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時間:2022-06-01 10:59:50 散文 我要投稿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精選20篇)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各位,我們看看下面的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歡迎各位閱讀吧!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精選20篇)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

  我恨粽子,因為它曾差點把我噎死!

  小時候,粽子只有在端午節(jié)前后幾天才能吃到。粽子的花色也單調(diào),大多都是純糯米和堿水糯米做的,如果在米中能擱上幾粒豆子,那熬煮出來的粽子就稱得上是粽子中的“上品”了。

  啟蒙5年連拼音都沒學(xué)會,我就乘坐“教育鬧革命”的時代列車來到了離家十多公里外的公社中學(xué),成了一名寄宿制初中生。學(xué)工、學(xué)農(nóng)、學(xué)軍再加大批判,成了我們那一代學(xué)子的幾乎全部的教學(xué)內(nèi)容。鄉(xiāng)村中學(xué),學(xué)工無廠,學(xué)軍無營,只好學(xué)農(nóng)了,每天半讀半農(nóng)開荒種地。我們學(xué)校的老師應(yīng)該算是“作業(yè)承包”的鼻祖,全國人民在吃大鍋飯的時候,老師們就懂得按人分派勞動量,完成的早走,完不成的即使日薄西山你也別想回校。十三、四歲正長個,有限的糧食定量本來就填不飽肚子,再加之超強度的體力勞動,同學(xué)們無一例外面黃肌瘦。男的都是豆芽菜,女的全是平板胸。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它可不管人世間的風(fēng)雷激蕩,該來還是照樣來。天僅一算,人有十算。學(xué)校把星期六的課程調(diào)到了星期五,讓寄宿生下午回家拿菜和回去過端午夜。但星期天卻取消休假要突擊開荒。同學(xué)們想到家里能放量吃的粽子無不歡欣雀躍,全無心思理會星期天那即將到來的勞作艱辛。我因上幾天勞動時被荊棘刺傷的腳底板正在化膿,自然無法完成那二十多里山路的跋涉,只好托要好的同學(xué)幫忙帶菜。

  第二天一大早,同學(xué)們猶如歸巢的鳥兒吱吱喳喳地返校了。母親托同學(xué)帶來了10只粽子,我手掐著那綠色粽葉下瓷實的糯米團,肚里的饞蟲如犬奔狼突似地騰躍,涎水也涌滿了一口腔,我太想一口把這10只粽子全吞下去,以填塞我那總是半饑不飽的肚腹。

  少時,我過了春節(jié)盼端午,端午之后盼中秋。因為只有在這幾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我才能飽飽地吃上兩頓凈米飯和平日難得一見的葷腥。我家很窮,房子逼仄,臨近節(jié)日的前幾夜,晚上醒來總會聽到父母為節(jié)日的花銷無著而長吁短嘆。即便這樣,父母秉著“空時不空節(jié)”的古訓(xùn),東挪西借也要為我們兄弟姊妹備上一頓平日難得一見的吃食。

  母親患有肺結(jié)核,因窮,始終沒有正規(guī)治療過,其癥狀常常是隨著天氣的變化而時重時輕,母親性格柔弱但從不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端午期間天氣時雨時睛,母親的咯痰聲也隨之時斷時續(xù)。每年五月初三天剛蒙蒙亮,母親都會頂著拂曉的清涼,到禾坪上燒化兩捆稻草,小心地用水把稻草灰浸上,然后用抄箕濾了一遍又一遍,把借來的糯米用這稻草灰堿水泡上。包粽子看似簡單,實則它不但需要嫻熟的技巧還要有足夠的臂力才能把粽子包得既好看又瓷實。自母親患病后,每年五嬸都會提前同我母親商量幫她忙,可母親都婉言謝絕了。母親把扎粽子的繩一頭綁在竹椅上,包好一個,用雙腿蹬住竹椅,再用牙齒咬住繩的另一頭,腦袋盡量后仰把繩子拉緊。每包一個粽子她都要“呼哧、呼哧”地喘上好一會,額頭上的汗珠層層密密。

  我朦朧地覺得:母親是在用她病弱的身軀頑強地負起養(yǎng)育兒女的責(zé)任!

  課堂上,腦海里除了擱在宿舍里的粽子,我還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賽龍舟。耒水河道上最為陡急的河灘就在我家屋后,“嘩嘩”的浪擊聲白天清晰可聞,到了夜晚更如萬馬奔騰般地喧囂不已。我自小忱著這滔滔不息的浪聲入夢和漸漸長大。每逢端午節(jié),河灘就成了家鄉(xiāng)人們賽龍舟的天然競技場。五月的端午水,使平日狹窄的河道一下子增寬了二三倍,但卻絲毫改變不了河灘湍急的天性,二十多位精壯小伙子,在時疾時徐的鼓聲鑼聲的指揮下齊心協(xié)力劃著龍舟逆水搶灘。平日里七八位纖夫拉一艄空駁船上灘都要小半天,可這插著彩旗的龍舟,在兩岸人們的鼓勁和歡呼聲中不消一會就能沖過險灘。最精彩的還是四五只龍舟從灘頭一齊順流沖灘,這不僅考驗著劃船手的體力,更考驗著艄公的智慧和技巧。同一灘水,也分急流和緩流,哪只龍舟若搶到了急流肯定能加速前進獨占鰲頭。這不僅需要艄公能辨水性還要會搬櫓,櫓一旦搬急,船就會打橫,弄不好龍舟也會翻個底朝天,好在劃船手都會游泳,即使翻船也是有驚無險。賽龍舟,其實最緊張的還是兩岸的觀眾,家鄉(xiāng)有句俗話:“船上急死岸上人”。岸上的一些中年漢子,他們大多都是剛退下來沒幾年的艄公和劃船手,自覺經(jīng)驗豐富,對龍舟的駕馭各有見解,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生產(chǎn)隊里的龍舟稍一落后,他們就會在河岸邊追著龍舟大喊大叫訓(xùn)斥艄公或某個劃船手,而龍舟上的人壓根就聽不清奔跑的人在說什么,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急得這些漢子跺著腳直罵娘。而小媳婦們總是喜歡扎堆在灘下的灣船處,當她們瞧見自己的老公高舉槳片歡呼勝利而完全忽略了濕漉漉的短褲里那一跳一跳的“小弟弟”時,臉上都會情不自禁地漾起兩片羞赧的紅暈。

  終于熬完了上午最后一節(jié)課,同學(xué)們帶著咸菜敲著碗去食堂吃飯去了,宿舍里靜悄悄的。我剝開粽子,一股稻草灰浸出的堿味和著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嘴里吃著粽子,腦海里不由浮現(xiàn)出母親額頭上層層密密的汗珠。為了包這些粽子,不知母親費了多大的勁?又流了多少虛汗?我多么渴望好好學(xué)習(xí)出人頭地,初中、高中再大學(xué),成為一個作家,賺很多的錢,治好母親的病,幫父親……。吃了三個之后,我漸漸覺出了粽子的淡味,在家粽子都是要蘸糖吃的,可學(xué)校哪來的糖?我從衣箱里拿出一本殘破的長篇小說,打算邊看書邊吃。這本書無頭無尾,破爛的書脊上印著<<苦菜花>>三字,書中講述的是膠東半島抗日的故事。那年代這類書都屬封、資、修的毒草,見一本焚毀一本,誰看誰犯禁,輕者訓(xùn)斥,重者重罰。我父母都是文盲,家里找不出半片有字的紙。這本書是我堂兄隨造反派從人家家里抄家時偷偷昧下的,我從五叔家偷的。對知識的饑渴,使我見書就想讀。為這,上學(xué)時可沒少吃苦頭。

  書中的很多字我都不認識,遇上不識的字常常是連猜帶蒙囫圇吞棗,一本書看完只能懂個大概意思,就這樣我也很知足了。正在我吃著粽子,隨著書中的主人公馳騁在膠東抗日戰(zhàn)場時,猛地有人把書從我膝蓋上一把抓了過去,抬頭一瞧,天呀,又是學(xué)校革命委員會的x主任!上個月查寢時,他把縮在被窩里打著電筒偷看<<紅巖>>的我逮個正著,勒令我在全校課間操時作了兩次檢討,還嚴厲警告:下次再犯就開除!可恨的粽子此刻正在嗓眼里,我只覺得口里干干的,腦子里一片空白,十四歲的我被強烈的恐懼震懾得全身顫抖,連吞咽都不會了,堵在嗓眼里的粽子噎得我劇烈嗆咳,嘩啦,把剛吃下去的粽子全都嘔了出來。x主任看見這樣,不知是怕出人命,還是他尚存難得的惻隱之心,把書摔在地下走了。

  幾十年的歲月,卷走了生命中的無數(shù)快樂和憂愁,可這件事卻因為常常得見的粽子而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版上。直到現(xiàn)在我也搞不清是真該恨粽子?抑或是其他?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2

  “疏疏數(shù)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币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民俗節(jié)日“端午節(jié)”,走過了浩瀚歷史的煙云,傳承著一種歌唱民族和愛國詩章的文化氣息,在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歲月洗滌中,如一道絢麗的彩虹,映照著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最早記載于《荊楚歲時記》,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jié)”。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的別名,如“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菖蒲節(jié)”、“天中節(jié)”等,都是和民間習(xí)俗有關(guān)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而來。

  而“端午節(jié)”能在泱泱華夏流傳至今,最大的因素卻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偉大詩人——屈原。他的愛國憂民的情懷,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與意志,使他成為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首開新詩體——《楚辭》,后人將其與《詩經(jīng)》并稱“風(fēng)騷”!帮L(fēng)、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他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一部部文學(xué)瑰寶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如日月輝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以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為己任。當他的祖國面臨滅亡的時候,他悲憤難捱,于農(nóng)歷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案偠缮畋лd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節(jié)都要寫詩作賦,以表達對屈原的緬懷!肮(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詩歌讓人在節(jié)日的扼腕嘆息中多了一份懷念。唐代褚朝陽也有“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的詩句,深切地表達了人們對一代愛國詩人的尊敬與紀念。

  而民間的紀念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逐漸形成了一種遍布全國的文化習(xí)俗。流傳至今的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等紀念活動。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江河蕩舟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故稱“賽龍舟”。而“吃粽子”,則是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每逢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xí)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fēng)物依然荊楚!币病

  “賽龍舟”和“吃粽子”,說明了中國人民對屈原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理想有著高度認同。因此“端午節(jié)”也是中華民族表達對優(yōu)美詩歌、偉大詩人崇高敬意的一個節(jié)日。

  感時懷古,撫今猶嘆!偉大的詩人雖然在行走在遙遠的古代,但他的從“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壯麗輝煌的詩篇,卻穿越的時空,以一個濃郁的民族節(jié)日的形式,與我們相連千秋萬代。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穿越千古的荷風(fēng)又吹過屈原故里,田野,麥黃杏熟,河畔,棕葉飄香。一個與詩歌有關(guān)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在疏疏的“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中向我們走來。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3

  又到端午節(jié)了。然而,感覺這節(jié)日的散發(fā)出的氣氛是清清淡淡的,遠沒有過去的喜慶,熱鬧。看到那些平日里隨時可以買的粽子,咸蛋,端的感覺不出是為端午節(jié)特別準備的盛饌。噢!生活富足了,卻沖淡了人們對節(jié)日的期盼,蓋去了節(jié)日的色彩和喜慶,連小孩都不歡天喜地的哄鬧了,硬生生的讓曾是一個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際遇了一份清冷。這不禁讓人懷念起昔日過端午的情景。

  過去過端午前前后后會散發(fā)著很長一段時間濃郁節(jié)日味道。那時端午,是一年中除了過春節(jié),最隆重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此前,不僅是小孩子們離端午遠遠地心中就揣了份期盼,大人們也是要提前做些準備的,如積攢點錢,給孩子們做點夏日的新衣,提前把咸蛋腌制好,把糯米準備好,預(yù)備著給孩子們帶來節(jié)日的享受和快樂。

  端午節(jié)臨近,節(jié)日氛圍便濃厚起來。包粽子是重頭戲,端午前一天要包好煮熟。初四的下午,將青碧碧的箬葉洗干凈,把糯米浸泡好,放上些堿,拌勻,備好剪刀和扎粽子的小繩,一些準備停當了,輕理箬葉,細挑糯米的包粽子就可開始了。那時代貧困,物資匱乏,不像現(xiàn)在包粽子里面要放上些臘肉、豆沙、蜜棗、紅豆等輔料,增加粽子了香氣與味道。只是簡單地在糯米里放點堿,有的人家還放入點綠豆,花樣不多。包粽子時,若有的人家缺少在行的人手,就請上村子里手巧的婦女幫忙。幾個人圍在一起,一邊包,一邊家長里短的談笑著,一盆綠瑩瑩的有棱有角的粽子就翠生生地堆滿了臉盆。粽子和咸蛋煮熟了,是難得的美味,別看那糯米只放了點堿調(diào)味,煮好后,香噴噴、甜絲絲的,吃起來,綿柔味醇,糯軟甜悠,難得飽食一頓,

  翌日,就是久久盼望的端午了。最興采烈,歡呼雀躍的就是小孩子們,大人們看到他們穿著新衣服,高興得像蝴蝶般飛來舞去般輕盈時,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樣的甜蜜,臉上的皺紋也被幸福填平了。

