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zhèn),那一脈悠悠書香抒情散文
自從2000年中國作協(xié)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從首都北京移師浙江省烏鎮(zhèn)之后,烏鎮(zhèn)就赫然列在我的旅游目的地之中。這個愿望歷時十三年,終于在女兒的陪同下于今年10月得以成行。游程兩天,頭一天下午參觀烏鎮(zhèn)西柵,第二天上午參觀東柵。參觀之前,我讀過不少烏鎮(zhèn)游記,這些文章有說這里是遠離塵世的世外桃源的,也有說這里是東方文明的活化石的。而我在參觀中感受極深的,卻是這里濃郁的書香氣,覺得它時時都在西柵和東柵空氣中彌漫著,浸透了古鎮(zhèn)的各個角落,讓人變得文氣和沉靜。我感到,這才是一個真實的烏鎮(zhèn)。
烏鎮(zhèn)向來以古出名。兩天時間,我走遍這里大大小小的水巷和街衢,這里的一座座古老民居,一處處原始的手工印染、烏陶作坊、酒坊和織錦工坊,還有那江南百床館、匯源當鋪、舊時的藥店和郵局等,都浸染著古色古香,說它是“東方文明的活化石”也可謂適得其宜。但這里許多古遺址卻更讓我沉浸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文昌閣、翰林第、古戲臺、皮影戲、晴耕雨讀居,處處昭示著這里沉久的文化積淀,中國山水詩派開創(chuàng)者謝靈運、齊梁文壇領袖沈約、唐朝書畫大家裴休、宋朝詩人陳與義、范成大,以及近、現代新聞學前輩嚴獨鶴、農學家沈驪英、著名作家孔另境等,都在這里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或遺址,更有那昭明書院、茅盾故居這兩處古今名家的遺址雙壁生輝,讓這個小鎮(zhèn)在中國文學史的園地里也煥發(fā)著異彩。這兩處遺址,也正是我此次參觀的主要目標。
下午六時許,我們就來到位于西市河北岸的昭明書院,這是南朝梁太子蕭統(tǒng)和他的老師沈約的讀書處。書院坐北向南,一座青褐色牌坊式門樓當街豎立,門樓上的“六朝遺勝”匾額顯得莊重古樸。進得大門,只見寬闊的`前庭里,筑有造型雅致的水池、廻欄和石橋,四周古木參天、濃蔭匝地,給人澄明幽靜的感覺。再往前就是主建筑,為一座兩層三進的樓房,樓上樓下辟為圖書室或名人著作展室,供游人閱覽。西廂房內還有一處古色古香的書店。此時此地,隨著參觀的腳步,我們的思緒也沉浸在了歷史典籍里,我想起了讀大學時在學校圖書館翻閱蕭統(tǒng)的《文選》和貪婪地閱讀那一篇篇古文的情景,《文選》米黃色的書頁,泛漫的書香,時隔50余年仍然記憶猶新。
據《烏青鎮(zhèn)志》記載,梁太子蕭統(tǒng)曾隨老師沈約來烏鎮(zhèn)讀書,并建有書館一座。后來,書館塌毀,遺跡殘存。明萬歷年間,烏鎮(zhèn)人全廷訓出于對蕭統(tǒng)才學的敬仰,便在書館舊址前建起一座石坊,里人沈士茂于石坊上方題寫六朝遺勝、梁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匾額。以后又經里人多次修建,始成如今規(guī)模。沈約是齊梁文壇領軍人物,著有《宋史》和許多優(yōu)秀詩歌。梁君主蕭衍重其人品、文才,封其為太子傅。蕭統(tǒng)在他的教導下,在這西市河邊苦苦攻讀,終成大才。蕭統(tǒng)招集文人學士,編輯成匯集先秦至梁以前各種文體代表作品的《文選》三十卷,后人稱其為《昭明文選》。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它與后來的《古文觀止》一樣,受到歷代文人的歡迎。昭明書院的修建,寄托著烏鎮(zhèn)人對歷史的尊重和對梁太子昭明的崇敬,也為我們瞻仰古人、追憶過去提供了一個實物依托。
出昭明書院已近晚上七時,夕陽漸隱,河燈初起,兩岸景色若明若暗。此時,我的思緒仍讓留在那個澄明幽靜的書院里。女兒說,下一個重點就是參觀茅盾故居了。現在我們先看看烏鎮(zhèn)的夜景吧!她領我來到碼頭,買好船票,乘坐烏篷船一頭扎進烏鎮(zhèn)深沉的夜色里。
