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
人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習慣,如好動腦筋的習慣、講衛(wèi)生的習慣以及辦事拖拉的習慣等等。一般而言,習慣是人經過多次重復和練習形成的已經成為潛在需要的固定的行動方式。有些習慣純屬個人的愛好和特點,無所謂憂劣;而有些習慣則明顯存在著積極與消極之區(qū)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就具有較強的自覺性和穩(wěn)定性,并且其大部分內容具有公認的標準,人們一般贊成什么和反對什么都有相對的傾向性看法。同時,對于學習習慣的理解,還必須進一 步認識這點,即學習習慣不能僅僅看作是種種具體行為,只限于行為領域。學習習慣不單單表現在具體行為上,而且也表現在種種心理過程中,心理領域也存在著習慣,如思維習慣就是其中之一。舉例說,一位學生非常重視卷面的整潔,無需提醒,作業(yè)字跡清楚、端正干凈平整,且始終保持如一。對此,大家必定認為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一位學生學習時總是在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并且對問題總愛從多角度來加以觀察和思考。而這種種表現均不需要任何外界的推動,完全出于自覺。對這位學生的這一特點大家恐怕也不會否認這也是一種學習習慣吧。因此,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到,兩位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般都由潛在的意識來支配,帶有一定的自覺性:而且,他們的學習方式又不是偶然發(fā)生的,在一定的階段內是“始終保持如一”,“總是”如此,這里就體現了學習習慣的相對穩(wěn)定性。為此,學習習慣從根本上講,是種種具體的學習方式,它可以是各種行為表現,也可以是各種心理過程的表現,總之,它只是某種“質”的反映。
學習的習慣,就是在不間斷的學習實踐中養(yǎng)成的那種自自然然表現出來的習性。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它便會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續(xù)下采,猶如物理學中的慣性力量。葉圣陶先生在《改變學風》中指出:“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道,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下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者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也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毙煺窬S老師也認為“學習習慣對于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因而能提高學習效率”。
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行為習慣訓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養(yǎng)成或改變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也并非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就能解決問題,習慣是多次重復的結果。因此,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好的學習行為在學生身上多次重復,方能鞏固。
(二)加強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習慣不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會學習。要學會學習,首先得學會預習。其次,學會聽課。再次,學會高質量地完成作業(yè)。第四,學會復習。教師要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一步不讓,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內在動力的源泉。如果學生缺乏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會對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又從何談起。
因而,我們的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如教學、思想教育工作、課外活動、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等,來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產生迫切的需要,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四)增強學生的耐挫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克服各種困難、經受各種考驗中形成的,這往往需要以較強的耐挫力作為支撐點。心理學家認為:“挫折是磨練意志的最好良方。
”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過程中,要重視耐挫力的培養(yǎng)。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教育學生不被挫折所嚇倒。其次,提高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再次,對陷入挫折不能自拔的學生,要及時予以疏導,幫助他們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并指導他們適時檢查和調整行為目標,以防產生冷漠、憂郁、過度緊張等不良情緒。
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而學生剛入學的階段,則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
實踐早已證明,如果不注意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那么,隨著年齡的增長,越到后來,培養(yǎng)起來就越困難;假如一旦染上了不良習慣,那糾正起來就更。難了。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抓得越早就越主動,越見效。
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是一件非常細致非常艱巨的工作,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幾方面的密切配合,其中學校教育應該是最主要的方面。
我們認為,作為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應該做到突出一個“明”字,狠抓一個“嚴”字,堅持一個“恒”字。
所謂“明”,就是指“明理”,即讓學生不但知道該怎么做,而且知道為什么這樣做,明理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明理之后才會積極地去做。
做的次數多了,才會變成自覺的行動,指導學生明理,必須注意兩點:(1)形象性。要根據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采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使學生明白教師提出的要求。
(2)主導性。在明理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教師要及時分析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選擇方法,有計劃地組織活動。
所謂“嚴”,就是指“嚴格的訓練”。學生光“明理”還不行,從“明理”到變成習慣,還需要有一個內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注意兩點,(1)層次性,內化訓練要嚴而有度,分層次對待,對不同的人,訓練的重點和強度要有所區(qū)別,不能搞“一刀切”。(2)自主性。學生接受訓練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主觀能動的,一種行為的訓練,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內部矛盾斗爭才能成為習慣。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在自己身上發(fā)現矛盾、解決矛盾。
