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教材教法分析
選修課與必修課的不同是給學生更大更自由的選擇空間。給老師的挑戰(zhàn)是從更高的層次上給予指導,而不是拘泥于某篇課文。所以備課更應該抓住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訓練方法,訓練目標。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置身詩境,發(fā)揮想像,品味詩歌的意境。
二、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歌中意象的特點以及情景之間的關系,采取相應的欣賞方法,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點
一、置身詩境
1)沉浸其中
2)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體會和審美經驗
二、緣景明情
1)方法
2)情與景的關系
如何置身詩境,首先要“沉浸其中”,忘掉周圍一切 ,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個 想象的世界中,得到美的享受。其次要 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體會和審美經驗,與詩人取得共鳴,即便如《夢》這種從未經歷過的 不可能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中的情景,也是借助于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構建的,所以還要通過自己的想象,去模擬詩人所描繪的奇幻世界。
如何緣景明情。教參上說 ,就是不同詩歌用不同的欣賞方法 。我不太同意,不僅是方法問題,而是情和景的關系問題,其實,這個單元的重點也是情景交融。
(08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畫堂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1)上闕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xiàn)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4分)
(2)“憑欄手捻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4分)
【參考答案】
(1)上闕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xiàn)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
(2)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也可。用捻花、放花兩個細節(jié)(動作)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的感情變化也可。
(08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8分)〔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1)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泄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扇。
(2)(5分)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到傍晚,又由地面轉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的;三、四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答出遠近順序的,給2分;答出白天夜晚順序的,給1分;答出靜動角度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教師準備:
意象和意境------中國詩歌獨有的美
意象是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的融合,是連接情和景的載體,是表現(xiàn)情感和傳達物象之美的媒介。
關于意境,從古至今,有不同的說法。
教參上說所謂意境是指是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意境是境界的一種。下面列舉幾種說法。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說: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原夫文學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觀也。出于觀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觀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無以見我,而觀我之時,又自有我在。故二者;ハ噱e綜,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廢。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指出了“意境”不僅是“意”與“境”的合一,而且“意”與“境”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意境”是達到了“意境兩忘,物我一體”的交融。---王國維
中國抒情詩很發(fā)達,從詩經開始就有了良好的抒情的傳統(tǒng),“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通過景物描寫傳達惜別和悵惘之情。開創(chuàng)了“情景交融”的美學傳統(tǒng)。歷來判斷一首抒情詩的高下,也往往用是否做到了“情景交融”為標準。所以,掌握了“意境”,即掌握了中國古代抒情詩的精髓。
梅堯臣說;‘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寫景和抒情分開。
姜夔說:“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王夫之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
