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者:王琪瑋
教學目的:1、鼓勵學生學習瑪蒂爾德時積極主動地閱讀與參與。
2、提供聽說評講的機會
3、學習小說描寫人物特征在考試中的特定技巧。
4、鼓勵學生多種形式的評價與寫作。
教學目標:1、完成《項鏈》人物形象的剖析。
2、學會評價小說人物
3、至少培養(yǎng)5---10位同學學會聽說評講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
世上有許多嫵媚美麗動人的姑娘,她們可以以憑借自已的美貌和聰明嫁到一個很富有的家庭中,享受受著人生的快樂,然而由于命運的差錯,使本應生來就可以享受各種豪華生活的她們,卻過著與她們身份與美麗十分不相稱的生活,在貧困的日子里痛苦地活著,這樣的生活對于這些美麗的女性來說,是多么的殘酷。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法國作家莫伯桑的《項鏈》,了解美麗、嬌艷、豐韻的姑娘瑪蒂爾德真實的人生歷程。
過渡:瑪蒂爾德由于天生聰明與美麗,使她的欲望與處境形成強烈的反差,但她內心總是充滿著對未來的各種幻想、,當夢想不可及時,又“傷心、悔恨、失望、困苦”,而有一天,瑪蒂爾德終于得到一個絕好的機會,那就是可以參加教育部部長舉行的夜會。下面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她連忙折開信……帶著寶貝很快地跑了!
環(huán)節(jié)二、班級活動思考問題:
你了解瑪蒂爾德哪些方面,她的言行舉止與人物的身份恰當嗎,在她所生活的社會中瑪蒂爾德是一個貪圖享樂的壞女人嗎?
環(huán)節(jié)三、活動方式:
1、現在我們分若個小組,每組發(fā)給出一張A3紙,小組的一半成員收集能為瑪蒂爾德辯護的信息,另一半準備相反的材料。
2、每小組有十分鐘時間記下已經了解的信息,每小組至少有一人占有恰當的文獻資料。每小組有一個主要故事情節(jié)列表和對人物評價列表。(材料參照發(fā)放材料)
故事情節(jié)列表和對人物評價列表:
情節(jié) 言行舉止 人物的性格認識 自已對人物的終極立場 支持立場材料
語言 背景材料:
動作
外貌 直接材料:
心理
間接材料:
3、所有小組發(fā)言后,小組記錄員把小組的有關立場,支持性材料的列表拿給對立方小組,對立方小組再根據所得到的材料認真審理,從中發(fā)現什么,向對立方提出,看看對立方能否增加一些支持性細節(jié)與否。
4、每個小組一起向全班同學反饋,確保所有學生在練習本上記下必要的信息材料。
過渡:瑪蒂爾德真的是一個貪圖享樂的壞女人嗎?下面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她連忙折開信……帶著寶貝很快地跑了!
環(huán)節(jié)四、播放小說結束部分錄像。
①根據人物心理特征確立一個關鍵詞,寫一段300字以內的人物評論。要求每個關鍵詞至少要列出五點以上依據來證明。②抽查展示評論,至少抽查五位。環(huán)節(jié)五、總結瑪蒂爾德的真實心理歷程和文章主題。
通過鑒賞這篇小說,我們有很多收獲:小說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解讀往往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鑰匙。小說人物,是立體的、發(fā)展變化的,我們要深入到人物內心世界,追尋人性發(fā)展軌跡。結合作者作品看,莫泊桑作為一位現實主義作家,關注生活細節(jié)與人物精神的結合。(例如《羊脂球》)這篇《項鏈》主題在于表現瑪蒂爾德克服人性弱點,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并歌頌了瑪蒂爾德的美好品質。這是對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欲望膨脹、精神貧瘠現象的鞭撻和指引。
瑪蒂爾德雖然已經遠我們而去,但她復雜的性格在我們的心中留下很多很多酸甜苦辣,很多說不清的味兒和說不盡的話題。
課堂特點:以活動為主線,重視學生思維過程,循序漸進地落實目標,注重團隊與合作。
表格內容材料:
情節(jié):接請柬-----買衣服------借項鏈
語言:
“我要這個干什么”
“你叫我穿什么到那兒去呢?”
