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讀伊索寓言》教學參考(人教版高一必修)

發(fā)布時間:2016-7-12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課文鑒賞說明

一、辨析課文主旨

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讀后感!兑了髟⒀浴废褚幻骁R子,它的正面是明白地要告訴讀者的東西,一般讀者也只從正面看;而本文作者偏偏轉(zhuǎn)到鏡子背后,要從看似沒有東西的地方看,結果真的給他看出來了──只是這已不是《伊索寓言》本來要說的意思,而是作者自己的看法,是對《伊索寓言》的別解,或是對它的延伸,或是對它的深化。共同點是它們都來自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的體察。

作者為文灑脫、幽默,大量使用反諷手法,給我們理解課文帶來了難度。我們要善于辨別分析,從而獲得對課文的正確理解。除去談九則寓言的主干部分,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含蘊的意思更難以琢磨,卻又直接關系著我們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把握,這里提出幾處較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地方。

(一)在開頭部分,作者說,從整個歷史看,古代相當于人類的小孩子時期,是幼稚的,經(jīng)過幾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xiàn)代。我們年齡長,閱歷深,我們相信現(xiàn)代的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這里將古代比作人類的小孩子時期,打破人們慣常的心理習慣,新穎而看似不無道理。不過,我們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發(fā)奇想”而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在科學技術方面確實呈現(xiàn)出線性的、累積式的發(fā)展,而在文學藝術、文化思想方面呢?就很難說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藝術,令后世難以企及。這樣,把古代比作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就說不上是很嚴謹?shù)、科學的說法了。而據(jù)此推論出來的“《伊索寓言》是一本古代的書,因而有好多淺薄的見解”也只能說是作者的一種諧謔了,目的是為了順理成章地生發(fā)出下文。

(二)結尾說:“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對于這一段話,我們也只能把它理解為作者批評、嘲諷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兑了髟⒀浴吩缫殉蔀槭澜缑,它可以作為兒童讀物,而有了豐富人生閱歷的成人同樣也可以成為興致盎然的讀者,因為雖然每則寓言講的故事很簡單,并一般都在結尾點明了寓意,但它的頗具典型性的故事,有著不可限定的豐富的意義指向。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作者從《伊索寓言》中讀出如許新意,其實也正是源于它的這個特色。因此,我們不能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把作者說的《伊索寓言》見解“幼稚”“淺薄”當真。作者對現(xiàn)代社會有一些不滿是肯定的,但我們也不能就此斷定作者認為產(chǎn)生《伊索寓言》的時代社會原則是公平清楚的,人心是純樸幼稚的,而現(xiàn)代社會就完全是人心叵測、是非混淆顛倒的。事實上,作者由九則寓言引申出的聯(lián)想,有些是對具有普遍意義的現(xiàn)象的嘲諷,不分古今。

應該說,《伊索寓言》是觸發(fā)作者產(chǎn)生諸多思考與體驗的由頭,是作者借以“澆自己之塊壘”的酒杯。作者既是學識淵博的學者,也是生活中的智者,對于人世生活中的種種花招、心機、伎倆,他都能洞察幽微,明白里面的深細曲折,在筆下再現(xiàn)出來時,也往往是三筆兩筆,就能撮其要,現(xiàn)其形。我們欣賞的是作者對世相的深刻體察、或幽默或辛辣的嘲諷以及看問題時角度的別致。另外,這篇課文的意義還在于,作者為讀者提供了觀察思考社會的“別一只眼”。透過這只眼,人們習以為常的事情現(xiàn)出其卑劣、怪誕、可笑之處;同時,作者對世相人心的體察相當深透,諷刺面很廣,筆端所到之處往往不留情面,我們在讀到某段話時,沒準也會覺得被刺痛一下,從而使我們警醒。但如果我們?nèi)珡倪@個角度去看社會,看人事,則肯定要失之偏頗,這“別一只眼”的意義也就被扭曲了。