《文心雕龍 物色》說:“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月彗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并以少勝多,情貌無遺矣”------情景交融。
“在審美觀照的瞬間占據(jù)并充滿了人的意識的審美形式”
境界是情趣與意象的融合---朱光潛
意境是主觀情趣和意象融合構成的境界。 ---我贊成
舉例:
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杜甫:“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姜夔: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表面上意象都是山,在實際上,卻因情趣不同,各是一種境界?梢哉f,每個人見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創(chuàng)造的。
因此,如果把整個單元的意象做一梳理,就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每一首詩都有月的意象,但意境卻不同。
《春江花月夜》中的‘月”既是宇宙中深幻莫測的精靈,又是游子思婦的相思的寄托, 是人與自然溝通契合的媒介。
《夜歸鹿門歌》中的“鹿門月照開煙樹”,此時的月是隱逸在鹿門山中的月,不帶任何世俗塵滓的月,在孟浩然邁向隱居之地的山間小路上,靜靜地照著。
《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是神界的月,他目睹并幫助李白飛向天姥山。
《登岳陽樓》中的‘乾坤日月浮”,月是自然界宏偉奇麗的景象,是窮困的但具有開闊胸襟的詩人杜甫才能見到的月。其意境十分寬闊宏偉。
《菩薩蠻》中的‘壚邊人似月”則是選取月的美麗溫柔一面來形容美女了。
可以以“月”來貫穿整個單元,通過對“月”的解讀直逼每個詩人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創(chuàng)造的審美境界。正象過常寶《依然舊時明月》中所說的“月映萬川,各有境界”,只有一顆真誠的心靈,才能辯識出春夜欄桿上玲瓏的花影,才能呼吸到疏影橫斜中淡雅的暗香,才能從萬卷詩篇中通達人同此心的古今一理。古詩如月,是一聲聲無言的召喚,它召喚著我們的至誠性情,與歌與哭,心有戚戚,參與那些詩歌意義的創(chuàng)造。其實,感悟古人就是感悟自己,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心!薄 每當我們面對著浩淼星空中那一輪明月的時候,沉潛在歷史和人心深處的感動,會被再一次激活,我們就重新踏上那條或是逍遙或是凄涼的超越之旅,接受這個優(yōu)雅的傳統(tǒng)的洗禮!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是的,那一輪浸潤過唐宋風流的月,正是我們永恒的精神故鄉(xiāng)! 也許,期望從繁華的滿城燈火中,清晰地再現(xiàn)出月落烏啼、江楓漁火的圖景,本身就是一種癡心妄想吧。但如果語文老師都不再有這種癡心妄想,學生的眼前就更是只有電腦里人工制作的月亮了。
教學設計
一、賞析示例怎樣用
用好賞析示例,讓學生感到什么是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它的思維曲線是怎樣的:
1誦讀---2意象---3聯(lián)想和想象---4再現(xiàn)畫面---5創(chuàng)造意境---6審美享受
1、誦讀。要想得到美感享受,就必須從誦讀、涵詠開始,自己反復體會,自然生其氣象。本單元所選詩歌,畫面感很強,要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方式朗讀,上周在101中學的古韻今聲古詩誦讀活動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誦讀的積極性,有檢測式、表演式、表演中有古裝扮相,配樂朗誦,情景模擬,相信學生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必然想象和聯(lián)想,必然體會意境,再造意境。我們提倡教師范讀,帶給學生的必然是不同于錄音的活的感受,教師和學生分成小組,學生和學生分成小組,可分成風景制作組、配樂組、朗誦組、解說組,動作組,完成一部情景劇。其實是讓學生從各種角度、各個層面去解讀這首詩。
2、 找意象
怎樣讓學生感到這是張若虛的月,不是李白的月,不是杜甫的月呢?這月下的徘徊、月下的吟唱,月下的仰望、月下的惆悵,是張若虛獨特的心理活動和審美創(chuàng)造!洞骸酚袃蓚月亮:宇宙中的月亮,觀照著世間萬物,似精靈在這無邊無際的夜色中神游,“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由此引發(fā)第二個月亮:人心中的月亮,“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風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3、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畫面,創(chuàng)造意境(讀者的二次創(chuàng)造),從而獲得審美享受,抓住作者特點,體會主觀情意。
從意象到意境到情感,聯(lián)想和想象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置身詩境的不二法門。可以教一些方法,如借助已有的生活體會和審美經驗,如海邊望月的感受,夢游的體驗等,也有一些我們未曾經歷過的,如李白、李賀所描繪的神仙世界、鬼世界,就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借助聯(lián)想和類比,貫通視覺和聽覺,盡量構想出或虛擬出詩人為我們所描繪的奇幻的世界。
4、再現(xiàn)畫面!洞骸贩謨蓚部分,9個絕句,月生、月照、問月、月待、月思、月移、月華、月落、月沉。前四個絕句,主要是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繪,引發(fā)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意境呢?可以讓學生改寫成散文,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調動已有的經驗和體會,放音樂或朗誦,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江潮連海,月共潮生,一輪明月隨潮水涌生,仿佛兩個活潑的生命,越來越高,越來越亮,景象壯觀。月光閃耀,江水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霜。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一個優(yōu)美、恬靜、朦朧、神話般美妙的境界出現(xiàn)了。