“沒什么。只是沒有一件象樣的衣服,我不能去赴會。哪位同事的太太打扮的比我好,你就把請柬送給她吧!
“我心煩,我既沒有首飾,也沒有珠寶,沒有一件東西可以戴出來的,實在是太寒傖了。我不想參加這次晚會了。”
“你可以把這個借給我嗎?我只借這一件!
動作:“她氣惱地把請柬往桌子上一丟”
“她惱怒的眼睛瞪著他,不耐煩地大聲說!
“她高興地叫了起來!
“她一把摟住了朋友的脖子,親親熱熱地吻了她一下,帶著寶貝很快地跑了。”
外貌:
“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變成了“顯得老了”“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了”“胡亂地挽著頭發(fā),歪斜地系著裙子,露出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心里:“他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豪華的住宅、精美的飾品、與男子閑談、美味的食品。”
材料如下:
性格認識:虛榮、誠實、善良、能吃苦但也很可愛。
終極立場:好女人或壞女人。
課文理解輔助性材料:
情節(jié):
序幕-瑪蒂爾德的“痛苦”與夢想
開端-借項鏈(參加舞會)
發(fā)展-丟項鏈(舞會結束) 賠項鏈 還債務(十年艱辛)
高潮、結局-識項鏈(發(fā)現項鏈是假的)
背景材料:“他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是的。你沒看出來吧,是不是?簡直一模一樣”
“豪華的住宅、精美的飾品、與男子閑談、美味的食品。”
19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當時社會上的人拜金主義、金錢之上的思想成為主流,小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出乎意料地高漲。資本主義社會里又分為上、中、下三等生活狀況。向往的是上流社會的生活,那里有金碧輝煌的住宅,有精美華貴的衣著和食品,男男女女整天無所事事,以調情取樂,連仆人都是懶洋洋地在客廳里打瞌睡,這種生活成為人們普遍追求的目標。
間接材料:(資料來源中國論文中心)
1、瑪蒂爾德是自愛的。她有自己的夢想,在夢想與現實差距甚遠的情況下,她盡可以憑美色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但她并沒有因此而出賣自己的尊嚴。她在那個污濁的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正直清白;瑪蒂爾德是自強不息的。丟失項鏈之后,她面對天文數字般的巨額債務沒有逃避責任,而是迎難而上,勇于向命運挑戰(zhàn)。十年辛勞的過程中,瑪蒂爾德的樂觀、潑辣說明她既沒有懼怕,也沒有厭惡,而是用自己的雙手去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像瑪蒂爾德這樣自愛自強,又有擔當的女子,難道不足以讓我們肅然起敬嗎?巨額債務不僅沒有將她擊倒,反倒使她找到了生活的目標,看清了青春的價值,盡管青春不再,但我還是忍不住地贊嘆:她是好樣的!褪去了幻想的她,為生活而踏實勞動的她,平靜坦然的她,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質的最美麗動人的女子!
