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那一串記憶的珍珠
《動人的北平》
年級: 高二( )班 學生姓名: 學號: 組名:
教學目標:
1、體會散文選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2、體會散文抒情寫意的獨特性和深刻性;
3、探究散文蘊涵的思想文化價值;4、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學法設(shè)計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預(yù)習
1、 (1895-1976),文學家。原名和樂,改名玉堂、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福建龍溪(今漳州)人。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早年留學美國、德國。1923年回國,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任教,支持愛國學生運動。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 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zhuǎn)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wù)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 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1935年創(chuàng)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diào)”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chuàng)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作品集:
古典小說-- 《京華煙云》
散文-- 《臉與法治》 《紀元旦》 《孤崖一枝花》 《秋天的況味》 《說避暑之益》 《我的戒煙》
《粘指民族》 《論政治病》 《中國人之聰明》 《臉與法治》
隨筆札記-- 《冬至之晨殺人記》 《女人》
歲月留痕-- 《魯迅之死》
現(xiàn)代人物-- 《林語堂自傳》
現(xiàn)代小說-- 《冬至之晨殺人記》 《生活的藝術(shù)》 《大自然的享受》 《人生的盛宴》
雜文-- 《論解嘲》 《林語堂語錄》
2、感受到林語堂筆下的北平的動人之處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6) (6)(7) (8)
(9) (10)
3、讀出這篇散文的“神”是?
圍繞著北平的“ ”來寫,精神上聚得攏。
二、文本分析:
本文寫的是作者眼中的 ,既描寫了當時北平種種自然的、 的和 的各種景象,又寫出了北平的獨特“ ”和它的“動人”之處,表達了作者對北平的 感情。
【文章第1段寫了北平的什么特點?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特點:
作用:是全文的 ,概括介紹了北平的 ,具有 全文的作用
開篇一段很重要,總體上寫北平的 ,作者以“品格”名之:“老成” 。與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 ”的形象。如果說本文在結(jié)構(gòu)上采用總-分的形式,那么這一段就是全文的一個 。
【第2、3段寫了北平什么特點?又是如何寫?請在文中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寫出北平 的特點。體現(xiàn)了北平 。
句子:
作用:用 手法,呈現(xiàn)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
第二段以下的幾段寫就集中表達這兩種特點: 、 相雜共容,體現(xiàn) ;“一株古木老樹”之喻,體現(xiàn) 。也就是說這幾段恰當?shù)乇憩F(xiàn)北平“ ”和“ ”的特點。
【怎樣理解第4段結(jié)尾“一個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作者將北平比喻成“ ”。它“根脈深入地中”樹干枝葉“藉之得暢茂”把生活在此地的人 為“在它的樹蔭下與肢軀上寄生的”“ ”。昆蟲對于枝繁葉茂的大樹實在是難以看得全,認得清。同樣,一個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 將北平形容的全面而恰當?shù)。這樣說是為了突出北平 的特點。
作者雖然說“一個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一個人怎敢說他了解北平呢”,仿佛北平是難以整體全面地觀照和描寫的,但是他仍然試圖寫出北平的立體全景,其中不光有物化的、靜態(tài)的景象,更有活動的、流動的市民生活景象,還有深遠的歷史景象。一般來說整體全面地寫一個地方,難免流于抽象概括,而本文則處處是具體可感的畫面,盡管這些畫面都“浮光掠影”而過,但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從“北平是一個‘珠玉之城’”開始,文章從多個方面展現(xiàn)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描寫的方面有:宮殿亭園樓榭湖水、 、院落住家、 、建城布局、 、道路、 、休閑方式等。
【試著概括“北平成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幾個原因】
1、 久遠, 濃厚;2、道路極其 3、生活“ ”4、老百姓
【作者對北平的動人之處做了許多細致入微的描寫刻畫,能否找?guī)滋,細細品位一下,在看似瑣屑的細?jié)后面,體現(xiàn)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第7段,“北平像是一個飲食專家的樂園……受了傳統(tǒng)的特別訓練。”寫了飯館的 、 、堂倌?闯龇諊鷿猓逼教赜械臒崆、親切躍然紙上。表達了作者 之情溢于言表
第8段“北平是清靜的,……柿就是柿”。寫居民院落、 、 、院里種植的蔬菜。寫出居民院落的清凈明亮,表現(xiàn)它的豐富內(nèi)涵,突出北平 的種種好處,處處流露出對北平的 。
第13段,細說了北平建筑布局,以 為中心,寫了城壕、 、亭臺、 、鼓樓,如數(shù)家珍,不嫌啰嗦,是作者 之情的真實表露。
《動人的北平》
年級: 高二( )班 學生姓名: 學號: 組名:
當然,本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于描寫了身居北平所見景象,還在于寫出了一種情懷、情調(diào)、情韻。作者作為一個傳統(tǒng)文化故土與西方文化新壤培養(yǎng)出來的知識分子,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雅情懷,表現(xiàn)在文章中即有對本國歷史的 、對故都文化的 、對故都包容新舊事物的 、對故都平民百姓的 ?梢娝炔皇且粋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個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個 的文化人。不過從他細數(shù)故都風物時那么沉醉的情態(tài)看,他的故國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
