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人:騫春江日期:2008.03.06
教學目標:
1、對比鑒賞不同詞人筆下的具有婉約風格的思念之情。
2、在對比中把握兩首詞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1、賞析《江城子》一詞中虛實相生的手法以及兩詞共同使用的對寫手法。
2、品味同為婉約詞選取的景物的不同。
教學難點:
對比鑒賞兩首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教學方法:
對比鑒賞
教學過程:
一:舊知反饋。
提問背誦《頒獎詞》。
羅映珍----用愛喚醒沉睡丈夫。
孟祥斌----年輕軍人舍己救人。
(提醒背誦時注意節(jié)奏,語調。)
二:導入。
“大愛無疆”,羅映珍用一個傳統(tǒng)女人最樸素的方法又一次證明了這個真理。夫妻恩愛,是一種超越了愛情的親情,這種心心相依,忠貞不渝的親情被分裂時,當我們看到孟祥斌的女兒提著爸爸的鞋子在橋頭上痛苦欲絕時,我們的感動怎么能夠克制?我又進一步想了一下,孟祥斌的妻子在自己的丈夫離去之后的日子中,一定會日日以淚洗面。她對丈夫的思念遠不是只用淚水可以沖刷得完的。人生處處是離別,故而就會有離別后的思念。也許異地之別的思念還會又再次相逢的期盼,那么,生離死別的思念,只能讓人欲訴無處,只待用痛苦煎熬著的內心數著緩緩如流水卻流不盡的凄涼。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然而這并不排除他的心中也會又悲涼的思念。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悼念亡妻之作。
三:介紹《江城子》寫作背景。
蘇軾的妻子王弗在16歲時嫁給蘇軾,二人兩情相悅,相敬如賓,恩愛有加。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27歲,正值王弗如花似玉的年齡,二人的甜蜜生活才剛剛開始不久,蘇軾悲痛欲絕,久久不能忘記。獨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獨難熬,就這樣熬過了又十個年頭,此時的蘇軾任職山東密州,一夜夢回往昔,有感而作此詞。
四:整體感知。
1、 生齊讀,師點撥、評價、糾正。
2、 師朗誦,帶著感情,將學生引入情景。
五:內容分析。
(一)分析上片。
分析:時至蘇軾寫這首詞時,王弗已經去世十年了。二人相互思念遙遙相望,卻又杳無音訊,兩茫茫寫出了蘇軾無限的思念和惆悵。這十年來,蘇軾歷盡奔波。先是與王安石不和,受盡排擠。后又在密州任職時遭遇災荒,忙于處理政務。某中程度上,蘇軾無暇思念,但更多的是,蘇軾不能承受思念之苦,不敢去觸及思念的弦。故而不思量,卻仍然難忘。越不去想,就越不容易忘。從“自難忘”中也看到蘇軾對王弗的思念歷久彌深。
(板書:時間久)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分析:王弗死后埋葬在故鄉(xiāng)四川,而此時的蘇軾在山東密州做官,兩地遙遙,相差千里。亡妻孤苦一人,既遙遠又孤單,滿腔的凄苦之情無由向親人訴說,故說“無處話凄涼”。夫妻不能共話,不僅在于距離遙遠,更在于生死的界線無法超越。
(板書:距離遠生死相隔)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分析:即使生死可以溝通,夫妻可以重逢,又如何呢?
明確:應不識。
提問:為什么不識?用幾個詞來概括這幾句話描繪的作者的形象。
明確:歷盡滄桑,面容憔悴。
(二)小結。
1、上片寫夢前,幾經分合轉折,抒發(fā)了作者對亡妻思念不已的一片真情。
2、提問:在上片中,詞人為抒發(fā)對亡妻的思念選取了什么樣的意象?
明確:孤墳詞人自己憔悴的面容。
追問:用的什么樣的筆法?是如水彩般的細膩描繪,還是如素描般的粗筆勾勒?
明確:粗筆勾勒。選取意象時從大處著筆,用粗筆勾勒的筆法。
(板書:粗筆勾勒)
3、這首詞是記夢,可文已至半,卻還沒有寫到夢境,為什么?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思念至深自然就能入夢。上片在寫夢之由。
(三)分析下片。
以下寫夢境部分。
齊讀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分析:寫到夢境中見到妻子還同往常一樣在窗前梳妝打扮。十年了,這個以前幸福生活中的場景詞人始終不能忘掉。十年時間,積攢了多少的思念想要傾訴,然而思緒如麻,又當從何處說起?于是,竟無語凝噎。滿腹的相思都化作了熱淚千行。
提問:這幾句是虛寫還是實寫?