  早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人和小孩在門前、窗戶等處掛艾枝、菖蒲。菖蒲翠綠挺括,形同寶劍,掛在門窗前據(jù)說有驅(qū)妖鎮(zhèn)邪,保護一家人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作用;艾葉有種異味,被視為“仙草”,據(jù)說有防疫祛病,避瘟驅(qū)毒的作用,掛著能保護一家人百病不生,身體健康。大人們對這些祖上傳下來的習(xí)俗,尊崇之至,不敢有半點怠慢。母親更是篤信傳統(tǒng),將那艾枝、菖蒲放置得更廣,除門窗之外,在每個人睡的枕頭下都要成雙成對的放置,祈求“寶劍”、“仙草”保護家人平安健康。

  母親不僅是注重菖蒲、艾枝的放置,在其他方面也很講究。頭天晚上煮好的咸蛋、雞蛋,一早都要染上“一米紅”,讓那淺淺的水紅為節(jié)日增添色彩和喜慶的顏色。的確,那蛋染上了紅色真的好看了許多,好像小孩紅撲撲的小臉蛋,為節(jié)日增加了彩頭。

  那時的小孩作興在胸前吊一個蛋袋,也要染成水紅的色彩。蛋袋都是母親頭天晚上趕時間編織成出來的。她知道未成年的孩子都會爭著要的,若是少了哪個人的,不懂事的孩子會哭鬧著不過節(jié)的。所以母親再累夜再深,也要在端午前把它編織好。水紅的蛋袋裝著水紅的圓蛋,飽飽滿滿的,吊在胸前就像一枚勛章,晃蕩得小孩神氣活現(xiàn),咀都合不攏。忙過了一陣后,在鞭炮聲中過端午就開始了。我們那兒的正餐在早上。桌子上無非是些粽子、咸蛋、雞蛋、大蒜頭之類的普通的吃食。大蒜頭是每年過端午餐桌子必不可少的,吃了就意味著寒驅(qū)毒排,是過端午的習(xí)俗。就是這些簡樸的食物,卻是孩子們眼中的山珍海味,是節(jié)日的賜予,是過端午才能享受到的口福,因此個個大口朵頤,吃得樂不可支。也難怪,那時小孩苦吃得多,偶爾有甜而幸福的日子,心里怎不溢出快樂的心泉?在他們眼中,節(jié)日里陽光瀉下了,便看成是上蒼為節(jié)日鋪下的無限的暖意;風(fēng)而拂來了,便認為是大地對節(jié)日的輕撫問候,過節(jié)的時光在他們眼里仿佛鍍上了一層金邊,是那樣的溫馨多彩。

  吃過了早飯,村子上的孩子就聚到了一起,將胸前吊著的蛋進行一番比較,看誰的更大,更好看,有的還要比一下堅固。于是,男孩子們就各自握起胸前的蛋,兩個兩個地對碰起來。常常是猶豫一點的孩子的蛋被撞破了,便垂頭喪氣的一臉的頹喪,灰溜溜地跑回家換蛋去。

  過了午時,我們就被喚回家中,在大人們的安排下,要嘗吃一點雄黃酒。雄黃酒是買來的雄黃粉倒入酒中搖勻而成的,其實兩者并不完全相溶,看得出涇渭分明。大人們說,端午喝了雄黃酒就能除病祛邪,抵御風(fēng)寒,強身健體。長大后,才知道那雄黃酒是有微毒不能飲用的。但那時大人們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只曉得沿襲傳統(tǒng)的做法,期盼的是孩子們健健康康成長。喝剩下的雄黃酒是用來防毒蟲的。那時住的是土坯房,封閉不嚴,常有蛇、蜈蚣、蝎子等潛伏其中,父親就在房子的里外墻根用松枝灑上些雄黃酒,防止害人小動物進入。這些傳統(tǒng)的習(xí)俗和做法,隨著一個舊時代的遠去,再也沒有人賡續(xù)了,只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仍深記在心里。誠然,我們現(xiàn)已知道那時的有些習(xí)俗是過于迂腐,沒有實際的意義,甚而有些是荒誕的,但畢竟寄寓了前一輩人的美好愿望和祈求。用歷史的眼光看,正是這些習(xí)俗,豐富了昔日端午的內(nèi)容和色彩,形成了源遠流長的節(jié)日文化,把一個短促的節(jié)日過得充實、豐贍、而有張力,給孩子們帶來了無比的歡樂,給人們留下了無窮的回味。

  那時過端午只注重粽子和蛋的美味,而不懂得追溯節(jié)日文化的淵源。由于大人們沒有什么文化,社會又沒有更廣的宣傳媒體,孩子們接觸不到更多的知識。過了好些個端午,卻從不知道其來歷。長到少年時,才知道端午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那是一年的端午節(jié),村子上的人聚在一起,一位教過書的中年阿姨,給大家講起了過端午的來歷。她說二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國攻破了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悲痛地抱起一塊大石投入了湖南的汩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聞之,紛紛引舟競渡去打澇、招魂,并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吞食屈原的身體。這種習(xí)俗一直沿襲下來,形成了今天的端午節(jié)。這個傳說,聽得人回腸蕩氣,心情沉重。這是我第一次聽說端午節(jié)的來歷,從此牢記于心中。

  現(xiàn)在宣傳媒介無處不在,小孩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想必對各種節(jié)日的來歷很少有不知曉的。但對節(jié)日的渴望和向往淡漠了許多,對歷史積淀下來的習(xí)俗和文化知之更少。由于時代的前進,遠離了那些過節(jié)習(xí)俗和文化的熏陶,曾經(jīng)豐富的節(jié)日文化哩哩啦啦一路丟得所剩無幾了。其實,那些習(xí)俗和文化是流淌在的我們血液里的鄉(xiāng)愁,缺少了日子就變得單調(diào)沒有色彩,歷史就斷了沿襲。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來了,岳麓山腳下人群歡呼,粽香四溢,淡淡的溫暖漫入心頭。也許這小小的縣城里,只有這里才能夠感受到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沉睡的情緒被喚醒,來接納新型場景,無論是緬懷悼念,或者是歡悅慶賀,我都會用異常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天,因為節(jié)日的習(xí)俗已在心里定格,這一天是個非凡的日子,這一天是對生命慰勞的日子,那一絲絲所感觸到的余熱,也會成為內(nèi)心刻骨銘心的記憶。

  家家戶戶門頭插上了楊柳,把門口點綴得分外起眼,街道上擺滿了粽子,人們大包小包的拎著粽子,回去和家人團圓。小孩子的手腕上都系上了五彩線,快樂蹦跳著的節(jié)奏,激活了節(jié)日的情趣。所有所有的這一切,都飄著濃情蜜意。在這柳絮飛揚、綠意盎然的季節(jié),人們的心情是極其易感的,每個人心里既有悲痛的一面,也有幸福的一面,悲痛是因為緬懷偉大詩人屈原,幸福的是,我們借著端午節(jié)的名譽,又站在了一個崇上的精神境界,通過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讓自己的靈魂也得到了升華,這是一個真正值得留香的日子。

  從文學(xué)史上來講,端午節(jié)是一個紀念屈原的日子,弘揚民族氣節(jié)的時刻,借景生情,豐富了端午的內(nèi)涵。對于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我從小記憶猶新,對他轟轟烈烈的生死決擇,讓我感慨萬千,卻被迫于時局的束縛之下,透不過呼吸,但讓我惺惺相惜的'卻是一個游吟不止的靈魂,用自己的生命放出最后的吶喊,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他和他的歷史傳奇鋪天蓋地。今天,他仍舊一身長衫,大義凜然的站在云端,活在世人心里。他的故事點染了人性最柔軟的一面,如果沒有對生命的思索,我們又何懼歲月的風(fēng)波。他的錚錚風(fēng)骨早已留在世人心中,如今又被重復(fù)的刻印了一次。如果沒有詩意的情懷,我們又怎會感受到端午節(jié)的特殊意義?如果不是那飛揚的詩章在心頭激蕩,在心底沉沉作響,我們的淚水一直堆積在心窩里,生活依舊纏繞著心靈不能順暢,我們又怎會滋生新的希望?

  節(jié)日,就像一個假期,抹去之前的種種糾結(jié),讓生命在另一個節(jié)點上重啟,正因為有這些鎖碎的儀式,才會一點點帶動起心底的那點熱氣,正因為在乎這個日子,我們才會更加執(zhí)著的守護著生命的熱氣。節(jié)日的心境應(yīng)該是開懷盡興的,唯有今天,那一幕慘烈的悲劇在心里的涌動不息,讓我感受到了濃烈的鄉(xiāng)情,從山谷里涓涓流來,讓我懂得了付出與舍取,讓我懂得了大愛,就算印在心里的是深深遺憾,對這種連光陰都磨擦不平棱角,唯有一種保全的方式,那便是讓心中的感動,成就一個高貴的靈魂,成全一段千古佳話,留給世人眷眷綿綿的心理波紋,在起伏的情緒中去久久的懷念……

  浮世渺渺,蒼白得只剩物欲,歷史文明的氣息早就寥寥無幾,幸好還有這樣一個節(jié)日,提醒我們?nèi)セ仡櫄v史,觸及心中的那塊的圣地,我們便多得了幾分深沉和感慨,便多了一片開闊的精神領(lǐng)土。我們一路匆匆走來,卻沒有來得及回味走過的人生,沒來得及梳理那些錯落的足跡,幸好還這樣一個節(jié)日,能讓我們?nèi)ビ|摸傳統(tǒng)中的那點芬芳和幽香,輕輕閉上眼睛,節(jié)日的節(jié)奏在遠古時空中深沉的回響,這便是獨具魅力的端午情思,蓋去了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5

  子浛,原名孫燕,青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城陽詩詞學(xué)會副秘書長,《城陽詩詞》執(zhí)行主編,已發(fā)表小說《敏兒河》、《夜宴》、《分娘》。詩詞作品散見于《中華詩詞》、《時代文學(xué)》、《柳芽文藝》、《北方詩刊》、《城陽文藝》、《新視聽》、《城陽詩詞》等,《難忘舊日時光》獲全國征文比賽二等獎,另有數(shù)篇散文入選《優(yōu)秀文學(xué)作品選》、《新世紀華文作家文集》等。

  端午前一天,母親就絮絮叨叨地囑咐父親,明天記得要早起,去南嶺樹林子那兒采七種樹頭,來去都不要與人搭話,也不要回頭。囑咐完了父親又囑咐我,明天一早起來什么話都不要說,臉朝外坐在門檻上,等著我給你剝雞蛋吃。見父母一臉莊重的樣子,我只有唯唯諾諾地答應(yīng)。

  從小我就有偏頭疼的毛病,不知是遺傳了母親的基因還是受了別的什么影響。尤其是夏天會格外厲害,經(jīng)常會無緣無故地暈倒。為了給我治病,母親到處打聽偏方,聽說用蜂蜜蘸饅頭吃有效,就千方百計地買來蜂蜜讓我蘸饅頭。偏偏我極討厭吃甜食,所以每次看見母親蒸饅頭(那時生活還很艱苦,主食還是以地瓜和玉米餅為主)就如臨大敵。好在,母親又打聽到了新的偏方,說是在端午這天用七種樹頭煮雞蛋吃就可以根治偏頭疼。雖說禁忌有點多,但為了給我治病,父親和母親是不怕麻煩的。

  端午這天,天還未亮父母就起床了。兩個人誰也不說話,各人忙各人的事情。父親帶著鐮刀去南嶺砍樹頭,母親在家里生火燒水。等我起床的時候,雞蛋已經(jīng)煮好。我迷迷糊糊地坐在門檻上,吃著母親遞過來的雞蛋。一個之后,我就想打退堂鼓,剛要說話,就被母親嚴厲的眼神止住了。不知道父親采的是些什么樹,只知道經(jīng)過這種方法加工出來的雞蛋有一種奇怪的味道,簡直是難以下咽。勉強吃了兩個,我就說什么也不想再吃了。母親無法,只得開口說道,好了。見母親先開了口,我像得了特赦一般撒著歡地跑了出去。

  姥姥家和我家只隔著一條窄窄的胡同,剛才坐在門檻上的時候我就聞見粽子的香味了。我一溜煙地跑過去,還沒進門就喊了起來,姥姥,可以吃粽子了嗎?姥姥笑呵呵地說,可以吃了。我掀開鍋蓋,只見鍋里密密麻麻地擺滿了粽子,心里就涌上了許多滿足和興奮。

  我們這兒的粽子和別處不同,是用地地道道的棕葉包的。那時候,山嶺上有很多棕樹,樹葉是心形的,而且還有一種淡淡的馨香,用來包粽子最合適不過了。姥姥心靈手巧,包的粽子個大餡多,又好看又好吃。包粽子之前要把各種原料放在水里浸泡六七個小時,這樣米才能壓得實,棕葉才能包得住,麻繩才能捆得牢。粽子"吃"大火,需要在鍋里煮上整整一夜。姥姥在鍋里添滿水,架起柴火猛燒,為了讓米更軟糯,姥姥有時半夜還要起來再添一次柴。

  之所以會有滿足和興奮,是因為在我的心里,始終有一種粽子情結(jié)。小時候,我們過端午節(jié)是不吃粽子的。第一次吃粽子是在同學(xué)家里,那天我去找她一塊上學(xué),她的奶奶遞給我一個黑乎乎的東西。我猶豫著不敢接,因為這東西實在丑陋——一道道麻繩纏著幾片樹葉包裹成的三角形的東西,也不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見我不敢接,同學(xué)就熱情地幫我剝?nèi)ト~子,鼓動我嘗一下。這一嘗我就停不下來了,我從來不知道世間竟有如此好吃的東西。一個粽子很快就下了肚,我的饞蟲卻被勾出來了。整整一天我都有些魂不守舍,眼前始終晃動著粽子的影子。回家后,我跟姥姥說了這件事,并且無限神往地說,咱家什么時候也能包粽子就好了。可是,那時候尚在解決溫飽線上徘徊,家里哪有閑錢買糯米呢?從此,每年我都會熱切地企盼過端午節(jié),也熱切地企盼能夠吃上粽子,是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可以撐到爆的那種吃。