二、分析疑難語句

1.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

諷刺那些善于用投機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資本的人,這些人往往是半瓶子醋,只能在別人不清楚他的根底的環(huán)境里蒙混,看似比別人高明,其實正反映了內(nèi)心的虛弱:知道自己技止于此罷了。

2.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指有些人沒有自知之明,聽不得別人的批評,不能知錯改錯。這號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評他一下,他反而胡鬧,反咬你一口。

3.下去以后,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層的調(diào)查和工作……就是下去以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這段話很明顯是在諷刺當時的上層政治。蔣介石及別的一些大官僚、大軍閥,在內(nèi)外交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常常會拋出“主動下野”這種伎倆,或者是以退為進,或者是避過風頭,旁觀其變!跋氯ァ,指的是下野或下臺,“上”“下”指的是地位、官職的升降!把劬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真的下野或下臺,還是一心向上爬。

4.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指的是自己被戳到了痛處,就惱羞成怒,撕破臉皮,挖空心思地揭別人的短。

5.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有錢人往往吝嗇,一毛不拔。

6.訴苦經(jīng)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一個人得了點好處,總容易引來別人的嫉妒,想要分點甜頭。要避免這一點,辦法是訴苦經(jīng),好讓別人心理平衡。

7.醫(y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圍城》中寫道:“醫(yī)生除了職業(yè)化的殺人,還干什么?”“……所以病人怕死,就得請大夫,吃藥;醫(yī)藥無效,逃不了一死……”這里說“醫(y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可能是從醫(yī)生并不能包治百病、有時候也會無能為力、最后只能眼看著病人死去的角度來說的。

8.……而我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道:“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這是順便諷刺那種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這種人像那只蒼蠅一樣可笑,實際上對歷史的進步絲毫沒有推動作用,卻把一切功勞歸于自己。

三、領會幽默風趣

作者善于聯(lián)想,巧于打比方,在行文的無關緊要處時常蹦出妙語,這些妙語有的甚至是“廢話”,可是有了它們,文章就顯得活潑且有趣味得多。比如寫年近三十的女人對十八九歲女孩子和二十三四歲女孩子不同的態(tài)度這一段,是舉例證明前面所說的話的,其實作者的意思前面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這一段也并沒有表達新的意思,但它使文章更形象化,讀起來頗有趣味。

●解題指導

一、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作者的活潑的思維方式,同時也便于學生把握作者借九則寓言表達的觀點。

第一種情況: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家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驢子和狼的故事。

第二種情況:烏鴉的故事;狐貍和葡萄的故事。

第三種情況: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

二、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一些疑難語句的含義。

參考答案見“課文鑒賞說明”。

三、此題意在讓學生領略作者的行文風格,注意課文中哪些話是話里有話,哪些話是反語。前三段里“古代相當于人類的小孩子時期”的說法、“《伊索寓言》可以給我們?nèi)匕参俊钡恼f法都有很濃的反諷意味。結尾部分說小孩子不應該讀寓言,這是話里有話,表現(xiàn)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因為現(xiàn)實社會黑白混淆,是非顛倒,人心叵測。

四、此題意在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發(fā)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教學建議

一、教師要對作者錢鐘書的學術成就和在國內(nèi)外學術界享有的盛譽有大致的了解,向?qū)W生作一些介紹,這樣會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錢鐘書的為人為文風格也要有一定的認識和體會,這樣,教師自己才可能比較深透地理解這篇課文而又不致偏頗。

二、教學這篇課文的重要方法是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

三、九則寓言故事,作者復述詳盡,原文大體如此,且重點不在故事本身而在由此生發(fā)的聯(lián)想,因此不必費神翻檢故事的原文。

四、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解決疑難的能力。課文中列舉的故事有九則之多,引述和議論都很俏皮隱晦,但是突破一點,心領神會,其余也不難以此類推。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敏澤)

