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說課稿
各位老師家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宇宙中的地球》。
一、說課標課標要求: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huán)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課標解讀: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huán)境”——“宇宙環(huán)境”是指地球周圍的太空環(huán)境,即人類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的全部。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靜止的還是運動的?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對這些了解、掌握后還要有條理地“描述”出來。
“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既然是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那么首先要知道太陽系的組成,而“普通”是指地球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從質量、體積、運動特征等來看,地球是普通的,這是它與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這是地球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比較而具有的個性。“說明”是要說出理由,要體現理解的思維過程!斑\用資料”則是對認知過程要求從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認識,這些資料如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圖、地球本身的條件等,中間自然要有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過程。
二、說教材本節(jié)教材內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本節(jié)是高中地理的開篇,涉及較多的天文知識,而宇宙的神迷與人類對浩瀚宇宙知識的強烈渴求,這些都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設計了較多的活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得出結論。教材在介紹天體的具體形式時用了很貼切的形容詞(如閃爍的恒星之類),讓學生有比較直觀的認識。并采取閱讀的形式介紹了其中的`四種天體,以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
對于天體系統的層次,教材是以圖加材料說明的形式從小范圍到大范圍來講述,學生在填寫層次的框圖的同時,就理解了天體系統層次性的含意。
為了說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關數據歸納成圖表,引導學生應用數據分析探究,把地球與其他行星進行比較,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一顆普通的行星。而對于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地球的特殊性,教材首先擺出結論,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那么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備怎樣的條件來確保生物的生存與繁衍呢?教材主要從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和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備了生命存在的溫度、大氣、液態(tài)水和安全穩(wěn)定的宇宙環(huán)境等條件,說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和優(yōu)越性,從而說明了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特殊的行星。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養(yǎng)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分析圖片,形成宇宙物質性的觀念,形成天體系統各層次的感性認識。
2、利用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1、天體系統的層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教學難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說教法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
以此為出發(fā)點,本節(jié)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式:
1、講解法
對于文字性的知識主要通過講解法在講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補充一些常識性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
2、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PPT制作課件,將文字、圖形、動畫等媒體綜合在一起,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視頻錄相
通過觀看《宇宙與人》科教錄相,加深學生對宇宙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宇宙觀,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七、說學法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于漁”,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jié)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圖表:培養(yǎng)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節(jié)課中要求同學們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從圖表信息中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這一結論。
2、學會探究:使學生在探究性過程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八、說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引用康德的墓志銘:
這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將大家的思緒引入我們頭頂的天空。我們每天仰望星空,能在天空中看到些什么呢?一閃一閃的恒星,相對于天空背景有明顯移動的行星,一閃即逝的流星,拖著長長尾巴的彗星,輪廓模糊的星云等等……首先將學生帶入宇宙的大空間中,并利用一些星體的圖片資料,讓他們對天體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并結合課本圖片資料,歸納出天體的類型,并給出天體的概念。在他們對天體有所了解之后,引用物理學理論——“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既讓他們很容易就理解了宇宙的物質性,同時引出了天體系統的概念。再利用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互繞轉這一大家都知道的實事,給學生們一個對天體系統的實質性認識。
那么除此之外,宇宙中還有哪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天體系統呢?引發(fā)學生思考,并讓其自主讀圖1.2,并完成讀圖思考題。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最后老師歸納總結,并在此基礎上,用寫通訊地址的類比方式,讓學生寫出地球的宇宙地址,即完成對地球所處宇宙的描述。而對于天體系統的層次性,在學生自主完成讀圖思考題的過程中對這種層次結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只需提一句就很容易理解了。
緊跟著,從宇宙的大空間拉回太陽系,同樣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并結合太陽系模擬動圖和課本表1.1數據和圖1.5,從運動特征和質量體積等多方面對比八顆行星,從而得出地球并不特殊的結論。
對于本課難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這一框題的內容,學生理解地球的特殊性并不難,地球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這是它的特殊性,難的是地球為什么適合生物生存,即地球所具備的適合生物生存的條件有哪些,在知道這些條件的基礎上還要知道為什么只在地球上有這樣的條件。
于是引用生物學種子發(fā)芽實驗,學生很容易理解空氣、溫度和水對生物生存的意義,難的是怎樣講清楚是什么原因使適合的溫度、液態(tài)的水、具有氧氣的大氣層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地球之上。
對于溫度,采用對比其它七顆行星的表面溫度的方式,從而引出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很適中,不近不遠的距離保證了地表15度左右的平均溫度,太近或太遠都不行。
而大氣層的形成,可以給學生介紹月球上沒有足量大氣的原因,是因為月球的質量和體積都太小,其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經過這一對比,可以引出地球質量與體積適中,從而使大量氣體在地球上空聚集,并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而形成今天的大氣層。關于水,必須特別強調是液態(tài)的水,而不是冰。
【宇宙中的地球說課稿】相關文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學反思02-02
宇宙中的地球教學反思05-01
宇宙中的地球教學反思01-26
地球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04-01
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范文04-16
《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范文04-16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12-18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09-11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學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