只要感受到這個境界,詩人的遐想和疑問探索就順理成章了。學生也會展開聯(lián)想,提出千古疑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讓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和體會,這說明了什么?人類永遠對自然充滿了好奇,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和動力。
從第五個絕句開始,轉入對人事的描繪,選取了最常見的主題,游子思婦的離愁別恨。用“月“來烘托,徘徊、朗照、卷不去,拂還來,”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心的惆悵和迷惘;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游子的思歸之情,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結尾句“落月?lián)u情滿江樹”----以景言情,言有盡而意無窮,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得最突出。游子那無著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了江邊的樹林------情思搖曳,動人心魄;匚稛o窮。
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的訓練,通過再現(xiàn)畫面和創(chuàng)造意境,自己已經能初步感受怎么鑒賞詩歌,
5、創(chuàng)造意境---6審美享受
在基本理解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討論《春》的意境美及主題。
胡曉明《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
《春》隱藏著一個絕大秘密。表面上看,即月光從思婦心頭流過,由此形成詩歌文本上下兩部分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形成詩歌意境的渾然一體;從深層結構看,恰恰是表達了人心與自然的大和諧。于是思婦之思念不復來自思婦本身,而是詩人的靈指在宇宙與人心的和弦上彈出的妙響。這不僅僅是“少年式的憧憬”(李澤厚語),更是中國哲學的古老靈魂在盛唐來臨之際煥發(fā)出來的年輕的生命光華,這不僅僅是“夢境中晤談”的“宇宙意識”(聞一多語),實際上應是由人類生命情感所滋潤沐浴過的宇宙生命,又由宇宙生命所照亮,升華了的人類向上的生命。------禮贊生命、禮贊自然,這就是《春》的昭示萬代流芳百世的精神主旨。中國山水詩的蓬勃的靈感氣韻,正從此一主旨中流出。
可讓學生和以前學的的游子思婦主題、花月舊題進行比較
二、自主賞析部分怎樣教------
可采用對比法、活動法
一、王孟
先比較生平思想,再比較其詩歌。
王孟并稱,自古而然。但深究之,差異顯明:王維空靈澄靜,孟浩然清遠淡寂。王“靜”,孟“清”。王維往往澄懷味象,孟浩然則多感發(fā)興怨。
“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文心雕龍體性》),文化教養(yǎng)、生活道路和人文環(huán)境等都“陶染”影響情性。王、孟生活道路不同,思想境界不同、藝術素養(yǎng)不同,因此詩的差異就很明顯了:
王維出身書香門第,在晉時還算是名門望族。其父“終汾州司馬”,寡母獨立支撐門戶,家境日衰。王維在兄妹六人中為最長,十五、六歲時便開始為家庭分憂,憑著詩、樂天才而游兩京。十八歲時攜大弟王縉同游,與歧王李范、薛王李業(yè)、寧王李憲都有過密切的交往,王侯們“待之如師友”。唐薛用弱《集異記》記錄歧王向公主引薦王維的故事,可說明王維積極進取的活動能量。(《大明宮詞》還附會王維和公主的愛情關系)
自從他進士及第而“調太樂丞”開始,算是步入仕途了,走上了從政的生活道路。可是,不久便“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王維自開元九年被出濟州,到開元十六年冬由淇上回長安,長時間的遠離政治中心,基本上完成了山水禪寂的人生態(tài)度和審美趣尚的轉變,形成了心靈的自足性和精神的自足狀,他在“吾喪我”中找到了自我。其后長安長達二十年的京官生活,一直近在帝座,卻拖朱紱而放性山水,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裕生活,“已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
孟浩然則不然。孟浩然終身不遇,連一個小小的契機都沒有碰上,布衣始終,在古代著名詩人中是個特例。眼看不惑之年即將到來而依然寂寞于山野,然而,“寂寂何可待”,等到四十歲終于等不及而自己走了出來,心境自然不十分的好。來到長安他四處活動,“朝朝空自歸”的一無所獲,很能讓人想起杜甫“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尷尬來。縱觀孟浩然所走過來的生活道路,連一次小小的開展的機遇都不曾有過,而且,又是在不斷碰壁的境況中走向了絕無一線希望的空返,其心情不可能不為惘怨和孤憤所籠罩著:“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保ā稓q暮歸南山》)“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王士源評價他“動則得真”、“期以放性”,必然不能忘情山水而專注于美,而總要千方百計地“感發(fā)”起來,借山水來表達些什么,使其山水詩成為其心氣和其所要表現(xiàn)的名理的載體,不可能像王維那么的潛心和優(yōu)游。他不可能像王維那樣的淡泊清靜而進入“山林吾喪我”的狀態(tài),其詩沖淡中深潛著懟怨之心氣?傆X不清凈。
王維母親“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歲”,對王維及弟妹影響很大,“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王維一生也曾師事禪師,所以其詩帶有禪意。王維自物觀物,多泛物化,而孟浩然以我觀物,多泛我化。
王維有著極高的藝術天分,王維溝通詩和畫、樂,將畫、樂藝術引入詩中,極大地提高了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審美魅力。孟浩然藝術天分大不如王維,蘇軾評云:“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酒手,而無材料耳。”明人鍾惺《唐詩歸》說:“王、孟并稱,畢竟王妙于孟,王能兼孟,孟不能兼王也!鼻迦耸┭a華《峴傭說詩》也說:“孟浩然、王昌齡、常建五言清逸,風格均與摩詰相近,而篇幅較窘。學問為之,才力為之也!