錢鐘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

錢鐘書是古文家錢基博的長子,自幼受到傳統(tǒng)經(jīng)史方面的教育。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又廣泛接受世界各國的文化學術成果。1933年大學畢業(yè)。1935年和后來成為作家、翻譯家的楊絳結婚。同年取得了英國退回庚子賠款留學名額,在牛津大學英國語文系攻讀兩年,又到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一年,于1938年歸國。先后擔任過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蘭田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英文總纂、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等。1953年起,任文學研究所(原屬北京大學,后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現(xiàn)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1982年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錢鐘書深入研讀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jīng)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覽和研究!墩勊囦洝罚1948)在溝通中西、廣征博引的基礎上,包含著對中西詩論中貌異實同的詩心的精微辨析、比較和闡發(fā)。它不僅是中國最早的豐富而詳贍的中西比較詩論,而且提出了許多前人不曾提出過的問題。以中國古文論而言,有關佛學對中國詩文論的廣泛影響的研究,《談藝錄》可以說是首創(chuàng)。以西方文學理論而言,有較大影響的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理論家許克洛夫斯基,以及丹麥哲學家克爾愷郭特、法國詩人瓦勒利等的理論,在《談藝錄》中,也是首次被運用于中國古文論的研究;對克羅齊“直覺說”的批評,也是該書最早提出的!墩勊囦洝烦霭婧螅髡哳H感有“言之成理而未徹,持之有故而未周”(《談藝錄》引言)之處。1984年中華書局再版時,除對原書稍作刪潤作為上編外,又將近年補訂的與原書規(guī)模相當?shù)牟糠肿鳛橄戮。后者不僅于中國古文論中的精華多所鉤稽、辨析和闡發(fā),而且對于西方文論,特別是西方當代興起的新學科、新理論(包括詩禪說、結構主義、拆散或譯解體結構主義,以至接受美學等等)也有進一步的、豐富而精審的聯(lián)類、辨析和比較。他的另一部學術著作《管錐編》(1979),富有辨?zhèn)魏娃q證精神,對《詩經(jīng)》《易經(jīng)》《老子》《左傳》《史記》《楚辭》《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不僅突破了許多人文學科的領域,不株守陳見地作了許多新的考釋,而且披沙揀金、鉤玄提要、刊謬鉤沉、辨析毫芒、熔古鑄今,做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見的賡揚;并將中西文化和文學做了許多有意義的比較和研究。融廣博的知識和精卓的見解于一體,這是他的所有學術著作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宋詩選注》(1958)提出了新的選詩原則,在注釋上既保持了傳統(tǒng)選本的一些基本特色,又突破了傳統(tǒng)選本止于注解、疏證的局限,對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許多問題,貫通中西,做了精見迭出的闡發(fā),對隨后的選本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錢鐘書的學術著作除上述幾種外,尚有《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1943年《北京圖書館刊》英文版)、《舊文四篇》(1979)、《也是集》(1984)等。他的許多著作在國內(nèi)外學術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錢鐘書同時還著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1941)、短篇小說集《人獸鬼》(1946)、長篇小說《圍城》(1947)等。無論他的散文或小說,都具有機智雋永的特點。特別是他的諷刺性長篇小說《圍城》,更能夠顯示他的獨特的風格,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刻畫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圍城》已被譯成多種文字。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版)

二、《寫在人生邊上》初版序(錢鐘書)

人生據(jù)說是一部大書。

假使人生真是這樣,那么,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具有書評家的本領,無須看得幾頁書,議論早已發(fā)了一大堆,書評一篇寫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寫書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yè)余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他們不慌不忙地瀏覽。每到有什么意見,他們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寫一個問號或感嘆號,像中國舊書上的眉批,外國書里的Marginalia。這種零星隨感并非他們對于整部書的結論。因為是隨時批識,先后也許彼此矛盾,說話過火。他們也懶得去理會,反正是消遣,不像書評家負有指導讀者、教訓作者的重大使命。誰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么,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八日    

(選自《寫在人生邊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三、錢鐘書先生《讀〈伊索寓言〉》(臧克和)

文章選自錢鐘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這個散文集最早由上海開明書店1941年12月出版。內(nèi)容除了這篇《讀〈伊索寓言〉》外,另收有《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窗》《論快樂》《說笑》《吃飯》《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論文人》等,計十篇。

