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敘述的角度對于故事內(nèi)容和題旨呈現(xiàn)的的作用。
2、 敘述的加減法(簡潔與繁復)在小說中的特殊運用。
設計理念:
由敘述的角度來切入對小說的閱讀理解,引導同學深入思考敘述的簡潔和繁復在小說中的特殊運用及對主旨呈現(xiàn)的不同作用。
教學重點:
敘述的加減法(簡潔與繁復)在小說中的特殊運用。
教學難點:
在對敘述繁簡的討論中獲得意識流的基本特征。
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1、 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經(jīng)歷及創(chuàng)作。
海明威(l899~1961),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生于鄉(xiāng)村醫(y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長期擔任駐歐記者,并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經(jīng)多次醫(yī)療無效,終用獵槍自殺。他的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xiàn)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轉(zhuǎn)而塑造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戰(zhàn)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zhàn)士形象(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50年代后,他繼續(xù)發(fā)展20年代短篇小說《打不敗的人》和《五萬大洋》的寧折不彎主題,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1950)。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xiàn)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
2、 閱讀《諾貝爾文學獎文庫.授獎詞與受獎演說卷》(浙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中關于海明威的部分。(資料印發(f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橋邊的老人》
一、初步閱讀小說:
(一) “我”是誰?
討論:
由課文有關介紹:“我的任務是過橋去偵察對岸的橋頭堡,查明敵人究竟推進到了什么地點! “那天是復活節(jié)的禮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羅挺進!
推測:也許是個戰(zhàn)地記者,也許是與法西斯對立的陣營中的戰(zhàn)士。
(二)這篇短小的小說就是由“我”來講述的。請大家思考:
由“我”來說這個故事好處和缺點各有哪些?
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
1、 由“我”這個小說中的人物來講述故事,給我們一種親身經(jīng)歷的感覺,有很強的真實感、親切感。
2、 由“我”來講述故事,故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現(xiàn)在進行時”,使讀者對下一步情節(jié)有所期待,能緊緊抓住讀者的心。
3、 由“我”來講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內(nèi)容是有限的,比如這個老人的身份、他的經(jīng)歷和未來,很難把故事的全部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
教師總結(jié):
這種由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來講述故事的視角便是有限視角,敘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節(jié),最常用第一人稱。
(三)小說還有一種視角就是全知視角。
請看莫泊!俄楁湣分械囊粋片段:(PPT)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她沒有陪嫁的資產(chǎn),也沒有什么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結(jié)了婚。
她不能夠講究打扮,只好穿著樸樸素素,但是她覺得很不幸,好像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yōu)美的資質(zhì),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
這兩種視角的區(qū)別是什么?
以下內(nèi)容只有回復后才可以瀏覽
討論后總結(jié):
全知視角的敘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說全部的細節(jié)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運,甚至在敘述過程中加入評論,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有限視角的敘述者則只介紹故事的部分情節(jié),把一部分內(nèi)容隱藏起來了。
(四)作者海明威正是用有限視角來敘述故事,隱藏了一些內(nèi)容,使得敘述簡潔。而相比之下伍爾芙的《墻上的斑點》則繁復得多。如果說伍爾芙偏愛敘述的“加法”的話,海明威則更愛“減法”。
二、讓我們在細讀小說的主體部分(對話部分),看看作者那些地方是敘述的“減法”,在“減法”中作者隱藏了什么?
(閱讀、尋找、討論)
交流討論?赡艹霈F(xiàn)的討論點:
(一)“你從哪兒來?”我問他。
“從圣卡洛斯來,”他說著,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鄉(xiāng),提到它,老人便高興起來,微笑了。
“那時我在看管動物,”他對我解釋。
“噢,”我說,并沒有完全聽懂。
“唔,”他又說,“你知道,我待在那兒照料動物。我是最后一個離開圣卡洛斯的。”
交流后總結(jié):“微笑”就是一處減法。作者隱藏的是:老人暫時忘卻身處艱難兇險卻微笑是因為談起了故鄉(xiāng),因為熱愛故鄉(xiāng),因為故鄉(xiāng)有他溫暖的回憶,包括這些動物的回憶。
“最后一個離開”也是一處減法。作者隱藏的是:老人因為戰(zhàn)爭,不得不離開,最后才離開是因為實在不舍,但是讓自己心愛的動物留下遭受炮火的摧殘又是多么無奈、被迫和悲哀。
(二)
“你沒家?”我問,邊注視著浮橋的另一頭,那兒最后幾輛大車正匆忙地駛下河邊的斜坡。
交流后總結(jié):這也是一處減法!白詈髱纵v大車”沒趕上,就意味著老人要留在戰(zhàn)場上了。平靜而簡潔的敘述中隱藏的是作者對老人命運的深深擔憂。
與老人命運相關的句子還有:
“謝謝你,”他說著撐起來,搖晃了幾步,向后一仰,終于又在路旁的塵土中坐了下去。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著老人兇多吉少的未來。
問:明知此處即將成為戰(zhàn)場,“我”兩次勸老人離開,但老人為什么不走?
討論、交流:一方面是因為體力不支,疲憊不堪,“我七十六歲了。我已經(jīng)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現(xiàn)在再也走不動了!绷硪环矫妫先诉有對故園的留戀,對未來的茫然,“那邊我沒有熟人”,老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減退了。
(三)“沒家,”老人說,“只有剛才講過的那些動物。貓,當然不要緊。貓會照顧自己的,可是,另外幾只東西怎么辦呢?我簡直不敢想!
……
他疲憊不堪地茫然瞅著我,過了一會又開口,為了要別人分擔他的憂慮,“貓是不要緊的,我拿得穩(wěn)。不用為它擔心。可是,另外幾只呢,你說它們會怎么樣?”
1、可討論:這里是敘述的“減法”還是“加法”?
交流:小說全篇簡潔,惜墨如金,這里卻反復提及另外幾只動物的危險,好像用了“加法”,其實依然是“減法”。因為在這簡單的疑問背后深深隱藏著老人對動物的同情、擔憂,老人“沒家”,也就意味著沒有親人,那些動物是與他相依相伴的。但是,戰(zhàn)爭來了,人們自顧自的逃離,動物是最無助的,被人們拋棄在戰(zhàn)火中。
2、可接著討論:這位老人連自己的生命都難以自保,為何還念念不忘他的那幾只動物?
交流:在老人眼中,動物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是一樣可貴的,老人博大的愛心,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與殘害生命的戰(zhàn)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生命何其可貴,戰(zhàn)爭多么殘酷!
(四)“那時我在照看動物,”他木然地說,可不再是對著我講了。“我只是在照看動物。”
討論、交流:這個“只是”意味深長。這里交織著一種“怨”與“冤”的情感:我只是在照看動物,招誰了惹誰了?為什么要毀了這一切?在這個“只是”中隱藏著的是對戰(zhàn)爭的控訴。
三、通過以上閱讀和討論,我們知道作者的敘述是一種“減法”,隱去了一些內(nèi)容,力求簡潔明快,這正是作者“冰山理論”的表現(xiàn)。他說,“冰山在海里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時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認為應該把思想、情感乃至語言與動作等八分之七的內(nèi)涵隱藏起來。你認為,這樣寫小說是否會影響內(nèi)容、主旨的順利表達?
[《橋邊的老人》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6.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