明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是果,“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因。愛情要經(jīng)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如今兩位高尚純潔的情侶相逢,當然“勝卻人間無數(shù)”!這首愛情詞作在觀念上超過了古代許多同類作品。
9.朗讀南北宋交替之際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10.自學:思考:這首詞同樣寫“愁”,與李煜的《虞美人》中的“愁”在內(nèi)容、表述上有什么不伺?
明確:(1)這首詞是作者寫給她丈夫趙明誠的,極言自己獨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2)“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點出夫妻分居兩地,彼此思念之愁!按饲闊o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寫愁,表現(xiàn)了愁遷移之速。本來心中之愁外顯眉宇,詞人卻道先眉后心,其實“愁”早在心頭,又顯于眉頭,再次回到心頭,一股愁緒此長彼消,永遠揮之不去。李煜將愁寫具體了,李清照將愁寫通了,它通貫周身,無法排遣。
(四)總結、擴展
這四首詞作者不同,但風格一致。作為婉約河,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內(nèi)容多為兒女情長,離合悲愁,表現(xiàn)手法多以委婉細膩、含蓄绔麗為主。
(五)布置作業(yè)
1.反復背誦四首詞,體悟詞中意境。
2.自學《其他古詩詞背誦篇章》中李清照的《聲聲慢》,分析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愁”?是怎樣表述這種愁的?并熟讀背誦溫庭筠、李爆、蘇軾、周邦彥詞各一首。
3.預習課文中其他三首詞。
板書設計
雨霖鈴 柳永 虞美人 李煜
凄苦冷清之景 物是人非之境
無限惜別之恨 懷想故國之愁
鵲橋仙 秦觀 一剪梅 李清照
悲歡離合之會 獨居寂寞之境
天長地久之情 閨中相思之苦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
加強誦讀。重點研讀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自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要明確多處用典的意圖;自讀《揚州慢》,要體會情景交融,化用詩境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詞到蘇軾,是一大轉變。他以灑脫曠達之氣入詞,詞體也由形式的解放進而為內(nèi)容的革新。他對南宋愛國詞人的影響尤其顯著,留下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詞篇。南宋百五十年,始終內(nèi)憂外患,反映于詞中特別突出,其前期激于愛國熱情,表現(xiàn)為壯懷高唱;及未期大勢已去或為亡國遺民,只有哀樂低吟。因此,整個南宋詞壇,約可分慷慨憤世和感唱哀時兩派。前以辛棄疾為代表,后以姜夔為代表。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教師范讀《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劃出節(jié)拍,按范背提示標出韻腳,然后誦讀。
韻腳:物、壁、雪、杰、發(fā)、滅、發(fā)、月。
2.思考、討論:談談詞人在赤壁所見所想。
上片寫所見之景,為英雄人物出場鋪墊。起筆開闊,大江洶涌奔騰,使人想見錦繡山河中產(chǎn)生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壘”兩句點出赤壁所在,點出所想之人:周郎!皝y石”三句轉為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宵,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把讀者帶進一個奔馬泰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江山如畫”一句是在這雄偉畫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結論,“一時多少豪杰”又轉到寫人。
下片將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擴展。美景美女襯英雄,更見周瑜激酒英姿,“羽扇”三句寫周瑜戰(zhàn)場上的從容儒雅,詞人渴望自已能像公瑾一樣為自己的國家建功立業(yè),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難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來扭轉乾坤。“多情”后四句,是詞人由他人想及自己。人生幾何,何苦煩憂,還是放眼大江,舉酒賞月吧!一位曠達明理、善于自解自嘲的詞人形象躍然紙上。昂奮豪情與感慨超曠的思緒渾然為一。
3.歸納
以景村人,以他人村自己,是這首詞中的兩層襯托。詞的主旨也在襯托中得以強調(diào)。
4.朗讀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自學思考:(l)辛棄疾詞好用典。詞中用了哪些典故?用典的意圖各是什么?
(2)同一首詞,為什么大量用典,是否有堆砌之嫌?
明確:上片兩處用典:孫權曾在京口建吳都,并打敗曹軍;南朝宋武帝劉裕在這里起事北伐,恢復中原。詞人借歌頌孫權、劉裕表明自己抗金救國的雄圖大略,寫的是英雄盛事。下片寫的是衰敗之史:詞人由劉裕自然想到他的兒子來文帝劉義隆草率北伐而導致失敗的史實,其中又包含了霍去病大戰(zhàn)匈奴的典故,“封狠居胥”是說有北伐必勝的信心。結果宋文帝不但沒有勝利反而招致北魏拓撥燾大舉南侵,因而從此不振。當時宋孝宗派張浚北伐,符離兵敗,主和派重新得勢,從此南北分裂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稼軒的生平抱負也無從施展了。43年后,重新恢復中原民心士氣,和四十三年前大不一樣,叫人怎不生悲!“佛貍沉下,一片神鴉社鼓”兩句用意是什么?拓跋燾南侵,在瓜步山建行宮,后成廟宇,拓跋燾小字佛貍,如今祠下老百姓迎神祭祀,不會把一千年前的北魏入侵者和當今金人的入侵聯(lián)系起來,這里如今全無戰(zhàn)斗氣氛,也使詞人感慨良久。最后借廉頗老矣,不被趙王重用,抒發(fā)自己已老,也在統(tǒng)治集團的斗爭中被一腳踢開的憂憤。
(2)詞中用典雖多,但比直接敘述和描寫內(nèi)涵更為豐富,情感更為厚重,悲憤自先代已有,至稼軒處尤甚。這些典故用于此處,真乃天造地設,何須翻查!
5.小結、歸納
將典故中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中意境交織一處,是此詩意境構成的一大特色。
6.朗讀南宋詞人姜夔的《揚州慢》
7.自學思考:揚州在隋、唐、北來期間曾是著名的繁華之地,但在南宋初期兩次遭金兵洗劫,變成一座空城。姜夔在此詞中化用了杜牧的許多詩句,用了哪些詩句?用意是什么?
明確:(l)“竹西佳處”使人聯(lián)想到杜牧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竹西,是揚州一風光優(yōu)美的亭子,這是想象揚州昔日繁華!按猴L十里”化用“春風十里揚州路”,虛寫往日十里長街的繁榮,與下句“盡薺麥青青”的實寫對比!岸箍茉~工”“青樓夢好”“二十四橋’”三語,全出自杜牧以揚州生活為主題的七絕,一是形容少女的美麗,一是描繪與名妓的來往,一是再現(xiàn)二十四位美人橋上吹簫,寫盡了揚州的風月繁華與風流俊賞。
(2)把杜牧詩境融入自己詞境是虛擬的手法,促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突出了今日之瘡疾。杜牧縱然才華出眾,活到今天,目睹揚州之凄涼,也難以賦詩,使詞中意境又深了一層。但有人認為杜牧的詩境多少削弱了作品嚴肅的愛國主題。
8.歸納
情景交融、虛實相濟,化前人之詩,增詞中之味,是此詞特色。
(四)總結、擴展
句不離篇,并非一枝獨秀;篇不離句,將因句而生輝。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背誦七首詞,進一步體味詞中意蘊。
2.自學《其他古詩詞背誦篇章》,重點研讀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談談王安石在金陵的所見所思,品賞情境交融的特點,并熟讀成誦。
[詞七首《雨霖鈴》《虞美人》《鵲橋仙》《一剪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揚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雨霖鈴教案
7.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