  終于可以吃粽子了,我沒有耐心一圈圈地解麻繩,干脆一禿嚕把麻繩擼掉,再一層層地剝掉棕葉,綠瑩瑩的糯米(被棕葉染的)如凝脂美人呈現(xiàn)在眼前,紫瑩瑩的花生則如鑲嵌在美人頭上的寶珠。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甜、軟、糯各種滋味相繼襲來,讓人越吃越愛吃,吃了還想吃。姥姥就笑,別撐著了,下頓再吃,鍋里還有很多呢。那時,才算明白了什么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擔(dān)心呀,害怕呀,眼看著鍋里的粽子一個個進了別人的肚子,心里恨不得自己多長幾個肚子,也好多盛進去幾個粽子。

  那時候,我們不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只知道這是一個懸艾草、吃粽子的節(jié)日。還知道"端午不霧",如果這一天天氣晴好就預(yù)示著是個好年成。反之,則會失落很久,總覺得這天的霧給生活蒙上了陰影,害我們的莊稼沒有好收成。后來,慢慢地知道了屈原,知道了南方還要賽龍舟。再后來,才知道端午節(jié)早在屈原自沉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不過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再再后來,姥姥和父親相繼去世,每次想起這個節(jié)日,心里就會涌上莫名的憂傷,F(xiàn)在,就算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姥姥親手包的粽子了;現(xiàn)在,誰還會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去黑乎乎的樹林為我采七種樹頭呢?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6

  每逢五月,童年在鄉(xiāng)村過端午的情景總會在腦海突然呈現(xiàn),清晰而閃亮,也許確實是太有趣的緣故罷。

  鄉(xiāng)村里看重過節(jié),一大早母親已將粽子煮好,廚房里彌漫粽葉與糯米的清香。她早早叫醒我們,說梔子花正開得旺氣哩,這話讓我們一下子睡意全無,五月的鄉(xiāng)間本已妙不可言,而清晨摘梔子花太令人激動啦,我們兄妹幾個簡直是賽跑一般沖向山間田野。

  橘紅色的朝霞在湛藍天空,山灣里秧苗葳蕤,田埂上油亮光澤的桑樹立于豆苗間。鄉(xiāng)親早起問好的談笑聲不斷從空際間傳來,我們扒開帶露的豆葉和青草,飛快去山腳下野棕叢旁找那棵梔子樹。目光循著清香,只見新鮮的梔子花在樹枝丫上恬然安靜,潔白美麗。梔子花樹和田里秧苗上不斷有露水滴答滴答落下,象是親密私語。我們熟稔地摘著花,爭搶著,哥和姐動作快,盛開的梔子花三下兩下被他們摘完,我和妹只搶得了一些花骨朵。他們分了幾朵給我們并忍著笑說:“花骨朵還要巴適點,說不準能開一個多星期呢”,如此這般,我和妹才由生氣變得歡喜起來。

  母親穿起一串串梔子花,掛在屋中的木窗上,把花骨朵放在水缸里,清淡花香和著粽香成了端午的氣味。直到如今,每逢五月,那香味便從時光的罅隙里穿越而來,縈繞不絕。

  鄉(xiāng)間的粽子簡單味美,尤其是不加任何輔料的糯米粽,剝開粽葉,亮白如玉,把母親研磨得釅釅的紅糖水淋在上面吃,清甜的味道瞬間充溢于唇齒間。

  吃完早飯,上山采草藥。陽光好,風(fēng)習(xí)習(xí),杜鵑鳥在山與山間唱和,樹木草葉明亮,溪河流水泛光,我們和母親一路采集著野薄荷、艾草、野菊和金銀花藤。“五月遍地是草藥咯”,總有鄉(xiāng)親樂呵呵地從家中跑出來幫著我們一起找,一直尋到村頭河邊,去到深深的河灣里。河邊那些竹叢下,一簇簇的蒲草在河水的凌凌波光下油綠生輝,母親和鄉(xiāng)親一起彎腰嚓嚓地割起來,她們動作熟稔如收稻割麥,濃濃草藥香順河彌漫經(jīng)久不散。

  吃午飯時,教書回來的父親興高采烈地端起一杯雄黃酒說:“‘惟有兒時不能忘,持艾簪蒲額頭王’,不過雄黃是有毒的,現(xiàn)在只能給你們表示一下啰。”邊說邊沾上一點雄黃酒彈在我們身上,雖年幼無知但我們也感覺出了一種特別的隆重,飯畢就會和祖母一起認真將雄黃酒灑向屋角,說是驅(qū)蛇去蟲。

  晚間我們用草藥水沐浴之后,父親還會給我們講屈原、伍子胥的故事以及與雄黃酒有關(guān)的白蛇的傳說,念念不忘的故事讓我們整晚爭論不休徹夜不眠。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要去后山上找白色的蛇,不過一直沒有尋到。

  年歲稍長,過端午是去鄉(xiāng)間小城五通橋看劃龍船比賽。

  那時河岸樹木新葉覆枝,河水飽滿潤澤。人人喜氣笑臉,都像一夜間長足了精氣神。四鄉(xiāng)八村趕來看熱鬧的人越聚越多,有人因為太擠而掉入河中濕了衣褲,或是有人互相打水仗,人群就陣陣起哄、玩笑,那種熱鬧開心勝于年節(jié)。隨著一聲槍響,河面上一支支龍舟如離弦之箭沖向目標水域,鼓點聲聲,百船競發(fā),彩旗飄飛人頭攢動的沿河兩岸,助威吶喊聲響成一片。

  龍舟賽后的壓軸戲“搶鴨子”更是讓人捧腹不已,記憶猶新。

  組織者將幾百只鴨子分散放入河中,五六十支龍舟游魚般穿梭,忽左忽右追逐鴨子,一名水手本已看好鴨子位置,凌空飛躍扎入水中,原本以為是囊中物的鴨子突然扇動翅膀撲騰開,隨即飛快鳧水而去。幾個精壯漢子后又圍成一個圈,將一只看似正發(fā)愣的鴨子圍起來,慢慢慢慢縮小包圍圈,可惜那鴨子是十二分的機靈,一個猛子潛入水中,大家四處找尋時,只幾秒它又神氣活現(xiàn)從另一個地兒冒出來,眼光炯炯,環(huán)顧而鳴,簡直猶如戲人。岸上有人急了,脫了外套一個猛子扎下去,甚至有水性好的女子也跳入河中捉鴨子,此間熱鬧景象早已讓兩岸沸騰不已,呼叫聲、喝彩聲此起彼落,歡聲震天。

  如今,端午節(jié)在一些家庭中已不再隆重,但我相信端午節(jié)終究是不會被淡忘的,猶如我們對童年端午的記憶一樣不會淡去,因了它的民俗、人文以及傳統(tǒng)。

  在城市生活久了,過節(jié)的意義被都市的繁忙沖刷得有些單薄,當我們例行請吃飯、訪親友、逛商場的時候,不覺中有一種茫然若失的感覺!叭ムl(xiāng)間過節(jié)!”這想法從腦中冒出的那一刻,心中就有不可名狀的喜悅。近年來,鄉(xiāng)村旅游不斷升溫,民宿的發(fā)展已讓“宅于鄉(xiāng)間”成為可能。

  深層次體驗鄉(xiāng)村樂趣是城里無法完成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致與風(fēng)情絕非人工能比擬,它是鬼斧神工是活色生香是百看不厭:風(fēng)吹山澗崖自立,鷹擊長空云游動,樹抽枝條花結(jié)果,螞蟻搬家甲蟲斗……只要身處鄉(xiāng)間,自然之氣便會襲你滿身滿心,大自然是一本隨翻隨新的書卷,只要用眼睛和心靈去發(fā)現(xiàn),你就會對生活、對美有著豐厚的收獲。去鄉(xiāng)間過節(jié)吧,趣味多多,快樂滿滿。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7

  粽子的香味氤氳在城市的街頭巷尾,綠綠的粽葉里包著白白的糯米,里面還有花生核桃棗子甚至臘肉之類的食品,一看就讓人垂涎三尺。妻子買下一大串帶回家,我們一家三口就完全進入了節(jié)日的氛圍里。

  端午節(jié)的來歷有不同的版本,什么屈原投江、勾踐練兵、曹娥跳海、子胥懸目、越族祭祀等等,這些故事中我覺得紀念屈原的傳說與城里的端午更加契合,清清白白的粽子不就是屈原一生的真實寫照嗎?但我以為這些傳說都帶有強加的痕跡,帶有文人墨客強說愁的味道。中國農(nóng)歷的節(jié)日大多與時令結(jié)合在一起,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不過是時令到來的提醒,端午又叫端陽,應(yīng)該說是太陽從斜射變成了直射,紅日當空照,炎熱正式來臨,這對我們的生活將產(chǎn)生新的影響,我們每個人都要對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注意,否則將受到自然的懲罰。

  但是節(jié)日一旦形成就不單單只是一個時令了,每逢節(jié)日,時令的基礎(chǔ)上加之以親情,好比時令為弦親情為譜,人心就能彈唱出美妙的節(jié)日樂章,每個人對節(jié)日都可以有不同的情懷,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愿望去表達自己心中的感慨。我覺得,那綠綠的粽葉好似濃濃的情意,潔白的粒粒糯米好似一個個純潔的愿望,吃著這樣的粽子,可以任由思想和情感的野馬盡力馳騁……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母親總要做一些清涼的食物,提醒一家人在炎熱的夏季要注意避暑,食品上以素食為主,但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是喝雄黃酒和割艾草,這習(xí)俗伴我們度過了很多年。

  到了夏天,家鄉(xiāng)的蛇是非常多的,人們對那彎彎曲曲帶有毒性的動物有一種忌憚,把蛇都當作了邪惡的化身。父親早早備下了雄黃,到了節(jié)日那天,便把雄黃倒進一些白酒里,他用小刷子沾起雄黃酒,把老屋內(nèi)外都要刷遍。據(jù)他說,蛇一旦沾上雄黃身子就會腐爛,所以蛇一聞到雄黃的味道就會逃走。刷完院子內(nèi)外,他就會把剩下的雄黃酒拿出來給大家喝,據(jù)說人喝了雄黃酒,蛇也就忌憚人了。這些說法我們從來沒有驗證過,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不過孩提時的我們都要照著父親的要求鄭重其事地做,心中有一份神秘,所以絕不會應(yīng)付了事。現(xiàn)在想來,雄黃酒的效用不過是父親對大家平安度夏的一種祝愿罷了。

  到了端午,山野里已經(jīng)是一遍郁郁蔥蔥了,花草都透著一份特異的清香。母親說,端午節(jié)這天,百草都是藥,過去鄉(xiāng)下缺醫(yī)少藥,割艾草就成了不能撂下的事情。母親背著背簍,帶著我們來到茂盛的艾草叢中,她蹲下身子割艾草,用艾草莖捆成一束束,招呼我們把艾草抱進背簍里,一會兒就割下一大背簍;氐郊依,母親撿出幾束,在幾道門的左右各插上一束,表示防止病魔對家庭的侵入,一連幾天家里都氤氳著艾草的清香。母親把剩下的艾草熬成黑黃色的水,把孩子們一個個放到盆子里洗澡,用她的話說,洗了艾草水,一年都不生瘡害病,F(xiàn)在想來,艾草水是否有這功效也令人懷疑,不過倒有一件事是絕對真實可靠的,那就是艾草水對皮膚很是有益,洗了艾草水,皮膚幾天都滑膩如魚。故鄉(xiāng)的人普遍皮膚白皙,我想這跟艾草乃至當?shù)氐氖澄镉闷反笥懈上蛋桑?/p>

  在城市里生活慣了,對農(nóng)村的一些習(xí)俗就變得不那么在乎。記得有一年回老家過端午,母親又要拖著她那病弱的身體去割艾草,我便要阻止她,說她封建傳統(tǒng),艾草真有那么神奇,您這會兒怎么就病了呢?母親被我將了軍,有些生氣地對我說:“艾草也不是你們說沒用就沒用,我看著心里舒坦,以前用它給你們洗澡,這是我對你們的一點心意。你們現(xiàn)在大了,長本事了,對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都可以不要了。似這樣,你們就不用回來過節(jié)了!痹瓉砟赣H是把割艾草當做心理安慰和對親人們的祝愿!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耐著性子陪父親弄那雄黃酒,陪母親一起去割那些艾草,盡量讓父親母親把節(jié)日過得歡樂些。

  可惜這樣的端午情節(jié)已難以再有了,想起來恍如隔世。而今父母都八十高齡,身子頗為不便,我們都離開了他們,一年很難得回去一次,家里常年只剩下他們兩位老人,父親也就沒有心情去弄那雄黃酒了,母親更是只能望艾草興嘆,她已無力去弄回那些艾草了。溫暖的端午節(jié)對他們卻憑空增添了些凄涼,想來竟有幾分感傷。

  故鄉(xiāng)有一個說法:“月怕十五,年怕中秋”,意思是過了這兩個日子,一月或一年就快差不多了,這是對時間易逝的感傷。我在想,從時光的角度,端午意味著什么呢?這時候,百草都生長到了最為旺盛的時候,從開花的階段轉(zhuǎn)入孕育果實的階段了,人生有個“三十而立”的說法,而立之時,一切都應(yīng)該比較成熟了,人生也進入了孕育果實的階段,所以,我將端午比作人生而立是否妥當呢?

