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紅
前不久,聽一位很年輕的女老師講《白揚禮贊》。這位老師看上去像孩子們的大姐姐,大概還剛從大學畢業(yè)吧,她的形象和話語都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她的聲音確實"如鳴佩環(huán)",很悅耳。孩子們的配合似乎也很默契。你聽--
"白揚樹實在是不平凡的",老師把"不平凡"三個字咬得重重的,說道:這是本文的文眼。為什么作者先描寫黃土高原上的景色呢?孩子們的手臂齊刷刷地舉了起來:那是白楊樹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這樣寫就突出白楊樹生長的"景美"。老師點點頭,笑得很燦爛。那為什么要描寫白楊樹的干、枝、葉、皮?為了表現(xiàn)白楊樹的"形美"。照樣是手臂高舉,對答如流。老師的啟發(fā)漸漸加深了:白楊樹不僅"形美",它的"神"也很美,我們再看哪些段落贊美了白揚樹的"神美"?孩子們哇啦哇啦全說對了。他們似乎早就成竹在胸,總是迫不及待地要表達那些所謂的答案。于是,整個這堂課,就像一個已經(jīng)編好的電腦程序,一切都只待點擊。應該說,這樣的課很普遍,也很容易得到聽課者的"贊歌",諸如雙邊活動積極、課堂氣氛活躍之類,甚至還會得個什么大賽獎。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深入地思考一下,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課堂風景就像黃土高原上單調(diào)的自然風光一樣,竟讓人有點"懨懨欲睡似的"。因為,這樣的語文課不是創(chuàng)造的樂園,而是復制的車間。
多年來,《白楊禮贊》一直是中學語文教材里的傳統(tǒng)篇目,它所禮贊的那種"質(zhì)樸、堅強、力求上進"的民族精神鼓舞著幾代人,這是作品的魅力與幸運。不幸的是,我們對《白揚禮贊》解讀的話語和方式卻是如出一轍,成千上萬的語文老師在一遍又一遍地復制著一種沒有個性的"公共話語"!想想看,一個穿著淺色套裙的年輕女老師與一個穿著深色中山裝的老教師,在不同的課堂里說著一些大同小異的話,黑板上寫著基本一致的板書,那意味著什么?是不是思想的泯滅和創(chuàng)造的衰竭?難道這么多年來,我們就真的找不出另一種解讀《白楊禮贊》的角度或話語嗎?我們常常感慨:由于解構(gòu)主義的風行與語文知識點的細化,語文課已越來越流于瑣碎,浮于語言文字的表層。其實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嚴重在于,這些老師們生怕學生不知道的"解構(gòu)式"分析并不是什么"珍品",相反幾乎全是些復制品。正因為復制的盛行,我們常常會困惑:最有個性的語文課呀,不知誰的"聲音"在飛?
這也不能過分責怪辛勞的語文老師。一方面,人家試題要那么"標準",考綱要那樣"定死",孩子們面對的又是一個崇尚高學歷的社會,他們誰不想考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誰敢拿孩子們的前途當兒戲?誰敢拿那么多的獨生子女當教學試驗品?誰都知道高的考分會意味著什么。在這么多的顧慮面前,他們能隨心所欲地發(fā)出屬于自己的聲音嗎?這兒可不是自由的經(jīng)院,而是只有45分鐘的中學課堂。這樣一來,老師們不得不逼著孩子們囫圇吞棗地背下那些復制的結(jié)論,以落實各種各樣的知識點或課后習題或教學目標,以應對這樣那樣刁鉆而考不出創(chuàng)造能力的死板的測試題。另一方面,復制并不是個別的、現(xiàn)在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大家都如這樣做,歷來都這么做,也就習以為常了,"從眾心理"實際上在為復制推波逐瀾。
復制的隊伍確實相當龐大,它早就實現(xiàn)了課內(nèi)外銜接了。你看到?jīng)]有,大大小小的書店里,學生柜臺前滿是那些重點難點解析或課后練習解答之類的參考書,那些書有幾本是創(chuàng)造的成果,絕大多數(shù)都從教參或同類書籍拷貝而來。聰明的孩子們知道,老師的課堂提問甚至一些"經(jīng)典題目"十之八九都可在這些"編著"里找到答案。難怪孩子們的課堂發(fā)言那么"精彩而熱烈"!原來,他們多數(shù)時候只不過是在"照本宣科"罷了。這是校園里"公開的秘密"。時間長了,許多有思想的孩子對這種答問方式當然感到厭倦,他們覺得語文課的問題"技止此耳",上這樣的語文課,心理能有勁嗎?
把語文課變成復制結(jié)論的車間,也許有助于急功近利的應試,或者讓課堂變得不蔓不枝,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是,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運用的歡樂是語文課的靈魂,復制的最終結(jié)果是語文課的"丟魂"。它會讓我們滋生一種思維的惰性,形成僵化的思想,以至于喪失獨立閱讀、欣賞和處理課文的能力。即使面對熟悉不過的文本,我們對自已的解讀總是缺乏自信,如果沒有所謂參考書的印證,豈敢作"無稽之談"?這是一個語文老師的悲哀。讀了那么多年書,又教了那么多年書,連起碼的閱讀自信都沒有,連自己的話語方式都找不到,連基本的鑒賞能力都不具備,只知道年復一年地重復別人的聲音,那不是悲哀又是什么呢?這種悲哀的人物在現(xiàn)實中并不是少數(shù)。
筆者以為,我們對教師的繼續(xù)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學歷層次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樹立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造意識,真正把課堂變?yōu)榻涣鲃?chuàng)造成果、促進師生心靈對話的場所。這就要勇敢地革除那些復制多遍的分析或結(jié)論,唯陳言之務去,建立新的文本觀;要把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來喚醒孩子們探究的興趣,點燃他們創(chuàng)造的火把,建立新的人本觀;要拓展文化視野,聆聽智者的思想聲音,返博為約,內(nèi)化為一種感悟和修養(yǎng),而不是從幾十篇課文中歸納出知識體系,獲得一把分解天下文章的"牛刀"。我們要真正實現(xiàn)語文學習觀念的突破。
對于教材,特別要善于從新的視角去重讀。譬如,北師大的王富仁教授新近發(fā)表的一篇解讀魯迅先生《故鄉(xiāng)》的文章,那種深刻的閱讀體驗和個性化的闡釋言語真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像筆者這樣一個多次讀過和教過《故鄉(xiāng)》、又反復研讀過教參的語文老師,更是如沐春風。由此想到的問題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不能"捧著教參"搞教學,不能與學術研究有"可悲的厚障壁",而應不斷吸收新的東西,讓自己的思想始終是鮮活的。
對于學生,不僅要允許、鼓勵、提倡他們闡述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走近他們的心靈,感受他們的情感與脈膊,成為他們的知音和導師。我們不能把語文課里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理解為方法技巧的提煉,也不是要他們不顧文本實際一味地"反彈琵琶",或憤世嫉俗,更重要的是學會思想的獨立,學會傾聽,學會有選擇地吸收,從而鑄就受益終生的創(chuàng)造品格。只有這樣,語文課才會贏得永遠的青春,才能找到自己的靈魂。
[語文課堂不是復制車間]相關文章:
2.
3.車間標語口號
4.車間口號大全
5.年終車間組長感言
6.成型車間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