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目標: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了解文言常識,掌握一些重要字詞的用法。
能力目標:理解并運用課文中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文言翻譯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加強成熟處事的思想修養(yǎng)。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翻譯并背誦課文》掌握重點字詞并積累實虛詞文言知識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所選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論語》十則,主要是談學習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的,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每一則語錄,力爭當堂熟讀成誦。
2.評點、質疑法。教讀本文采用評點式,就內容、文字、寫法的評點。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探究、質疑,調動學習積極性。
3.分類整理歸納法。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
4.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5.采用電教平臺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采用電教平臺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6.競賽法
競賽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競爭意識,并切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示范朗讀資料
五.教學設想
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不搞,因此課時準備我預計是3課時。在具體教學操作過程中,盡量使用競賽法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學法指導
1.這是同進入七年級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要充分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運用誦讀法學習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3.課文所選各則都蘊含深刻的道理,應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歷來加深理解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認讀《論語》十則,整體感知,字音歸類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這個世界上除了《圣經(jīng)》以外的第二大暢銷出版物是什么呢?是論語。作為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板書文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的書籍里發(fā)現(xiàn)只有半部《論語》,所以世有“半部《論語》冶天下”之說。論語不僅對我國影響很大,同時它的思想對中國周邊的國家,例如日本、韓國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鬃铀枷朐谌毡緜鞑ヒ延1700多年,而《論語》也是日本人最熟知的中文典籍。“左手《論語》,右手算盤,打造了今天的日本!比毡咀骷疑鏉蓸s一的這句話很能代表《論語》對日本的重要性。安倍晉三剛當選總理時,就委托秘書從孔健處要了一本日文版《論語》!笆煜ぐ脖兜囊晃蝗毡菊H口告訴我,安倍曾經(jīng)說過要先把《論語》讀一讀,才能當好總理。不光安倍,日本很多政治家都希望從中國古典特別是《論語》中汲取智慧。一位當今日本國會議員就曾說過,“孔子思想是我們執(zhí)政的理論基礎! 韓國著名的儒學研究教育中心成均館(1398年建立)每年春秋兩季都要在首爾文廟大成殿和全國兩百多所地方“鄉(xiāng)!迸e行盛大的“釋奠大祭”,追悼孔子及眾多儒家圣賢。韓國不僅也尊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而且祭孔儀式已經(jīng)連續(xù)舉行了1600多年。前任成均館館長崔昌圭曾說:“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韓國有將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過儒教思想的熏陶!弊鳛橹袊说奈覀,在今天更要好好學學孔子的《論語》,理解圣人的思想。
二、關于孔子和《論語》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tǒng)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開明態(tài)度?鬃訉W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被尊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在我國歷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2.《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課文中的第1至9則都屬于這種體式;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課文中的第10則屬于這種體式,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三、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第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
[教師提示]
(1)正音,學生做知識要點分類歸納整理:
a) 生字詞:矣(yǐ)慍(yùn)弘(hóng)柏(bǎi)罔(wǎng)殆(dài)誨(huǐ)
b) 多音字:論(lún)語 三。▁ǐng)吾身 不亦樂(lè)乎 傳(chuán)不習乎 任重(zhòng)而道遠 曾(zēng)參(shēn)
c) 通假字:①不亦說乎“說”同“悅”,讀yuè,愉快。②由,誨女知之乎 “女”同“汝”,讀rǔ,你。③是知也 “知”通“智”,讀zhì,聰明,智慧。
(2).聽讀第二遍課文,注意句中停頓是句意層次的表現(xiàn),誦讀中要正確停頓。如“溫故”章用陳述語氣讀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聽讀第三遍,標記輕重:哪些詞語要重讀,哪些詞語要輕讀。
(4)學生模仿讀,體味讀,自由地讀。
(5)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分四組讀完,一組比賽后,其他三組進行點評,最后分組齊讀比賽,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打分。
四. 積累詞匯、疏通文意
一)小組合作解決前三則的詞匯理解和句子翻譯。
1.根據(jù)自己的預習在組內自主討論、疏通文意;
2.每個組都有機會提出六個文言詞,其他三組搶答注解,不許重復;
3.每一組根據(jù)教師的指定翻譯一則或一則中的某句。
4.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補充,使解釋更準確,然后根據(jù)回答的質量定分。
二)教師補充引導的內容:
第一則:
1.字詞補充:“子曰”:子,古代用作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這里可譯為先生、老師,指孔子。孔子說!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學了、學過,后面省略了學的內容;而,順接連詞;時,按時,時時;習,溫習、實習;之,代學習的內容。學了(什么),按時溫習它,不也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學習、研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別人;知,了解;而,轉折連詞;慍,惱恨、怨恨;君子,這里指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卻不惱恨(他),不也是有修養(yǎng)的人嗎?