2、小說開頭寫了許多瑪蒂爾德的夢幻般的想象:富裕、閑適、情人、雅趣。人們通常會把它當作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而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當時的年齡特質和所處的獨特的社會環(huán)境。并不富裕的家庭、封閉的社交,沒經歷過戀愛便匆匆完成的婚姻,沒什么錢日子卻還過得去,沒什么玩的偏偏又有的是時間。女主人公那些整日的幻想實際上是即將成熟的女子對未來朦朧的憧憬和展望,是那個年齡段的女子一種最單純的生命特質;剡^頭來看看我們身邊的少男少女們,有誰不曾對美好的事物進行過幻想呢?想想你們年少時的夢想吧!誰的夢里不曾有過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白馬王子、房子、車子、名譽、地位……呢?假如我們以成年人的經驗一刀切,施以倫理化的道德評判,以虛榮作結的話,那么瑪蒂爾德的虛榮與其說是一個人的虛榮、一個階級的虛榮,倒不如說是整個人類的虛榮,是處于那個年齡段的所有的少男少女的虛榮!人年輕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很多年之后驀然回首,可能會覺得那些想法膚淺得可笑?墒撬吘故悄敲吹孛利愡^,那么真切地貫穿我們過往了的青春,陪伴著我們漸漸長大。做夢是每個人的權利,只要不危害社會和他人,實在是無可厚非的。心懷夢想卻被加以批判,實在是太委屈。
3、苦難是對一個人最徹底的考驗。當瑪蒂爾德面對著決定她后半生命運的重大人生變故時,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位天真純潔,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實有著堅強的靈魂和驚人的勇氣。
丟失項鏈之后,瑪蒂爾德在沉重的打擊面前,沒有猶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現實,毅然地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彼@種勇于承擔責任,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殘酷的現實命運的勇氣,不得不讓人佩服。不是異常要強、堅韌和有著堅強的靈魂、強烈的責任心的人,恐怕是早就跪倒在命運的無情鎮(zhèn)壓下求饒了。試看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受到一點點挫折和創(chuàng)傷就心灰意冷。因為失戀便絕望自殺者有之,因為遇到困難而失望崩潰者有之,因為受了幾句批評便輕易放棄者亦有之,更不用說去面對像瑪蒂爾德這樣突如其來足以改變其一生命運的遭遇了。作者對女主人公這種勇于承擔的氣魂也是充滿了激賞的,他在小說中是這么說的:“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地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這字里行間無不傳達了莫泊桑那種情不自禁的贊賞之情!
辯論提示:
正面觀點:
是的:悲劇根源展開討論:瑪蒂爾德為了一夜的狂歡,換來的卻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項鏈是假的。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劇的根源是什么呢?
造成瑪蒂爾德悲劇的根源是“極細小的一件事”;這“極細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強烈的虛榮心;強烈 的虛榮心又源于她錯誤的人生觀--“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她覺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為了這些”;而錯誤的人生觀又源于她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在那個社會里,人們崇尚金錢,貪慕富貴(“我費了多大的力氣才弄到手……你在那兒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員”);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屬品--“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毖酝庵猓利悇尤司蛻撚泻妹\,就應該嫁個好丈夫。在晚會上,“所有的男賓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部里機要處的人員都想跟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賞識,她就覺得是最大的幸福。所以魯迅先生曾一針見血地說:“在女子充當男子附屬品的社會里,娘兒們的頸項上、耳朵上的鏈兒、環(huán)兒都 是古代奴隸身 上的鏈銬演化來的。它們好像是富貴的象征,其實是苦難的標記!笨梢哉f,主人公瑪蒂爾德個人的悲劇就是法國當時社會的悲劇。
對立觀點:不是:
一、 瑪蒂爾德不應該被看成“虛榮”的代名詞而備受指責。
1、瑪蒂爾德的虛榮是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何罪之有?
2、對美好事物的整日幻想不過是年輕女子的一種單純的生命特質,不應該受到批判。
二、 瑪蒂爾德也許曾經虛榮,但絕不虛偽!她對人生的態(tài)度是嚴肅而真誠的。
1、她沒有出賣人格去達成自己的愿望。2、苦難之下顯出真誠勇敢的本質。
(1)面對現實的勇氣。(2)抵抗命運的堅強意志。(3)經歷苦難之后的本質回歸。
三、瑪蒂爾德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有血有肉的女性,她應該贏得喝彩而不是遭受嘲諷。
瑪蒂爾德盡管存在著一些人性的弱點,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把她定位在虛榮的層面上,而忽略掉她內心的高貴品質。用寬容的心去對待瑪蒂爾德那些所謂的虛榮的小缺點吧,而對她的真誠勇敢,讓我們報以贊賞與喝彩!
瑪蒂爾德是個壞女人,理由是:
僅虛榮這點,就足以肯定,例如“她一向就是向往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這種虛榮我們有沒有?這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只要不是在虛榮里面迷失自我,就無可非議。
1、瑪蒂爾德七個“夢想”側重于物質生活,很顯然,她極度渴望能進入上層社會,過著一種高貴奢華的生活,這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似乎是被人鄙棄的,因為中國人講究“安貧樂道”。而西方則講人權,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無可非議的。特別是在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對物質生活的極度渴望是整個社會的特點。因此,我們能否說,瑪蒂爾德有著對夢想的渴望,不甘于現狀。剛開始這種渴望僅僅停留于幻想之中,而不是以辛勤勞動來換取,這就是她人性的弱點了!