作者為這個集子寫于30年代(1939年2月18日)的序,多少可以幫助讀者了解錢先生本人讀書寫作上的愛好及特點:

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寫書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yè)余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他們不慌不忙地瀏覽。每到有什么意見,他們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寫一個問號或感嘆號,像中國舊書上的眉批,外國書里的Marginalia。這種零星隨感并非他們對于整部書的結論。

《寫在人生邊上》在198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納入《上海抗戰(zhàn)時期文學叢書》,主要編委柯靈作為作者的老朋友,所作的有關評論,可以幫助讀者把握錢先生散文的獨到風格與魅力:

《寫在人生邊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間別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

散文也罷,小說也罷,共同的特點是玉想瓊思,宏觀博識,妙喻珠聯(lián),警句泉涌,諧謔天生,涉筆成趣。這是一棵人生道旁歷盡春秋、枝繁葉茂的智慧樹,鐘靈毓秀,滿樹的玄想之花,心靈之果,任人隨喜觀賞,止息乘陰。(《讀書》1983年第1期)

的確,與現(xiàn)當代的其他散文作家相比較,《寫在人生邊上》別具妙趣橫生、啟人心智的特色,或者可以說,讀者欣賞錢鐘書先生的散文作品,更多的不是在于情感上的愉悅,而是在于智性上的滿足。這一特色的形成,和作者學術上的造詣密切相關聯(lián):“涉獵一下他的理論性著作──《談藝錄》《宋詩選注》《舊文四篇》《管錐編》等等,不得不驚詫于他功底的深厚。出入經(jīng)史,貫通中西,融會古今,而絕傍前人,匠心獨運,自成一家,和他創(chuàng)作上的才華煥發(fā),戛戛獨造,互相輝映,各有千秋。淵博和睿智,正是他成功的秘訣,力量的源泉。”(同上)

《讀〈伊索寓言〉》借《伊索寓言》里的九個寓言故事聯(lián)類引申,洞燭世相,化陳腐而為神奇,開生面而破余地。我們固然可以說此篇誠“翻案”文字之妙選,但這還只算是極粗淺的概括。正是錢先生首次標舉“喻有兩柄而復具多邊”,拈出這個命題的意義,又不限于修辭學上面的,而是具有認識論價值的。事物雖一,其用萬殊。用錢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蓋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別,著眼因殊,指同而旨則異;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應多,守常處變。”(《管錐編》卷一)《讀〈伊索寓言〉》可以說是這一認識方法的早期實踐。

作者又總是以文為趣,在章法結構上似乎也采取所謂“眉批”式的“不經(jīng)意”的做法,由此而可能會導致一些讀者認為,前面的兩段感想與中間對九個寓言故事的“翻案”部分之間似乎捏不到一塊。其實,《伊索寓言》作為“一本小孩子讀物”,原本是世界兒童文學的經(jīng)典性作品;《讀〈伊索寓言〉》前面的兩段感想正是緣于“年輕人”的,而這些感想又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再聯(lián)系到收束部分關于“小孩子讀寓言”的議論,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作者結構經(jīng)營上的收放自如、開合有度、舉重若輕。在發(fā)表感想議論的方式上,也無一不是體現(xiàn)著“兩柄”兼到、出語盡雙、善下轉(zhuǎn)語的特點,這才是該文根本的文脈聯(lián)絡。

中間部分為對九個寓言故事所作的“眉批”式“翻案”。這一散文結構章法,大概最相宜于以上所述的作者的寫作主張和風格特色了。具體說來,作者對這九個寓言故事作的“翻案”文字,又有“反對”、有“引申”!胺磳Α斌w現(xiàn)“兩柄”觀,就是說寓言故事本身里面包蘊了一“柄”,作者拉來與之相反相違的另一“柄”作對照看!耙辍斌w現(xiàn)“多邊”觀,就是將寓言故事本身里包蘊的一邊,或“應用到旁的方面”,或續(xù)“上下文”,不待說,這里的“引申”,既有方位上的挪移,又有程度上的深化。屬前者“反對”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驢子跟狼的故事”等;屬后一類“引申”的有“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家的故事”“烏鴉的故事”“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等。