2.探討問題:這一則包含幾層意思?各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一則包含三層意思: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一層表明了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既講了學習方法,也講了學習態(tài)度。
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一層表明了學須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遠千里而來,研究學問,析疑解惑,有利于學業(yè)進步,自然成為樂事。這一層講的是朋友間虛心互學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
③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一層直接表明了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其實也表明了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這一層含蓄地表明了學習要有不求人知、全在進德修業(yè)的正確態(tài)度。
第一則三句話講了三個意思,層次分明,言簡意賅。
第二則
1.字詞補充: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叭薄熬拧敝T字在文言中皆有“多”義,不是確數(shù),下述三事,這是巧合。“省”(xǐng),反省。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皞鳌,老師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則。
2.探討問題:這一則講了做人要時刻反省什么?
反省做事是否盡力負責,待人是否真誠,學習是否認真。
第三則
1.字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溫習;故,舊的(知識);而,順接連詞;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詞“之”;為,作為、當作。復習舊知識,能夠領悟新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探討問題: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語言雖簡,含意卻很豐富。這里的“知新”,包含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體會,即認識的加深;第二是領悟到新的內容,即知識的擴大。這里的“溫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復閱讀,而是在不斷復習的過程中,思考探究,獲得新體會,掌握新知識。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六、課堂反饋練習(投影顯示)
課堂反饋練習也盡量采取競賽方式進行,例如,可以組和組之間比比誰對得多;也可以每組選一個代表上來做,不會的其他的組員幫助他,然后比比哪個組完成得最好,協(xié)作能力最好;也可以同桌互批互改互比。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不亦說( )乎。 (2)人不知而不慍( )。
(3)吾日三省( )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
(5)是知( )也。
2.選出對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A.別人不知道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B.別人不了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C.別人不了解就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D.別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嗎?
2.根據(jù)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養(yǎng)的君子應具有的風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______________,不亦說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樂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學而》)
3.比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順接)、B(轉接)分別歸類,將字母填入括號內。
(1)學而時習之( ) (2)人不知而不慍(。
七.教師小結
八.作業(yè)1.背誦兩則,2.整理譯文,3. 說說“不亦說乎”中的“說”的現(xiàn)代漢語是什么意思,“可以為師矣”中的“可以”,與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用法、意義的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析讀6則內容 。2、將一詞多義、重點詞、古今異義詞和難句翻譯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結合學生回答明確:古漢語中的“說”,有時通“悅”,是形容詞!翱梢浴,多用作兩個詞,“可”,是“可以”的意思,“以”當“用”、“把”講,介詞。這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可以”不同。
二.進行新課,積累詞匯、疏通文意
一)小組合作解決4~9則的詞匯理解和句子翻譯。
1.根據(jù)自己的預習在組內自主討論、疏通文意;
2.每個組都有機會提出六個文言詞,其他三組搶答注解,不許重復。(教師可以分配任務);
3.每一組根據(jù)教師的指定翻譯一則或一則中的某句。
4.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補充,使解釋更準確,然后根據(jù)回答的質量定分。
二)教師補充
1.第四則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順接連詞;思,思考;則,就;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只是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2).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對所學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見解是很精辟的。
2.第五則
1)講解重點詞、翻譯
“汝”,你。是知也,是,代詞,此、這的意思。知。通“智”
2)分析含義
《論語》中這段話非常簡練,也沒有交代說話的背景,而《荀子》書里記子路盛服見孔子的談話背景,就詳細得多,書中說子路穿戴得整整齊齊去見孔子。臉上還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經(jīng)孔子批評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舊。從這個背景看,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孔子說這番話的用意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用現(xiàn)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謙遜的態(tài)度,不可強不知以為知。
3.第六則
1)講解重點詞、翻譯
賢,賢人。齊,看齊。我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2)分析
同學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向賢人看齊,反省自己有沒有缺點,這樣做可以讓自己不斷改正錯誤,不斷進步。
4.第七則
1)講解重點詞、翻譯
三,不是確數(shù),泛指。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2)分析句子
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囊罁?jù)是必須建立什么樣的前提上?