2、舞會時候的陶醉是強烈虛榮心的暴露
她“得到成功”,她“狂熱”、“興奮”地跳舞,瘋狂地陶醉了!文中寫道“所有男賓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部里機要處的人員都想跟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了”,很顯然,他現在正在享受上流社會的生活,他當初的“夢想”得以暫時的實現了,她證明了自己可以在上流社會中獲得尊重。 是強烈虛榮心的暴露。所以是個壞女人。
瑪蒂爾德是個好女人:理由是
她有她自已的可愛之處。例如,當她得知項鏈丟失之后,在再三尋覓無果的情況下,不是狡猾不還或以假換真蒙混過關,而是咬緊牙關變賣資產傾其所有換取一條貨真價實的項鏈來賠償,足見她的誠實守信。況且她夢想出人頭地,令人追求也不為過,這畢竟是漂亮女人身處劣境的一種心理,她的不平實際上是對平庸生活的一種拒絕,也不能算作是人物心理的污點,因為人人都有一種往高處走的心里,應該是有追求的具體表現。因此對她的命運,應該持同情的態(tài)度
環(huán)節(jié)四評論
1、瑪蒂爾德不應該被看成“虛榮”的代名詞而備受指責。
瑪蒂爾德的虛榮是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何罪之有?
愛慕虛榮,滿足虛榮,從積極意義上講,是對現實不滿足而引發(fā)的,數贍柕率且粋“漂亮動人的女子”,因為“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任何一個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后來只能“將就”著“和教育部一個小科員結了婚!彼运龑ΜF實狀況不滿意,也是情有可原的。由不滿而生出的對改變的渴求也是人生追求的一種,數贍柕乱驗椤安荒軌蛑v究打扮,只好穿得樸樸素素,她覺得不幸”;為沒能過著“高雅而奢侈的生活”而不斷地感到痛苦;為“住宅的寒傖,墻壁的暗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簡陋而苦惱”;氐轿覀儸F實中來,這種不安分的心態(tài),這種追求更美好的東西的心理,又有什么過錯呢?窮人想幸福,女人愛漂亮。身為女人,誰不渴望能打扮得光鮮亮麗,出入各種高檔場合,得到眾人的愛慕,過著優(yōu)雅的生活呢?熱愛生活、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是無論哪個時代、哪個階級的人最自然最正當的事。所以,瑪蒂爾德的想法和追求實在不算過分,這也應該是一種普通的大眾心理,一種最能體現人生的原始的物質追求。
我們再來看看這位漂亮的女主人公的所謂虛榮是什么:一件漂亮的禮服,一串精美的項鏈,一個在舞會上引人注目的機會。這些難道不是一個漂亮的女人極正常的愿望嗎?周國平在他的《守望的距離》中,把女人的虛榮與男人的虛榮作了很有意思的比較:“女人的虛榮是表面的,男人的虛榮卻是實質的。女人的虛榮不過是一條裙子,一個發(fā)型,一場舞會,她對整個人生并不虛榮……男人虛榮起來可不得了,他要征服世界,揚名四海,流芳百世,為此不惜犧牲一切美好的光陰!边@么看來,瑪蒂爾德的虛榮較之于男人的虛榮,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許多讀者死死抓住她這種并不過分的“虛榮”,把她給詮釋成一個貪圖享樂的罪人,這未免顯得可笑了。
評論2、真誠。
她沒有出賣人格去達成自己的愿望。
