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情感體驗哪里和審美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感知、概括和鑒賞評價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jié)合;
2、探究與活動,親近大自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陶冶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 、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情感體驗哪里和審美表達能力 對“大美”的理解
一、導語設(shè)計: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是高建群的《西地平線上》,同學們先看兩句詩:一句是李賀的詩,另一句是李白的詞。
小紅長白越女腮 -李賀 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李白我們說“越女”和“秦娥”的美稱得上“雙峰對峙,二水分流”,她們分別代表了怎樣地域特色的美?第一句我簡單翻譯一下:小小的紅花、長長的白花非常像美麗的越女的腮;第二句直譯說秦娥在有月光的夜晚,在月圓的時候,在秦樓夢斷。這兩位女子截然不同,同學們談談你的理解:當我看到第一句詩的時候,我覺得越女就是江南的女子,江南的女子就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她們既有“曇花笑春風”的嫵媚亦有“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婉約;舉手投足間都有一份柔美與溫存,骨子里流動著“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多情血液;她們的事跡是“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而秦娥是西北的女子,在西北那塊廣闊的土地上,在充滿崇高感與苦難的地域中,每一位西北女孩心中都有了一座起伏的山,一片激蕩的海,一團熱烈的火。她們的美在于她們奮斗的果敢與堅韌還有毅力。有一句話說詩是語言的藝術(shù)情感的凝結(jié)。這,非常漂亮的一段解讀。在這越女身上,讀到的是小橋流水;在越女的夢中,感到了長嘯的西風和海漠邊關(guān)的感受。說到“西部”,它是大于一切的“形容詞”,它不是形容詞,但最大的形容詞往往是名詞。比如才女林徽因的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人間四月天”是個純粹的名詞,這個名詞卻大于世間所有的生機、蓬勃、向上、青春。再比如臺灣鄉(xiāng)愁詩人于光中說“今晚的天空很希臘”,大家感受一下:希臘是名詞,卻大于所有的形容詞。西部是名詞,它囊括了世間的一種美。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高建群一起,走進西部,去領(lǐng)略西地平線上的落日之壯美!
作者介紹:
高建群,新時期重要的西部小說家,國家一級作家、陜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說《遙遠的白房子》、《雕像》、《大順店》等19部,長篇小說《最后一個匈奴》、《六六鎮(zhèn)》、《古道天機》、《愁容騎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東方金薔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絕地》、《驚鴻一瞥》、《西地平線》、《胡馬北風大漠傳》等8部。其中長篇小說《最后一個匈奴》產(chǎn)生重要影響,被稱為陜北史詩、新時期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收獲。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馬北風大漠傳》,亦被認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評家認為,高建群的創(chuàng)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詩風格,是中國文壇罕見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義色彩的寫作者。 補充:《西地平線》這本散文集讓你體味到文字語言的獨特的魅力,它帶給你的無窮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學文藝形式所無法替代的。在本書中讓你體味到文字語言的獨特的魅力,它帶給你的無窮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學文藝形式所無法替代的。
如果說余秋雨《文化苦旅》、《千年一嘆》還是《霜冷長河》是行走式的文化感悟,都是行走式的,瞬間的文化感悟。那么在這里,我們無庸諱言這種感悟失之于膚淺,高建群每年都在走馬西部,感悟西部。他將這塊土地,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揮寫得血濃于水。本書分三輯:第一輯“西地平線”,是作者這些年在陜甘寧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 第二輯:“最后的騎兵”,是作者在新疆當兵5年的感悟。 第三輯:“生活培養(yǎng)出作家”,作者抒發(fā)對故鄉(xiāng)、對友人、對親人的真情實感,暢談對文學、對足球、對社會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養(yǎng)出來的”這一真知灼見。《西地平線上》是第一輯的第二篇
。
預習檢查:
1、讀完全文,你覺得西地平線上落日的總體特征是什么?
2、最能概括全文內(nèi)容的語句是什么?