明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第八則
1)講解重點詞、翻譯
已,停止。弘,剛毅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2)分析句子
歷史上有哪一些人物符合曾子的評價?
明確:馬克思、周恩來等
6.第九則
1)講解重點詞、翻譯
凋,凋謝。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2)分析句子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確: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上剛正不阿的人。
三.教師引導學生對字詞、難句進行分類進行整理。
1、字詞整理
按照通假字、一詞多義、重點詞、古今異義詞來分類整理
2、難句翻譯整理(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理解的情況來定)
四.練習反饋
1.解釋下列加粗字。
(1)為人謀而不忠乎。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3)可以為師矣。
(4)思而不學則殆。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6)擇其善者而從之。
(7)士不可以不弘毅。
2.翻譯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結
學生小姐小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教師點評同學們的表現(xiàn)
六.作業(yè):
① 背誦課文。②將重點詞和翻譯整理放在筆記本上。③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2、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的名言警句
一、 導入
檢查作業(yè)與上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
二、授新課
1.學習第十則
1) 重點字詞講解、翻譯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八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翻譯: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2)分析句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經(jīng)有過不同看法,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談該怎樣看?
明確:孔子用這句話給“恕”下定義,其中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對這一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有可取則予肯定,說錯了的(有可能誤解句意)要糾正。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1)指導學生運用“__________與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有關”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習慣有關,“人不知而不慍”與個人修養(yǎng)有關。
2)教師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分類式學習筆記如下: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沃氐肋h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①談學習態(tài)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疄橹,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②談學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③談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崛杖∥嵘怼∈坎豢梢圆缓胍恪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語言活學活用
1)老師舉例,設置情景,請同學們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的哪一則來教育他們。
例一:有一個同學每天回家都急著把作業(yè)寫完,想到什么寫什么,基本沒有過多思考,不會做的就空著交上來,他的作業(yè)質量不高,總是不能得優(yōu),有時還得了“差”;還有一位同學,上課老師講了一個簡單的問題,他懂得如何回答,然后他就覺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么教育他們呢?為什么?
討論之后,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并解釋意思。
例二:有位同學當有其他的同學在課堂上回答錯問題或被老師點名批評時,就興災樂禍,取笑別人,從來沒有思考自己有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討論之后,回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并解釋
例三:還有位同學不喜歡別人打他,但是他卻經(jīng)常去打別人,你們覺得他應該怎么要求自己呢?
討論之后,回答“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釋。
2) 指導學生通過舉例來運用語言,操作方式是請一個同學講一個自己生活學習中的故事或者歷史小故事,讓其他同學們來猜猜可以用《論語十則》中那一則來驗證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競賽式,講故事的和猜對的都加分,最后算總分來決定優(yōu)勝組。
三、背誦接龍。
教師指導背誦,要求語音準確、聲音響亮,切忌斷句、破句,并參考朗讀標準,每組十個人,一人背一則,其他組點評,然后四組選代表背誦接龍,一人背一則,不能連續(xù)背,接著每組齊背接龍,最后教師打分。
四、練習反饋
1.根據(jù)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
(1):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囊罁?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3年常德)①人們常引用《〈論語〉十則》中“ ,”一句表示應隨時向周圍有長處的人學習。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也是與“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
(6)闡述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
(7)⑾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 ”
為了辦好這期黑板報,宣傳組的同學設計刊頭,撰寫稿件,編輯資料,忙得“ ”
五、學生小姐小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教師點評同學們的表現(xiàn)
六.作業(yè),(1)完成相關練習,(2)背誦譯文,(3)整理筆記和做好復習
劉海濤
[七年級語文論語十則(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3.論語十則教學課件
7.論語十則注釋翻譯
10.論語十則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