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的主要目標都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改革和完善課堂教學觀,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疏通信息反饋渠道。美國教育家林格倫曾把課堂上的師生交流分為四種:一是單向交流,教師講,學生聽;二是雙向交流,教師問,學生答;三是多向并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問答;四是綜合交流,師生共同討論、研究、探索。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多數(shù)是單向、雙向交流。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狹小,教學信息傳遞方式單一。這種課堂教學形式有利于知識傳授,但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難以突破。未來社會對人的能力要求比知識要求更高,各國都在注意改善課堂教學形式,一種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綜合、主體型的大課堂將取代傳統(tǒng)的單一交流的課堂。
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我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大多數(shù)比較注意保持教師尊嚴,保證課堂的紀律性、嚴肅性,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稍有疏忽,就會受到訓斥。學生精神緊張時間過長,就會抑制智力、妨礙學習。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國內外現(xiàn)代教學論的滲透和學習,許多教師開始重視在課堂上營造和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yōu)橛淇斓膶W習活動,把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的教學變成具有創(chuàng)造愉悅的探索活動。近幾年國內興起的愉快教育法”、“情境教學法”、“成功教育法”等等都是頗具影響的典范。與此同時,一些新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xiàn)。比如傳統(tǒng)的“秧田式”教學空間組織形式正受到“馬蹄形”、“半園形”、“口字形”等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沖擊。
變教師為導師,變課堂為學堂,F(xiàn)代教學論認為,課堂上,教師不應以講為主,而是以導為主,變“講師”為“導師”,教師不“承包”學生的學習,學生不再以聽、抄、記為主,而是以思、練為主,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質疑、尋求解答,變課堂為學堂。據(jù)報載,美國中小學校的許多教師每節(jié)課只講10分鐘,剩下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提問、消化,教師引導、釋疑、解惑。無獨有偶,國內已有學校要求教師一堂課最多只講15分鐘,其余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據(jù)說效果不錯。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課堂上應該使學生能看見的東西用視覺,能聽到的東西用聽覺,有氣味的東西用嗅覺,有滋味的東西用味覺,能感觸到的東西用觸覺”。那么,學生就會體驗到學習的愉悅,求知的課堂就會變成奏響智慧之音符的樂堂。
[關于教師要改進和完善課堂觀的建議]相關文章:
3.關教師關于學習教師核心價值觀的入黨思想?yún)R報
9.水滸傳的教案和課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