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朱自清一次荷塘之行經歷了兩次心靈求索。一次向外界,實體的荷塘;一次向內心,虛幻的記憶。
朱自清求索的不是內心的平靜,而是心情的愉悅,詩意的景色和詩意的生活。
荷塘是美景,自不必說。只須到了賞荷的季節(jié),你要見她,日日都可以。滿月是美景,亦自不必說。滿月卻難求,一個月只有那么一兩天有可能看到,還需天公作美。而在賞荷的季節(jié)里,遇到滿月就更加十分的不易了!昂鋈幌肫鹑杖兆哌^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朱自清是幸運的,在他心靈需要慰藉的時候,這兩種意象疊加在一起了。因此,朱先生到日日走過的荷塘,不為尋荷塘,卻為尋月色,不為尋仰頭就見得到的月色,而是尋荷塘美景中的月色。尋那站立著無數剛出浴著著亭亭的舞女的裙的美人身上的月色。即使這樣,“忽然”一詞,仍讓我們的心有一點懸起,嗟嘆朱先生差一點就與這荷塘月色失之交臂。讀者也就永遠與《荷塘月色》失之交臂了。
詩意的景色,在現實里尋覓,先生期待荷塘月色。
小路上,荷塘邊,朱自清沉浸在荷塘月色之中。他盡情地受用著,荷葉,荷花,荷香,凝碧的波痕,脈脈的流水;薄薄的清霧一樣的月光,牛乳輕紗一樣的月光;梵婀玲奏出的名曲一樣的斑駁閃動的樹影------景色如夢如幻,先生如癡如醉。他的陶醉不是片刻的,整個的月光下的荷塘就夠他觀賞很長一段時間了,然后他的目光上移,享用著荷塘上的象征著淡淡的憂愁的淡淡的月光,然后再上移,,靜觀著塘邊的樹色,最后推遠,見到隱約的一帶遠山。先生的觀賞是那樣的細致,感覺是那樣的細膩,沒有一兩個小時是不夠的。再者,人處在那樣一個情景交融的忘我的境界中的時候,受用者只有對景物的變化產生時間感覺,而對自身的受用是沒有時間感覺的。可以理解成那是一個無限長的時間,也可理解成只是一瞬間。因為,那時,時間是停止的,凝固的。
在這樣的景色中,先生獲得了什么,是寧靜嗎?不。是快樂,是愉悅,是陶醉,是享受;是畫一般的景致蘊涵著的詩一般的意韻:葉子亭亭像舞女的裙;花兒羞澀,像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香氣清幽悠遠,像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月光薄薄,像籠著清紗的夢;樹影班駁,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夢幻中的聲音依然回響在耳際,現實里的聲音卻吵醒了先生,是蟬聲和蛙聲(其實蛙聲和蟬聲一直在響,只是到了需要聽到的時候先生才聽得到),自然界毫無詩意韻致的兩種聲音。先生說“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逼鋵嵪壬呀浻羞^了--詩意的荷塘月色,很美!
詩意的生活,在歷史中尋覓,先生向往古人風情。
中國的南朝,是浮華的時代,風流的時代,也是詩情畫意的時代。在回家的路上,朱自清腦海中映現出粱朝采蓮時的情景:春末夏初之時,荷花淀里荷葉細嫩,荷花初放,美男美女,劃著小船,唱著艷歌,互相追逐,傳遞酒杯,表達愛意。“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薄翱终瓷讯鴾\笑,畏傾船而斂裾!边@一番景致熱鬧、風流。足以見先生所求并非是心中的寧靜,而是如此這般的詩意的生活,孟浪的情調。
朱自清漫步在塘邊的小路上,心情卻在古人采蓮的景象中流連。在他的想象世界里,他已化做了心許羽杯的翩翩少年,享受著無盡的詩意的風流了------
作者為什么要進行這第二番心靈求索?荷塘月色不是足以使先生得到了心情的愉悅了嗎?我們反過來看荷塘月色這美麗的景致,是不是有什么令朱自清覺得有點缺憾的地方?回答是是的。荷塘月色是靜靜的純自然的圖景,荷葉雖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卻沒有真正的舞女,荷花雖然像剛出浴的美人,卻沒有真的美女出浴,荷香雖然像高樓上渺茫的歌聲,卻沒有真正的歌聲。光與影和諧的旋律像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卻沒有真正奏著的名曲------景物雖然美麗,因為沒有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的參與,沒有使先生身心的愉悅達到期待中的極致。先生在自己內心豐富的文化儲藏中尋索到了梁元帝的采蓮圖。這一幅圖景在荷塘美景中添加了少男少女艷歌中追逐嬉戲互表愛意的詩意和韻律,因而形象恰切地表達出先生對詩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彌補了荷塘月色美麗景色中的不足。而在對于追求詩意的生活,孟浪的情調的表達上,因為詩樣的少男少女的加入,“采蓮”又比“荷塘月色”更進了一層。這一次,在幻覺中先生愉悅的興致沒有遺憾了。
之后一句“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瘦了!睗M懷贊嘆的同時,也表明這一次歷史漫溯的結束。而引《西洲曲》一詩,“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眲t借采蓮女的心思,表達先生的心曲。蓮子,即憐子,即喜歡你,即喜歡這種詩意的情調,詩意的生活。
作為這樣的兩度心靈慰藉的結末,先生本不寧靜的心緒又添了一重思鄉(xiāng)情愫:“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一路荷塘尋月色,心靈兩番覓詩情--《荷塘月色》教學札記(人教版高一必修)]相關文章:
4.荷塘月色課件
5.《荷塘月色》課件
6.《荷塘月色》教案
10.關于《荷塘月色》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