上面已經(jīng)談到《讀〈伊索寓言〉》在議論語言方面的基本特點,歸結起來就是蘊涵著真理的“佯謬”和統(tǒng)一的矛盾“不諧”。由此而使思維啟神益智,語言妙趣橫生。本文的議論語言讀起來莊諧雜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形同悖論,或正經(jīng)話作荒唐語,充滿了佯謬,又充滿了理趣;好似一切的矛盾都集中在一起且統(tǒng)一于一體。“矛盾是智慧的代價”,而智慧就在于從矛盾中(“不諧”)發(fā)現(xiàn)為人們所忽視或所誤會或所掩蓋的內(nèi)在統(tǒng)一(“諧”)。我們習慣上判然劃分的“正話”與“反語”之類,拿到這里來套用已嫌笨拙。“諧”出于不“一”,滑稽異同,非心智高卓者莫辦。美國精神心理學家A.盧森堡總結出一種他稱之為“兩面神思維”的所謂高級思維結構,即“同時積極地構想出或更多并存的和(或者)同樣起作用的或同樣正確的相反或?qū)α⒌母拍、思想或印象。在表現(xiàn)違反邏輯或者違反自然法則的情況下,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物制定了兩個或更多并存和同時起作用的相反物或?qū)α⑽,而這樣的表述產(chǎn)生了完整的概念、印象和創(chuàng)造”(王依民《讀〈寫在人生邊上〉》,《讀書》1986年第3期)。

也許可以順便提到,這篇早期的散文作品,對作者后來的創(chuàng)作、研究都產(chǎn)生過一些影響,這從該篇所談論的寓言故事融化到作者后來的一系列著作中的事實即可看得出。例如“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又見于《圍城》第五章!昂偤推咸训墓适隆保忠娪凇秶侵赜∏坝洝罚骸拔覀儗Σ烧坏降钠咸,不但想像它酸,也可能想像它是分外地甜。”又見于該書第八章!芭8艿墓适隆,又見于《宋詩選注》批評嚴羽:“尤其是那些師法李白的七古,力竭聲嘶,使讀者或者想起寓言里那個青蛙,鼓足了氣,跟牛比賽大小。”……也許是得意的話再講一遍?而都不外是取象不二、寓旨多邊的實踐。如此等等,又都表明著作者并非一味以文為戲,而是識義卓絕的燭照幽微。

(選自《語文學習》1996年第7期)    

四、學者罵人盡諧謔──錢鐘書《讀〈伊索寓言〉》命意探討(劉真福)

這是一篇厚重而奇妙的文章。

說它厚重,首先是所涉面廣,有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系的微觀剖析(首段),有對人類歷史的宏觀瞭望(第二段),有對《伊索寓言》思想內(nèi)容的發(fā)揮借用(文章主體),有對現(xiàn)實社會的嘲諷、批判(末段),這些豐廣的意蘊看似信手拈來、隨意合成,其實非博學多識難以為之;其次是思想敏銳深刻,有對人情世故的洞明與練達,有對事理的直視穿透力,有對歪理邪道的反撥力,例如三言兩語道出了“信而好古”的新歷史觀,輕巧地從流傳千古的寓言中挑出“謬誤”;又如對于當時社會上的種種丑惡人群捫毛辨骨,看穿本相。這種豐廣而深刻的見識竟然來自一個三十歲上下的青年學者!

