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鑒賞:
從報告文學名篇《唐山大地震》中節(jié)選的課文,仍然具有杰作的氣派。它的氣派主要體現(xiàn)為:作者熟練地駕馭重大題材,描寫大場面與刻畫小細節(jié)結合,精到地選擇典型的事例,寫出了生活中普遍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揭示出生活的本質(zhì)。
一、選擇典型事例,以一當十
唐山大地震后,救災的感人故事成千上萬,《唐山大地震》一書也寫到了許許多多催人淚下的事跡。而節(jié)選的課文選取了囚犯救人、盲人救災與宣傳以及臨時組建的大戶的合與分三個事例。
這三個事例迥別于一般救災故事。挖掘出這些事例中的人在巨大災害來臨時的特殊表現(xiàn),就能獨到地展現(xiàn)人們思想深處的隱秘活動,使作品散發(fā)出獨特光彩。
二、大場面與小細節(jié)交互
唐山大地震是天崩地裂的大事件!短粕酱蟮卣稹愤@樣的巨作離不開對大場面的描寫,也離不開對大場面與小細節(jié)的交互描述。節(jié)選部分開頭兩段描寫大地震發(fā)生后時時能夠耳聞的槍聲,然后描寫周圍的環(huán)境:到處是斷壁殘垣,看守所四周廢墟中傳出呼救聲。這些是大的場面描寫。接下來描寫囚犯要求救人的請示與看守人員宣布紀律,并概述囚犯們救人的情況及囚犯搶救看守所炊事員高師傅的詳細情況。這些都是細節(jié)描寫。
三、通過特殊時期的事件,寫出人性的復雜
報告文學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在生動形象地描述新聞事件時,通過精要的議論抒情,揭示出人性的復雜。比如“看守所”一節(jié),寫出了巨大災難降臨時,那些囚犯們心底里與生俱來的“善性”被激發(fā)出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救人,而不是逃跑!啊街邸W事”一節(jié),寫大地震后勢單力寡的個體難以克服困難時,人們自覺聚合,借助集體力量求生存。但隨著“私有財產(chǎn)”的出現(xiàn),“私有”觀念又重新占據(jù)了人們的主流意識,那個“大戶”不可避免地解散。這些描述令人深思。
文旨綱要
1.內(nèi)容主旨:描述在巨大災難降臨時人性的突變:不同的人都會煥發(fā)出善心。2.寫作線索:大地震發(fā)生后各種人最具代表性的行為。
3.文眼:“從災難的角度來觀察”。
4.文章結構:用內(nèi)涵豐富的引子引出三個典型場景故事,揭示人性的回歸以及異化。
5.文意點評:人在善良、大公無私時變得特別可親,然而,“私有”觀念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6.課文特色:新(舊)聞事實再現(xiàn)與文學描寫相結合,在客觀敘述典型事例的基礎上加以點睛般的議論和抒情。
作者介紹
錢剛,全國記者協(xié)會理事,作家。曾任《解放軍報》記者、《南方周末》常務副主編,F(xiàn)為上海大學和平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另有名作《大清海軍與李鴻章》《留美幼童》等。
金章玉句
1.理解
從看守所四周的另一世界中,終于越來越強烈地向這片特殊的世界送來一片呼救聲。
【思考】簡要分析這句話描寫的意境與加點詞語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
【解惑】這句話描寫的是看守所這一特殊世界。大地震后的凌晨,起先是令人窒息的寧靜,那是大地震過后一段時間里死一般的寧靜,然后是那石破天驚的聲音!八蛠怼币辉~,寫出了囚犯聽起來覺得很特殊的感覺,明明聽到有人呼救,但他們因身份特殊而不能擅自前去施救。
2.分析
如此驚人的災變,如此慘重的劫難,如此巨大的死亡和悲傷,我已經(jīng)不能用正常的規(guī)范來思維。
【思考】請簡要分析這個排比句的特點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前半句排比短語的三項,其實說的都是“唐山大地震”之“大”一個內(nèi)容。因這次災難特別“巨大”,所以作者不能用常規(guī)思維來看待和思考。這為下文描述典型事件作了鋪墊。
3.鑒賞
資希圣在廢墟上走著,似乎在找他的什么。忽然,他踩到了什么。“嘣……”一聲悠長的、回音裊裊的琴弦的聲響。那聲音立刻使廢墟上的空氣都發(fā)顫了。
啊,就是它,那是他心愛的三弦,他的生命。
一根古老的弦首先在廢墟中昂揚地顫響了。
【思考】這幾段話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好在哪里?
