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拿到新教材時,我心里也產(chǎn)生過不少困惑,例如, 文言文不集中安排,如何進行系統(tǒng)的古漢語知識教學?如何進行扎實的詞語訓練? 我以前的文言文課堂教學,還是以詞語訓練和古漢語知識教學為主體。實詞的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虛詞的不同用法每課必講,詞類活用、句式倒裝,更是重中之重。打我做學生時老師就是這么教的,F(xiàn)在有些專家提出這種教學方法是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厭倦情緒的根源,我越發(fā)迷惑了:不講古漢語知識,不訓練字詞,文言文教什么?文言文怎么教?經(jīng)過一段很長時間的思考和實踐,我改變了以前的想法,逐漸摸索出一些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作為高中的學生,他們最關心的是能否在高考語文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語文的功利性學習固然是不可取的,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把語文的功利性和語文的美感相結(jié)合,力求在短暫的時間里讓學生的語文成績有些質(zhì)的飛躍。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文言文生澀難懂,不好學,幾乎成了中學校園里師生的“共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從必修一到必修五每冊書中都有三篇文言文,在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中有十八篇古詩,十二篇古文。而要真正去很好地應對高考中的古詩文考題,僅僅學習教材中的篇目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從課外選取大量的篇目給學生充電。
為了消除學生們的畏難情緒,逐漸培養(yǎng)興趣,我特意選取了一些篇幅短小而又情節(jié)生動抑或蘊含哲理的課外文言文,學生們讀來饒有興趣,絲毫沒有以往文言文教學中的枯燥乏味之感。而這些短文可以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課內(nèi)文言語法知識點一個不少。例如《貞觀政要》中有記載: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咒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睂⑼讨,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短短幾十字,既考查了“其”字假設連詞的特殊用法,“但”字作“只”講的釋義,又涉及了“何疾之避!”的賓語前置現(xiàn)象。
此外,很多寓言和成語典故含有精辟的論述、精彩的表達,學生們完全可以直接拿來為我所用,在口語表達和寫作中,一下子就能夠提升表達的簡潔凝練與深刻睿智,從而嘗到成功的快樂。既訓練了文言閱讀能力,又可以作為作文素材供學生積累,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例如《傅馬棧最難》:桓公觀于廄,問廄吏曰:“廄何事最難?”廄吏未對,管仲對曰:“夷吾嘗為圉人矣,傅馬棧最難: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無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無所施矣。學生們翻譯完短文后,馬上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這則寓言是以曲木、直木喻人,意在說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用人之道貴在選好領頭人:領頭的是“曲木”,必然“曲木又求曲木”,使“直木”無用武之地;反之亦然。又如成語“羅之一目”: 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也。今非昔比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矣。一目之羅,不能得鳥,得鳥者羅之一目耳。 從前有一個人看到別人布網(wǎng)捕鳥,發(fā)現(xiàn)被捕的鳥每只鳥頭才鉆一個網(wǎng)眼,心想既然如此,何必結(jié)網(wǎng)呢?他回家便剪斷長繩做成一個大圈圈,別人問他作什么用,他笑而不答并慶幸自己一孔之見,就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安好這一洞之網(wǎng),結(jié)果一只鳥兒也沒捕上。這則成語故事比喻局部在整體中才能起其作用;脫離了整體,局部便不起作用。有的同學在寫關于“合作”話題的作文時便把它當做了論述材料,論證有力,恰如其分。
二、重視文言知識積累
首先,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應該是個整體提高的過程,一定的閱讀量是積累的基礎,文言文的學習也一樣,在整體閱讀中積累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孤立的字詞訓練,只能是死記硬背,沒有一定閱讀量為基礎.死記硬背的積累不僅不能從根本上提高素養(yǎng),也不能真正達到積累的目的。學習實踐證明,很多同學做課外文言文閱讀時缺乏對課內(nèi)知識的遷移能力,在課本中出現(xiàn)過不止一次的知識點,很難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到試題上,根本問題還是閱讀量的積累不足。語言的具體運用是豐富靈活的,判定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用法,是一種能力和素養(yǎng),絕不是簡單的對號入座就能解決問題的。
其次,學習文言文核心就是“讀”。古人的文言文學習經(jīng)驗,充分揭示了文言文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我們必須尊重并加以繼承。這個規(guī)律就是重視誦讀,就是以一定的閱讀量為基礎,在整體閱讀中感悟。在文言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的教學離不開學生的反復朗讀,只有的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養(yǎng)成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學生閱讀相當數(shù)量的文言文,充分顯示了對文言文閱讀的重視。因此,先閱讀后梳理,先分散后集中,才是符合文言文學習規(guī)律的積累方法。即使要進行實詞、虛詞的整理和小結(jié),也必須以一定的文本閱讀量為基礎,才會有良好的效果。誦讀可采用多種形式,但不論那種形式的誦讀,教師都應該給予必要的指導,指導學生有效地讀。有效的讀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讀,是為了在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讀中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通過讀領悟文本內(nèi)容。不重視閱讀,試圖依靠所謂的字詞訓練和語法知識來加強積累無異于緣木求魚。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本理解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但不是唯一任務,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也是文言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以前我總以為文言文教學逐句串講,學生學得實在;不串講,學生腦子里就一片空白。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一律采用串講式教學,有著顯而易見的弊端。串講式教學,教師字字落實,句句翻譯,學生幾乎沒有思考的空間,要做的就是記下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由于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沒有自己的學習過程,既感受不到文言文的獨特魅力,也體驗不到文言文學習的樂趣,更不可能培養(yǎng)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獲得的只是一些僵化的知識和孤立的詞語?陀^地講,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與我的串講式教學是有一定關系的。
如何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讀文本。這既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一種學習能力。課程標準對此有明確的要求。其次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決一些典型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文言文的特點,認識文言文閱讀的規(guī)律,掌握解讀文本的方法。比如《論語十則》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懷”,是按書下注釋解釋成“懷念”還是理解為“使得到關懷”,我把問題拋給了學生。在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同學們否定了書下的注釋,理由是:前面的“安”字和“信”字都是使動用法,根據(jù)文言文的句式特點,“安”字也不例外。更有一位同學的回答令我嘆為觀止,他說:“上文孔子的學生顏淵尚且說:‘愿無伐善’,不夸耀自己的優(yōu)點,作為老師的孔子怎么可能讓年少的人懷念他呢?”再如《百喻經(jīng)》中《嘗庵婆羅果》一文中“好甜美者,汝當買來”的“好”字,教參里解釋為“質(zhì)量好的”,讀音自然是三聲,而我問同學們?nèi)绾卫斫膺@個字時,他們還給出了另一種答案:讀四聲,意為喜歡。我對兩種解釋都給予了肯定,本來兩種理解都有道理,又不影響對整體文意的理解,何不借此機會讓學生從中獲得文言文閱讀的方法和能力呢?也許這樣的探究,最后未必有一個一致的結(jié)論,但卻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最主要的是保證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自己閱讀,自己體驗,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fā)興趣,在于教給方法,在于引導過程,絕不可越俎代庖替代學生的閱讀過程。這是新課程理念和文言文學習規(guī)律所共同要求的。
其實,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教無定法。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應該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想,如果語文教師能做到每一堂課都使學生以期待、盼望的心理狀態(tài)來參與的話,那么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彭勃
[我的文言文教學觀]相關文章:
1.文言文教學設計
4.初中文言文教學反思
5.高中文言文教學反思
9.高中文言文的教學反思
10.文言文教學設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