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我校課堂效益建設,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全面提升,我校全體初中部教師到株洲景弘中學考察學習,通過這次參觀學習,讓我受益匪淺,頗有感言:
課改,改變觀念是前提
教育的本源,是培養(yǎng)人才,而非唯唯諾諾的奴才。
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面臨學生苦學,教師苦教的困境。課堂,學生沒有主見,缺乏思想,死氣沉沉。畢業(yè)后,學生有可能成為聽話的“好孩子”,卻難以成為具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
有沒有這樣的一種課堂:老師不再“灌輸”,師生互動學習,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在快樂中掌握知識,課堂充滿生機活力。畢業(yè)后,學生很可能成為有獨立人格魅力的人才。
景弘中學有句話:“課改,就是從油鍋里面撈孩子,晚了,孩子就可能被燒焦了,烤糊了!”課改不是簡單的換工具,說到底課改就是換觀念。換觀念,首先就要換思想、換角色,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之人,不再是那個“上好課”的人,而是能夠真正保證學生學習權利的人;教師不再是只研究教材的人,更應該是研究學生、讀懂學生的人,是學生學習的擺渡者!
再造課堂流程,構建“一三六”模式
模式是把復雜的教學規(guī)律簡單化的一種途徑,先進模式的本身便代表著先進的生產(chǎn)力,它可以讓新教師盡快找到入門的路徑,縮短自我探索的時間,可以讓有經(jīng)驗的教師向有個性的名師轉(zhuǎn)型。
他們構建了具有景弘特色的“一三六”模式,“一”是一個中心,課堂要以“學”為中心;“三”指的是課堂的三大特點--自主、開放、高效;“六”是課堂完整的六個環(huán)節(jié)--學前反饋、導入目標、自主探學、合作交流、展示提升、達標檢測。
課堂改革,理念植入、觀念改變是前提,模式建構是保障,通過創(chuàng)設“一三六”教學模式,旨在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形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只要按照導學案的學路導引,就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在景弘中學,教師的外出學習、培訓,因事請假,學校很少安排其他老師“代課”,而是由學生自主組織教學、“自駕”課堂已成一種常態(tài)。
搭建學習小組平臺,讓班級學習細胞跳動起來
如何讓合作學習具有實效,讓學習細胞真正跳動起來,景弘的做法:一是組建結構合理的學習小組。二是完善學習小組文化建設。各組在組長帶領下進行本組組規(guī)、組號、組訓、組牌等文化建設,激發(fā)小組的價值認同,增強小組的榮譽感和小組成員的責任心。如初二1014班的第六學習小組,他們的組名為“翠竹組”.組訓為“未出頭時先有節(jié),到凌云處仍虛心”。
象這樣的小組文化建設,能形成小組的“正直、積極向上、堅韌、謙虛有節(jié)”的共同價值追求。集智備課,催生導學案的美麗嬗變導學案是集教師的“導案”、學生的“學案”、“練案”于一體的導學性文本,被形象地比喻為高效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 在導學案編制過程中,強調(diào)“學路導引”,“問題導學”,導學案要求有具體明確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要求的學習任務和達標檢測。
為了保障導學案的編寫質(zhì)量,景弘中學提出“集智備課”的思路,加強集體研究,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展示集體教研的成果。
這種課堂是開放的課堂,這種開放是精神上的開放,學生思想不受拘束,可以自由飛翔,是空間的開放,學生不再象釘子一樣釘在自己的座位上;這種開放也是門戶的開放,我們的課堂向所有人開放.老師不再封閉自己。
這種課堂是高效的課堂,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學習是主動的,課堂突出“學樂”、“樂學”,學習是生動的,課堂鼓勵不同的見解,讓思想碰撞思想,讓方法啟迪方法,課堂生成是豐富多彩的,這種高效,還體現(xiàn)出課堂的高效率,“準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每天只有六節(jié)課,除語、數(shù)、英學科外,其它學科不再布置任何的家庭作業(yè),學生手頭沒有教輔資料。
因為充分給予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和舞臺,課堂學習形式多樣,課堂成果豐富多彩,學生各取所需,課堂成為“知識的超市”;因為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成就人生夢想的舞臺,展演激揚青春的芳草地,放逐心靈的跑馬場,讓師生共同享受“生命的狂歡”。
總之, 此次考察學習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jīng)歷。對我來說是受了一次極好的教育,也是對我教育教學工作的鞭策!以上僅是我個人考察學習的一點體會,并不能展現(xiàn)此次參觀考察的全貌。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調(diào)整自己,努力踐行新課程理念,努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虛此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學習先進經(jīng)驗,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力爭使自己做的更好。
羅燕輝
[赴株洲景弘中學學習心得 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5.教學反思與評語
6.美術教學反思論文
7.語言故事教學反思
8.教學反思或隨筆
10.論文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