  而立之前的人總對時間沒有多少概念,但過了而立呢?你會突然感到時光的飛速流逝,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一輩子還沒做出什么成就人生就快過去一半了,你也會有“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感慨,所以端午對于人們來講應(yīng)該是個值得警覺的日子,這一天,假若你仔細盤桓一下,你基本可以判定這一年的最終收獲情況,而立之年,假若你認真思索一下,你會覺得有很多事等著你去完成,而人生又是這么短暫,這時候趕緊警覺起來,興許還能有所彌補呢!

  感懷端午,珍惜光陰,珍惜親情,讓人生少一份遺憾,多一份踏實和快樂!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8

  年近八旬,又久居城市,時常念起兒時山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家住燕北貧瘠山地,父輩們一生土里刨食,日子過得很艱難,但每年的三大節(jié)——春節(jié)、端午、中秋,是孩子們的最盼。記得正月的年味一過,我就暗暗惦念起端午節(jié)了。尋常難見油腥,過節(jié)解饞嘴是第一位的;節(jié)氣的花紅熱鬧,更讓孩子們樂淘淘地快活好一陣子。

  鬧端午,不只“單五”那一天,其實頭好些天就動手了。譬如:家里門楣上掛的五彩葫蘆;孩子們脖頸上戴的五彩香包;手足腕上戴的五彩線等;更不要說泡雄黃酒、泡粘米、泡棗、泡豆、泡粽葉,包粽子的準備了……

  在我家,這些準備多由大姐、二姐動手。從我記事,她們已是十幾歲的大姑娘了。在我眼里,她倆心靈手又巧,將白白細細的粉連紙,折疊成丫丫葫蘆形狀,染以紅黃為主的色彩,拴在綠綠的細柳條上,提早一兩天就插于門楣,任它隨風(fēng)搖擺。家家飄紅掛綠,村街一景,怡人心扉。至于早早戴在我頸上、腕上的香包和五色線,真不知姐們啥時做的。五色線是她們繡花用的絲線合成,比較簡單;做五色香包須平時積攢各色碎布,縫制成心字型的小荷包,內(nèi)裝雄黃、蒼術(shù)等碎中藥,香氣撲鼻。

  大姐說,小孩子戴香包栓五色線,是防五毒的,能免除蛇蝎蜈蚣等毒蟲叮咬。我最怕蛇蝎,巴不得早早戴上,美滋滋地到處奔跑。粽子,更是節(jié)前就包好、煮好的,滿滿一大八印鍋,不光是吃,親臨們互相贈送,還要用細秸稈穿綁起一些,掛在門窗上。至今,我也說不清這到底為什么。

  最開心的要屬節(jié)日的當天了!

  頭天晚上,嚴厲的老爹逼我早睡,為的端午能早早起炕。天還沒大亮,就被爹爹喝唬起來。他要我隨同鄰居大哥哥們,手持鐮刀,蹚著晨露,去野草茂密的小后溝割艾蒿。地點是早就選好了的,溝畔的艾蒿又嫩又高,我盡力割下夠我扛的足足一大捆,快速地扛回家,不得間歇,隨即挽著濕漉漉的褲腿,急奔我們莊西的伊瑪吐河邊,清洗眼睛。此時的河水特別清澈,春潮早已淘盡,夏季山洪尚未到來,能清晰地看見小川丁魚河底戲游,但你不能貪玩,必須捧起河水一遍遍地洗眼,俗說能防眼病。而這一切,又必須在日出東山以前做完。否則,不僅無效,還被家人恥笑為“不可救藥”。

  年幼時,只知道照父母的吩咐去做;長大些了,才弄懂其中的說道。原來,晨露中去山野割艾,俗稱“采百草”和“踏百草”。據(jù)古書記載:此日晨采的艾蒿或其他草藥,治病或驅(qū)除毒蟲最有效;而“踏百草”是男子漢成長中祛災(zāi)避禍的一種方式。清康熙年間,有《李氏族譜》稱:“端午清晨,男夫赤足于草行中,盡沾露水……以祛夏秋癰痛之苦。”俗信端午露水有去毒去濕熱的功效。

  端午這天,我還隨同父親去亮子溝采集遠志、黃芪、金銀花等草藥,理由自是這天采的藥最有效。野刺玫葉也是我們父子必采的,要采許多,蒸熟、曬干后當茶飲,一直喝到春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午餐很豐盛,不只為含冤投江的屈大夫吃粽子,還要吃包子或薄餅卷雞蛋。鄉(xiāng)間燉炒煎炸肉菜和豆腐菜,擺滿一桌。在我們家鄉(xiāng),還有一習(xí)俗:由家庭最長者將煮熟的雞蛋放在孩童的肚皮上滾動,說這樣可免除濕寒肚痛。每每憶起兒時的肚皮滾蛋,心里總是暖暖的。

  我曾想,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多都源于神話或歷史傳說,蘊含著濃濃的民族文化;對經(jīng)年苦作的人們是一種安慰,也給平淡日子增添點色彩與情趣;現(xiàn)在我還要說,端午文化更是一種人文關(guān)懷,種種傳說、祭祀、民俗,都在體貼和溫暖著人心。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9

  “快端午節(jié)了,去哪兒玩?”突然被同事這么興奮地一問,有點懵。還沒來得及反應(yīng),他們已經(jīng)熱烈地討論假期的節(jié)目了。認真地看了看桌上的日歷本,確實還有幾天就到端午了。

  “又到端午了。”心里面默默地念了一遍,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想起了老家,想起了以前過節(jié)的景象,想到了現(xiàn)在的人在他鄉(xiāng)……時間太快,昨天的細節(jié)還沒有回想完整,今天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結(jié)束了;時間太快,從小孩到成年,我好像是一夜間長大的……

  看著同事們熱烈地討論著假期里的各種安排,此時的心里面多的是惆悵,思念和無奈。惆悵的是身在他鄉(xiāng),無法與親人團聚,所以思念也就變得情有可原。無奈的是在這個若大的城市,也只有那小小的幾十平米的出租房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來這里差不多過了三個端午。第一年的端午正好是弟弟結(jié)婚,回去和家里人熱熱鬧鬧地過了個節(jié)。村口碧綠的荷葉,魚塘里忙著打魚的叔叔伯伯,家家戶戶廚房里飄出來的粽葉香味,門口放著的驅(qū)邪用的艾草……都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雖然遠離老家有兩千公里,當雙腳踏上這片土地的瞬間,也沒有了任何因為空間和時間的離開而帶來的陌生。蘸著砂糖,咀嚼著每口粽子里包含的粒粒呵護與期盼,心里是滿的;廚房里,煙霧繚繞,辣椒嗆得鼻子很不舒服,但就是愿意呆在那里看著母親認真的每一次翻炒,加鹽添醋,就算被她攆走,心里是滿的;鄰里之間閑談家常,鄉(xiāng)音不改,脾性如常,問問近況,說說瑣事,即使不插話,心里也是滿的……

  以后的端午沒有回去過了,機票太貴,火車票也總是買不到。家里也沒有結(jié)婚這樣必須出席的大事了,請個幾天假也被扣錢。電話里聽得出來老父母都是言語里希望回家的意思?擅看我彩呛芾斫獾恼f不要緊,工作重要,路遠不方便不要折騰,省著兩個錢將來辦大事。末了總是會叮囑我要好好照顧身體,想吃什么就買什么,不要虧了自己,家里不用操心,一切都好。每當這時,心里面是滿的,有著親情的關(guān)懷和掛念,同時也是空的,看下身邊,也只有自己是單獨的那個。

  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雖孤單一人,可也不想就這么草草過了。也會在早晨去買點菜,一些艾草。這里和家里畢竟不同,有些吃的差得比較遠,思念的味道也只有自己試著做一做了。單位上發(fā)的粽子,很少吃完的。記得前年領(lǐng)回來的粽子,放在冰箱整整一年,都忘記拿出來吃了,后來還是清潔冰箱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被遺忘的他們,心里面有一絲絲的愧疚。倒也不是這個味道不好,只是覺得這樣包裝精細的粽子什么時候都能買到,存放多長時間都不是問題,反正也不會壞,想起來就吃,味道也大同小異。其實是心里面有些故意的抗拒,還是想吃家里包好的粽子,自己家地里種出來的大米,培植長大的粽葉,田野水溝里打回來的草繩。每個鼓鼓的粽子在大鍋里面,伴著村邊清河里擔(dān)回來的清水,木柴架上,旺火滋滋的響,整個廚房湮沒在濃濃的米香粽葉香混合的氣味中,每吸一口都是幸福的。只是打開這層精美的包裝,味道已經(jīng)不是這個味道了。

  去年端午節(jié)前,被以前的同事邀請過去做新人業(yè)務(wù)培訓(xùn),正好碰上他們?nèi)耸掳l(fā)過節(jié)禮品,也給了我一份。其中一個精美包裝禮盒里有兩個粽子,想著自己一個人也夠了,心理也很感謝這幫可愛的同事,人雖走了,但人情還是暖的;丶掖蜷_了一個,放鍋里煮熟了剝開,個頭比較大只吃了一半,剩下的放在冰箱當晚飯吃了。沒打開后來也沒想起來吃,就一直被放在冰箱里。節(jié)后上班的時候,老鄉(xiāng)過來看我,帶了一串自己家包好的粽子,紅豆的一半,白米的一半。讓我早上的時候熱熱,這樣很方便。以后連著一個星期的每天早上,我都滿懷期待地揭開鍋蓋,貪婪地吸允著老家的味道,吃的每一口都感到由衷的喜悅。吃完的粽葉,我洗干凈晾干,串起來掛在窗戶上,每天回到家里看見他們,我的心里是滿的。

  或許是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時間久的緣故,都已經(jīng)習(xí)慣了快節(jié)奏,有時候慢點反而會有些不適應(yīng)。簡單的如包粽子來說,老家都會提前半個多月開始準備了。母親總會提醒父親去田頭的水溝里打一些裹粽子用的繩草回來,然后精心挑選合適的,綁在一起掛在門口晾干脫水,一般都會掛很多天,用的時候還會用水煮下。村里組織的龍舟要開始下水了,還會舉辦一個小的儀式。每上午和下午,大人們都要去河里面練習(xí),過節(jié)當天會和幾個鄰村的來比賽。臨過節(jié)前兩天,母親會去買點過節(jié)的糕點,軟軟的甜甜的米糕,翠綠翠綠的綠豆糕。開始淘米,打粽葉煮粽葉,包粽子。村里包粽子有經(jīng)驗的老人都會家家戶戶地走一趟,看看誰家的媳婦不會包粽子好手把手地教。

  端午當天的清早母親就起床開始燒水煮粽子,擺艾葉,每年父親都會讓我提著煮好的粽子,一盒米糕,一盒綠豆糕到爺爺奶奶家去。完了才能回家吃粽子,母親也很細心,紅豆的粽子的用交叉打結(jié)的繩草串起來,白米的粽子用另一種花樣的繩草串起來,小孩子喜歡紅豆的一眼就看出來了。吃完早飯,家家戶戶開始殺雞宰鴨,準備過節(jié)的午飯,走到哪里都是咚咚咚的案板聲。午餐是這天中最豐盛的,結(jié)婚的人一般都回娘家過節(jié),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說各家生活的大事小事,每個人臉上都是幸福的笑。

  吃過午飯,休息一下,真正熱鬧的劃龍船要開始了。有的小孩子在中午就端著飯碗,沿著河邊的圩埂找龍船,大人哭笑不得拉他們回家還不樂意,有的哭鬧就是不回家,要等龍船過來。休息過后,人們陸陸續(xù)續(xù)地來到河邊,坐在那里等著龍船劃過來,村里的商店準備了煙和其他禮品,用紅繩扎著,給劃龍船的人。鼓聲一響,河邊上就人山人海了。每個村之間互相比賽,大聲的喊著口號。河邊上的爆竹聲,人群的喝彩加油聲,混在一起,震耳欲聾?纱蠹叶紱]有覺得不好,都是滿面笑容,樂呵呵的。

  慢慢長大的過程中,這樣的場景是一年比一年少了,最后是干脆沒有了。大人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出去打工,原來田間地頭的收入不夠年年漲高的家里支出,孩子上學(xué)也成小的開銷。到以后的節(jié)日里,就剩下村里的老人小孩了。吃過午飯,有的孩子還是呆呆地站站河邊,要等著龍船劃過來。爺爺奶奶告訴他們不會有龍船,小孩子還很執(zhí)拗地不肯相信,一直坐在那里等。老人怕小孩玩水,也只好坐在旁邊陪著。我也這么傻傻地等過,雖然每年都有期待,但是也心理清楚不會來了,干脆握在家里看電視算了。

  仔細算起來,我差不多10年沒有看過劃龍船了,那熟悉的劃船號子也只有自己哼哼,沒聽過的人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在有生之年,是否還能再能看見古老的龍舟下水,大鼓一響,人們聚集在河邊大聲的喊著笑著……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0

  四季的溫情與朝寒暮露,集結(jié)在五月的端午。遙遠的汨羅江,你是端午的開始。不屈的屈原,是端午蕩氣回腸的詩魂。引領(lǐng)眾多的文人騷客,千年傳揚。伴著五月的鮮花,一年一度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又走進了你我。