【鑒賞】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和夸張以及象征的手法。先細致描寫盲人資希圣在廢墟中尋找三弦琴的情景。當他踩到了那把琴時,自然發(fā)出了一陣樂音。這樂音在充滿死亡氣息的廢墟上使“空氣都發(fā)顫”,這是夸張;資希圣找回了這把琴,也就象征著震后的唐山人將恢復生命的活力。末句也象征了災區(qū)人奮力自救,努力減少損失決心和信心。
修辭探索
1.我仿佛第一次從災難的角度來觀察我的民族、我的同胞、我的星球。
【分析】該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排比短語“我的民族、我的同胞、我的星球”,寫出了本文宏大敘事的格局,引導讀者感受人們在大災難發(fā)生時互相關懷與救助的情操,贊美不屈不撓的精神、堅韌的意志、頑強的熱忱。由“民族”“同胞”說到“星球”,即是感嘆大地震對地球人及其財產(chǎn)造成的損失。
(1)資希圣那蒼涼的聲音在黑色的廢墟上久久回蕩:
說的是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那一天,發(fā)生了一次地震,地震的中心在唐山。許多的房屋被震毀,許多人壓在廢墟間。……
【分析】這里的修辭格是“引用”。既具體說明了民間藝術家對唐山大地震所作的史詩般的記錄,又使行文靈活多變。而且,所引用的這幾句唱詞,語言平實,節(jié)奏感強,也不乏生動性。
出口成章
1.按照下面句子的結構(幾……一……發(fā)出……前方……),另寫一個你早晨或黃昏所見景物的句子。(字數(shù)不限,句意連貫)
幾個剛從廢墟鉆出來的頭上流血的士兵。一挺朝天射擊的機槍。緊張而嚴厲的槍聲,發(fā)出一連串尖聲的警告。前方……
【友情提示:所仿寫的句子,前2個是獨詞句,第3個是主謂句,第4句開始敘事,采用“幾……一……發(fā)出……前方……”的句式】
【示例】(1)幾盞閃著白亮光芒的街燈。一行肅靜的行道樹。偶爾有一輛早班車發(fā)出轟鳴聲,似乎是睡眼朦朧地駛過。前方,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開始清掃馬路。(2)幾下報曉的雄雞叫聲。一抹燦爛的朝霞。家家戶戶的廚房里發(fā)出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前方的田野上,開早工的農(nóng)民正在侍弄莊稼。
2.立意聯(lián)想
【精彩片段】這是殘酷的,也是嶄新的。如此驚人的災變,如此慘重的劫難,如此巨大的死亡和悲傷,我已經(jīng)不能用正常的規(guī)范來思維;那些美麗得令人傷心的東西,那些親切得令人腸斷的東西,那些堅硬得令人發(fā)抖的東西……一切屬于人的品質(zhì)都包容了
【立意聯(lián)想】自然災害,留給人類深深的思考。
【聯(lián)想運用】無論是唐山大地震,還是三年前的汶川地震,以及今年發(fā)生的日本地震,都顯示出了大自然的無限威力。面對自然災害,人類的美好品質(zhì)充分地發(fā)揮了出來。然而,一場場的災難留給人類深沉的思索,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對待無法預料的自然災害,如何盡量減少災難帶來的損失與傷痛……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認真去思考的問題。
比試殿堂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嘈雜(cáo) 塑料(sù) 苦澀(sè) 斷壁殘垣(yuán)
B.冷峻(jùn) 窒息(zhì) 贖罪(shú) 影影綽綽(zhuó)
C.菜譜(pǔ) 漏雨(lòu) 引擎(jìng) 竭盡全力(jié)
D.魅力(mèi) 羨慕(xiàn) 軼事(shī) 小心翼翼(yì)
2.下列各項中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殘重 驟然 忠于職守 戰(zhàn)戰(zhàn)兢兢
B.廢墟 沙啞 奄奄一吸 熙熙攘攘
C.停歇 警誡 有條不紊 相濡以沫
D.劫難 傾聽 風雨同舟 休戚與共
3.本文是紀念唐山大地震 周年的 作品。這種作品既要符合 性,又要有表達方面的 性。
4.結合課文背景,完成下面各小題。
(1)讀課本第14頁《解放軍日夜兼程奔赴災區(qū)》的插圖,試揣摩圖中跑在第二位的軍醫(yī)的心理活動。(30字左右)
(2)給下列句子添加上有關成分,使其表意更加確切。(就在題目上添加有關詞語)
他們找塊手巾蓋上高師傅,又向有呼救聲的地方跑。
5.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簡要回答下面各小題。
(1)以課文“看守所”一節(jié)為例,說說本文與通常的報刊媒體的新聞報道在取材與立意方面有什么不同。
(2)分別從課文中舉例說明盲人資希圣和“五室嬸”的共同思想性格。
6.你認為這篇課文究竟反映了怎樣的人性?并舉例說明。
答:
7.片段作文。
請以“面對災難”為題,寫一則400字左右的場景短文。
要求:自擬題目,自選文體,不得抄襲。
比試殿堂參考答案:
1.A.B項,“綽”念chuò;C項,“擎”念qíng;D項“軼”念yì。
2.D.A項“殘”應為“慘”;B項“吸”應為“息”;C項“誡”應為“戒”。
3.10;報告文學;客觀真實;文學(或生動形象)。
4.(1)這么嚴重的大地震,人民群眾死傷慘重,快去搶救。2)在逗號前加上“的臉”。
5.(1)取材:關于罪犯們在地震后的救人事跡。立意:寫出普遍的人性。(2)都是意志堅強,不屈不撓。資希圣認為:天降大災,人可不能垮掉。他恢復宣傳隊組織宣傳,鼓舞人心;“五室嬸”:鼓勵那位死去懷孕6月的妻子的青年工人“挺住”,“好好活下去”。
6.①人所共有的善良本性。比如,看守所里的幸存者奮力救人;盲人宣傳隊的人知道部隊也糧食緊張,就不肯多吃。②人所固有的自私本性。“方舟”里的大戶僅存在于人們難以獨立生存的幾天,一旦各自挖到了私有財產(chǎn),就分崩離析。7.略。
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