比較而言,孟浩然的詩歌偏于清峻,偏于冷澀,偏于枯淡。孟浩然太喜歡用“清”字了,其《孟浩然集》中有“清”字近五十例;古人在評孟時已注意到以“清”而傳其神:李白有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杜甫贊曰:“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十二首》之二)王維喜用“靜”字,王維是靜的極致,孟浩然乃清的至境。
講清楚作者的生活軌跡和思想,再比較孟浩然《夜》和王維《歸嵩山作》詩境有何不同就容易得多了?梢粤幸幌乱粋表:
夜 歸
背景
作者
意象
意境 清 靜
《夜》選擇江邊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和山寺的僻靜相對照,從世俗生活到隱居生活,兩中人生,兩種心情,恬然自得于孤獨寂寞,表現(xiàn)的是隱逸志趣,凸顯的是灑脫的隱士形象。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四句營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意境!伴_”字傳神地寫出了月光映照下的樹木舒展朦朧的姿態(tài),“長”寫出了巖扉松徑寂寥的時間之久,傳達了此地的遠離塵世,因為此地是昔日著名的前輩隱士龐德公的隱居之地,現(xiàn)在我實踐著龐德公的道路,這“幽人”既是龐德公又是自己。那么從渡頭到鹿門就是從塵世到心靈凈土。詩人把這種獨特的內心體驗,表現(xiàn)在對大自然的感受上,表現(xiàn)的平淡自然,深入淺出,和諧優(yōu)美。
《歸》是寫王維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首聯(lián)寫開始歸途時的安詳閑適的心境。中間四句描寫歸途中的景色。流水有情,飛鳥相與還,自然安閑,但“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就和孟詩不同了,充滿了黯淡凄涼的色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fā)感到凄清的心境。最后一句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這個中間波折很真實,很生動,不求工而未嘗不工,恬淡清新依舊。
共同之處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詩意地結合在一起。全詩是渾融完整的整體,恬淡優(yōu)美。
不同之處是:孟詩多用白描,著磨輕淡,比王詩更顯淳樸。王詩“詩中有畫”,有豐富的色澤和光彩。但不華靡。
二、李白與杜甫
通過這兩首詩意象、意境的不同,看抒情方式和效果的不同。李詩意象五彩繽紛,紛至沓來,意境迷離倘。杜詩意象明晰,意境壯闊。同是憤激之辭,李白是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一吐為快,杜甫是如冰河嗚咽,汩汩滔滔,奔涌澎湃。同是寫景,李白的神仙境界神奇瑰麗,迷離倘恍,杜甫的水上世界渾然闊大,厚重深沉。李白的詩才如系不住的奔馬,束不住的白云,杜甫的詩才如昆山之玉、泰山之石。
1《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游仙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游仙詩是“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個人懷抱的詩歌”。鑒賞這首詩,可從想像、夸張、浪漫主義手法方面入手。但重點還應放在本單元的重點:意境。
詩一開始借瀛洲的虛無縹緲來襯托現(xiàn)實的天姥山的神奇。進入夢幻之中,對仙境的描述,采用了想像和夸張的手法,天雞鳴唱、熊咆龍吟、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神仙盛會開始了。他不但設計了眾多神奇的動物和神仙,還渲染了情景,烘托了氣氛,借月夜清光、鮮花奇石、烏云密布、深林戰(zhàn)栗,日月交輝、金臺銀臺,奪目絢麗,通過這些浪漫主義的非凡相象將這些神奇的景象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但這首詩不同于一般游仙詩的是,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縹緲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xiàn)實,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已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對現(xiàn)實的憤激和不滿使他憤然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對權貴的抗爭,他唱出了封建社會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那“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消極也掩不住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氣概。反而平添了幾許嫵媚和纏綿,一個立體的詩人站在我們面前,他仰天長嘆,他痛心疾首,他義無返顧的騎鹿而去,留給我們的是望眼欲穿的感嘆。
李白的詩歌恢弘超邁,有吞吐群星、包蘊日月的氣象。才氣逼人、其氣奇、其氣逸、其氣壯。即使是愁,也是萬古愁,所用色彩多用“白”,所用意象都超出了前人,有新的創(chuàng)造。如月、海、河等都有了新的境界。其意境闊大雄美,其語言流轉自然,汪洋恣肆,音節(jié)格律自由,沒有什么能羈絆他自由的思想!肮P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登岳陽樓〉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冬,杜甫由湖北的江陵,漂泊到湖南的岳陽。三四兩句是千古名句,登樓所見,洞庭湖水劃分了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了一般。極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壯闊、無邊無際。但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條孤舟。從意境來說,三四句寬闊廣大,五六句變得如此狹窄,可以結合第二題,讓學生分析表達的感情。一是,空闊的境界,往往能激發(fā)人們的飄零之感,二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礎,作者愛國愛民的胸襟寬廣,才能與浩瀚壯闊的洞庭景色交融成一體,構成宏麗闊大的意境。
