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說課稿
各位領導 、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經(jīng)濟生活第七課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一、 說教材
1、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及教材結構
在第二單元介紹完我國“如何生產(chǎn)”這個問題之后,與此銜接就要介紹生產(chǎn)出來的社會財富如何分配的問題,也就是說要解決“為誰生產(chǎn)這個基本問題”。第七課主要從個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的分配制度,了解我國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深入把握按勞分配為主體、生產(chǎn)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和作用。
這一框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之下,承載著下一框題---即人們通過不同方式、途徑獲得收入之后,我國是如何在收入分配中體現(xiàn)社會公平的。當然社會財富不能只由個人占有,在第八課將要講述國家如何參與財富分配,因此第七課和第八課共同構成我國的收入分配,而我們這一框是基礎,它與我國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緊密相連,在整個經(jīng)濟生活中地位突出。
2、教材結構
由生產(chǎn)與分配的關系、基本經(jīng)濟制度引出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由收入分配制度引出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jīng)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按勞分配的含義——然后引出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及意義——由按勞分配在當前所占的主體地位引出多種分配方式——由此引出生產(chǎn)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由于產(chǎn)品的分配方式屬于生產(chǎn)關系的內容 , 所以本節(jié)內容總的教學思路是:緊緊把握生產(chǎn)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chǎn)力發(fā)展規(guī)律這一主線 , 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功能 , 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既有學生的閱讀討論 , 又有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歸納延伸;既有圖表的直觀展示 , 又有抽象的演繹推理 ;既有教師的情景設置、設疑促思 , 又有學生的分析思考、練習鞏固 ; 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 , 又有擴展視野、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提升 ;總之 , 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教學雙方的互動。體現(xiàn)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內容,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礎,知道按勞分配的內容和要求,懂得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國按勞分配的作用及意義,了解生產(chǎn)要素按貢獻參與與分配的制度及意義。
能力目標:能夠準確把握我國實行按勞分配制度的內涵、必然性、意義的理解能力;分析辨別不同分配方式之間的差異,及準確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堅定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優(yōu)越性的信念,增強擁護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樹立勞動光榮的.信念,增強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4、教學重點、難點:按勞分配的內涵及必然性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是按勞分配以外的幾種分配方式。
二、說教法:
根據(jù)新課改的指導思想,按照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進行教學。鑒于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比較少,即使有一些認識也不全面不準確,所以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以及生活體驗來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身邊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立足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取材,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就自己熟悉的問題發(fā)表見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分析運用能力。
2、舉例法: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實際,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分析印證教材的觀點,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接受。
3、討論法:針對某些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根據(jù)新課標的理念,學生應學會如何學習,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記憶接受式的學習向理解領悟式的學習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指導學生的學法主要采。后w驗式學習、交流合作學習、分析歸納式學習。
本課的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lián)系的,只要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舉例說明才能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相互間交流合作地學習。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相結合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多媒體重現(xiàn)“生產(chǎn)關系和經(jīng)濟制度”的關系圖,激發(fā)學生思考,從圖中推導出公有制決定按勞分配,設疑:我國的分配制度只是按勞分配嗎?再以多媒體顯示“王大伯一家的收入狀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ǘ┲v授新課: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從總體上先讓學生明確實行此種分配制度的原因,由于這部分內容前面的課程涉及過,因此直接闡明即可:生產(chǎn)決定分配,生產(chǎn)關系中的生產(chǎn)資料所有制形式?jīng)Q定分配方式,與基本經(jīng)濟制度相適應我們必然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很明顯本課將分成兩部分來學習:按勞分配為主體與除此之外的多種分配方式。
2、(1)按勞分配的含義:先讓學生看教材第88頁,教師提問:什么是按勞分配?它是由什么決定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對于按勞分配這個含義從五個方面來講,即地位、范圍、分配的客觀依據(jù)、分配的對象、分配的結果。這樣使學生既清晰又明了。繼而繼續(xù)給學生闡明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jīng)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包括有原因和意義兩方面。結合我國的現(xiàn)實狀況來闡述原因,與歷史相對比來闡明意義。這是本課的重點,理論性較強,故而采用直接講述法,幫助學生理解。
前提——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
第一、原因 物質基礎——現(xiàn)階段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不平衡、多層次,因此不能實行平均分配)
直接原因——勞動的性質和特點(勞動仍然是謀生的手段,且勞動能力有差別,故而不能按需分配)
在此讓學生思考討論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再結合我國歷史上按需分配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加深印象,更加明確按勞分配的理由所在。
第二、意義:原因理解之后結合我國目前人們積極生活,努力增加自身財富的實際情況就很好理解了,讓學生自己動腦筋進行總結,然后再明確課本知識,加深記憶。
3、其他的分配方式
(1)用多媒體顯示按勞分配與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的區(qū)別點的表格,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這樣給學生以一個直觀的感覺,既能理清思路,又能輕松的掌握知識。
(2)對于按生產(chǎn)要素的分配方式,由于小知識點比較多,而且易搞混,因此是本課的難點。在此采用的方法是通過看書——講解——練習的方式進行:
首先 明確主要的生產(chǎn)要素——土地、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結合實例讓學生區(qū)分開;
其次 舉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幫助學生弄清按不同生產(chǎn)要素分配獲得收入的區(qū)別;
最后 采用當堂練習的方式進一步鞏固所有分配方式,讓學生做練習。在練習中顯示“王大伯一家的收入狀況”,先讓學生思考分析,再挑一排學生進行回答,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把知識點真正地落到實處。
(3)最后明確生產(chǎn)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重要意義。可以結合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調動學生思維。
4、課堂討論:“按勞分配一定在公有制經(jīng)濟中,但公有制經(jīng)濟中不完全是按勞分配 ”此觀點是否正確?闡述觀點時要結合相關事例說明。
七、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chǎn)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具有客觀必然性。在現(xiàn)階段,按勞分配以外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按資本、技術等生產(chǎn)要素分配的。
八、課后活動:分析家庭收入的分配方式
九、板書設計: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目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一、 我國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決定性因素
二、 按勞分配為主體
1、 科學內涵: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
2、 必然性:(1)原因——前提、物質基礎、直接原因
。2)意義
3、地位:主體地位
三、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
2、按生產(chǎn)要素分配(1)主要的生產(chǎn)要素極其分配方式
。2)生產(chǎn)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說課稿】相關文章: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說課稿06-29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學設計11-11
高一政治《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說課稿12-31
高一政治《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說課稿11-09
高一政治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測試題含解析 10-19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成語解釋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