3、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哪兩個字? 用原文語句回答。
明確:“雄偉”; “在所有雄偉的風景中,落日大約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震撼”
四、速讀課文,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 此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形式,記敘了作者在三個不同的地點欣賞到的西地平線上的落日景象,抒發(fā)他對“世間有大美”感受。
(一) 找出標志本文文脈的語句。
1.第一段“我見過許多次的落日,這里只簡約地記述三次”,
2.第七段“第二個帶給我巨大影響和深刻記憶的是在羅布淖爾荒原上看日落”,
3.第十九段“我要告訴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
4.最后一段“這是我三次見到西地平線上落日的情況”。
(二)理清本文思路。
本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是全文總起,作者采用由大背景投放到局部特寫的層層推進的方法,由中亞西亞的所有雄偉的風景,推出令我震撼的落日,再推出其中印象最深的三次。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25段,是文章的主體,記敘了作者在三個不同的地點欣賞到的西地平線上的落日景象。
第三部分: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作者總結(jié)了三次見到的西地平線上的落日景象,呼應開頭,再次點出“世間有大美”感受。
具體鑒賞作者在三個不同的地點欣賞到的西地平線上的落日景象。
第一次落日
地點: 定西高原特征: “一輪血紅地落日像一輛勒勒車地輪子,靜靜地停駐在那里!保ㄒ皇鬃蠲赖母琛都槿龑殹纺且患胰、幸福的一家三口,就坐在勒勒車上。勒勒車,是西部的象征!爸挥械赜虻牟攀敲褡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背景: 在蒼茫地遠方,弧狀地群山之巔感受: 驚呆了 恍若一場夢 柔和、美麗、安謐
聯(lián)想:左宗棠出征的情形。左氏的悲壯與落日的壯美很相似,愛國愛鄉(xiāng)寫法: 正面描寫,靜態(tài)描寫
比喻,突出落日之大、圓。 擬人,將落日人格化(。聯(lián)系作者本人,作者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愛,讓他能夠感受到萬物的勃勃生機,萬物同樣帶有人的感情。)
小結(jié): 這是一次近于靜態(tài)的描寫,落日給人的感覺是柔和、美麗、安謐的,落日的消逝過程呈現(xiàn)出一種夢幻的美。
第二次落日
地點: 羅布淖爾荒原特點: 像灰白的硬幣、冷冷 邊緣不大清晰 不死不活 胭脂紅背景: 荒涼空曠 霧靄彌漫 感受: 被震撼 輝煌 莊嚴 神圣 具有悲劇感 聯(lián)想: 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的《約翰克里斯多夫》時看到日出的情形。落日比日出更莊嚴、神圣和具有悲劇感。
寫法:正面描寫和反面描寫結(jié)合,先抑后揚
對比。荒原的景色--冰冷的太陽--血紅的落日 ,突出落日的輝煌、鮮艷
渲染。在欣賞落日的過程中播放《泰坦尼克號》,體會悲壯的氛圍。
這時,作者落淚了,作者為什么要落淚呢?是太高興了,終于看到落日拉,還是太難過了,咋還沒到目的地呢?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感讓作者落淚的?之前的落日,給作者蒼白荒涼之感,一切都充滿了死寂,加上荒涼寸草不生的羅布泊,作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心情是低沉的。而后來的落日突然變得血紅,以至每個人的臉上都泛著紅光,整個場景的基調(diào)是紅色的,像是已干涸生命的復燃,是一種活力的體現(xiàn),尤其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更顯出了強烈的對比。作者的哭出于一種感動,感動于生命的可貴,感動于未來的希望。
第十五段的內(nèi)容是關(guān)于日出給作家羅曼羅蘭帶來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那么寫這一段與上文有聯(lián)系嗎?