  五月初一的早晨,父親就讓我去市場買艾蒿,說是用五月初一的艾蒿洗臉可以美容,可以讓人的容顏變得更加靚麗。究竟有無驗證只是先輩流傳。記得幼年時每逢端陽節(jié),母親領(lǐng)著姐姐用五色紙折各式葫蘆,然后是將折好的葫蘆,用紅線拴在父親找來的楊樹枝上,懸掛在自家的屋檐下,室內(nèi)也是照樣懸掛,且葫蘆樣式多種多樣。這個儀式大多都在端陽節(jié)的前一日進行。鄰家有時也找我家?guī)兔椭奂埡J,母親總是樂善行施,絲毫不馬虎。

  次日的早晨,也就是端陽節(jié)當天,等我們起床時,母親早已經(jīng)將用艾蒿水煮好的雞蛋端上了飯桌。但是,還不可以急著吃端午雞蛋,母親說,要用煮雞蛋的艾蒿水洗過臉,方可吃雞蛋。據(jù)說,艾蒿水洗臉可以驅(qū)蚊蟲叮咬,近幾年,科學(xué)家對此說法也有認可。看來古人的發(fā)明并非愚魯無知,早就有印證的。除了吃雞蛋,最具象征端午節(jié)的該屬“粽子”了。粽葉飄來了一年的好運,包住了一年的財運。溫情端午是母親用五色線穿起的草珠,拴出孩子一生的健康與平安,拴出兒女的彩色人生與錦繡前程。

  粽子飄來五谷香,五色葫蘆送祥瑞。鮮花五月滿神州,草長鳶飛五月天。現(xiàn)代的生活節(jié)奏在加速度,端午踏青已成時尚。晨曦,來來往往的人群,相約走向青青河邊草。那里的鮮花、霧靄、朝露,喜笑顏開;歡迎著每一位觀光客。你看,露珠閃著黎明的光芒,有意親吻著每位客人的服飾。因為這一天的露珠好似耀眼的珍珠,人們有意識的用露珠洗滌臉上的塵埃,洗去一年的陰霾。最主要的據(jù)說也可以治療各種皮膚頑疾?偠灾,端午的早晨猶如元宵節(jié)的夜晚,無論大人小孩,都要到外面走一走,仿佛這一天的空氣是最清新的,天是最藍的;空氣里彌漫著節(jié)日濃郁的特色。走一走,看一看,街上轉(zhuǎn)一轉(zhuǎn),一年的心情會更燦爛。

  汨羅江的水還在流淌,流淌著不屈的靈魂。屈原已去,詩魂猶在。屈子之魂蕩華夏,粽子深情寄懷思。北方?jīng)]有南國的龍舟,沒有雄黃的飛煙。我們有澎湃的激情,在草叢之間流連忘返。

  溫馨的五月,溫情的端午,托起一輪新的朝陽……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1

  五月,農(nóng)家院子彌漫梔子花香。爺爺、奶奶嘮叨著:“五月初五是端陽,割麥栽秧兩頭忙……”

  奶奶們瞇細著眼兒,坐在門檻子上,手里舉著香袋子呼兒喚孫兒,囑咐道:“端午不戴艾,死后變老癩(癩蛤。,先把艾葉子戴頭上,香袋子掛在脖頸兒上,以防汗臭和病毒;喝碗蛤螞葉熬的水,清火、防溫氣;獨頭蒜吃了是敗毒氣的……”

  端午,村莊家境最好的人家,喝雄黃酒,吃大肉;有新女婿來上門的人家,飯菜的香味兒,從茅草屋里飄出來在空氣里蕩漾,令人垂饞欲滴。千百年來,淮南人家無論貧富,一直把端午當重要的節(jié)日來過。

  天將才麻麻亮,茅草屋后的黑老鴰和麻老鷹、開始在竹園的上空搏斗,各自展示雄霸威武,發(fā)出雄渾的嘶鳴。

  父親對母親分派道:“今兒是端午,給孩子們做點兒好吃的,咱有孩子上學(xué),還是省儉點兒。三兒,天亮了,我去東畈耙田,你跟著我撿麥樁子。”

  我快速起床穿衣,走出房門,聞著艾蒿濃郁的苦香味兒,抬頭見楣上插著新鮮的艾蒿,高興得道:“媽,我聞到人家炸油果子的香味兒了,今兒真是端午呀?”

  “傻孩子,就曉得吃。今兒是端午,烙油饃,煮雞蛋,快點兒跟你爸撿麥茬子,媽給你煮雞蛋吃哈!蹦赣H說著端一小葫蘆瓢雞蛋進了廚屋。

  我想著油饃、雞蛋,饞得吸溜口水,跑進霧氣騰騰的田野,到處都是犁耙水響的聲音。

  青藍的霧氣里,父親喊道:“三兒,趕緊下田來,把這些麥樁子都撈上去。”

  我慌忙把褲腿兒挽到大胯下,撈起一把把的麥樁子送上田埂兒。

  紅紅的朝陽出來拋灑漫天的紅霞,像著了火似的,映紅了水田,染紅了秧苗兒,整個田野浸在夢幻般的的色彩之中。

  父親用鞭竿指著我,道:“就勢把麥樁子攤開,快些瀝干水,挑回家曬曬燒鍋,這可比在老墳坡上鏟的草皮好燒得多。你望望天上的紅霞,農(nóng)諺說得好:早上火燒霞,等于水煮茶(天要下大雨)……”

  不小心,腿肚子被麥樁扎冒血了,爬上田埂兒,扯來艾蒿葉子按在傷口上搓揉止血。忽聞不遠處有栽秧的女人在歌唱:“小小秧苗六寸長,一栽栽到田中央。春天栽下秧一根,秋天可收百粒糧……”我喜歡得跟著一起唱著唱著,發(fā)現(xiàn)田埂兒上滿是毛茸茸的蒲公英,美得令人心顫,引誘得我匍匐在田埂兒上鼓起腮幫子吹得蒲公英到處飄飛。

  父親卸下牛軛走來,“啪啪”照臉甩我兩個大巴掌,惱怒得罵道:“死鬼女子還貪玩不?把牛牽著滾回家,今早晨別吃飯哈。”

  我接過牛韁繩,顧不得疼痛,心想:“吃不到油饃、雞蛋該咋搞呢……”

  奶奶坐在大門檻子上喊:“三兒,你過來,快過來。”

  我慌忙把牛韁繩拴在樹上,心想:“說不定奶奶會給我個香甜的大粽子吃呢!”高興得雀躍著跑到奶奶身旁。

  “三兒,我跟你說哈,我嫁給你爺?shù)臅r候,你太爺還是民國的保長頭子。那時候,咱這大戶人家過端午節(jié)可熱鬧哇!早晨起來,廚子們忙著煮粽子、炸糖糕、麻花兒、一口酥、烙油饃、煮茶蛋和雄黃酒,可香呢!大院子里的花池子上,梔子花開得白凈凈的。你二奶、三奶、四奶、五奶、六奶、都端著洗臉盆子圍著花池子梳洗,你老太奶奶送她們每人一瓶兒桂花油,還用剪刀把梔子花剪下來,再由你太奶奶親自給她們插在頭發(fā)上。唉!你親奶我出生小戶人家,從嫁來,就沒受老太奶奶和太奶奶待見過,她們一朵梔子花都不給我,你那幾個奶奶都笑話我。好在我肚皮爭氣,老日在天上撂炸彈的時候,我把你爸生在麥田溝里。你老太奶奶當時說:‘真好,老日打咱頭上了,你還能給老黃家添個仔孩兒,比女子強,長大能扛槍,好哇!’從那,你太奶奶才對我好點兒。那年端午梔子花開得又白又大,香噴噴的,你老太奶奶剪一大把梔子花,親自送到我房里。中國解放后,共產(chǎn)黨收走咱們的家財田產(chǎn),日子難過了,都鬧騰著分家。你老太爺因為最喜歡你太爺,你太爺最喜歡我生的仔孩,在過生那天,伸出小手抓住個大毛筆,你太爺就把正宅子分給咱們了。搞大集體的時候,無論男女、大腳小腳,都得下田干活掙工分,你爺嫌我腳還不夠三寸長,寧愿不要工分兒,也不要我下田地干活。我小的時候,只要女人的腳小,就算是美人兒,我媽就給我裹了小腳,唉,現(xiàn)在老了,你那幾個奶奶誰都沒得我過的得勁兒……”

  “奶,咋老念叨這些老掉牙的事兒,叫我進小廚屋瞧瞧,有粽子給我吃不?”我一心想吃粽子,不耐煩地打斷奶奶的絮叨。

  奶奶用拐棍攔住小廚屋門,道:“你爸買兩斤糯米,沒包幾個粽子,我也舍不得吃,留給你爺吃,他恁大年紀了,還天天搞田地活!

  “呸,您那粽子是臭的,給我都不吃!蔽液莺莸爻棠谭瓊白眼兒,撒腿跑進大院子里。

  “三兒,這一碗是你的。每人兩個雞蛋,一塊兒油饃。”母親端著飯碗朝我招手。

  我瞅著父親的陰暗的臉色,心驚膽顫地從母親手里接過飯碗?匆娊憬愕艿艿南★埻肜锒际莾蓚雞蛋,唯獨我飯碗里有三個雞蛋,高興得想要說出來,母親緊張得朝我搖搖頭。我端著飯碗站在一邊,三口就把三個雞蛋吃完了。

  父親嚼著油饃,鼓著腮幫子,說:“過端午,要是有糯米包些粽子該多好,小孩兒也有吃的。糯稻產(chǎn)量太低,咱好好干幾年,等有了存糧,說啥子也得種塊兒糯稻,留著端午節(jié)好包粽子。端午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為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楚屈原,他忒硬氣,投江死了,這個人文采不凡,直接影響大漢文化,咱這淮河就打楚霸王城(是戰(zhàn)國時楚國的臨時國都)流過……”

  回憶伴著莫名的隱痛要我不知不覺地走進擁擠的超市,瞅著冷柜里各種不同餡兒的粽子、雞蛋,鴨蛋,糖糕等吃食,我卻沒有一丁點兒食欲。

  走出超市,快步走進書店,買幾本自己喜歡的書,心想:“也許暫時的閱讀和寫作發(fā)揮不了作用,只要向中國的根基——農(nóng)民一樣努力、勤奮、堅持——滄海桑田,憶端午讓我看到于國、于家、于己,任何生命的運勢都有跌宕起伏。今又端午,餐桌上豐盛美味的吃食是最好的佐證。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2

  常去的菜場,這兩天到處飄出一股粽香,沸騰在攤上的粽子,像在提醒我端午將至。

  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船。好小好小的時候,就從祖輩嘴里聽來說是對先賢屈原的緬懷與祭奠。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浪漫與無奈,亙古在汨羅江。一節(jié)離騷,悲壯感慨,千年走來多少志士依然還在高歌吟唱他的《離騷》、《九歌》、《天問》。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懷。端午節(jié),是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又稱五月節(jié)。這一天,人們?yōu)榧耐邪,蕩舟江河競龍渡,包粽吃粽流傳為屈原,更?quot;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個節(jié)日,肩負著歷史的厚重,帶著那一灣淺淺的汩羅江水,烙印在中國人的情懷里。

  雖然離過節(jié)還早,看見熱騰騰飄香的粽子,不免想犒勞自己,感受生活的美好?蓭状纹穬敚偛缓闲囊。這時,真的很懷念婆婆包的南方小腳粽。甜甜軟軟、粘粘糯糯、清香撲鼻,而且每一粒粽子都那么可口,因為那是帶著母親的溫度。記得有一年,俊姐回老家嘉興帶給我一箱五芳齋鮮肉粽,可就這馳名中外的嘉興粽也沒有比過我心目中的小腳粽,小腳粽是媽媽的味道,是幾十年的情感。婆婆包的粽確實不錯,樣子好看又好吃,那些個小腳粽包的扎實很俊,假如把它放到地上就能走路似的,靈氣著呢!粽子的品種亦多,松軟的豆沙餡、香甜的紅棗餡、咸的有鮮肉和香腸、清香的是寡白米的。婆婆一輩子心靈手巧,嫁到婆家的這些年,過節(jié)包粽都是她一個人包攬,節(jié)氣的前幾天,便開始選粽葉挑上好的糯米,一切置辦停停當當。端午的頭天晚上,一人輕輕松松洗葉淘米切肉拌餡包呀煮的,第二天一早香噴噴的粽準時會出爐在餐桌上。婆婆是江蘇無錫人,出身商賈人家父親經(jīng)營十幾家米行,生意做到蘇州、江陰等地。安安靜靜的江南女,燒火做飯、縫衣繡花、透著靜謐溫婉,家里家外主持的紅紅火火,日子拿捏的好,80年代大家的日子都艱苦不好過,可我們家逢事過節(jié)樣樣置辦,小孩有禮物、豐盛的節(jié)慶晚餐,如水的日子和和美美。正是婆婆對米的耳聞目染,這便是挑米包粽的意義,是婆婆把對子女的愛融入了一個個香甜的粽子里。

  如今,我八十幾歲的婆婆老了做不動了。我不禁雙目濕潤,眼里浮現(xiàn)出婆婆筋骨好的時候,夜半忙碌,包粽過節(jié),一生為兒女們做的一切……端午將至,婆婆,今年的端午兒媳為您包粽大家一起陪你過節(jié)。

  祝天下友人端午安康!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3

  今天是端午節(jié)。前幾日下班時,辦公室的美眉說:“屈原其實也挺好的,還給我們留下了粽子”。在多數(shù)人心中,端午抽象成了粽子、龍舟和屈原,只是一個符號化了的節(jié)日,如果沒有了一年一日的休息日,端午必將隨風(fēng)而逝。