說它奇妙,就文章本身而言,思路奇崛,生面別開,借古寓言傳新意,化腐朽為神奇;就閱讀效果而言,有多重意味,似是而非,亦莊亦諧,藏頭護尾,把捉不定。

但是,一句“厚重而奇妙”還不足以準確傳達文章的精髓。本文的寫作初衷是什么,換言之本文主題是什么?仍是謎一樣讓人捉摸不透。奇文共欣賞,人人說心得。頭腦簡單的人思直思無礙,順著作者說的“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xiàn)代兒童讀物的”所提示的方向去思考,認為本文意在批評《伊索寓言》,如此一來文章變淺變白了;謹言慎思的人讓文章正話反說、反話正說給繞住了,陷于深思冥想的泥淖中,認為文章的意義就是蘊涵著真理的“佯謬”和統(tǒng)一的矛盾“不諧”,充滿理趣,使人啟神益智,如此一來文章變深變玄乎了。按照前者的邏輯,作者是以社會批判家姿態(tài)出現(xiàn),但矛頭指向遙遠的外國古代寓言,猶如堂吉訶德與大風車作戰(zhàn),所作所為實在讓人費解;按照后者的邏輯,作者是以滑稽的面目出現(xiàn),純以文字游戲宣示受眾,猶如小孩子向眾多成人出智力測驗題,所作所為同樣讓人費解。

如此這些,我說都沒讀懂這篇文章。

那么,寫作初衷、真正命意到底是什么?我以為是以批評《伊索寓言》為借口或依托,批判黑暗、荒誕、不公正、無理性的現(xiàn)實社會,給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群丑百怪畫像。批評《伊索寓言》只是幌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伊索與作者有何關系?成書于兩千多年前、開啟過無數(shù)代兒童智慧和心靈的《伊索寓言》竟至于激起作者“無情嘲諷”的憤情?如果不是著眼于批判現(xiàn)實社會,寫這種頗有鋒芒的文章干什么?再說,文章主體的九個原故事與作者所發(fā)議論跳躍非常大,在邏輯上、學理上并無嚴格對應關系,似連非連,所勾連者僅是一種機趣,一種依托。所以真實命意還在于表達對現(xiàn)實的感受。循此思路,復察文章各關節(jié),好比驅(qū)云散霧,意義逐漸變得明晰起來。下面分別提煉九個故事的本身寓意和作者新賦予的意義(見附表),每一個故事都生發(fā)新的寓意,每生發(fā)一新寓意都是譏刺某種一社會丑類。所譏刺者,蓋有文人、武夫、政客、小市民、醫(yī)生等,描繪了當時社會的獐頭鼠目眾生相。

故事名稱

 故事寓意

 諷刺現(xiàn)實中人

 

蝙蝠的故事 刺善變者 隨機應變,處處“與眾不同”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 享樂者挨餓活該 在死人身上當“寄生蟲”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 戒貪得 不自知者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總朝上必摔跤 地位淪落仍想“上進” 

烏鴉的故事 偽裝者終現(xiàn)本相 大家都偽裝,你我都一樣 

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有缺點也自視為優(yōu)點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 戒之在貪 富人往往吝嗇 

狐貍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訴苦經(jīng)可免旁人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 錯行仁義反受其害 行醫(yī)者時或草菅人命 

如果列表分述仍嫌約略而空泛,我們不妨專門解剖“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稍作詳細的說明:

一到冬天,螞蟻出曬米粒;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xiàn)在挨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jù)柏拉圖《對話篇菲得洛斯》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yǎng)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讀這段文字有兩點提請注意:一、推測作者的用意。一半以上文字不是述古而是論今,好像并不想推敲故事的寓意之確當、深淺與否,寓意與故事之間關聯(lián)恰當與否,而是用心于新寓意的導引、產(chǎn)生,批判現(xiàn)實社會不合理現(xiàn)象,對比大作家的生前死后,一大批文人始而冷落他,繼而擁聚、寄生于他身上,前倨后恭,厚顏無恥,其中隱藏著作者的憤然之情。二、推究文章的邏輯。作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由譏刺促織轉(zhuǎn)而變?yōu)樽I刺螞蟻,由譏刺昆蟲轉(zhuǎn)而變?yōu)樽I刺現(xiàn)實中人,就是說原故事與新寓意之間“落差”甚大,跳了好幾跳,只剩下一些“皮毛”上的關聯(lián)了,在學理、文理上不很貫通,但作者不加理會,或許是有意為之,此其人乃學問大家,何至于做文章連邏輯條理都出現(xiàn)如此窘迫、疏漏呢?或許是想著借古代寓言發(fā)譏時之論罷了。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斷定錢氏之文是在借古諷今,指桑罵槐。然而這種推斷、解析主要是在“文本”的層面上進行,尋求的是文章“本有之義”;即使說“推測作者的用意”,也是以“文本”為基礎,還缺少某種有深度的、堅實的基礎。我們還可以從另一方面探討,即通過“知人論世”揣摩作者的當初命意。

