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chǔ)積累]
一、字音
紹興(shào) 遒勁(jìng) 手跡(jì) 裴度(péi)
遺。╤ái) 髹漆(xiū) 夾峙(zhì) 楹聯(lián)(yíng)
嚴飭(chì) 崔嵬(wéi) 叱咤風云(zhà)
二、字形
三、詞語
1、詞語解釋
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筆勢雄健活潑。
盤馬彎弓:比喻先做出驚人的姿勢,不立刻行動。
叱咤風云:形容聲勢威力很大。
髹漆:把漆涂在器物上。
齒冷:恥笑。
炎漢季世:已有病態(tài)的漢代末期。
赍志以歿:志未遂而死去。
崔嵬:高大。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2、近義詞辨析
四、標點知識--分號
分號的作用是:強調(diào)并列關(guān)系或標明大層次。使用分號要注意:(1)分句內(nèi)部已經(jīng)用了逗號;如果分句內(nèi)部沒有逗號,不能用分號。(2)并列詞語之間不能用分號。
分號的用法有兩種。
①復句內(nèi)部并列分句之間,用分號。
例如:(1)有的人活著,等同死去;有的人長眠九泉,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左手撫膝,似在深心運籌北伐大計;右手,拈著人們熟悉的那把羽毛扇,又像是置身于東吳萬千軍中,從容不迫,舌戰(zhàn)群儒……
②非并列關(guān)系 (如轉(zhuǎn)折關(guān)系、因果關(guān)系等)的多重復句,第一層的前后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
例如:(1)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文章導讀]
一、知人論世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故結(jié)廬于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計于諸葛亮,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tǒng)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lián)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的行動綱領(lǐng)。從此,劉備的事業(yè)才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后,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侯,領(lǐng)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guān)系,有利于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軍山(今陜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yǎng)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后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quán),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tǒng)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諸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zhí)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后更長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份遺產(chǎn)。
二、思路探究
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作者通過武侯祠的歷史變遷、諸葛亮塑像、殿前古柏的描寫、記敘,抒發(fā)了作者對諸葛亮留給人間的巨大精神財富的贊美,讓人看到了他“跨越時空的美麗”。全文可分成四部分。
(1)第一部分(1-3自然段)。這一部分由一個“相信它必定是真實的”傳說寫起,寫到抗金名將岳飛路過諸葛亮故里--籠中刻下的感人肺腑的諸葛亮留下的《出師表》的表文,指出了諸葛亮是一位盤馬彎弓的英雄好漢,是一位雖死猶生,值得后世景仰的偉大人物。
(2)第二部分(4-11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是武侯祠的來歷和變遷,教人從中獲得某種新的精神升華。
首先指出武侯祠是值得常去的地方,要帶著幾分思古的向慕之心去走一走,能增強對歷史的洞察力,獲得某種新的精神升華。
第二是介紹武侯祠的位置并點明了武侯祠“不過是帝廟寺的一個配亭”。但是這么一個普通的配亭總能引起人們的崇拜。
第三是介紹祠廟庭院里的褒頌諸葛亮的石碑,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諸葛亮歷來為人們稱頌。
第四介紹武侯祠建立的波折。這里用了比較的方法,昏庸的后漢主劉禪在丞相殉國后竟違背民意不肯為武侯立祠,而李氏父子、桓溫懷有一顆敬佩之心為諸葛亮建祠、護祠。諸葛亮為一腔忠臣,匡扶兩朝,是蜀漢的頭號功臣,他的“鞠躬盡瘁”的精神連一個劉禪也不受感動,實是令人齒冷;而一個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竟為諸葛亮立祠,可見諸葛亮的影響的巨大。
