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https://bbs.ruiwen.com/viewthread.php?tid=20273&extra=&page=2
第十七講 “照瓢畫葫蘆”
作文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產(chǎn)物,好的作文一定要有好的創(chuàng)意。我們不提倡抄襲、簡單的模仿、人云亦云--“照葫蘆畫瓢”。但是,積極的模仿、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通過模仿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照瓢畫葫蘆”,卻是我們所提倡的。它是中學生(特別是寫作能力暫時不高的同學)提高寫作能力的好的方法之一!捌啊焙汀昂J”比較,葫蘆是難畫的,但是畫葫蘆可以從瓢上得到啟發(fā),從瓢的形狀、顏色想到葫蘆的形狀、顏色,從死的瓢想到活的葫蘆,進而想到葫蘆的枝蔓、花朵、葉子,可以畫出一幅活生生的葫蘆圖來。這個假設的例子,就是一個積極模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畫者就有創(chuàng)新,但也有模仿。
模仿,是人類學習知識、增長才干的一個基本技能。著名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在模仿越劇的一些曲調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日本的一些新的工業(yè)技術就是在模仿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一些技術基礎上發(fā)展的;貞浳覀冃〉臅r候學說話、學走路、學穿衣,一直到學寫字、學騎車、學滑冰,有誰離開過模仿呢?所以,我們在學習作文時,不要害怕別人說自己模仿,同學們買來那么多作文選,讀了那么多課文、范文,完全可以大膽地模仿,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我們曾經(jīng)讀過孫博宇寫的《做飯》一文,以后金釗又寫了《第一次為媽媽做飯》。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篇作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兩篇作文有相似之處:材料相似,都是寫自己第一次做飯,人物都是媽媽和“我”,行文的語言口氣也相似。但是能不能說金釗抄襲或者簡單模仿了孫博宇的作文呢?不能。首先,金釗作文的情節(jié)是媽媽生病了,自己為媽媽做飯,與孫博宇的不同;由此進一步分析,金釗作文的主題就比孫博宇的深了一步,除了通過做飯體會到媽媽平時做飯的不容易之外,還增加了懂得了關心媽媽的內容。如果說,金釗模仿了孫博宇的作文,那他就是積極的模仿,這是值得表揚的(但是,金釗作文在語言上仍然沒有孫博宇的那一篇好)。
那么,我們怎樣來練習積極的模仿呢?
首先,要會閱讀,能夠找到所要模仿的作文的優(yōu)點。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古代一位姑娘看見西施很美,她想模仿西施,使自己也很美,但是她沒有找到她可以學習到的西施的真正的優(yōu)點,而是模仿西施生病時皺眉的樣子,結果不但不美,別人看起來,反而更不受看了。(這個故事老師忘記了它的名字,請大家來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模仿別人,首先要找到自己可以學到的別人的真正的優(yōu)點。讀了一篇好文章,要知道好在哪?哪一點對自己啟發(fā)最大?哪一點適合于自己去模仿?“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逐漸地看出越來越多的文章的“門道”,把作文與閱讀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積極地模仿好的文章。
模仿可以由淺到深,由字詞句到篇章。在擴寫人的智慧的那篇童話故事時,我們事先讀過一篇范文,范文的最后引用了明代劉基的一句話:“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有的同學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引用了這句話,只要引用得當,不是照搬范文,就是可以的。我們在閱讀中,遇到了精彩的語言、句子,可以把它記下來,在自己作文時加以模仿使用。比如有的文章描寫某一景物的語言很好,在你的作文中寫到類似的景物時,就可以模仿、引用。但是要注意,一定要為你的作文所用,讓人感到引用的恰到好處,與其他語言是有機結合的,不能讓人感到是硬“粘”上去的一塊,而不是“長”出來的一塊。
篇章模仿,包括立意、結構、選材、情調等,前面說過的金釗的作文就是在選材上的模仿。篇章模仿,不要全部地模仿另一篇文章,只是改一改詞句、人名什么的,這和抄襲沒有多大的區(qū)別。最好抓住一個特點加以模仿,這樣才能避免犯抄襲、簡單模仿的毛病。
積極的模仿最主要的一點,是一定要在模仿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要力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要采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要利用模仿為自己的作文服務。你的立意很好,可是結構安排不好,正好有一篇文章結構好又可以為你所用,你就可以模仿那篇文章的結構;同樣,如果是先讀了一篇文章受到啟發(fā),比如它的選材很好,你可以模仿它的選材,但爭取在語言、立意上超過它,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這就可能寫出一篇好文章,而別人絕不會說你是抄襲。
最后,要逐漸減少模仿的分量,力爭自己獨立地構思出一篇優(yōu)秀作文。就像小孩子逐漸長大,不但不用模仿大人如何發(fā)音說話,而且會比大人說得更好。把這個簡單的例子所包含的道理搞明白,你就知道積極模仿的作用、也會積極地模仿了。
(顰:皺眉)
◇ 練習 ◇
分析下面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討論)?模仿這篇文章的結構,根據(jù)下面的材料,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字數(shù)在600字以上。
有兩顆蓖麻籽,一棵種到了花盆里,一棵種到了花園里……
由粉筆被折斷想到的
沭陽縣青少年宮作文輔導班 趙海虹
一支粉筆被老師輕而易舉就折斷了, 幾乎是悄無聲息。
這是為什么呢?
我想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它本身的軟弱。不難看出,它只是由一些細軟石膏粉,經(jīng)過簡單的加工而成的,它沒有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的經(jīng)歷,當然比不上堅硬無比金剛石;二是它數(shù)量太少,有且只有一根。一根筷子與一把筷子相比,其承受力當然不同,外力作用的結果自然不一樣。
由此我想到:“打鐵還須自身硬”。一個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苦練基本功,首先使自身具有適應競爭的能力。這樣在外界打擊或考驗面前,才能承受得住,保全自己。一個民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了舊中國一步步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隨人欺凌,任人宰割,上演了一出出火燒圓明園式的民族的歷史的悲劇!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劃槳開大船”,這兩句話道出了團結的重要。粉筆的悲劇就在于勢單力薄,任何一個想搞個人奮斗的人,其結局都可想而知。這方面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無窮的力量,才有搏擊風浪的機會,才能體驗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喜悅!皥F結就是力量”,集體的力量是偉大的,一個團體里面,盡管個個都是尖子人才,若不能合眾為一的話,恐怕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綜上所述,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技能和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zhàn)。同時還要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初中作文輔導第十七講:照瓢畫葫蘆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論壇專稿)/a]相關文章:
2.a拼音教學課件
5.典范英語1a課件
7.漢語拼音a的教案
9.牛津英語2a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