  小時候便看奶奶、外婆包粽子。寧波習(xí)俗通常是包大大的堿水粽,看著長輩們把竹箬卷成一個漏斗狀,舀入泡好的糯米,包裹成三角形的模樣,再用竹箬中抽出的箬線扎緊,打上結(jié)。好一點的,其中還加上豆沙,便成了豆沙粽。五月白糖揾粽子,這樣的一個粽子吃的時候需要蘸白糖,小孩常常都是一手拿著糖碗,一手用筷子插起粽子咬著吃,邊吃還邊在大院子里追逐。我于粽子歷來無甚好感,在印象中,一個堿水粽永遠都吃不完,四個角咬掉了,中間部分總是歸于父母。直到后來,嘉興肉粽興起,才對粽子培養(yǎng)起了一點點親切感。

  然而龍舟在我們這里并不興盛,印象不深。

  知道屈原是在小學(xué)四年級,有一次,學(xué)校搞什么知識競賽,我入選參賽。準備期間,有一道題是要求說出幾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標準答案是李白、杜甫之類,最后是屈原等。當時鬧不清這個詩人究竟該叫屈原,還是叫屈原等,反正比賽的時候也把這個屈原等寫在卷子上,只是在后面又加上了李白。

  中學(xué)以后,屈原便被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形象代表進行思想灌輸,留在腦海里的屈原永遠是仰頭太息的剪影,耳邊響起的永遠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屈的探索精神。期間,在家中書柜放著的大學(xué)語文課本里,還偶爾讀到屈老夫子筆下的東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等神仙形象,那一種詭異絢目,便成了屈原和楚文化折射在我心中的另一種符號。

  直到大四的一個夜晚,相約去看了一場關(guān)于楚漢爭霸的電影,電影的題目早已忘記,情節(jié)也變得十分零落,可其中一首插曲卻始終縈繞在心,直至后來,便成了那一夜記憶中最美好的部分。

  草青青兮楊綠綠,悠悠心事。

  思君思君君不見,幽幽等君回。

  問情人,胡不歸?家鄉(xiāng)也等你回。

  千千翩翩步飄飄,盈盈相會。

  心思思兮君不見,癡癡等安慰。

  問人兒,胡不歸?一心等著你回。

  一聲聲問胡不歸,胡兮不歸?

  向遠遠兮輕輕唱,等啊等君回。

  問我人兒,胡不歸?怎么你還不回。

  自那時起,楚風(fēng)便占據(jù)了我的心靈。不知道世間是否真有驚鴻一瞥便愿生死相隨的愛情,如果有,那便是我與楚風(fēng)的愛情。時間越久,愛得越醇厚。后來才知道,這一曲《思歸賦》其實出自黃沾的手筆,冒牌的楚歌,如假包換的水貨。但便是這水貨,已將楚風(fēng)的魂魄注入到我的心靈之中,從此便無法舍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自那時起,楚辭便和老子、詩經(jīng)、史記一起,成為常伴床頭的竹夫人。睡覺前,打開臺燈,信手拿起一本讀上一兩句,安安靜靜。

  后來在湖南、湖北一帶旅行,那時看儺戲、端公作法的眼光,已全然沒有了看西洋鏡般的消遣之心,只是覺得楚文化所保留著的遠古氣息撲面而來;已全然沒有了對儺文化的輕慢之心,似乎已經(jīng)可以用心體會,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便與古楚之地的人與物氣息相連、惺惺相惜,便與楚風(fēng)十指相扣、靈犀相通。

  端午,其實不僅僅是粽子、龍舟和屈原。端午是中國人的文化,是來自于祖先的遺贈,是深入到每個華人骨髓的基因。沒有了粽子、龍舟,屈原依然會在那里。

  端午節(jié)的時候,不愿意再去擠滾滾車流,靜坐在窗前,看著窗外滿眼的綠意,泡一杯淡淡的綠茶,讀一讀九歌·山鬼篇。那一種折芬馨兮遺所思的歡喜,那一種怨公子兮悵忘歸的惆悵,那一種思公子兮徒離憂的哀怨,是屈原和端午留在我心底,最讓我感動的那個剪影。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4

  媽媽一早就開始忙著洗粽葉,接粽繩,張羅著包粽子。想來,去年的端午粽子,仿佛還彌留著絲絲清香。

  去年這個時候,媽媽因重度抑郁癥住進了精神病醫(yī)院。一家人為媽媽的病折磨得快要崩潰。每次去醫(yī)院探望她回來,媽媽憔悴、木訥、恍惚的神情讓我們寢食難安,愁腸郁結(jié)。弟弟與弟媳從波陽趕回余干,探望媽媽時,母子淚水盈眶。大妹夫婦與小妹夫婦到醫(yī)院看了媽媽,給她送去各色食品。端午節(jié)那天,我與小妹一家大小去了醫(yī)院,送去了過節(jié)的吃食。見面后,媽媽說醫(yī)院今天也過節(jié),里面吃的都有,要我們把帶去的吃食帶回。離別時,媽媽讓我們不要來看她了,忙好各自的事,說完俯下身親吻了小孩。我們說了些寬慰她的話后,媽媽轉(zhuǎn)身向三樓的病房里去了。目睹媽媽背影漸漸消失在樓道的鐵門里,我們愣了好一會兒,才怏怏地離開了醫(yī)院;貋淼穆飞,我暗自祈禱:媽媽,早點康復(fù),回家過正常人的生活。

  過了一周,我與小妹又去了醫(yī)院。媽媽看到我們,很興奮地告訴我們,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了,可以出院,要我們立即辦理出院手續(xù)。我說,治滿一個療程再出院,免得以后復(fù)發(fā)。她哪里聽得進我們的話,吵著要出院。我只好到主管醫(yī)生那里說明媽媽的心愿,其實我也希望媽媽可以出院,但理智告訴我,即便可以出院,也須鞏固治療一段時間。媽媽住在那里,與關(guān)在監(jiān)獄沒有兩樣。一天二十多小時吃喝住在病房,上午下午,在護士的看護下到四樓天臺上“放風(fēng)” 幾小時。天臺四周被高高的防盜網(wǎng)牢固圈了起來,避免患者跳樓逃逸或輕生。成群的患者透過密匝的鐵絲網(wǎng),探望四周被高樓隔斷的天地,逼仄,壓抑,凄清。間或,幾只麻雀燕子從鐵絲網(wǎng)前悠游地飛過,這是她們唯一的風(fēng)景。

  醫(yī)生要求媽媽再治療一段時間,怪我們家屬探視過于頻繁,助長媽媽逃避治療的欲望。道理是這樣的,可我們也不想這樣。想到媽媽病情,我們抑制不住地來了,看上一眼媽媽才放心。我返回病房,對媽媽說,醫(yī)生不同意你出院,再治一段時間,對你的病情有益。媽媽流著眼淚說,這里是監(jiān)獄,一天也呆不下去,反復(fù)強調(diào)她的病好了。話說到這個份上,我只好幫媽媽辦理出院手續(xù)。醫(yī)生也無奈,同意出院。

  媽媽出院后第三天,突然中暑,打了兩次吊瓶,病好了。不久,腸胃出了問題,肚子老是脹脹的難受,吃不下,睡不著,站著難受,坐著難受,躺著難受,一天到晚無所適從。買了些助消化的藥給她吃,不見效果。后又給她開了兩劑寬中理氣消食化積的中藥,對她說如果還不見效,就到縣醫(yī)院檢查。沒想到,喝了一劑中藥,第二天趁我到外地招生妻子上班,媽媽在家服下早已準備好的農(nóng)藥。那天幸虧大妹來家看望媽媽,小妹也從南昌回來了,發(fā)現(xiàn)媽媽服毒,及時送到縣醫(yī)院搶救。等我趕到醫(yī)院,看到大妹小妹坐在媽媽身邊哭成了淚人,看到醫(yī)生怕承擔(dān)后果不肯給奄奄一息的媽媽洗胃,只好轉(zhuǎn)院到南大一附院急救科搶救,才轉(zhuǎn)危為安。

  第二天,媽媽脫離了危險,轉(zhuǎn)到三樓留置觀察室住院治療。不久,媽媽焦躁不安,時而坐起,時而躺下,一天一夜不曾合眼睡覺,埋怨大妹小妹把她送去搶救。醫(yī)生只管清除她體內(nèi)的毒素,至于精神上的問題,他不管。我要求醫(yī)生給媽媽開些鎮(zhèn)靜或睡眠方面的藥,遭到拒絕。晚上,我再三要求值班醫(yī)生,才開了一版催眠的藥,媽媽終于入眠了,踏踏實實睡了十幾個小時,我們陪護的人也安心休息了七八個小時。第四天一早,我到了醫(yī)院門診大廳掛了兩個號:一個精神科專家號,一個腸胃科的專家號。吃過早飯,我與弟弟扶著媽媽到了精神科診室,診斷為精神病性的抑郁癥。在家出現(xiàn)腸胃方面問題,是抑郁癥引起的腸胃神經(jīng)官能癥,嚴重時易引起患者輕生。找到了病因,我們放棄了另個專家號。

  專家開方,我們買了藥,回到留置室繼續(xù)治療。吃了精神科開的藥,媽媽即刻恢復(fù)了正常人的神情,開始喝稀飯、休息,但虛弱乏力不想活動。幾天后,媽媽心疼我們的錢,要早些離開醫(yī)院,到家里療養(yǎng)。醫(yī)院做了各項化驗,一切體征正常,醫(yī)院同意媽媽出院。出院后,小妹留媽媽在南昌的家里住幾個月。換換環(huán)境,有利媽媽康復(fù),但覺得攪了妹妹一家的正常生活,很過意不去。只要媽媽好,委屈妹妹一家也值。

  媽媽留在南昌妹妹家。我們回到家,很擔(dān)心媽媽生出些意想不到的事。隔一兩天我去一次電話,詢問媽媽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詢問的頻率由二天一次,到三天到一周到半個月一次。估摸著媽媽的藥吃完了,我在網(wǎng)上掛好號,與媽媽約好,由妹夫帶著媽媽到一附院門診處與我會合。媽媽一直住在南昌,到過年時才回家。真虧了小妹夫慈孝,挽留媽媽住在南昌,一起生活了半年。媽媽生性敏感多疑,眼里容不得沙粒,經(jīng)不起半點委屈。如果妹夫微微露出不悅,媽媽定要立即返家?梢,小妹夫半年來做事說話很小心,對媽媽百般順從。

  媽媽回來過年,精神正常。我很擔(dān)心她病情復(fù)發(fā),反復(fù)叮囑她按時服藥,千萬別吝嗇錢,該吃到什么時候就吃到什么時候。媽媽的健康,就是我們的健康。媽媽年輕時吃了不少的苦,爸爸過世早,心里孤苦。想到這些,我間或到媽媽身邊聊會兒家里家外的事,提醒她按時服藥,有時,明明知道還有藥,還是要問一句,有藥嗎?沒有說一聲,好早些買。媽媽聽后總微笑著答道,有呀,還能吃上多少多少天?吹綃寢屇樕系男θ荩缷寢尯芪拷,因為有兒子關(guān)心她在乎她。人老了,生怕成了家里多余人,被兒女輕視遭人冷落。老人能吃多少,小碗飯、幾筷子菜而已。而他們渴盼的還不是兒女的一聲呼喊與幾句冷暖關(guān)心?!可是,我們常常借口忙,生活不易,對老人不屑過問,甚至見了面難得投去一個和悅的眼神,置老人優(yōu)樂于不顧。如果哪一天,我們也老了,面對著一張張冷若冰霜的臉孔,時常聽不到兒女一句暖心話,那會是怎樣的凄涼、心疼與失望!

  媽媽坐在桌邊莊重而細心地包粽子,把她的愛與歡喜包進了一個個一串串飽滿而翠綠的粽子里。走近媽媽身邊說,不是你,過節(jié)粽子都吃不上。媽媽很得意地說,你們也要學(xué)學(xué),過節(jié)粽子總歸要吃的。沒有粽子,哪還叫端午節(jié)?