第五介紹了武侯祠的遷址和修葺。引用杜甫的《蜀相》可讓人在清幽肅穆的氛圍中去深深體味當年諸葛亮高瞻遠矚、匡世濟民的思想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3)第三部分(12-19自然段)。這一部分描寫了諸葛亮殿前的清幽環(huán)境和塑像的非凡氣度,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面對這些情景作者浮想聯(lián)翩,提出了為什么千百年來諸葛亮得到了那樣多同情、敬佩與愛戴?作者從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作了評價。
①評價他竭盡人謀,提出正確的聯(lián)吳伐魏的戰(zhàn)略,在劉備逝世后,毅然挑起軍國重擔,堅持北伐,直到赍志以歿。
②評價他平定南中,發(fā)展農(nóng)桑,厲行法制,嚴飭軍紀,廉儉奉公,兩袖清風,拒絕厚葬。
③評價他嚴以律己,心存人民,各族人民利用不同的方式為他奮斗、效死,諸葛亮成為一個德范萬世的表率。
總之,作者在客觀的評價中包含了對諸葛亮高風亮節(jié)的高度贊美。
(4)第四部分(20自然段-結(jié)尾)。這一部分作者通過一位舞劍老人講述的有關(guān)武侯祠前古柏的故事,說明了諸葛亮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磨滅的。
三、探幽攬勝
1、《千秋遺愛在人間》是記成都武侯祠的散文,一開始和結(jié)尾部分都各寫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并且兩處作者都信誓旦旦地說是真的,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一開始用岳飛在武侯祠抄錄《出師表》的故事,引出全文,在贊揚岳飛手跡的同時,更主要的目的是贊揚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引出作者對武侯諸葛亮的憑吊。在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作者又寫了一個關(guān)于武侯祠前古柏的傳說,不僅回扣了文章的開頭,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說明諸葛亮在人們心中,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普通的人的形象,人們認為他是一個神靈,武侯祠是一個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是人們的一方精神家園,包括這里的一草一木。作者相信這些都是真的,并不是出于迷信,而是出于崇敬。
2、這篇憑吊諸葛亮贊揚其豐功偉績的文章,選材豐富,開合自如,文章是以什么為線索組織材料,連綴成篇的?
文章由傳說開始,至傳說結(jié)束,首尾相合,結(jié)構(gòu)謹嚴。第一個傳說是岳飛在武侯祠抄錄《出師表》,直接引出武侯祠。然后作者從武侯祠開始,按照行蹤將古跡和故事貫串在一起,虛實結(jié)合,情隨景生,事由情牽地寫了祠堂的來歷、諸葛亮殿、諸葛亮的簡要生平,最后又回到武侯祠前,寫祠前的古柏,引出第二個傳說故事,表達對諸葛亮的由衷景仰之情,并結(jié)束文章。
【模擬試題】
1、選出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 祭祠(cí) 殉國(xùn) 執(zhí)刀勒石(lè)
B. 捋須(lū) 門楣(méi) 扼腕嘆息(è)
C. 記載(zài) 巨匾 (biǎn) 赍志以歿(mò)
D. 崩殂(cú) 遺。╤é) 疑信參半(cān)
2、下列各組詞語書寫正確的一組是( )
A. 奔弛 鐫刻 撫摸 器宇軒昂
B. 安祥 聒噪 景仰 運籌帷幄
C. 留連 樹陰 劍鞘 厲行法制
D. 讒言 瀟灑 向慕 浮想連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①磚道左側(cè)一碑立于明朝,碑身拙厚,馱于龜趺之上,碑文詳述了祠廟的來歷和 。
②站在庭前,舉目環(huán)顧,但見左鐘右鼓,前亭后榭,布局 ,錯落有致。
③人們常常扼腕嘆息,嘆息諸葛亮雖逢明主卻未獲天時。然而, 這樣,他 竭盡人謀,提出取荊州、定西川、三分天下而后聯(lián)吳伐魏的正確戰(zhàn)略。
A. 變革 精巧 盡管/還是
B. 變遷 精妙 盡管/還是
C. 變革 精妙 即便/還是
D. 變遷 精巧 即便/還是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準確的是( )
A. 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確是一本優(yōu)秀小說,在閱讀時,我經(jīng)常被里面精彩的情節(jié)和精到的描寫感動,時不時拍案而起,擊節(jié)叫好。
B. 一名清華大學的在讀碩士生竟然放棄馬上直讀博士的機會,轉(zhuǎn)而參加2003年全國高考,對此,許多人都覺得不可理喻。
C. 今年五一節(jié)期間,我市一些商家打著“買一贈一”的旗號,暗地里卻欺騙消費者,他們或是將手表帶拆下,或是將原配話筒與音響分開,來作所謂“贈品”,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使消費者明明吃了虧還以為討了便宜。
D. 上級兩袖清風,下級就會廉潔自律;領(lǐng)導帶頭苦干,群眾自會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會風氣才會逐漸好轉(zhuǎn)。
5、下列各句標點使用正確的是(。
A. 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里,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奔馳過多少盤馬彎弓、叱咤風云的英雄好漢!