所謂一恒”,就是“持之以恒”。我們知道,持續(xù)不斷地做一件事,可以花費較少的成本而取得成功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也是如此,嚴格的訓練必須持之以恒才能見效,搞一陣風式的運動只能是徒勞。為此,必須注意兩點:(1)一致性。所謂一致性,就是指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配合協調,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具體他說,學校和家庭的要求要一致,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要求要一致,一學期中各個階段的要求要一致。例如,我校每年在一年級新生上課前,就召開新生家長會,及時把學校的要求和做法告訴家長,使家長一開始就能與學校相配合,效果比較顯著;(2)新穎性。訓練的形式要經常變換,使學生有新鮮感,否則,老調子重彈,學生會感到厭煩,效果會削弱。
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指導小學生學習的一 項重要任務。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和最為基本的小學生學習習慣有五種:
(一)關于課前準備習慣
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基本條件。學校實行兩分鐘預備鈴制度要求學生聽到鈴聲后,立即停止戶外活動加快步子走進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學習用品輕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講話眼睛注視前方靜待老師進堂上課。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檢查,任課老師要嚴格要求,加強訓練持之以恒,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投入學習。
(二)關于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的習慣
課堂教學是學生增長知識的最基本途徑,是通過傳授與接受實現的。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才能真正實現接受新知識,提高學習成績。課堂學習時要求學生做到:專心聽講,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聽課時積極思考要一邊聽一邊想并適當做些筆記;不懂多間,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回答問題先舉手,得到允許后站起來發(fā)言,發(fā)言時聲音響亮;別人發(fā)言時要認真仔細地聽,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三)關于預習、復習習慣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起始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是一種種學的學習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學生在每次上新課前自覺地進行預習。對要學的知識作一個初步的了解;把學習的難點、重點和不懂的地方記下來,這樣在上課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帶著問題聽課。
課后及時復習,記憶清楚,內容易懂,應當要求學生當天的課當天復習;先全面復習再重點復習;遇到難題時反復復習,溫故而知新,復習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知識能被掌握得更扎實。
(四)關于作業(yè)與檢查訂正習慣
作業(yè)練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減輕過重的學習擔負并不是不要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有助于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因此應要求學生做到:創(chuàng)設一個安靜良好的作業(yè)環(huán)境: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今日功課今日畢,作業(yè)不拖拉不抄襲;作業(yè)書寫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guī)范,卷面潔凈;作業(yè)前看清楚題目要求,復習有關內容,作業(yè)后仔細檢查,自覺驗正;作業(yè)本發(fā)下后發(fā)現答錯題自覺及時地訂正。
(五)關于課外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建議做好如下工作: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培養(yǎng)閱讀興趣,一要課內外結合,經常向學生推薦好書。二要校內外結合,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條件。三要增設閱讀指導課,激發(fā)閱讀興趣,引導正確閱讀的習慣。
四要開展多種讀書活動,引導學生節(jié)約零用錢訂閱多種書報,要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并且適當開展課外閱讀競賽評比活動。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會”學習。即會聽講、會閱讀課本、會思考、會發(fā)問、會作業(yè),要做學習的主人。我向學生宣布,在教室里上課的任何一位同學都有發(fā)言的權利,有權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同時,老師也有責任檢查每個同學是否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即使沒有舉手的同學,老師也可以向他提問。對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但沒有能正確答出問題的同學,老師不應批評,甚至還要表揚他積極思考勇于發(fā)言的學習態(tài)度。
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按時、認真完成作業(yè),幫助他們克服情性。惰性是學習的大敵。有些學生遇到計算題嫌麻煩,懶得做,遇到應用題怕動腦筋,懶得分析,結果沒有弄清題意就草草動筆去做,他們把老師當作業(yè)對惜的裁判員,這種態(tài)度是無法學好數學的。對于一些學生在學習中的惰性,我認為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決心。
一定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在這個問題上,教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要持之以恒。
還要教育學生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玻粗心大意似乎已成為數學學習中難以解決的通玻所以,應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著眼,教育學生對待學習要踏踏實實,應該一步一個腳櫻在教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還要教給學生可行的自我檢查作業(yè)的方法,由學生自己來判定題目的正確與否,努力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玻我們還不能忽視這樣一種情況,有的錯誤不完全是因為粗心,而是由于概念不清、或計算不準確、或題意不理解所造成的,對于這種原因造成的鍺誤,靠學生自己是檢查不出來的,也就不能一概而論他說成是粗心大意了,還應從學生學懂學會知識上下功夫。
[關于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常規(guī)問題的綜述]相關文章:
1.學習《教師一日常規(guī)和教師禮儀常規(gu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