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之前,我總會為要講的文章做做廣告,我希望學(xué)生們對眼前的這篇文章有閱讀的熱情熱望,對它有興趣就會主動去了解它,而主動學(xué)習(xí)是快樂的。
今天我對學(xué)生說:對課本上的文章,你可以愛他也可以恨他,但你不可以無視他。對人也是如此,對人最大的蔑視不是你唇槍舌劍痛罵之,而是你望著他,目光穿透他望出很遠。說回來,你要去愛他恨他蔑視他,都必須先了解他,找到根據(jù),不該無緣無故。
我不喜歡《荊軻刺秦王》,原因如下。
1、虛偽
太子丹誘殺樊無期。
明擺著不想承擔(dān)殺害忠義長者的罪名,不顧而去,棄了樊於期,默許了荊軻對樊於期的誘導(dǎo),用家仇國恨激起樊於期以死相報的決心。
而在樊於期自刎后,“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笨奘裁,定是“感謝你,我真心謝謝你,你用自己沒用的生命換來燕國虛無的希望,你死得其所。
“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一切做得多么有條不紊,理智冷靜!
2、血腥
“于是太子預(yù)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之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諸君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句。用人試劍,且不止一人,難怪魯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喊出“翻開中國歷史,滿紙寫著兩個字--吃人”的驚人句了。
我在想教材想借荊軻刺秦的故事說什么?!
就是一個美國大片《‘匕首’殺人狂》嘛!
3、缺乏職業(yè)素養(yǎng)的殺手
陶淵明在《詠荊軻》中感嘆“惜其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
荊軻的武學(xué)修為,豈獨一個“疏”字了得!要說這一次的行動策劃,是相當(dāng)精細,相當(dāng)成功。見荊軻游說樊於期時說:“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奔毠(jié)無可挑剔,而且極具可行性,這一點后文的刺殺一段可以作為佐證,“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贝虤幼髋c事先設(shè)計的毫無出入,可見刺殺過程并無一點出乎意料,一切都在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一切都在意料中。
就是這樣精準(zhǔn)無誤本應(yīng)任何一個中級刺客都行之有效的設(shè)計,荊軻刺客卻跌跌撞撞,穿花蝴蝶般與秦王追來逐去,手握那名垂青史見血封喉的徐夫人匕首硬是避開了秦王的所有部位,且一點皮膚也沒有劃破,注意那是見血封喉啊!之后先被文臣醫(yī)官以藥箱(注意,不是暗器)擲中,后被終于拔出劍來的秦王“斷其左股”,“廢”,最后一招“乃引其匕首提秦王,”結(jié)果仍然是“不中,中柱” ?梢,荊軻刺客的暗器功夫也是一般。
荊軻是一個說客而不是一個刺客,他的錯誤在于他選錯了職業(yè)。
論冷靜果決,荊軻比不上專諸;論武功魄力,荊軻比不上聶政;但,有一點,荊軻強過歷史上任何一位成功或失敗的刺客,那就是“口才”。
荊軻說了三段話,第一段,說得樊於期扼腕頓足慷慨自刎;第二段,易水邊的說唱藝術(shù)直唱得“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第三段,幾次刺殺而不成功后,荊軻冷靜陳詞“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多了不起的陳詞啊,一個手握天下第一鋒利淬了毒藥見血封喉的匕首,以“左手把其衣袖,右手揕其胸”的必殺動作去攻擊手忙腳亂又沒有護衛(wèi)且忙亂間又拔不出武器的秦王的刺客,胸中懷有的理想竟然可以是“生”擒!天哪,誰信!
到這里我知道我的狹隘了。
荊軻其實真是一個超一流的刺客。他能流傳千古的原因正像司馬遷說的那樣:立志明確,不隨便違背自己的志向--我是刺客,我用匕首殺不了你我用嘴說死你。
[不喜歡《荊軻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相關(guān)文章:
10.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