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 復習說明文的基本知識。
2、 掌握說明文閱讀中的解題思路及技巧
二、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說明文閱讀中的解題思路及技巧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說明文按照說明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能不能舉一些我們學過的課文的篇目呢?(《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語言》等等。)據(jù)我統(tǒng)計,初中三年共169篇課文,其中說明文不超過10篇,所占的比例很小,似乎不那么重要。但是在新課改以來,無錫地區(qū)每年中考都會考到說明文,看圖。所以千萬不能因為課本上學的篇目少而忽視說明文。今天我們這堂說明文閱讀指導課就專門教大家在考場短暫的時間內,準確地解答說明文問題的思路和技巧。
二、指導說明文閱讀的思路
1.初讀文本
在考場上,我們拿到一篇說明文之后,第一部是先看后面的問題呢還是先讀文章呢?毫無疑問,應該初讀文本,即快速瀏覽文章本身,了解大意。因考場上時間寶貴,不可能像平時那樣慢慢地讀,快速瀏覽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所以我們應帶著任務讀:定對象、明結構、理順序。定對象,就是明確說明對象,說明的內容。一般可以通過看文章標題,找中心句等解決。明結構,譬如是總分式,還是層層深入的遞進式。理順序,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原因--結果 現(xiàn)象--本質 主要--次要 特征--用途 概括--具體 整體--部分)
下面我們就通過練習來實踐初讀文本這一解題思路。
水是一種重要的營養(yǎng)素,被稱為六大營養(yǎng)素之首。人不可一日無水。一個人不吃飯,生命可維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進,兩三天就難活命。普通的人,體內三分之二都是水,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體內含水量達40公斤 ;而剛出生的嬰兒,整個身體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而且人體的每個地方都離不開水,皮膚失水會引起干裂,內臟失水,會引起頭昏乏力,體溫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幫助人體進行新陳代謝。人體內的消化系統(tǒng)(包括排泄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皮膚、頭發(fā)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這些失掉的水分必須及時給予補償,主要通過瓜果、蔬菜、飲料等進行補充,因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另外,水還可以調節(jié)體溫,無論是熱天或冷天,人的體溫都保持在37℃左右,這就是水的功勞。
水還可以保持肌肉的彈性、皮膚的柔軟和光滑,甚至可以潤滑關節(jié),使你能立坐曲伸,舒展自如。
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水,主要講了水對人生命的作用,分別從水是重要營養(yǎng)素、水可以幫助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水還可以調節(jié)體溫、水還可以保持肌肉的彈性、皮膚的柔軟和光滑等四個方面加以說明,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不能顛倒,因為作者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安排材料的。
過渡:通過初讀文本,我們迅速把握了說明文的主要內容。說明文是介紹事物闡明事理的文章,所以說明文的語言必須非常準確嚴密科學。初讀文本之后,我們就應該來著重品味說明文的語言了。
2.品味語言
說明文的語言為什么會如此準確嚴密和科學呢?這主要體現(xiàn)在說明方法的正確使用和用詞的準確上。因此,我們品味說明文的語言就應該從品說明方法和品修飾、限制語入手。
我們先來品味說明方法
復習一下,常見說明方法有:
舉例子 列數(shù)字 分類別
打比方 作比較 下定義
列圖表 摹狀貌 作詮釋
不錯,我們不但要非常熟悉這些說明方法,還要在具體的文章中把它們辨別出來。
1.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肪等等。
2.一切生物,只要活著就要消耗能量。一個成年人,即使一點工作也不做,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
3.每一個根毛就是一個最基層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等原料,經過運輸干線--莖,源源送入葉子里。
4.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5.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
6.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7.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
8.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9.在建筑技術上,有好多創(chuàng)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
10.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
11.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梁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桿大多漆廣漆。
12.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看來大家都已經能輕松地辨別說明方法了,很好。每一種說明方法在說明文中都承擔著它自己獨特的作用,中考試題中,也往往會考到說明方法的作用,比如我們能力訓練上面的說明文專題中,每一篇都有這樣的題目,由此可見這也是說明文的一個重點。那么我們該如何品味說明方法的作用呢?
永定河發(fā)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這段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此題運用三種說明方法
①舉例子: 用事實具體說明盧勾橋的堅固。
②作比較: 通過比較來突出盧勾橋的堅固。
③摹狀貌: 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石拱橋的形式優(yōu)美
總結答題規(guī)律:說明方法的作用+具體語境
舉例子:具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分類別:條理清晰
打比方:生動形象,增加趣味性
列數(shù)字:準確,令人信服
作比較:突出強調特點
作引用:增強說服力,引用詩詞還可以增強文學色彩
下定義:科學準確的揭示本質特征
務必要結合語言環(huán)境具體來分析其作用
學生做能力訓練七、八相關題目。
過渡: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不僅僅是說明方法的功勞。其實,這還要歸功于修飾、限制詞語的正確使用呢。譬如說,下面一段文字:有哪些修飾、限制詞語用得特別好,值得我們來品味的呢?
《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作者先用“大約”、“可能”表示估計,再用“有記載的”限定范圍,然后用“最”強調程度,極有分寸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的特點。
當然,在中考時,不會用這樣的方式來提問,一般都用以下的形式來命題:
……一詞能否去掉?
……一詞能否換成…… 譬如例題:
1、我國每年被污染的糧食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至少一次能否去掉?)
2、月球很可能成為人類遠征其他星體的中轉站。 (“很可能”能否換成“將會”?)
1.不能去掉,“至少” 從數(shù)量上限制,強調了經濟損失之大, 如果去掉就變成“我國每年被污染的糧食合計經濟損失剛好是200億元”,表達就不準確,不嚴密了。“至少”一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2.不能換成“將會”!昂芸赡堋北砉烙,它說明月球成為人類遠征其他星體的中轉站不一定能夠實現(xiàn)。而“將會”則表示肯定!昂芸赡堋斌w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
師生共同歸納解題規(guī)律:
1表態(tài):不能刪;
2定性:解釋本詞(表數(shù)量/程度/范圍/次序/時間/空間等),帶詞解釋句子;
3若刪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不準確);
4……一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能力訓練上也不少。做能力訓練七、八相關題目。
當然,在千變萬化的中考中,說明文的考察題型不僅僅是以上這些,總之我們都必須在初讀文本,品味語言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深入思考, 綜合運用解題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解決各類綜合性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四、小結
今天老師教給了大家在考場上閱讀說明文的解題思路,和解題的一些技巧,希望通過今天這一堂復習課,大家能更自如的對待中考中的說明文閱讀。愿大家在中考中都能發(fā)揮出色!
[中考說明文閱讀指導詳案(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故都的秋教案詳案
2.秦兵馬俑教案詳案
3.幼兒園教案詳案
7.作文課指導教案
10.閱讀說明文的幾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