和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比較,李白所寫洞庭景色也很闊大,如“川迥洞庭開”,但作者沒有身世飄零之感,而是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兒高飛,帶走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銜來好月,因此其意境宏麗美好,似真似幻。與《登》的沉郁悲壯有很大不同。是豪放飄逸。
3李白與杜甫
夢 登
背景
體裁 古體詩 近體詩
意象
意境 神奇 闊大
情感 憤激 沉郁
風格 浪漫主義 現(xiàn)實主義
三、李白與李賀
積極浪漫主義(神奇瑰麗),消極浪漫主義(神奇怪譎)。
李白與李賀同為浪漫主義詩人,但他們的詩風迥然不同,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思想格調不同,李白詩屬于積極的浪漫主義,李賀詩卻是消極的。李白的想象帶有明顯的連貫性、統(tǒng)一性,而李賀的想象卻變幻莫測、跳躍性極強;
二是風格特色不同,李白詩風豪放飄逸,李賀詩風奇崛凄清。
三是語言不同,李白詩歌語言清新自然,明凈華美;李賀的詩歌語言峭奇險怪,
《夢天》 :通過夢游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派遣個人苦悶。從意象上看,陰沉的天色,陰雨連綿是老兔寒蟾在哭泣,云銷雨霽,玉輪式的月亮在水汽上碾過,我和仙女在飄散著桂花香的小徑上相遇;乜慈耸篱g,滄海桑田,變化之快如走馬,只在彈指一揮間,九州有如九點煙塵,東海就象打翻了一杯水。詩人盡情馳騁想像,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逝和景物的渺小,表現(xiàn)了冷眼看世界的態(tài)度,寄寓了深沉的感慨。比喻新穎,體現(xiàn)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
李白的神仙帶著豪爽之氣而來,和人一樣熱情,李賀的神仙帶著詭怪之氣而來,讓人不可親近。一飄逸輕靈,一幻化莫測。一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一向往天國,慨嘆人生苦短。一昂揚振奮,一苦悶彷徨,從意境看,李白的詩明朗坦率,充滿陽剛之美,李賀的詩幽深神秘,彌漫陰柔纖弱。
老兔寒蟾別樣眼光看世界,
銀河天姥一流風采耀詩壇。
李白 李賀
李賀
體裁
意象
意境
風格
四、韋莊與白居易
韋莊 白居易
背景 晚年回憶舊游 晚年回憶舊游
意境
優(yōu)美閑適
歡快中暗含愁緒---還鄉(xiāng)不得 景色美、風物美、女性美
無限懷想---第二故鄉(xiāng)
韋莊(約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詩人、詞人。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韋應物四世孫。廣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長安應舉,適值黃巢起義軍占領長安,未能脫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陽。后流落江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再試及第,任校書郎。四年奉詔隨諫議大夫李詢入蜀宣諭。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補闕。天復元年(公元901年)為西蜀王建掌書記。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勸王建稱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終于蜀,謚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稱“韋浣花”。詩多憂時傷亂之作,懷古感舊,緣情而發(fā)。其詞尤具特色,內容雖不外男女歡愛、離愁別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亂離、思鄉(xiāng)懷舊之感,感情真摯,筆調清新,能運密入疏,寓濃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間詞人”中的代表作家。
韋莊的《菩薩蠻》詞,共有五首,前后呼應,一氣流轉,是在章法結構方面極有次第的一組作品。與其他詞人隨意為某一曲調填寫許多首歌詞的情形,頗有不同。韋莊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帶,這五首《菩薩蠻》為韋莊晚年寓蜀回憶舊游之作。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二首。
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zhàn)亂烽火的故鄉(xiāng),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么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端已的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边@是韋莊詞在藝術方面的真正好處。紆者,曲也;達者,通也。韋莊詞表面顯得直率,其實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達,而內容其實沉郁,這正是詞中最好的境界。故而況周頤《蕙風詞話》評韋莊詞謂其“尤能運密入疏,寓濃于淡,花間群賢,殆鮮其匹!逼洹斑\密入疏,寓濃于淡”二句,與陳廷焯評語之“似直而紆,似達而郁”的評語,意思頗有相近之處,這都是對韋莊詞之特色深有體會的話。
白居易:
第一首攝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盎然,色彩艷麗!叭粘鼋t勝火”一句刻畫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紅得勝過火焰。表現(xiàn)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tài),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次句說“春來江水綠如藍”。春水蕩漾,碧波千里,詩人更夸張地形容它比藍草還要綠,這深濃的碧綠色,與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發(fā),便覺更加絢麗奪目。詩人敷彩設色,用色彩明艷的詞藻,很好地顯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態(tài),像作者這樣長期居住在蘇杭的人自然是“能不憶江南!”即便素未到過江南的人也會急欲一睹為快。
