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年級: 高二( )班 學(xué)生姓名: 學(xué)號: 組名:
教學(xué)目標:
1、體會課文是如何以“言志”為中心組織材料的,鑒賞本文思路清晰,層次清楚,不枝不蔓,文意明晰的特點。
2、學(xué)習(xí)本文成功地運用對話和人物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3、積累文言詞匯,學(xué)習(xí)課文造語平實而生動的特點。
4、領(lǐng)略孔子的因材施教,了解、評判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的志向。
過程和方法:誦讀、翻譯、疏通、感悟、討論、評判
教學(xué)課時:2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時期魯國曲阜人,偉大的思想教育家, 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鬃映錾碛跊]落的貴族之家,曾在魯國做官后又周游許多諸侯國,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卻未被采納,于是創(chuàng)辦私學(xué),致力于教育工作。
2、孔子的學(xué)說內(nèi)涵豐富自成體系,在我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教育事業(yè)的第一人。相傳有學(xué)生三千,賢弟子七十二。同時,在他晚年還整理編寫了“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
3、孔子的“禮”
孔子主張 治,反對法治。他的這個禮的意思很寬泛,既指禮節(jié)儀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關(guān)于禮,孔子說得很多?鬃右藗兒虾醵Y,核心是當(dāng)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卻富有哲理、給人啟迪。
4、《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儒家典籍,由孔子的弟子們編纂而成。共21篇,是一種純粹的語錄體。章節(jié)簡短,一件事,一段談話,自成一篇,章節(jié)之間互不相連。語言生動、精煉、含蓄,話雖不多,
二、課前預(yù)習(xí),疏通文意
1、注音釋詞:
侍坐: 率爾:
攝shè: 饑饉jǐn: 饉,
夫子哂之shěn: 俟sì:
宗廟之事: 撰zhuàn:
會同: 會, 同,
冠ɡuàn者: 舞雩yú: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以: ;乎: ;以: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 , 且知方也如:方:
2、詞類活用
端章甫:端、章甫,
風(fēng)乎舞雩:風(fēng), 曾皙后:后,
赤也為之小,誰能為之大:小、大,
3、指明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 并翻譯:
①毋吾以也 :
②不吾知也 :
③則何以哉 :
④可使有勇 :
⑤異乎三子者之撰:
⑥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
4、翻譯下面的句子。
(1)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2)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三、研讀課文、探究討論
1、課文可劃分為幾個段落?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全文結(jié)構(gòu)謹嚴,以“ ”為焦點,以孔子為核心,由侍坐而問,由問而述,由述而 。
全文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劃分三個段落: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則何以哉”):寫 。
第二部分(從“子路率爾對曰”到“吾與點也”):寫 。
第三部分(從“三子者出”到結(jié)束):寫 。
2、(閱讀第1段)從孔子問“志”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的 風(fēng)范,以及 、 的特點。
第二課時
3、(閱讀第二部分)從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的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什么性格特點?
(1)、子路(志向):“ ” 側(cè)重
子路(性格):
(孔子問志,子路首先發(fā)言。在他看來,讓他去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即使在有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 。
在座的四個弟子中,子路年齡最大----只比孔子小九歲,平時與孔子也比較接近,所以說話較少拘謹;但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在沒有深入思考的情況下?lián)屜劝l(fā)言,確也反映出其 的一面。
(2)、冉有(志向):“ ” 側(cè)重
冉有(性格):
(冉有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子路剛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冉有則說他只能治理一個小國。先說“方六七十”,又說“如五六十”,說明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十分 。他還認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梢,冉有既想 ,又不愿對自己 過高)
(3)、公西華(志向):“ ” 側(cè)重
公西華(性格)::
(公西華也是在孔子點名指問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個“小”字,給人感覺是他只想做個贊禮和司儀的小官,實際上,最低一級的“相”的地位也不低。從他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xué)”字,一個“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嫻于辭令的特點)
(4)、曾皙(志向):“ ”
曾皙(性格): 。
暮春時節(jié),脫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個20歲的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一路唱著歌回來。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的志向雖各有側(cè)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都是參加 。
3、簡析孔子對四人述志的態(tài)度。
對子路(由):“ ”-- 他的治國志向,也委婉地批評他(他談話的內(nèi)容和態(tài)度不夠 ,這屬于“ ”)。
對冉有(點):沒有正面加以評論,但可以看出是 的。
對公西華(求):認為他過于 , 。
對曾皙(赤):“ ”,非常贊成他的觀點,因為曾皙說的是
的圖景;是 治國的體現(xiàn)。
4、孔子的“志”是什么?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亂,身為萬世宗師,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則,他 的思想就無從得以體現(xiàn)。
而曾皙講的這個境界,就應(yīng)是 ,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個大同世界的理想。
5、小結(jié):“ ”是被人所公認的科學(xué)的教育原則,在這方面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過孔子和四個學(xué)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xué)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tài)度。
四、課堂練習(xí)
1.下列加點詞語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千乘之國(shèng) 吾與點也(yǔ) 風(fēng)乎舞雩(yú) 浴乎沂(xīn)
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 異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鏗爾(kēng)
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為小相(xiàng) 饑饉(jǐn) 哂之(shěn)
D.夫子喟然嘆曰(kuì) 曾皙(xī) 以俟君子(sì) 舍瑟而作(sè)
2.下列加點字詞的音義有誤的一項是( )。
A.千乘之國(shèng 量詞,用以計算車子,相當(dāng)于“輛”)
小相(xiàng 官名,作贊禮司儀之事)
B.哂之(shěn譏笑) 比及三年(bǐ 及,等到)
C.喟然嘆曰(kuì 嘆息聲) 《論語》(Lúnyǔ 孔子言論的匯編,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典)
D.俟君子(sì 等待) 異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才能)
3.與“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方”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B.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
4.與“子路率爾而對曰”中的“爾”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B.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C.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D.無乃爾是過與
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B.以吾一日長乎爾 則何以哉
C.宗廟之事,如會同 如或知爾
D.子路率爾而對曰 赤,爾何如?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異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
B.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C.唯求則非邦也與 吾與點也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7.下列句中的“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項的一項是( )。
A.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B.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C.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D.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吾與點也(與,動詞,贊同)
可使足民(足,富足)
B. 何傷乎?(傷,動詞,受傷)
三子者出,曾皙后(后,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后出生)
C. 冠者五六人(冠者,名詞,戴帽子的人)
童子六七人(童子,未成年人,少年)
D. 因之以饑饉(因,接連,繼續(xù))
舍瑟而作(作,動詞,起身)
9.與“且焉置土石何”中的“焉”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 B.焉用亡鄭以陪鄰?
C.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D.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10.下列各句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忌不自信。 B.夫晉,何厭之有?
C.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 D.居則曰:不吾知也。
11.下列各句中屬于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組是( )。
①風(fēng)乎舞雩 ②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③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⑤朝服衣冠,窺鏡 ⑥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劉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講學(xué)稿,學(xué)生版 導(dǎo)學(xué)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guān)文章:
1.《談中國詩》導(dǎo)學(xu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