  又到端午節(jié)了,媽媽又老了半歲。今后的歲月里,媽媽日漸衰老,發(fā)髻漸近銀白,心里更加孤寂落寞。我們阻止不了歲月對她的侵蝕而老態(tài)龍鐘,但血濃于水的親情能使她少些凄苦,多些欣慰。在親情的陽光里,她滿臉的皺褶定能舒展如秋日菊花,安適,平和。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5

  端午,蒸屜上冒著縷縷白煙,空氣中裹挾著糯米的香氣。還未揭開翠綠的粽葉,飽滿的米粒就探出了腦袋,裹著淡黃色的新裝。

  早飯過后,提著藍色的布袋出門,沒有坐電梯,一級級臺階連著十樓和一樓綿長的距離。腳下的球鞋沾著昨日的灰塵,與雨后的水泥地作依依不舍的告別。清晨的風(fēng),溫柔地從臉頰拂過,帶著度數(shù)似乎有點低的隱形眼鏡,我的世界時而清晰,時而混沌。我漫無目的地走在街上,耳邊是公交車駛過的聲音,于是停下腳步。伴隨著公交卡“嘀”地一聲,我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窗外,是熟悉卻又陌生的世界。熟悉的街道,陌生的人,還有漫天的灰塵,傾瀉的晨光。當雙腳踩在撒了水的地面上,我才意識到自己下了車。抬頭,看到了車站,來來往往的行人拉著行李箱,拖著包裹或袋子,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朝那里走去。而我,逆行在這川流不息的人潮中,面無表情,難掩落寞。

  想家,想買一張小小的車票,飛奔到母親身邊?墒俏遗履菓驯珳嘏屛也幌腴L大,不想離開。游蕩在城市中,我穿過了不知道第幾個紅路燈,突然想獨自看一場電影,想在黑暗中躲藏自己。

  影院的大門緊閉,無情地將我隔絕在外,看到了一家KFC,我徑直走了進去。點了一杯卡布奇諾,我找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斜角處有一個女生睡得很沉。突然從心底生出一絲憐惜,仿佛找到了孤單的另一個自己,我遠遠地望著她,又怕被她發(fā)現(xiàn)自己關(guān)切的眼光。攪拌棒胡亂地撥著奶泡,沒有放黃糖,苦澀應(yīng)該更適合我此刻的心境。

  掏出一本二年級的教案,我用鉛筆隨意圈畫著。手機的屏幕突然亮了:“老師,您什么時候回來?”我微微一笑,回復(fù)她:“暑假吧!”這是我大二實習(xí)時教過的一個小女孩,現(xiàn)在已經(jīng)六年級了,我對她的小虎牙印象極深。她發(fā)過來一個笑臉:“我暑假過生日!”此刻心底似乎綻放出一朵潔白的花,吸納了我所有的悲傷與灰暗!爸懒,好好學(xué)習(xí),我會給你準備小禮物的!笨梢韵胂笃聊荒沁吺且粡堦柟忾_朗的笑臉,潔白的小虎牙折射著童真的光芒。

  時鐘滴答滴答地走著,看了眼手表,離電影開場還剩10分鐘。收拾好東西,推開門,迎來了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這是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被媽媽寵愛地抱在懷里,他沖著我笑了,我被他那純凈的眼神看得竟然有些害羞,急忙加快腳步。

  到了電影院,離放映還有2分鐘,我接過布滿指紋的3D眼鏡,在漆黑的影院里,費了好大功夫才找到自己的座位。剛坐下,電影便開始了。戴上眼鏡,眼前有些模糊。我摸摸包里,好像沒有帶紙巾,周圍也沒什么人。我想著就這樣將就將就吧,心里這才有些安慰。

  《魔獸》,據(jù)說是史詩級的魔幻片,網(wǎng)上評分極高,我對此半信半疑,但用來打發(fā)時間也算是不錯的選擇。美國大片,特效做得極好。獸族人長得確實挺嚇人,對于一個看慣了唯美韓劇和高顏值美劇的中文系文藝小清新來說,心里多少是有些抵觸的,劇情也有些燒腦。好在故事情節(jié)有趣,碰到打打殺殺的血腥場面,我偶爾閉上眼睛,不敢正視。一直有意無意地保護自己,對血腥或不美好的事物心存抵觸。

  感覺過了好久,影院的燈突然亮了,花了大概1分鐘適應(yīng)光亮,我懶洋洋地走出影院。已近中午,肚子咕嚕咕嚕地表示抗議,整理了一下背包,穿過成群結(jié)隊的人群,我如一株孤獨的浮萍,飄蕩在喧鬧的城市上方。

  公交進站了,剛好停在我的面前。對于這種巧合,心里暗自慶幸著上天的眷顧。仍然是靠窗的位置,我把頭靠在玻璃上,讓這午后的陽光緊貼我的臉龐。閉上眼睛,仿佛聞到了門前艾草的香氣。還有那粽葉的幽香,在空氣中回蕩,回蕩……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6

  上午,老伴買菜回來,順帶捎了一把艾葉,說是時候該掛上門楣上了。這才意識到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坐下來,打開電腦,便有點想說些什么的欲望。那就順時應(yīng)景說說端午吧。

  端午的由來除了普遍認為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外,另有迎濤神說、龍的節(jié)日說、惡日說等幾個版本。究竟哪個版本正確或更接近正確答案,史學(xué)界已爭論了許多許多年,至今幾乎也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所以就難下定論了。我們自己民族的節(jié)日,自己都沒弄清它的由來和定義,聽起來幾乎有點可笑。但韓國人卻在我們的糊涂中,意志堅定地說,端午節(jié)發(fā)源于韓國,是韓國人的節(jié)日。倒讓我驚訝萬分。不論端午屬于哪種版本,但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吃粽子、劃龍舟了,是有據(jù)可查具鐵性的事實。那時的韓國還只不過是一片蠻荒的爛泥沼澤,連最低碼需求本能的動物都難以生存,哪來的人類活動痕跡?沒有人類活動痕跡,哪來的吃粽子、劃龍舟習(xí)俗?所以,韓國人的扯,可見一斑。

  說到端午,腦海里立即會浮現(xiàn)二件事。一是吃粽子。二是看劃龍舟。

  關(guān)于吃粽子,在今天幾乎并不稀奇了,F(xiàn)在不論什么時候,也不論是在超市、餐館,甚至大街小巷的流動小攤上,隨時都可以看到粽子的身影。而且品種豐富、外觀形美、包裝精致。不知怎么回事,現(xiàn)在吃粽子是方便了,但怎么吃也再吃不出“粽子”的味道。記得很小的時候,每到端午前,母親就開始忙碌著籌備包粽子的原材料。比如,粽葉,母親不會隨便買街上出售的粽葉,而會提前幾天自己回鄉(xiāng)下老家去采摘家鄉(xiāng)老宅后面竹林里最新鮮的嫩竹筍殼葉,這種葉因幼嫩又還沒到抽出竹絨的時候,所以不會有竹筍的澀味。采摘回來用井水浸泡一二天左右,將竹筍的醒味除去。然后,再用老家的糯米,拌上春節(jié)腌制后一直掛在廚房梁上任土灶煙火長久熏染的臘肉丁、用灶火余溫紋焦脆后的花生末,及芝麻、青花椒末、豆末等,在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包好,用溫火慢慢地煮上一整夜。到端午早上,我們一覺醒來,便聞到濃濃的粽香,然后圍著灶臺,恨不得連粽葉也一起咀嚼下肚里。那時候的粽子,才叫那個真正的香。剝開粽葉,竹筍的清香撲鼻而來。細細的咬上一口,糯米的粘膩、臘肉的熏香、花生、芝麻、椒末、豆末的滋味交相生輝,直刺激著味覺翻江倒海,便有一種舍不得吞下的留念。

  再說劃龍舟。在我的記憶里,端午看劃龍舟,簡至可以與春節(jié)放鞭炮比美。龍舟從高灘嘴出發(fā),順江向白灘渡口劃去。龍舟上的青壯漢子赤著上身,盡情地展示著男性雄健的肌體,頭上分別纏著用以區(qū)分參賽隊伍的包巾。劃舟動作剛勁有力,蕩漿揮舞整齊劃一,鼓勁的吶喊聲鏗鏘豪放。配合著龍舟頭上巨鼓敲出的震天聲響,沿途觀眾人山人海,或鼓掌加油,或喜笑顏開。我們一幫孩子也顧不了是不是會被江水打濕了鞋,追逐著如飛的龍舟在江灘邊狂奔,一路嬉笑,便象打破了一罐蜜汁。

  記得,有一年,我們學(xué)校新來了位年輕的語文老師,姓陳,我們都叫他陳老師。陳老師具體姓名,現(xiàn)在已經(jīng)想不起了。因為陳老師年輕,我們一幫平常調(diào)皮搗蛋慣了的孩子,根本沒將他放在眼里。還經(jīng)常在該他上課的時候,偷偷往講臺的抽盒里放進一只小老鼠,待他講課從抽盒里拿粉筆,老鼠就會跑出來。陳老師雖是男的,但卻非常怕老鼠。每當老鼠從抽盒跑出,陳老師便會被嚇得不敢動彈。我們則非常開心地哈哈大笑。就是這個膽小的陳老師,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竟然參加了劃龍舟,而且在龍舟戲鴨中,一人獨搶了三只戲鴨,奪得了頭冠。從此,我們再也不敢小瞧陳老師,而且還慢慢地喜歡上了他。我的語文成績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好轉(zhuǎn),并逐步得到提高的。

  我爺爺?shù)哪甏鷰缀醪辉趺磩濤堉哿。倒是這些年又開始興起劃龍舟來了,且一年比一年規(guī)模大氣派大,但卻多了不少商業(yè)元素,怎么看著怎么別扭。例如,好好的一個龍舟賽,龍舟舟身上涂滿了廣告、劃舟隊員服飾上印著廣告、賽場四周更是廣告林立,讓人弄不清是來看龍舟比賽,還是在逛商品展銷會。更令人詫異的是,賽段顯著地點都搭架起五顏六色富麗堂皇的“觀禮臺”,坐上一大群官吏商賈。然后在臺后數(shù)米遠的地方用橡皮繩子拉出一條隔離帶,禁止平民百姓越界。如此,老百姓就只能遠遠地站在臺后,不是看龍舟,而是看著官吏商賈們的后腦勺。當然,你要不愿意看別人后腦勺,也盡可登上“觀禮臺”覓得一只塑料小凳,不過,這個小凳幾乎不那么好坐,據(jù)說,每只小凳的價格通常會高達三五百元。

  一年一歲一端午。一個民族歷經(jīng)了幾千年滄桑,必然會有他自身的文化沉淀。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延綿,是古老文明的積淀,也是現(xiàn)代科學(xué)發(fā)展基石。尊重民族習(xí)俗,弘楊民族文化,是我們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明社會、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讓傳統(tǒng)節(jié)日恢復(fù)本來面目,少一些人為附加的銅臭味,民族節(jié)日或許重現(xiàn)光彩。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7

  今天是端午節(jié),是記念屈原的日子。老天爺真是應(yīng)景,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是為了祭奠屈原嗎?該流淚了,你的眼睛太灼熱,需要眼淚來澆滅。

  下雨下了一個時辰的天空,還殘存著陰云,陰云的縫隙間窺的見陽光的身影。老天爺似乎在猶豫不決:是該露出笑臉,還是繼續(xù)哭泣。我說:老天爺,你的眼淚已經(jīng)讓大地暢飲一場,是該歇歇了。老天爺仿佛聽見了我的心聲:雨慢慢變小,繼而停歇了。

  雨后的大地,如同剛沐浴完的女神,清水出芙蓉般清新,靚麗。清脆的鳥鳴,似乎也被雨水洗過,入耳干凈沒有雜音。空氣清涼,舒爽又潮濕,閉眼做幾個深呼吸。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慢慢吐出舊日的氣息,如此反復(fù),仿佛換了一次新鮮的血液,又仿佛全身的器官被洗滌,身心干凈而愉悅,迷糊的大腦,瞬間清醒。小草上還有水滴,晶瑩剔透,青翠欲滴的綠色映入眼簾,眼睛被點亮。樹木換了一件嶄新的衣服,默然佇立,難道它是在迎接今天的節(jié)日?

  靜靜享受這雨后的風(fēng)景,恣意呼吸濕潤,清新的空氣,感受生命的美好,一切煩惱如陰云,慢慢隱退。

  這干凈的大地,清新的風(fēng)景是老天爺送給屈原的禮物吧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8

  小時候,特別喜歡聽布谷鳥的叫聲,因為有了布谷鳥,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樹就開花了。石榴樹的葉子格外晶亮,在初夏陽光的照射下,熠熠閃光。橙紅色的小花在綠葉間開的很是醒目。紅花綠葉,真是漂亮。

  石榴花開的日子,媽媽就開始準備收麥和過端午節(jié)的食物了。這時候,一向節(jié)儉的媽媽也變得奢侈起來。去鎮(zhèn)子上的集市上買回醋和白糖,以及包粽子用的蜜棗、蘆葦葉;貋砗,把從自留地里鋤回的大蒜的蒜苗切掉。把蒜頭的老皮剝下,用水洗干凈,控干裝進壇子,把和著白糖的醋一同倒進壇子。

  我家還有一個壇子,媽媽會把近兩個月攢下來的雞蛋放進去,和溶解了大鹽的涼白開倒入壇中,把雞蛋鹽起來,到收麥子的時候才能吃,因為那時候人工割麥、打場,根本沒時間炒菜、做飯,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地搶收搶種。其實我們這些孩子并不考慮收麥子的事情,只是因為嘴饞,想著那些好吃的罷了。

  端午節(jié)的前幾天,鄰居家手巧的奶奶就會給她的孫女做荷包了,媽媽沒時間,還要下地。我就會去鄰居家看著奶奶用五顏六色的碎布頭和繡花用的彩色的絲線做各式各樣的荷包,我特別喜歡奶奶做的荷包,也羨慕小伙伴有個心靈手巧的奶奶。當然我是不會白去的,奶奶也會把她孫女挑剩的送我兩個。我們戴在手腕上,奶奶說荷包可以驅(qū)病辟邪,到端午節(jié)的早晨天不亮就要把戴了幾天荷包扔到村邊只用來澆地的井里。奶奶囑咐我們,到了那天,千萬別睡懶覺。

  端午節(jié)前一天,婦女們就不用下地了。我們在院子里的石榴樹下,聽著布谷鳥的叫聲,幫著媽媽燒火,煮粽葉。媽媽泡米,洗棗,泡花生,泡小紅豆。吃完午飯,媽媽就把吃飯用的小方桌擺到了院兒里,我們幾個小的圍著媽媽,幫著捋粽葉,媽媽負責(zé)包,院子里的那口大鍋,一直裝到三分之二處,有百十來個。到天黑時,才算包完,媽媽點火煮粽,我們等啊等啊,直到困得趴在炕上睡著了,也沒吃上盼了很久的美味。第二天早上,我和三姐從睡夢中被媽媽叫醒,我們沾著白糖吃上兩個,然后媽媽把裝著粽子的籃子遞給我們,讓我們給大姐送去。

