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識記常見文言詞語、句式的意義和用法。
2、學習本文嚴謹?shù)淖h論結(jié)構(gòu)。
3、了解作者觀點及對人生的啟示。
相關(guān)知識:
1、關(guān)于序
序是一種文體,相當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編者的“按語”,它的內(nèi)容或是提綱挈領(lǐng)地評價讀書內(nèi)容,或者敘述著書作文的緣由,以便有助于讀者理解下面有關(guān)書或文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要閱讀的《伶官傳序》是為《伶官傳》所做的序。
2、關(guān)于作者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3、關(guān)于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在這53年間,先后換過四姓十四君,篡弒相尋,戰(zhàn)亂頻起,后唐莊宗就是被弒的一個。莊宗稱帝后,迷戀伶人,“常身與俳優(yōu)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包圍。莊宗同光四年(926)貝州將領(lǐng)皇甫暉兵變,叛亂四起,擁有兵權(quán)的史彥瓊拒不發(fā)兵,旋又單騎逃逸,導致亂軍大敗。莊宗親征敗回,眾叛親離,郭從謙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莊宗。100多年后歐陽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發(fā)出感想,借事論理,指出封建王朝的興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歐陽修寫《伶官傳》并冠以短序,是為了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應(yīng)該吸取歷史的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應(yīng)滿足于表面的繁榮。
基礎(chǔ)知識
1、誦讀全文,給加點字注音。
請其矢( ) 盛( )以錦囊 方其系( )燕父子以組
亂者四應(yīng)( ) 伶( )官 泣下沾襟( ) 盛( )衰之理
誓天斷發(fā)( ) 及仇讎( )已滅
2、補寫名句
滿招損,謙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1、及仇讎已滅 “讎”同“仇”,仇敵
2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無”通“毋”
二、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裝 2、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約:訂立盟約
3、抑本其成敗之跡 本:推究 4、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詞作狀語
1、負而前驅(qū) 前:向前 2、倉皇東出 東:向東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亂者四應(yīng) 四:在四面
動詞作名詞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動用法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興、亡 使動
形容詞作動詞
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 亂:作亂
形容詞作名詞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細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謀的人物
三、古今異義
1、 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 古義:表示不好的結(jié)果,相當于“以致”
今義:程度副詞或表另提一事
2、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官名 今義:動詞,投身到(事業(yè)中去)
3、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古義: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義:人情事理
四、一詞多義
1、盛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興盛)
請其矢,盛以錦囊(裝)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旺盛)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強盛)
2、歸
而皆背晉以歸梁 歸順 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返回
而其歸書也必速 還
3、告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告訴) 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祭告)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稟告)
4、其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應(yīng)當,一定,表祈使語氣)
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語氣詞,表程度)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代詞,他)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測語氣)
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反詰語氣,同“豈”)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還是,表商量語氣)
五、文言句式
1、判斷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遺恨也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狀語后置
請其矢,盛以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而告以成功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3、省略句
還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賜(于)望而卻步宗而告之曰
請其矢,盛(之)以錦囊 豈獨(莊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莊宗)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于)廟
4、被動句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本探究
一、文章一共四節(jié),可以分為幾部分?各部分寫了什么內(nèi)容?本文結(jié)構(gòu)特征是什么?
見同步學案 本文結(jié)構(gòu)特征:總分總
二、開篇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論點?為了證明這一論點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論據(jù)?怎樣過渡到分析中去的?
事例論據(jù) 過渡句: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三、用第三節(jié)中的語句概括莊宗成敗的情景,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樣的結(jié)論?
可謂壯哉/何其衰也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四、作者從莊宗失天下的原因中,進一步作出怎樣的推論?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示?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啟示:1、小事不小。 2、玩物喪志。3、事在人為。4、以古為鏡。
五、本文題目是《伶官傳序》,可文中卻很少提到有關(guān)伶官的事,如何理解?
見同步學案
附譯文: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鼻f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宗莊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人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里,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他那神情氣慨,是多么威風!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yīng),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這樣的嗎?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睉n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shù)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jié)果嗎?于是作《伶官傳》。
張曉東
[《伶官傳序》教案 (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guān)文章:
1.伶官傳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