B. 磚道右側(cè)的唐碑由柳公綽(書法大師柳公權(quán)之兄)書丹,工匠魯建執(zhí)刀勒石。
C. 論才學,他稍遜龐統(tǒng),比奇謀,他不如法正(這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同時更沒有關(guān)、張之輩值得夸耀的資歷。
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孔夫子的一句格言。
6、給下面幾句話排序,只填序號即可。
①經(jīng)過文臣武將塑像長廊,穿過先主正殿,就來到諸葛殿前。
②站在庭前,舉目環(huán)顧,但見左鐘右鼓,前亭后榭,布局精巧,錯落有致。
③小樓外側(cè),有亭翼然。
④每值四月春深,庭中花香撲鼻,草木葳蕤,分外怡人。
⑤到了秋天,這里荷葉田田,丹桂飄馨,另有一番幽趣。
⑥走完回廊,跨過石橋,可通向桂荷樓,樓前自然是碧水一潭。
⑦亭中置石琴一架,不免使人聯(lián)想起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的場面。
閱讀下文,回答7-9題。
他生于群雄并起的炎漢季世,待到劉皇叔三顧頻繁之際,曹阿瞞早已橫掃諸袁,奄有了北方的大步,碧眼兒也坐穩(wěn)了江東,人們常常扼腕嘆息,嘆息他雖逢明主卻未獲天時,然而,即便這樣,他還是竭盡人謀,提出定荊州、定西川、三分天下而后聯(lián)吳伐魏的正確戰(zhàn)略。殊不料,彝陵一敗,先主崩殂,在極度的艱難困苦之中,他毅然挑起軍國重擔,堅持北伐,直到赍志以歿。
北伐中原利耶弊耶?那是研究者們的事情。歷史最怕的是假設。可是,有一些事實卻是無法抹煞的。--他平定南中,夷心歸化;他發(fā)展農(nóng)桑,境內(nèi)安康;他厲行法制,貴賤無欺;他嚴飭軍紀,眾口皆碑。至于他本人,則廉潔奉公,惟有一些薄田供子弟讀書、生活,而自己則不增一寸生財,“隨身衣食,奚仰于官”,真可謂兩袖清風!臨終前,他拒絕厚葬,并指定要埋在漢中前線,他要親眼看見大漢的旌旗插向長安,插向中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孔夫子的一句格言。心中有人民,人民才會為他的事業(yè)去奮斗、去效死,這真是一條萬古不變的至理!在南中,各族人民懷念他,親切地喚他“孔明老爹”;鼓稱“諸葛鼓”;他帶兵翻過的大山,后人取名“相公嶺”。到處都有他的遺跡,在湖北,在陜西,在甘肅,在四川。劍閣有“武侯坡”,勉縣有“讀書臺”,長江有“水八陣”,據(jù)說那里就是諸葛亮步陣嚇退小將陸遜的地點。我為寫《三國》的電影劇本,曾經(jīng)到過成都的西北郊,那里有一處地名叫“九里堤”,現(xiàn)在已經(jīng)尋找不到什么痕跡了,當年卻有一條堅實的大堤,擋住府河的激流,保護了大片的良田。而九里堤人們又稱“諸葛堤”。不管這個說法是否有根據(jù),實際上,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德范萬世的表率,已經(jīng)化為一座雕像,或者,一顆植根于人民心田的枝葉常青的大樹。
7、劃線的語句“歷史最怕的是假設”的含義是什么?
答:
8、文段的結(jié)尾一連用兩個比喻句來比喻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能不能只用一個,這兩個比喻分別從什么角度設喻的?
答:
9、節(jié)選的這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說明。
答:
【試題答案】
1、A (B. 捋須(lǖ) C. 記載(zǎi) D. 遺骸(hái))
2、C (A. 奔弛-奔馳 B.安祥-安詳 D. 浮想連篇-浮想聯(lián)翩)
3、D
4、C(C.“掛羊頭賣狗肉”比喻用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做壞事。A. “拍案而起”指十分憤怒。B. “不可理喻”指不能夠用道理使他明白。D. “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輩的人怎樣做,下面的人就學著怎樣做,多指不好的。)
5、B(A. 奔馳過多少盤馬彎弓,叱咤風云的英雄好漢!C. 論才學,他稍遜龐統(tǒng);比奇謀,他不如法正(這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同時更沒有關(guān)、張之輩值得夸耀的資歷。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是孔夫子的一句格言。)
6、①④②⑥⑤③⑦
7-9略
[千秋遺愛在人間(魯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