烏鎮(zhèn)的夜景是迷人的。游船緩緩前行,那兩岸的商鋪前、酒樓上、居室內,那一座座似乎漂浮在河邊的枕水閣的楹柱間,那橫跨河上的半圓形的橋孔里,都亮起了暈黃的燈光,沒有繽紛的異彩,更沒有照亮夜空的鐳射,就是那一色的暈黃;連我們乘坐的烏篷船上也只有暗黃的普燈,恍如很久以前那掛在船篷上的馬燈。無邊的暗夜中,這燈光顯得那樣樸質,那樣迷蒙。那兩岸的店鋪,水上的橋涵,盡皆朦朦朧朧,它們在水里的倒影更是撲朔迷離。我舉起相機按動快門,欲留下西柵夜景的圖片,可是照出來的影像總是模糊一片。女兒說:奇怪,為什么烏鎮(zhèn)人不喜歡華麗,不喜歡大氣,換上霓虹燈能多費多少錢呢!我說:不,這正是烏鎮(zhèn)人的聰明之處。你想,無邊的暗夜之中,這暈黃的燈光是不是更能啟人遐思、更給人以想象的空間?烏鎮(zhèn)昭明書院一千多年前傳下來的那股書香氣,恰恰就氤氳在這暈黃迷離的燈光之中。∧欠N亮如白晝、瞬息萬變的的燈光,會把這股書香氣驚嚇得無影無蹤的。你說,杜甫的“野徑云俱黑,江岸火獨明”的燈光和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燈光,與上海南京路上徹夜通明的霓虹燈相比,哪一個更有詩的意境呢?在這如夢如幻的夜色中,你是否更能想象到一千年前年沈約老先生徹夜執(zhí)筆撰寫《宋書》和昭明太子秉燭夜讀的情景呢!
茅盾故居位于東柵。第二天上午我們買好門票,穿過游船碼頭,轉過有名的逢源雙橋,走過長長的東市河北岸,就來到了觀前街17號一座古老的民宅,這里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茅盾先生的故居了。
一座二層樓房緊臨街道,木門窗,木屋架,青磚黛瓦,典型的清代江南古老建筑。門口左側鐫刻著陳同志題寫的“茅盾故居”匾牌。我們穿過樓道,后面是一個半畝大小的幽靜庭院,院中間是茅盾的半身漢白玉雕像,一叢翠綠的天竹點綴在角門。這大概就是茅盾當年閑暇時的讀書或玩耍之處吧!故居中有臥室、書房、餐廳等設施,其家具與布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樓廳中開設有《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茅盾走過的道路》、《茅盾故居》三個基本陳列室,介紹了茅盾的生平業(yè)績。在這里,我首次看到了茅盾中小學時期習作和他創(chuàng)辦《小說月報》的原件及部分手稿,看到了他在各個時期發(fā)表的著作版本。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為了尋找一本茅盾的《子夜》,跑遍了大半個西安市的古舊書店,最后在南院門才找得一本陳舊的豎排本。這一本早已發(fā)黃的舊書我一讀再讀,一直保存了五十年。此時站在陳列室里,回憶往昔,覺得無限感慨。在陳列室的出口處,我看到了一副茅盾的青銅塑像:右臂抱在胸前,手中夾著一支香煙,靜靜地沉思著。他是在構思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之作《子夜》或者是他的《春蠶》三部曲哪?還是擔任新中國首任文化部長時在運籌新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呢?我不禁舉起相機拍下了這一鏡頭,作為對這一現代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的永久紀念。
茅盾的成長與烏鎮(zhèn)是分不開的,他晚年在《我的故鄉(xiāng)》中寫道:“我的家鄉(xiāng)烏鎮(zhèn),歷史悠久。鎮(zhèn)上古跡之一有唐代銀杏,至今尚存。我為故鄉(xiāng)寫的一首《西江月》中有兩句: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笨梢姙蹑(zhèn)從昭明書屋肇始的那股千年文脈,對茅盾的影響有多么深!其實,何止茅盾。據鎮(zhèn)志記載,自宋至清900多年間,烏鎮(zhèn)一直求學之士不絕于路,讀書之聲不絕于耳,先后出了64名進士,167名舉人,至于秀才、監(jiān)生、貢生則難以全計。其中有作者378人,作品842部。由此可見烏鎮(zhèn)文氣之興盛,文脈之悠長。
烏鎮(zhèn),愿從你這里飄出的悠悠書香,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加濃郁,飄得更遠。
【烏鎮(zhèn),那一脈悠悠書香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悠悠書香03-28
縷縷書香悠悠夢想07-15
書香悠悠,流水潺潺09-22
縷縷書香悠悠夢想作文07-17
留一脈書香在心底隨筆02-11
春悠悠我亦悠悠-寫景抒情散文06-15
悠悠書香沁滿園小學作文11-08
歲月悠悠抒情散文12-03
悠悠草房情抒情散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