  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除了粽子以外,不會像其他的的村子還有別的好吃的。到五月初七這天,我們才會隆重的過節(jié),沙河包圍著的這幾個村子和沙河沿岸的村子是都不過五月初七的。媽媽說:“五月初七,是我們村專屬的節(jié)日。”舊社會,我們村有戶地主,雇著好多長工。有幾個長工是離我們村幾十里外的楊村的,五月初八是楊村的廟會,地主心眼兒好,每到初七這天,就會給大伙兒改善伙食,讓長工們吃了飯后回去看家,順便把家里的事情處理一下,回來后,好開鐮收麥。地主家還會把上年存下的余糧分一些給吃不上飯的窮人。地主的好心感動著村子里的鄉(xiāng)親們。每年的五月初七,村子里各家各戶都會買上些豬肉,包餃子,燉粉條。然后投入到收麥的戰(zhàn)斗中。

  小的時候,初六下午。村子里的肉鋪老板就會走街串巷,把肉送到鄉(xiāng)親們的家門口,各家各戶都會稱上幾斤,初七這天,村子里炊煙裊裊,飄著燉肉的香味兒?諝饫镞包裹著粽葉的芬芳。

  參加工作后,離開村子,再也沒有過過與眾不同的端午節(jié)。但是每每想起來就特別懷念。更多的還是想念生我養(yǎng)我的村莊和我的親人。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19

  擱筆有一段時間了。每天都是庸庸碌碌的,吃一點苦,有一點收獲,思想便滿足起來,懶惰起來,懈怠起來。朋友相約的文題也未曾寫出來,偶爾爆出來的火花也瞬間熄滅?臻g也沒有更新,有朋友問我,該寫點什么了吧。我也一直用“在想”,“在構(gòu)思”,“語不感人不提筆”這樣的借口找托詞,為自己開脫。時間一久,腦子生銹,更是無從寫起了?吹脚笥衙刻旄碌纳⑽脑姼枰约熬绖尤说奶樱倏纯醋约,想起來真的是慚愧不安,令人汗顏。

  時光匆匆,一晃而過。這不,父親節(jié),端午節(jié),說到就到了。這期間,我思接千載地空想了很多念頭,卻沒有留下一點筆墨。感覺愧對父親,愧對朋友,更是愧對自己。

  時間是有生命,有感情的。這一秒過去,便成了回憶。過去的記憶,像黑夜的路人遇見的遠處的燈火一樣,在腦海里隱隱約約,時隱時現(xiàn)。

  我最忘不了的,是小時候父親的肩頭,我可以說是在父親的肩頭上長大的。

  在那個轟轟烈烈的年代末尾,盡管生活很苦,但是人們也能得到革命化的、樸素的藝術(shù)享受。敲鑼打鼓,唱樣板戲,每到一處,都是人山人海。母親是文藝宣傳隊的骨干,經(jīng)常到各村進行文藝演出,同時還要帶著比我小兩歲的妹妹。照顧我的任務(wù)便分攤給了父親。

  父親在公社小學(xué)教書。學(xué)校離我家大約有三里多路。每天父親扯著我去學(xué)校,我蹣跚的腳步怎么能跟得上父親匆匆的腳步。父親便把我背在肩頭,于是,我也有了和父親一樣的速度。有時候,我趴在父親的肩頭,被父親一晃一晃的腳步弄的很迷糊,不知不覺的就睡著了。小孩子這樣子是很容易進入睡眠狀態(tài)的吧。等父親把我拍醒了的時候,學(xué)校已經(jīng)到了,周圍有幾位老師都在笑,我還奇怪他們干嘛那樣笑我。再看看父親,父親的脊背上濕了一大片。我的天吶,原來我在睡夢里,把父親的脊背當作床被給尿濕了。父親也會裝著生氣,但是也沒辦法。雖然那時候我很淘氣,也會捂著通紅的小臉在老師們爽朗的笑聲里跑開了。有時候,父親背我的時候,也教我數(shù)數(shù),也教我小兒詩歌。數(shù)數(shù)我不行,數(shù)著數(shù)著,“1、2、3、4、5……”聲音越來越低,就又睡著了。

  背小兒古詩,我就無法入眠了。父親教我一句,我學(xué)一句,一遍,兩遍,三遍……父親的聲音很響亮,也要我大聲的跟著念。我呢,就趴在父親的肩頭,一邊東張西望飛著的蜻蜓,翩然的燕子,發(fā)亮的樹葉,轟隆隆一閃而過的涂著綠色的小卡車,一邊嘟囔著教我的詩歌。這樣的居然也學(xué)會了幾首唐詩。到了學(xué)校,惹得那些老師逗我,我稚氣的背出來了,他們就笑著夸我,拿幾顆小糖豆獎勵我。偶爾的,我吭哧了半天,也想不起來下一句了,眼巴巴的看著他們,漲的小臉緋紅。他們也就哈哈的大笑起來,然后告訴我下一句,再拿幾粒糖豆安慰快要哭鼻子的我。

  還記得有一年,過年之后下起了大雪。路上的積雪足有一尺多厚。我已經(jīng)長“高”了,一腳踏在雪里,雪還足以蓋過我的大半小腿。正是走親訪友的時間,大雪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父親也要去給老爺姥姥拜年。

  姥姥家離我家很遠,現(xiàn)在我知道有20里地了。小時候,我怎么能知道呢。夏天去一趟姥姥家,都是媽媽用板車拉著我們?nèi),媽媽拉一路,我們睡一路,拉到家了,我們也睡醒了,也沒感覺有多遠。

  那一年,也不知怎么的,我哭著鬧著,非要跟著父親去姥姥家走親戚。大雪封路,拉不了板車。盡管大人一再說沒法去,我還是堅持要去。因為是過年的緣故吧,父親本來會很生氣,可是卻忍耐住了。面帶慍色,說:“要是去,你必須自己走,不許讓我背你去。記住沒?”我不顧一切的答應(yīng)了。父親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我的棉褲腿上很快就沾滿了雪泥。開始還能跟上,慢慢的,慢慢的,就一點一點地拉開了距離。我也顧不上看雪地的美景。看我落下的遠了,父親就停下來等我。就這樣走了大約有五六里地,我實在是走不動了。走的很慢很慢,后來我是一邊抽泣,一邊邁步。父親罵我,“不讓你來,你非要來,這樣慢,什么時候能走到?!”沒辦法,最后父親只好騰出手,把我背在肩上。這時候,我更感覺父親的肩頭是多么的舒服,多么的溫暖。答應(yīng)的事情也都忘記了。反正父親是不會丟下我不管的。就這樣,背一段,走一段,到最后都是父親背著我走了。那時候,我不知道父親會不會累,我是累的走不動了。現(xiàn)在想來,父親背著我肯定也是累的不得了,只不過他不說罷了。我看到父親的頭上冒出來的熱氣像饅頭開鍋一樣的升騰。等姥姥看見我的時候,睜大了眼睛,一把把我摟在懷里,心疼的喊:“我的小乖乖,這樣的天,你咋跟來了呢?”“累壞了吧!嗯,來了就好,來了就好,快來烤烤火,凍壞了吧,我的小乖乖……”然后給我刮去雪泥,烘烤濕了半截腿的棉褲。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父親的肩頭托起了我生命的童年,給我的童年時光帶來許多的幸福和快樂!

  在端午節(jié)到來之際,我回家和父母團聚。看著父親閃亮的銀發(fā),額頭深刻的皺紋,臉邊褐色的斑痕,慈祥的眼眉,感嘆歲月的匆忙。一晃,人就老了,一晃,我也成為了孩子的父親。

  父親給了我童年厚重的溫暖的肩頭,我卻沒有給父親些許的安慰,內(nèi)疚之情油然而生。在端午節(jié)、父親節(jié)來到的時刻里,父親,父親,我親愛的老父親,您的兒子在心里默默回憶你的恩澤,心頭升起無限感激!

  我親愛的老父親,愛子之情,舐犢之恩,孩兒今生難以為報,一定盡力孝親,不辜負您的養(yǎng)育之情,栽培之心。孩兒一定好好做人,不辜負您對我人生的期待。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 篇20

  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西鄱陽縣,處于長江中下游,是平原地帶,水系很多,因此每逢端午節(jié),賽龍舟是必有的項目。

  端午節(jié),有各種叫法,在我家鄉(xiāng)管它叫做“雙五節(jié)”。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很忙,鄉(xiāng)親們從早到晚都在忙著裹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通行的風(fēng)俗,很多地方都基本相同。著名作家蕭乾在《端午的鴨蛋》中就有相關(guān)的描述。不過蕭乾先生的家鄉(xiāng)過端午風(fēng)俗甚多,也很特別。什么貼符、貼五毒、系百索子、吃“十二紅”等,可謂豐富多樣。正所謂“一方風(fēng)水養(yǎng)一方人”,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獨特風(fēng)俗。

  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必有的風(fēng)俗主要是:插菖蒲。菖蒲,是一種野生灌木草系,主要生長的水塘,葉子很細很長,像鋒利的長劍。關(guān)于端午節(jié)插菖蒲,有兩種說法,一是為了驅(qū)除毒蟲,這點倒有似蕭乾的貼五毒。另一個說法就是為了紀念梁山伯與祝英臺,關(guān)于這一點,一直沒有根據(jù),只是聽老人家說的。吃桂花糕。桂花糕都是老一輩的人做的,記得端午節(jié)每次去外婆家都會吃這種糕點,有黃色紙包裝的、有綠色紙包裝的、有紅色紙包裝的,味道好極了,很粉很甜。吃咸鴨蛋。這是端午節(jié)通有的風(fēng)俗,蕭乾老前輩的家鄉(xiāng)在高郵,清晰的記得他那里的咸鴨蛋質(zhì)細而油多,嫩白。同樣,我家鄉(xiāng)的咸鴨蛋稍不遜色于高郵的鴨蛋。質(zhì)同樣細膩,油不太多,但是非常嫩滑。端午節(jié)這天,紅鴨蛋、綠鴨蛋、白鴨蛋都很齊全,那時候我最喜歡吃花色的鴨蛋,不太喜歡白色的鴨蛋。吃咸鴨蛋,很多人喜歡吃蛋黃,因為油份都在蛋黃里面,我不太喜歡吃蛋黃,總覺得吃著怪怪的,倒是喜歡吃蛋白,香嫩的很,當然還有咸雞蛋,總之,那些各色形態(tài)的鴨蛋、雞蛋至今還清晰的印在腦海中。炸麻花。是兒時最樂意的事情了,其主要材料是淀粉,最好是優(yōu)質(zhì)的早稻,應(yīng)為糯米太糍。把米在鍋里炒成蛋黃色,再磨成粉,然后搓成八字形,放在滾開的菜籽油鍋里去炸,那濃濃的香味總是讓人回味。小時候,每家每戶都要炸麻花,因為那時候家里很窮,買不起什么零食,基本上的小吃都是自家做的,這些麻花夠吃一下半年的。

  端午節(jié)最隆重的風(fēng)俗就是裹粽子。頭幾天,一般是男子上山去摘取嫩的竹葉,要挑選新鮮的,而且葉大的。摘好了,就要浸泡在水里一兩天,而后就是挑選優(yōu)質(zhì)的糯米。到了當天,大都是婦女去裹粽子,一般要裹一上午,粽子的形狀大都是個頭很大的圓錐形。那時候裹粽子,一般都是純色的,也就是沒有什么餡,要有的話,也就是黃豆餡,綠豆餡。如今各種餡的粽子都有。小孩子最想吃的也就是粽子。吃粽子,我們也很講究,一般不直接吃,喜歡蘸著白糖吃,很嫩甜。一次最多吃兩個,聽大人們說,吃多了消化不良,但是我們那時候哪管這些,非要把肚子撐得跟孕婦一樣才罷休。

  晚上,勞累一天的鄉(xiāng)親們喜歡聚集在一起聊天。端午,正值夏季,蚊蟲、毒蟲很多,所以傍晚的時候家里閉上門,用一種野草藥制作的熏香,放在屋子里驅(qū)蟲。孩子們最喜歡晚上去池塘邊捉螢火蟲。捉螢火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們家鄉(xiāng)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螢火蟲誒,來吃燜飯蒸肉哦”據(jù)說只有這樣叫,螢火蟲才會向你跑來,我那時候也試過,覺得還是挺管用的。捉來的螢火蟲都用瓶子裝好,待回去再放在蚊帳里面,美極了。蕭乾老前輩小時候捉來的螢火蟲是用吃完的咸鴨蛋殼來裝,我不知道這樣螢火蟲的光芒還會那么亮嗎?

  端午節(jié)的這些風(fēng)俗,一直流傳著。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工的東西越來越少,大都是加工產(chǎn)品。所以對于家鄉(xiāng)的這些淳樸的風(fēng)俗,就顯得格外珍惜。尤其作為常年漂泊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來說,由于空間的阻隔,只能用吃粽子的方式還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其實他們吃的不僅僅是一個粽子,而是在品嘗一顆心。

【適合朗誦的端午節(jié)散文(精選20篇)】相關(guān)文章:

適合少兒朗誦的散文02-25

林清玄適合朗誦的散文12-08

適合朗誦加表演的散文12-04

席慕容適合朗誦的散文推薦12-08

適合朗誦的詩歌散文4篇05-10

適合端午節(jié)朗誦的詩歌10篇09-09

適合女生朗誦的詩歌精選01-28

適合朗誦的詩歌02-24

適合朗誦的詩歌02-16

適合朗誦的詩歌(精選21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