如果說第一首是對江南春色的客觀的把握,總體的描繪,來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過突出描繪蘇、杭這兩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江南好”了。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說!赌喜啃聲份d:“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两裰星锿,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笨梢娺@寺中月桂的說法不過是寺僧自神其說而已。但是,生活真實不等于藝術真實,作品運用這一傳說,意在表達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xiàn)了詩人浪漫的想像,我們眼前仿佛現(xiàn)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觀。詩人通過對當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繪蘇州之美。蘇州有當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景名勝古跡,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lián)想到那在風中沉醉的荷花。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令人無比神往。
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開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結,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使人讀其詞而直欲奔向江南實地觀覽一番。
五.學生活動設計:
1、 創(chuàng)作關于李白和杜甫的對聯(lián)(聯(lián)系生平經歷、作品、意象、藝術手法等)
通過這個活動整理李杜生平,寫小傳,備材料。
如:上聯(lián):(征下聯(lián))(朝陽區(qū)特級教師崔秀琴)
下峨眉上蓮花夢游天姥 都云作者癡 我嘆詩仙山水志
學生自創(chuàng)聯(lián):
山月明月峨眉月月下起舞總獨酌
孤舟危舟月夜舟舟中悲秋常作客
開元盛世酌酒花間恣長歌
安史之亂抱病舟上涕泗流
舉杯邀月對影三人自云酒中仙
吹風拂草月映孤舟惟見世中圣
為國哭為民泣 時塑詩中圣
對夢癡對月狂 世造酒中仙
力士脫靴貴妃捧酒天子賓客放逐豈是蓬蒿人
長安叩門草屋受損嚴武幕府流浪總做孤獨客
2、讀余光中〈李白〉,仿寫給李白的詩
3、課外閱讀〈唐詩韻 詩仙李白〉寫一篇〈詩圣杜甫〉或〈詩佛王維〉,整理詩人小傳
三、推薦作品怎樣使用
1、練習拓展
可以選擇自學或者利用學案練習。學生找自己喜歡或熟悉的作家作品進行鑒賞。
1王維與杜甫都已講透,完全放手給學生鑒賞。寫出鑒賞作品,學習〈唐詩鑒賞詞典〉的寫法;蛘咦プ⊥怀龅奶攸c寫一段鑒賞文字。要給例子,如前兩首的鑒賞作品示例,以指導這兩首。
2蘇軾上學期講過。這首詩和背景關系不大。
3《揚州慢》和《長相思》比較生疏,可介紹詞人生平,幫助理解。但也要圍繞“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來做。
2、 專題總結
寫景詩的心靈境界
學了這么多寫情景交融的詩,應該對這類詩來個總結。
意象總結:月、黃昏
1)“月”中的生命情懷
月在中國詩歌中包含著豐富的意蘊,有月下徘徊、月下孤獨的生命漂泊之感,有月下相思、月下懷人的纏綿悱惻之情,悠閑自在、高潔的情懷,有仰望宇宙天人合一的時空永恒之理。
月
《春江花月夜》
《夜歸鹿門歌》
《登岳陽樓》
《菩薩蠻》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
《把酒問月》
李白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碧K軾《卜算子》:
“今曉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2)、李白的月亮
據(jù)統(tǒng)計,在李白詩集中提到月的詩句不下三百處!熬迫痹聼o味,景無月不美!痹略诶畎椎狞c染下變得千姿百態(tài),氣象萬千:論時間有秋月、古月、漢月等,論地點有秦地月、蕭湘月、溪月、湖月等;他把月比作飛天鏡、瑤臺鏡、白玉盤,并形容為素月、浩月、孤月、朗月、半輪秋等;他可以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攬月、寄月,他甚至可以去賒月。月亮喚起了李白不盡的詩興和靈感。李白的月亮詩蘊藏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體向人格意志的轉變,使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月亮主題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3)、黃昏:
夕陽西下、“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為千古黃昏吟詠之祖,黃昏為一天中最具安寧、平和之家庭意味的時刻,渴望安寧團圓的安頓身體和心靈的心理需求,使得“黃昏”時的情感最為強烈!瓣陨敫邩,有人樓上愁”“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為何“斷腸”,說不清楚,就是一種惶惶然,漂泊無著的黃昏體驗。
《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王維“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姜夔的“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倍荚谠黾又@種共同的悲時傷世、漂泊流浪、尋找寄托、渴望安頓心靈的惶然和急迫。所以,孟浩然在找到“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蓖蹙S在‘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后心靈都找到了棲息處,歸于平靜祥和。