最可稱道的是作者的 。他的眼里不只有高聳的北京飯店、原先皇家宮殿花園、百尺寬的大道藝術(shù)博物館、大學專校等,還有平民院落、城外村莊麥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還有著木屐的東北老嫗、踢毽子的老人、裸體的兒童。文章行將結(jié)束時寫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們不是圣賢和教授,而是人力車夫!弊髡唠m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對勞苦大眾 。
在過去那個年代,不少作家寫了故都北平的散文,郁達夫?qū)懥恕豆识嫉那铩,老舍寫了《想北平》,他們在文中也同樣表達了 。所不同的是,郁達夫、老舍眼里只有平民形象和平民生活,而林語堂眼光更加全面一些,看到的是 的生活。
三、品味語言,感受情懷
林語堂是現(xiàn)代散文大家,從本文看他的語言運用,極其嫻熟而自由,情味、神韻流動其間,甚至感覺不到“語言”本身的存在,眼前閃現(xiàn)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景象。
全文都是 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種濃厚的詩意。試看開篇一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币匀宋飳懙胤剑云犯駥懗鞘刑攸c,是非常文學化的表述,充滿詩意。再如下面一些話:“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根脈深入地中,藉之得暢茂。在它的樹蔭下與枝軀上寄生的,有數(shù)百萬的昆蟲。這些昆蟲如何能知道樹的大小,如何生長根,在地下有多深,還有在別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蟲?”還有這樣的話:“并且北平有藍天潔月,雨夏涼秋,與高爽的冬日氣候。”雖是散文語句,卻像詩的語句一樣有韻味。
全文都是 的語句,前面提到的語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既是敘述,又是抒情;更富有詩意的是“清晨在花園中拔出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這樣的話,看似不經(jīng)意的輕描淡寫一句,表達了一種優(yōu)雅的審美情懷,令人想起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另外,文中多處以“你”稱呼讀者,仿佛引領(lǐng)讀者進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與讀者、讀者與本文之間的距離。
全文有多種 的句式,如開篇是幾個短句,接下來是一些一氣呵成的長句;還有一些對稱句(開篇幾句即是);有排比句,連在一起增強了表達的氣勢;有設(shè)問句,加重表達的語氣,提示讀者的注意。
四、問題探究
(一)、作者眼中的北平“動人”之處何在?
在作者看來,古老而時新的北平無處不動人。一、是 ,你看:“……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數(shù)月忘返。”可見作者極其沉醉這于故都的自然風光。二、是 ,這里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無數(shù)充滿文化藝術(shù)的建筑物,整體城市就像一座“珠玉之城”。三、是 。四、是 。五、是 (包括新舊共融的文化氣息)動人。
為什么在當時千萬人眼里再也尋常不過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進入《動人的北平》后會變得如此美麗動人?一方面 ,另一方面作者帶有 的眼光,他看見最平常的人、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覺得是審美的對象。說到底,作者寫的不只是客觀外物,而是寫自己的 ,寫一種審美的心境,寫一種心靈的鏡像。
(二)、文章描寫“動人的北平”采用了什么角度?
作者意在寫盡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種景象、各色人等盡收眼底,可見文章采取一種 的描寫角度。不過文章又避免了粗線條的抽象勾勒,而是采取類似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散點透視,即把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小景小物盡情地描繪出來。從一個個局部看,是微觀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體描繪。所以全文的描寫所取角度是 。
(三)、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樣統(tǒng)整起來的呢?
初讀本文確實會產(chǎn)生散而無序的感覺,好像面面俱到,什么都說到了,可是又什么沒有說充分。其實深思細察,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一些內(nèi)在肌理,即組織成文的特殊方式。首先,它采用 的結(jié)構(gòu)方式,以第一段為全文 ,提綱挈領(lǐng),統(tǒng)領(lǐng)全篇,余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開 ;其次,文章圍繞北平的“ ”--老成、豪爽、包容、守舊融新等來寫,盡管撒得開,但在精神上聚得攏,這正好體現(xiàn)散文 的特點。
五、文本閱讀訓練。請閱讀課文第4至8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了北平的動人之處,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這一比喻十分精妙,因為這個巧妙的比喻,“根脈深入地中”就可以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樹上寄生的“數(shù)百萬的昆蟲”就是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有概括的粗略介紹,也有細致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請分析這樣粗與細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的作用。
答:
4.作為散文大家,作者林語堂運用語言極其嫻熟而自由,情味、韻味流動其間。試分析“桃就是桃,柿就是柿”和“清晨在花園中拔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離一家大百貨商店,只有一箭之地”的內(nèi)在情味。
答:
劉芳
[《動人的北平》講學稿(學生版) 導(dǎo)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guān)文章:
1.動人的北平教案
2.《談中國詩》導(dǎo)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