這一段寫了日出對人的影響,而上文則是日落讓作者帶來的人生感悟,作者通過日落,聯(lián)想到日出,這種聯(lián)想是相對的。 可見,大自然與人類并不是割裂開的,而是相互影響的,一個睿智的人便能從自然界發(fā)掘力量,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文中說:“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這當如何理解? 落日終歸要日落西山,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死亡,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死亡,但面對死亡,不同的過程,產(chǎn)生不一樣的結(jié)局,有的平淡蒼涼,有的卻可以轟轟烈烈。正如文中,在灰白的落日之后,突然變得血紅血紅,雖然終歸下山,但畢竟之前也曾輝煌過,因而在消失時,不無莊嚴與尊嚴之感。
小結(jié):這是一次先抑后揚的描寫,作者先極寫了不死不活的停駐在西邊天空的太陽,對應的是西域荒涼空曠的無人區(qū),給人的是壓抑的夢幻般的感覺。然后,作者筆鋒突轉(zhuǎn),由不經(jīng)意間的回頭,引發(fā)了輝煌的一幕:在遼闊的大背景下,一輪血紅的落日鮮艷、溫柔的停駐著,讓人們有了身在畫中的感覺。邊欣賞壯觀的落日,邊聽著薩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號》的音樂,作者聯(lián)想起了羅曼羅蘭所見到的日出景象,從而頓悟: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
第三次落日
地點: 阿勒泰草原特征: 大片火燒云 燦爛地,熱烈地,夸張地烤紅了西邊半個天空
背景: 遼遠的西地平線上 一片紅光 感受: 驚世駭俗 自己“多么卑微” “多么平庸”聯(lián)想: 匈奴民族 匈奴鐵騎早晨或黃昏時向西地平線絕塵而去; 成吉思汗的歷史功績。勇敢走進輝煌,走進歷史的長河,與太陽把它的余熱獻給火燒云,造福后人很相似。
寫法: 側(cè)面描寫,虛寫
側(cè)面烘托 用火燒云來表現(xiàn)落日的燦爛。第二十段作者通過火燒云所映照得地方,又一次聯(lián)想到歷史中,這塊土地曾被稱為歐亞大平原(小亞細亞),接著便想到歷史中的兩件大事匈奴民族西遷以及成吉思汗的誓師大會,這給全文增添了些許歷史厚重之感。原來在如此平凡的土地上竟曾發(fā)生過如此驚世駭俗的一幕,而作者通過火燒云才想到這一切頓覺自己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平庸。小結(jié): 這是一次對落日的虛寫,文中落日并沒有直接出現(xiàn),人們見到的只是落日制造出來的火燒云。它的氣氛和前兩次完全不同,它是那樣的燦爛、熱列。作者在這一層中也不忘引出一個英雄人物,成吉思汗的歷史壯舉,使作者感受到了驚世駭俗的一幕。 三次豐富的聯(lián)想,讓人感受到西部不僅有壯美的落日,還有深厚的人文歷史。作者對這樣的土地自然充滿了熱愛,所以文末再次提到“雄偉的風景”和“世間的大美”,與更多的人分享。
六、全文小節(jié): 這篇課文,指引我們通曉生活之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發(fā)現(xiàn)美的所在,自然界同樣不乏其美,對于此,我們又能做什么呢?我們能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觀察、欣賞、感悟美。本文作者高建群,便是發(fā)現(xiàn)了三次落日,并通過觀察,領(lǐng)悟并欣賞到不同的美:第一次落日是一種壯烈奔放之美,是一種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動;第二次落日則是死亡前的精神寫照,莊嚴、肅穆、神圣、悲劇感。是一種崇高的美;第三次落日帶有一種歷史的滄桑之感,原來在落日下,歷史里竟有那么多讓人驚駭?shù)墓适隆?nbsp;這篇課文,還啟發(fā)我們要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必然要帶著一顆感動赤誠的心,用心去感受所觀察的事物,只有心中充滿愛,愛生活、愛生命、愛社會中一切事物,那么你的心里才會充滿感動,感動是你捕獲美的利器。 面對死亡,假如仍有時間去做些事情,你會如何安排?七、活動設(shè)計 深情地觀察一下你身邊大自然中一切,并用文字把你的感受記述下來。
王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