讓學生再找十處不同的黃昏的句子: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人行。(《暮過山林》)
烏紗巾上是黃塵,落日荒原更恐人。(《十里》)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其實,杜甫詩中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孤舟、納蘭詞中的“夜深千帳燈”中的“燈”都可歸為這類意象。讓學生再找十句含“孤舟”“燈”的句子: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瑩。微微風簇浪,散作滿天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補充資料:
1、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謁詩。但描寫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三四句實寫湖,第三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波撼襯托湖的澎湃動蕩。城市瑟縮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腳下。這么大的湖水是為了說明自己想渡過卻沒有船只,于是向垂釣者發(fā)出呼吁。作為干謁詩,有分寸,不失身份,不露寒乞相,不卑不亢,已經是第一等文字,無可挑剔了。但和杜甫的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比起來,就顯得境界窄而氣魄小了。
2、姜夔:
3、納蘭性德:
不作人間富貴花
性德姓納蘭,原名成德,后因避太子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于滿洲正黃旗一個貴族家庭。納蘭氏是滿洲著姓,金代三十一姓之一,通常寫作納喇氏或那拉氏。性德的曾祖金臺什生當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的領袖,與建州部女真的領袖努爾哈赤彼此爭雄。后來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葉赫,金臺什的后人就成了滿洲的貴族。金臺什的妹妹嫁與努爾哈赤,即太祖高皇后,她的兒子皇太極是太宗文皇帝。納蘭氏世代在清朝都很顯貴。性德十歲那年,父親明珠擔任了內務府總管,總理皇家事務,后來接連升任左都御史,刑、兵、吏各部尚書,保和殿、武英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師,一時權傾朝野。
性德就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與政治氣氛中長大。他自幼聰穎,好學深思,十八歲就中了舉人,十九歲會試中式,三年后應殿試,中二甲七名進士。他這次殿試考得很出色,入對殿廷,數(shù)千言立就,條對剴切,書法遒逸,考官大臣無不驚嘆。康熙皇帝滿心歡喜,特意把他留在身邊,授乾清門三等侍衛(wèi)(正五品),后又升為二等侍衛(wèi)(正四品)、一等侍衛(wèi)(正三品)。挑選八旗貴族的精干子弟充當侍衛(wèi),考察他們的才能,培養(yǎng)他們對君主的感情,然后委以重任,這是清代皇帝發(fā)現(xiàn)和訓練棟梁之才的一個重要途徑。性德的父親明珠就是由侍衛(wèi)起家的,性德的弟弟揆敘也是初任侍衛(wèi),后至翰林院掌院學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性德以進士出身而授侍衛(wèi),在他面前展開的實在是一條通往尊顯的光明大道。
但性德卻是個醉心風雅、酷愛生活而薄于功名的人。他雖然門閥崇隆,但卻性情恬淡,“閉門掃軌,蕭然若寒素”(徐乾學:《納蘭君墓志銘》)。那些奔走權門希風望澤者接踵而來,他卻不喜會客,自在幽靜處彈琴賦詩。他晝夜窮研經學,在他的座師一代名儒徐乾學的指導下,輯印了一千八百多卷的《通志堂經解》。他喜歡書法,善詩,尤愛詞學,曾自選唐五代以來諸名家詞,又依洪武韻改并連屬編成《詞韻正略》一書(已佚)。他填的詞清新秀雋,自然超逸,都下競相傳寫。他結交了嚴繩孫、顧貞觀、秦松齡、陳維崧、姜宸英這樣一批失意于時的海內名士,經常在龍華僧舍、花間草堂、淥水亭等處,詠月吟花,縱論文史、摩挲書畫。對他這樣一個放達不拘的人來說,入侍禁庭無異是進了牢籠。他的擬古詩第三十九首云:我本落拓人,無為自拘束。倜儻寄天地,樊籠非所欲。嗟哉華亭鶴,榮名反以辱!他羨慕野鶴朝飲碧泉暮宿滄江那樣自由自在的生活。而現(xiàn)在,他要在這森嚴枯寂的宮院中度過一個個晨昏,要在那皇帝出巡的行列里緊隨馬隊和旌旗,“動止類循墻”(《野鶴吟贈友》),“耳目有拘系”(《和友人飲酒》之二),不能多說一句話,不能多走一步路。盡管康熙皇帝對他格外垂青,先后賜給他金牌、衣物等很多東西,巡幸各地及登東岳、幸闕里、省江南,處處都叫他隨侍。朝中人人羨慕,以為貴近臣中沒一個能比得上他。然而性德“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韓菼:《納蘭君神道碑銘》),他渴望的是美好的人生。他的詞中寫道: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畫堂春》)他向往與友人團聚、與情人廝守,抱怨美好的事總難圓滿。照這般親人難親,老天爺呀,那你的大好春光還為誰而設呢?也許有人說他沒有壯志雄圖,沒有男兒氣象。他有自己的觀念: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采桑子塞上詠雪花》)他羨慕冷處輕模樣,只因它不是熱鬧場中富貴花。他想擺脫浮名,然而不能:“學得海鷗無事,閑飛閑宿”一身卻總被“浮名束”。他嗟怨無止息的巡幸將他與情人遙隔萬里,抱恨為了君王事耗盡了寶貴年華,失去了真正生活的光輝:長飄泊,多愁多病心情惡。心情惡,模糊一片,強分哀樂。擬將歡笑排離索,鏡中無奈顏非昨。顏非昨,才華向淺,因何福。。ā稇浨囟稹罚┻@種“令人愴神寒骨不可久居”的詞境,正是他的熱烈追求受到冷酷現(xiàn)實的摧折以后悲涼心境的自然反映。
