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八陣圖》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2-12-09 16:01:58 芷欣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八陣圖》原文及譯文

  古詩文主要指中國古代的詩歌和散文,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陣圖》原文及譯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陣圖》原文:

  杜甫〔唐代〕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八陣圖》譯文:

  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chuàng)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注釋

  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zhàn)。

  蓋:超過。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石不轉(zhuǎn):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八陣圖》賞析: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慶奉節(jié))時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大歷元年(766)!鞍岁噲D”,指由天、地、風(fēng)、云、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zhàn)的陣圖,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边@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chuàng)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

  這兩句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建蜀國基業(yè),應(yīng)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說,諸葛亮創(chuàng)制的八陣圖使他聲名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練的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yè)績。

  這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yè)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jié)構(gòu)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后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做了鋪墊。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fā)感慨!鞍岁噲D”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jù)《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里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tài),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轉(zhuǎn)”,化用了《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他對蜀漢政權(quán)和統(tǒng)一大業(yè)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fù)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赍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后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tǒng)一大業(yè)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

  當(dāng)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并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郁情懷。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名家點評

  宋代蘇軾《東坡志林》:仆嘗夢見人,云是杜子美,謂仆曰:“世人多誤解吾詩。《八陣圖》詩云:‘江流石不轉(zhuǎn),遣恨失吞吳’,人皆以為‘先主、武侯,皆欲與關(guān)羽復(fù)仇,故恨其不能滅吳’,非也。我本意謂吳、蜀唇齒之國,不當(dāng)相圖;晉之所以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意;此為恨耳。”此理甚長。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灑英雄之淚,唾壺?zé)o不碎者矣。

  明末清初錢謙益箋《杜工部集》:按先主征吳敗績,還至魚腹,孔明嘆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不至危傾矣!惫娨庖嗳绱。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下句(按指“遺恨失吞吳”)有四說:以不能滅吳為恨,此舊說也;以先主之征吳為恨,此東坡說也;不能制主東行,而自以為恨,此《杜臆》、朱注說也;以不能用陣法而致吞吳失師,此劉逹之說也。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遂使諸葛精神,炳然千古,讀之殷殷有金石聲。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是詩者,言人人殊……拋卻“石不轉(zhuǎn)”二字,致全詩走作。豈知“遺恨”從“石不轉(zhuǎn)”生出耶?蓋陣圖正當(dāng)控扼東吳之口,故假石以寄其婉惜。云此石不為江水所轉(zhuǎn),天若欲為千載留遺此恨跡耳。如此才是詠陣圖之詩。

  清代李锳《詩法易簡錄》:前題《武侯廟》,故寫出武侯全部精神,此題《八陣圖》,故只就陣圖一節(jié)寫其遺恨,作詩切題之法有如是。

  清末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武侯之志,征吳非所急也:乃北伐未成,而先主猇亭挫敗,強鄰未滅,剩有陣圖遺石,動悲壯之江聲。故少陵低徊江浦,感遺恨于吞吳,千載下如聞嘆息聲也。

  清末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江流”句,從句面看似寫聚石不為水所沖激,實已含末句“恨”字之意!笆晦D(zhuǎn)”有恨不消之意,知此五字亦非空設(shè)。杜甫運思之細,命意之高,于此可見。

  《八陣圖》創(chuàng)作背景:

  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歷元年)夏遷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廟,江邊有八陣圖,傳說為三國時諸葛亮在夔州江灘所設(shè)。向來景仰諸葛亮的杜甫用了許多筆墨記詠古跡抒發(fā)情懷!栋岁噲D》便是其中一首。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八陣圖》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杜甫《八陣圖》譯文及注釋08-10

八陣圖原文賞析10-12

八陣圖原文及賞析11-28

八陣圖原文、翻譯、賞析10-12

八陣圖原文翻譯及賞析08-23

八陣圖原文,翻譯,賞析09-05

八陣圖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八陣圖》原文、翻譯及賞析05-18

杜甫 《八陣圖》原文及賞析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