本文收于錢鐘書的第一個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集子于1941年出版。正是現(xiàn)代散文的轉(zhuǎn)型期,抗日戰(zhàn)火正為熾烈,散文創(chuàng)作更多地關心社會大眾生活,抒情小品告退而嚴肅雜文方滋,大多數(shù)散文作家都涉獵雜文,出現(xiàn)一批“驍勇善戰(zhàn)”的進步派雜文作家,如聶紺弩、秦似、夏衍、唐弢、巴人等。他們對黑暗社會的批判極其徹底,冷嘲熱諷,含沙射影,鋒芒或直或隱地向著專制制度和專制下的國民劣根性,這種文風在今人看來是多么稀有、陌生和珍貴,但在當時是司空見慣的。錢鐘書于1935年出國留學,1938年回國,回國時還不足三十歲。文壇上散文流派格局已經(jīng)形成。其生年也晚,其歸來也晚,不介入這派那派,當然他也不以散文創(chuàng)作名世,僅憑一《寫在人生邊上》小冊子并不能加入“著名散文大家”行列。不過他的散文也自有特點,即以學理、見識、機趣見長,獨標一格。受時代潮流影響,也有不少鋒芒閃現(xiàn),汪洋恣肆,議論縱橫,在豪氣、儒雅氣、諧謔氣中,隱然有些火氣、銳氣、不平之氣,以至于有人說他罵人太“尖刻”。當然還不至于太“尖刻”。錢氏散文的批判精神不能與魯迅雜文和聶紺弩等的雜文相提并論,即沒那種徹底性、直接性和不可向邇的威力,他是從個人主義文化人士的立場、觀點出發(fā)來觀察社會,發(fā)表言論的,所揭批者以文化界人事居多。《寫在人生邊上》的散文集不乏此類篇頁,除《讀〈伊索寓言〉》外,還有《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談教訓》《論文人》等,而以《讀〈伊索寓言〉》批判面最為廣泛。若以《讀〈伊索寓言〉》等作品來看錢氏散文的創(chuàng)作傾向,是介于進步派與自由派之間的,既有一部分進步派文體的內(nèi)在蘊涵(關注社會人生問題),又有不少自由派的外在風格(知識化、趣味化);將進步派的尖刻和自由派的機智幽默調(diào)而合之、雜而糅之。如果脫去自由派的外衣,便直露出進步派鋒芒,那將不是錢鐘書本人;如果抽掉進步派的筋骨,完全透出自由派的立場,那也不是錢鐘書本人。

且看《寫在人生邊上》的舊序,透露出作家的這種姿態(tài)與神情:“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寫批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yè)余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他們不慌不忙地瀏覽。”從“業(yè)余消遣者”“隨便和從容”“不慌不忙”等字眼可見作者悠游、閑散的心態(tài)和人生取向。又說:“這種零星隨感并非他們對于整部書的結論。因為是隨時批識,先后也許彼此矛盾,說話過火!彼约撼姓J“說話過火”,可見文章中有不少刺人的鋒芒。

明乎此,可知《讀〈伊索寓言〉》既罵人,罵得“惡狠狠”,又回避“罵人”的惡名,罵得婉轉(zhuǎn)、巧妙,以至于時隔幾十年后讀者感到不知所云,“尋墜緒于茫!。

(選自《名作欣賞》2002年第3期)

 

[《讀伊索寓言》教學參考(人教版高一必修)]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shù)學必修1教學課件

3.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高一生物必修2教學計劃

7.高一必修2生物教學計劃

8.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學計劃

9.高一地理必修一的教學計劃

10.高一語文必修3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