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寧津一中 劉國偉
《戰(zhàn)國策》的突出特點是長于記言,無論個人陳說還是相互辯論,都能充分發(fā)揮,暢所欲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如蘇秦說趙王、張儀說秦王等篇,都文筆生動,清新流麗,富于文采。而諫說之巧妙,當推《鄒忌諷齊王納諫》與《觸龍說趙太后》。新編高中《語文》(試驗本)將這兩篇并列,足見編者的良苦用心。我們不妨將其對照來讀。
中國有句古話:“伴君如伴虎!狈饨〞r代,臣下進言諫說,稍有不慎就會招致禍殃。而鄒忌和觸龍卻能以巧妙的方式達到進諫的目的,確實令人稱道。
鄒忌的諫說,妙在以閨房瑣事論邦國大計。鄒忌的進諫,矛頭將直指輕信讒言的齊威王本人,還涉及到他的便嬖近臣,利害攸關(guān)。但鄒忌別出心裁,對齊威王大講其與城北徐公的一場容貌競賽:妻夸他美,妾說他俊,連客人也肯定徐公不如他美。誰知徐公一來,真相大白,妻、妾、客為了個人的利益,都哄了他?梢韵胍,齊威王聽到這里,定會為鄒忌的受騙而大笑了。也正在此時,鄒忌話入正題:受騙的不僅有我,還有大王哩。你身邊的宮婦、朝臣、四境之內(nèi)的文吏武將,不正如我的妻、妾、客一樣,因為“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而整天哄騙你嗎?“由此觀之,王之弊甚矣。”全篇說辭,寓嚴肅的諫題于談笑風生之間,從閨房私語中引出啟示,從自身取譬,將心比心,運用類比,點出臣諂君弊的朝廷弊端,水到渠成,真是巧妙之極,怎能不令齊威王稱“善”呢?無怪乎《古文觀止》的編者贊嘆:“千古臣諂君弊,興亡關(guān)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相比之下,觸龍諫說的處境,似乎比鄒忌更困難些,因為他面對的不是愛聽趣事、無所戒備的齊威王,而是在盛氣而待的趙太后,“唾其面”事小,諫說不成,則不能解趙國之危。觸龍的諫說,妙就妙在“神不知鬼不覺”,步步誘導(dǎo),不露痕跡。他先用“緩沖法”,從請安和問太后飲食行止入手,絮絮叨叨地講述自己調(diào)養(yǎng)弱體、增進飲食的經(jīng)驗。這就使太后生出錯覺,以為觸龍是來探望、安慰她的,所以“太后之色少解”,戒備稍有解除,觸龍諫說的第一道障礙,被巧妙地克服了。然后,觸龍用“引誘法”,抓住趙太后愛子的心理,先從自己愛憐少子,想為他謀差事扯入,以引起太后的興趣。趙太后正為大臣們不體諒她愛子之情而惱怒,眼前竟有個和她一樣愛憐少子的老臣,真可謂同病相憐了。至此,太后由“色少解”轉(zhuǎn)為“笑曰”,其興致勃勃、憂慮頓消的輕快之情溢于言表。觸龍不失時機,又用“旁敲側(cè)擊法”,由自己愛子,引出“太后愛燕后勝過長安君”的話題,竭力夸贊太后愛燕后“為之計深遠”的明智,正是要襯出她愛長安君的“計短”。但妙在他還是不直說出長安君,而蕩開一筆,去剖析歷史上諸侯子孫沒有繼世為侯的教訓。這無異于為太后展開了一幅幅王侯子孫因為“計短”而失位的圖畫,怎能不令太后心動?至此,觸龍才正面提到長安君,并指明太后的做法,看似“計長”實為“計短”。倘要真愛長安君,應(yīng)“令有功于國”,否則將無以“自托于趙”。諫說至此,太后心悅誠服,一個“諾”字就宣告了觸龍諫說的成功。值得回味的是,觸龍的諫說,自始至終,未有一語提及“令長安君為質(zhì)”,而使太后情不自禁,說出“恣君之所使之”--趕快讓長安君為質(zhì)的話,諫說的巧妙令人嘆服。浦起龍在《古文眉詮》中指出本文的特點是:“意越冷,越投機;語越寬,越省聽。由其意冷無非苦心,寬語悉是苦心也!薄豆盼挠^止》的編者評論此文:“左師悟太后,句句閑語,步步閑情,又妙在從婦人情性體貼出來。便借燕后反襯長安君,危詞警動,便爾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誠則生巧。”可謂一語中的。
由此可見,鄒忌和觸龍都采取了委婉而諷的進諫方式,巧妙地達到了進諫的目的,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巧妙諫說,異曲同工]相關(guān)文章:
2.異曲同工造句
3.異曲同工的同義詞
5.犯言直諫造句
6.巧妙的反義詞
7.《諫逐客書》原文及賞析
10.諫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