在莫泊桑筆下,瑪蒂爾德美麗動人,充滿了幻想而無所事事。評論者們或許正是以瑪蒂爾德的幻想為依據,說她如何愛慕虛榮,如何夢想過上上流社會的豪華生活。正因如此,她才有在舞會上出盡風頭的欲望,才有丟失項鏈的不幸和賠項鏈的辛酸。不錯,瑪蒂爾德是成天幻想著美好的生活?吹阶约旱男∨停睦锞蜁鸨У母锌涂駚y的夢想;看望自己有錢的女朋友回來,就常常整天地哭好幾天。但她從沒有因為自己的夢想沒得到實現和滿足而做出有損于自己或別人的事情來。要知道,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女人可以做“玩物”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的年輕美貌就是“資本”。像莫泊桑另一篇短篇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朗丹太太,就是一個以美貌為資本達到目的的典型人物。朗丹太太沉迷于看戲,并且喜愛珠寶。她利用看戲為名,與有錢人私通,靠出賣靈肉去追求享樂和財富,完全墮落成了一個娼婦。愛美本是人之常情,可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甚至出賣靈魂,成為金錢的奴隸,那便是大錯特錯的。瑪蒂爾德不同于像朗丹太太那樣的靠出賣尊嚴獲取財富的可憐蟲。丟失項鏈前,她參加舞會是部長對她丈夫路瓦栽的邀請,衣服項鏈都取之有道,舞會上她盡情歡樂,并沒有非分之舉。在那個充斥著拜金主義的社會中,瑪蒂爾德保持著誠實的品質和清白的行為。即使在項鏈丟失后,面臨著巨大的債務時,瑪蒂爾德也沒有想過要出賣自己的人格換取金錢來償還債務。我們可以假設一下:按照小說中所說的,瑪蒂爾德也是一個天生麗質的漂亮姑娘,憑她的美貌,憑她在舞會上能引起部長的注意的機遇,她完全有機會攀上一個有錢人而隱秘地得到一大筆錢,不用去為生活憂愁。但瑪蒂爾德在丟失項鏈后堅定地說:“要還!”并和丈夫一起為還債辛勤地工作。她對朋友沒有賴帳,也沒有出賣人格和尊嚴去償還債務。她在那污濁、虛假、拜金的丑惡社會難能可貴地保持著一顆金子般的純潔心靈,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一個充滿幻想的女人,只要她不甘墮落,一樣有承擔的勇氣和力量!
評論3、堅強、誠實
長期以來,瑪蒂爾德被眾多評論者冠以虛榮的壞女人之名,他們卻沒有看到她內心的堅強與誠實正直的良好品質,對瑪蒂爾德在失項鏈后的所表現出來的敢于承擔的勇氣,面對困難的堅強意志都只是輕描淡寫,把瑪蒂爾德的辛苦勞動當作是虛榮的報應而加以嘲笑。這些想法實在是過于片面和苛刻的。每一個敢于解剖自我的人恐怕都無法諱言自己身上的虛榮心,所不同的只是程度輕重而已。瑪蒂爾德的那點小虛榮并非是不可理解、不可原諒,她更不是壞女人,相反,她是一位值得尊重、有血有肉的女性。她愛美而天真純潔,幻想財富卻心地正直,有點小虛榮但不因虛榮出賣人格。她固然是有一些缺點的,但卻掩蓋不了她本身真誠勇敢的高貴品質。她的那些小缺點只會令她的形象更加豐富,更顯真實。
環(huán)節(jié)五、總結瑪蒂爾德的真實心理歷程和文章主題。
通過鑒賞這篇小說,我們有很多收獲:小說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解讀往往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鑰匙。小說人物,是立體的、發(fā)展變化的,我們要深入到人物內心世界,追尋人性發(fā)展軌跡。結合作者作品看,莫泊桑作為一位現實主義作家,關注生活細節(jié)與人物精神的結合。(例如《羊脂球》)這篇《項鏈》主題在于表現瑪蒂爾德克服人性弱點,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并歌頌了瑪蒂爾德的美好品質。這是對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欲望膨脹、精神貧瘠現象的鞭撻和指引。
瑪蒂爾德雖然已經遠我們而去,但她復雜的性格在我們的心中留下很多很多酸甜苦辣,很多說不清的味兒和說不盡的話題。
課堂特點:以活動為主線,重視學生思維過程,循序漸進地落實目標,注重團隊與合作。
王琪瑋
[《項鏈》教案 (粵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