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的燈籠火把語文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滿山的燈籠火把》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故事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時,一天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后,經過掙扎和等待后,最后被鄉(xiāng)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文章褒揚了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及勇敢的品質,說明了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別人無私的幫助。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是一篇優(yōu)秀的記事文章。
2.依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從中獲得成長的啟示。
(3)學習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勇敢、堅強的品質,領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
3.根據課文的內容,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重點內容,從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4.根據我班級學生的實際特點,教學難點為:使學生明白人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親人和朋友的幫助。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為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將選用以下教法:
1.引導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用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地理解課文,期望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網]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朗讀法。新的語文學習理念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過分講解代替學生的朗讀實踐,因此我將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從而真正地實現以讀促講、以讀代講的目的。
3.創(chuàng)設情境法。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但是由于學生閱歷有限,他們不能夠很好地感知到課文中描寫的情景,所以對課文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那么我就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看圖片、角色轉換等等,爭取以最大的限度讓孩子們感受到當時的情景。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我將對以下學法進行指導:
1.探索法。由于我是用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因此學生需要不斷地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那么這樣就培養(yǎng)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朗讀法。新課標指出,語感是語文素養(yǎ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朗讀就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有效方法。課堂上學生會采用多種朗讀方法進行充分朗讀,如自由讀、默讀、齊讀等等,從而促進形成他們的語感。
3.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我會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學習,期望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精神和協作、探究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引出新知。我將問學生上節(jié)課的內容,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這樣,學會很快地將兩堂課的內容系起來,并且以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課學習中去,這樣的導入雖然簡單,但是十分有效。
(二)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主線。新的語文學習理念要求我們,課文不應該逐句逐段地講,應該抓住一個主要的線索,貫穿全篇課文來理解。所以我首先配樂有感情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到底作者想通過這篇課文告訴我們關于成長的什么道理?那么這樣即創(chuàng)設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和重難點。對于學生們的回答,因為那是他們的`獨特體驗,所以只要言之有理,我都會給與肯定。
(三)研讀課文,感悟理解
文中共描寫了兩個重要的場景即分成兩部分:一是描寫小作者落入井后的表現;二是描寫鄉(xiāng)親們持著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1.文中的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1、2自然段,并畫出描寫“我”的句子,說一說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讀后就會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作者是個懂事的孩子。然后我會接著學生的話詢問:就是這樣懂事的孩子,卻一不小心掉入了井中,那么當時的天氣和環(huán)境是怎么樣的?孩子們就會找出描寫天氣的詞語。為了加深孩子們對惡劣天氣的認識,我再讓孩子們看關于暴風雨的圖片,孩子們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掉入井中的心情了,從而理解到作者的哭喊和掙扎行為,而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接著,我會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小作者,在掙扎后沒有任何效果,反而又往下陷了一點,你又會是什么樣子?學生回答后我順勢讓大家自由讀課文的3,4,5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樣做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這樣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與自身的對比中感受到小作者的優(yōu)秀品質,這樣的感受更真實,更深刻。學生讀完課文就會說出他們的理解,在他們的回答中,我要抓住重點詞語“堅持”來讓學生體悟重點句子的含義,并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檢驗對課文的理解,從而達到朗讀的目的: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學生讀完之后,我要和孩子們做一個小結,我問學生們:這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他的行為和你們的表現一點也不一樣,那么從中你們可以看出小作者身上具有什么樣的品質呢?相信學生就會說出小作者的勇敢、堅強、冷靜、善于動腦筋等優(yōu)秀品質了。[內容來于斐-斐_課-件_園]最后我要進行一個小小的拓展:你想對這位善于動腦筋、勇敢的小作者說點什么?這樣設計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孩子們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俗話說,打鐵要趁熱,孩子們說完他們的贊美之詞后,我要他們用朗讀把對小作者的情感抒發(fā)出來,相信學生會在感悟的基礎上將課文讀得很到位。接著我要進行過渡:作者堅持并堅信著,等待人們的救援,那么他等到了嗎?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二部分。
2.課文中第二個重要場景就是人們來救援的情景。首先我讓同學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的6到8自然段,畫出感動的部分,再和小組同學們說一說。學生回答之后,首先我要抓住“渴望”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聽到鄉(xiāng)親們呼喚聲的心情,并讓孩子們用“渴望”說一句話。這樣設計不但讓學生能夠通過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還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次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哪些詞語能表現出鄉(xiāng)親們的焦急和關心之情,這樣便培養(yǎng)了學生們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能力。
3.讓孩子們理解“漫山遍野”的含義,并在理解之后,讓學生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這樣不但讓孩子們通過詞語感受到當時的感人情景,而且學以致用,會運用這個詞語。學生匯報結束,我問學生,你能通過課文中對鄉(xiāng)親們的描寫,想象到人們是怎么樣尋找小作者的嗎?這樣設計,一方面是幫助學生們體會鄉(xiāng)親們的善良和無私,一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網]的想象能力。學生想象之后我問孩子們:被人救了,是件高興的事,可是作者為什么還“淚如泉涌”呢?學生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理解,就能很容易的回答出來了:因為感動,所以才會淚如泉涌。明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也就能讀出作者的情感了。讀完之后我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因為新的語文理念要求,對學生的朗讀要進行及時的評價,這樣有助于他們朗讀水平的提高。接下來,我繼續(xù)引導,小作者被救上來時候是什么的樣子?并找同學來進行朗讀。讀完之后,我會讓學生想象:如果沒有人來救小作者,他會變成什么樣子?這樣就能讓學生感受到親人和朋友對作者的幫助是多么的巨大,多么的及時,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親人和朋友的幫助。接著我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為什么作者強調自己眼淚是熱的,“是熱的”包含了什么含義?學生討論之后就會得出結論:作者強調眼淚是熱的,是強調他對親人朋友的感激之情,這眼淚是感動的淚,是感激的淚。
學生朗讀之后,我要對課文的第二部內容進行小結,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并詢問學生,學習了課文的6到8自然段后,你有什么感悟?那么學生就能自然的談出他們的感受了。課文全部學習結束了,我再提出本課開始的問題,作者到底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關于成長的什么道理?學生一定能說出正確答案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一方面是檢驗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效果,再次強調重難點;另一方面是回答課堂開始的問題,使得整堂課始于提問,終于回答,十分完整。最后,我要及時地對課文進行總結,在學生們的感情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之后,讓他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樣的朗讀是理解地讀,也是對小作者敬佩的讀,同時也是對作品喜歡的讀。本課結束前,為了實現讀寫結合的要求,我讓同學們課后寫一寫他們和自己親人朋友間感人的小片段,這樣的設計,不但使本篇課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習慣。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夠全面而簡潔的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的這篇課文的板書就遵循:簡、準的原則,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滿山的燈籠火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滿山的燈籠火把》 說課稿03-16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03-08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02-26
滿山燈籠火把的說課稿05-11
《滿山的燈籠火把》的說課稿02-27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06-12
滿山的燈籠火把語文說課稿【精選】03-25
《滿山的燈籠火把》說課稿范文10-13
小學語文滿山的燈籠火把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