性德多情而篤于友誼。他和妻子盧氏感情極好。盧氏夭亡,他悲痛欲絕,時時夢中相見。一次他夢見妻子淡裝素服,執(zhí)著他的手,哽咽著講了許多話,臨行送他兩句詩:“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彼褋肀瘋灰,作《沁園春》一首: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自那番摧折,無衫不淚,幾年恩愛,有夢何妨。最苦啼鵑,頻催別鴿,贏得更闌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飚一轉,未許端詳。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fā)朝來定有霜。信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月,觸緒堪傷。欲結綢繆,翻驚漂泊,兩處鴛鴦各自涼。真無奈,把聲聲檐雨,譜入愁鄉(xiāng)。哀感凄切,聲淚俱隨,令人不能卒讀。
關于納蘭的評論
顧貞觀:“容若詞一種凄婉處令人不忍卒讀。”
王國維:“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鄭振鐸:“納蘭詞纏綿清婉,為當代冠!
4、推薦書目:
《棲息在詩意中--王維小傳》(林繼中)
《縱橫論王維》(王志清)
《蘇東坡傳》 (林語堂)
《杜甫傳》(馮至)
《西風獨自涼 (清初詞人--納蘭容若傳)(作者:樸月)
《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詞的情意寫真》(作者:安意如)
五、學生活動設計:
一、我的研究專題
推薦研究題目
①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
② 王維詩歌中的“禪趣”
③ 蘇軾的曠達
④ 杜甫小傳
⑤ 李白與杜甫
⑥ 姜夔的婉約
⑦ 我所知道的納蘭
⑧ 納蘭詞的美
⑨ 論“溫韋”“花間詞派”的含蓄婉約
⑩ 憂患意識與儒學傳統(tǒng)
二、分小組結成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準備好論文答辯會
操作程序:
1、提供研究報告
2、成立答辯委員會
3、設計答辯程序
(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的自主招生比例要逐漸加大到50%,這正是語文教學大顯身手的時間。做好答辯可以應對面試,做好研究性學習可以應對筆試,做好課外閱讀可以應對閱讀和寫作。)
三、對聯(lián)征集
教師可設計關于這些作者的上聯(lián),通過征下聯(lián)來復習綜合知識,一舉多得。
四、古詩創(chuàng)作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五、高考連接
六、單元總結:
1我對置身詩境的體會是 :
2我對緣景明情的體會是:
3我所讀到的自然景色有:、花、月、樹、江、湖、船、白鷺、黃鸝、海鷗、細草、沙鷗、野桃、溪柳、薺麥、紅藥、二十四橋------
時間:春、夏、秋、冬、夜、
地點:長江、洞庭湖、山海關、揚州、杭州、成都、藍田、江南、襄陽
4我的詩:練習寫古詩,是鑒賞詩歌的最佳途徑。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學習鑒賞的過程。只要寫一首好詩,鑒賞就能提高一個大檔次。要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北京自然景色的詩,一方面增添詩歌感受,一方面補充風土人情,增加文化含量。
如:詠紅葉(香山)、詠竹(紫竹院)、詠櫻花(玉淵潭)、詠荷花(頤和園)
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5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揚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龍標野宴 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龍標: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
兩首詩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
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它是全詩的“詩眼”,作者以此統(tǒng)攝全詩。
王昌齡詩中的“愁”是遠謫之愁;作者以“愁”襯托自己不以遠謫為念,寄情山 水的曠達之情。
〖注釋〗
(1)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 :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里還是非;倪h的地方。
(2)左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3)楊花:柳絮。子規(guī):即杜鵑鳥,啼聲哀婉凄切。
(4)子規(guī):即杜鵑鳥。
(5)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 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條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 東部。
(7)隨風:一作“隨君”。
(8)夜郎: 漢代我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 四川南部部分地區(qū)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 過夜郎縣。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 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參考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 、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 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huán)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第二單元教材教法分析:意象、意境(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高一詩歌意象意境課件
4.匆匆教案教法學法
8.美術教材教案剪紙
10.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