明確:本詞為記夢之作,有明確的日期,所以說應確有其夢。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是實寫。可是,夢本來就是虛幻的,所以說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生。
(板書:夢之境虛實相生)
小結:以上幾句寫夢之境,運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分析:詞人從夢中醒來,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長著小松樹的上岡上,妻子一定會年復一年地為思念丈夫而悲傷。寫自己懷念亡妻,卻料想對方為懷念自己而柔腸寸斷,這是什么手法?
明確:對寫。
(板書:夢之感對寫)
總結:本首詞共三部分,運用了虛實相生,對寫等手法,語言平易質樸,將對亡妻的思念表達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有感情地朗讀。)
過渡。
蘇軾本為豪放詞人,但由于與亡妻伉儷情深,所以借粗筆勾勒的手法寫出了生死相隔的思念。那么,我們再來看一首婉約派女詞人如何來寫異地相別的思念。
六:賞析《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 寫作背景介紹
李清照自幼受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感情十分細膩,對于花開花落,四季變化也很敏感。趙明誠在擇妻時作了一個夢,夢中注定要有文詞之妻,而李清照與趙明誠有是門當戶對,并且志趣相投,于是,兩個人的婚后生活十分美滿。但美中不足的是,趙明誠在太學讀書,一個月只有兩次回家的機會。長期的獨守空房,使李清照深感閨中的寂寞孤獨,春去秋來,眼見時光如流水一般偷偷溜走,而自己只有孤獨寂寞相伴,只能用詞來排遣內心的憂愁。于是創(chuàng)作了本詞。
(二) 內容賞析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分析:首句寫紅色的荷花開始凋謝了,白色的竹席也有些涼了,秋已深了。詞人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融入了一種時光易逝,年華易老的感慨,是一種融情于景的寫法。
(板書:融情于景)
接著寫她再次去劃船的景象。這句的意思是: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輕”字,很有份量,“輕”,是輕手輕腳的意思。它真實地表現了少婦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隨就獨自上小船了。下句“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的!傲_裳”,是綢制的絲裙子!疤m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這兩句極寫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極何以出此?然而,它不過是象“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看到的是無限春光美景,雙棲的鴛鴦,煙柳畫橋。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分析:前秦竇滔之妻蘇若蘭曾寄給她丈夫一首織錦回文詩,后來借錦書指代夫妻之間來往的書信。清照所盼望的自然是趙明誠的來信,遺憾的是一直等到了月滿西樓,而此時雁自回時,卻沒有為她帶來錦書,于是心中難免就會產生失落和傷感。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分析:“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白浴弊郑恰翱兆浴被颉白匀弧钡囊馑。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兩人分居異地,卻有同一種相思。自己的閑愁自己有深切的體會,又設想對方的閑愁也不易排遣。
(板書:青春易逝無人欣賞)
那么,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這里,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安畔隆、“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系,體現了愁緒轉移的迅速,絲毫沒有間隔。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
總結:1、提問: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李清照的愁的話應該是什么呢?
明確:閑愁。
追問:詞人是用什么意象,什么手法來表現閑愁的?可以與上首詞相對照。
明確:選取景物從小處著筆,用細膩之筆描繪。
(板書:細膩描繪)
2、本首詞選取細處之景,用細膩的筆墨描繪出與丈夫分居兩地思念的“閑愁”。寫出了婉約女詞人的細膩之心的思念。
七:總結比較鑒賞
一個是豪放男詞人,一個是婉約女詞人;一個是生死相隔,一個是異地相別;不同的際遇,相同的離愁和思念,又不同的程度,更用了不同的手法,F在,讓我們比較一下這兩首詞的異同。
明確:同:
1、 都寫別后的思念之情。
2、 在風格上都是婉約詞。
3、 都用了對寫的手法。
異:
1、 蘇詞選景從大出著筆,用粗筆勾勒;而李詞從小處選景,用細膩之筆描繪。
2、 蘇詞運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而李詞側重寫實。
3、 蘇詞寫生死相隔的思念,感情真摯,催人淚下;而李詞寫異地相別的閑愁,描寫細膩,卻少了蘇詞當中蘊含的沉痛的感情。
八: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比較鑒賞文字。
要求:從選取的意象,使用的手法,表達的情感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寫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