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了解文章內(nèi)容。
3、學習生動簡潔的詞語、理解描寫、比喻的作用。
4、領會文章作抒發(fā)的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教學重點
1、了解文章內(nèi)容。
2、領會文章作抒發(fā)的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教學難點
1、了解文章內(nèi)容、
2、學習生動簡潔的詞語、理解描寫、比喻的作用。
3、領會文章作抒發(fā)的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蘇軾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詩、詞、散文都有杰出的成就,并對后世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筆記之文,原來大都是客觀地記錄人物、事件或事物、述懷抒感之作是不多見的,蘇軾的筆記卻有許多是日常生活片斷的記述 ,或抒寫情懷、或因事見理,它們在藝術(shù)上的顯著特色,是用少到不能再少的文字,鮮明地而又仿佛極不經(jīng)意地渲染出一種情調(diào)或一片心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記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正課:
1.根據(jù)注釋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文章的內(nèi)容會不會與此有關(guān)呢?
2.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揣摩下列句子的意思: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
相與步于中庭(一起到院里散步)
庭下如積水空明(院子里月光像積水空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水中有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閑之人啊)
3.熟讀課文,根據(jù)文意確定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關(guān)鍵是對文章結(jié)尾句的理解):
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有誰能像我們這樣有閑情逸致來欣賞這美好的月色呢?這其中有欣賞自然美景的欣喜,有脫離塵俗放情自然的得意,但一個“閑”字,也流露出貶謫生活的落寞,政治仕途的黯淡。然而作者能在挫折面前達觀處之,自我排遣,熱愛生活,這種人生態(tài)度無疑是積極的。
三、比較閱讀,欣賞兩篇寫景短文畫面的意境 :
從選材來看,《三峽》向我們描繪的是一軸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之令人神往;《記承天寺夜游》描繪的是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讀來似曾相識。
從畫面的色彩以及給人的感受來看,三峽的景致奇特、優(yōu)美,絢麗多彩,生機勃勃。那隱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風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澗肅,還有那哀轉(zhuǎn)的猿啼,悲涼的漁歌,一幅幅畫面搖曳多姿,風格迥異,讓人著實感受到大自然的純凈美好,為現(xiàn)代自然環(huán)境所不及。蘇軾的月夜小景描繪的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的尋常物,但這似曾相識的景物在蘇軾的大手筆描繪下,則是那樣的空靈、素雅,超凡脫俗,蕩滌胸襟。積水般空明澄澈的月色,藻荇一樣自由飄浮的竹柏影,奇妙的比喻把我們帶人到出神人化的藝術(shù)境界。
從作者的思想感情來看,《三峽》一文的情感是豐富的!白苑峭の缫狗,不見曦月”,“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面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作者不得不發(fā)出由衷的贊嘆;“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禁不住的欣喜;而“屬引凄清”、“哀轉(zhuǎn)久絕”的猿啼,潸然淚下,悲涼的漁歌,使人覺得作者是在嘆人生多舛,百姓艱難。當讀者走人酈道元筆下的“三峽”,似乎也走進了作者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队洺刑焖乱褂巍肥刮覀兏惺艿教K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總之,兩篇文章都使讀者在欣賞到文中描繪的自然之美的同時,也感受到作者的人情美。
四、小結(jié):
這篇短文、作者以淡雅的筆觸、把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描繪出一幅月色如水、竹影婆娑、月下游寺的圖畫、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文章意境清新雋永、情感純真自然、語言活潑明暢,千百年來,無數(shù)讀者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的享受。
五、作業(yè):用行楷抄寫課文并背誦。
六、板書設計
三峽四季景色山水長卷
選材 庭院月色小景
色彩 三峽:奇特、優(yōu)美、色彩明麗、生機勃勃
庭院月夜:空靈、皎潔。素雅、脫俗
情感 酈道元:贊嘆、欣喜、哀惋
蘇軾:欣喜、豁達
[記承天寺夜游(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1.記承天寺夜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