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體會詩人的感情。
2、深入意境,體會詩歌的畫面美。
[教學方法]:
教法:
1、朗讀指導法
2、啟發(fā)式導問法
學法:
1、 朗讀感悟法。
2、 問題討論法。
[教學設想]:導入-解題-知人論世-三步朗讀-學寫
[教學預案]:
一、 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走過了戴望舒的《雨巷》,今天我們又將《再別康橋》。(老師板書課題)
二、展示課堂目標
三、解題:
1、有誰能解釋一下標題的字面意思?從標題的字面意思我們可以揣測這首詩歌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又一次離別康橋,依依惜別之情)為什么?(因為自古以來離別詩都是抒發(fā)依依惜別之情的)
2、有誰能列舉幾首來印證一下?
預設: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蓖醪摹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小結:由此可見,大凡離別詩歌都要抒發(fā)依依不舍或勸勉之情。
四、 作家、背景:
1、作者是誰?抽一學生寫出作者姓名“徐志摩”。
2、學生先介紹,然后課件展示作者介紹。
3、小結:作者在康橋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所以,康橋確實讓作者有些留戀難舍。由此可見,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也是揣摩詩歌情感的窗口。
五、誦讀、整體感知。
(一)流利朗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
1、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 抽學生朗讀,然后由其他學生到黑板上指出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并糾正。
3、抽幾個學生上黑板寫出自己認為應注意的生字,并注音,然后讓學生讀 。
(二)情緒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1、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
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2、進行背書比賽:老師每兩行提示一個字,看誰最先背得。
3、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三)審美朗讀,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1、以自己的方式讀詩歌,看誰讀得最有感情,并說說你這樣讀的理由,其他同學評價。
朗讀指導預設:第1節(jié):輕緩,因為作者把康橋當做熟睡的母親一樣,“輕輕”害怕打擾了康橋的寧靜。
第2-4節(jié):平緩,因為這是詩人在靜靜地回憶在康橋的一幕幕情景,詩人沉浸在甜美的回憶中。
第5節(jié):由平緩-爆發(fā),因為康橋的一幕幕美景讓作者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有“放歌”的暢快。
第6節(jié):“但”一轉,寫出了悄悄離別康橋的蒼涼與無奈,詩人此時的心境是凄婉而哀傷的,所以,語調轉為低沉。
第7節(jié):低緩!扒那摹焙魬_頭,把作者對康橋的依戀與不舍抒發(fā)到及至。
2、你最喜歡哪一小節(jié)或哪一句?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jié)或這一句妙在何處?(老師作必要的引導)
老師引導預設:描述意境---結合藝術手法分析意境的美妙---概括思想感情。
范例預設:夕陽照射下,河畔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把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3、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再次朗讀,讀出感情。
4、讓學生到講臺上讀或背,假想自己就是徐志摩,帶上手勢表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感情,展示自己的風采。
六、老師引導學生寫自己別離的故事。
作者在離別康橋時感情是依依不舍,作者在抒發(fā)這種感情時,是將此感情融入了他筆下描寫的康橋的許多景物之中,也許有一天你會別離老師、朋友、親人,與徐志摩的情景相似,請你們把自己別離的故事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來,輕輕的走
康橋美景 金柳、水草
潭 、 星輝 依戀、不舍
悄悄的來,悄悄的走
余長敏
[《再別康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