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范文(精選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 1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課的課題是《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說教材:
一、說教材:
。ㄒ唬┑匚、作用和特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級生物第一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中的第一節(jié)內容。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前面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影響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重大意義打下基礎,所以從生物圈的角度出發(fā)扼要介紹綠色植物的類群、形態(tài)生理和分布是本章的重要內容。
此外,《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本節(jié)課的特點之一是:不需要講述詳細的分類學知識,而是應該突出在生物圈的不同環(huán)境中分布著不同類群的綠色植物,以及這些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關系;特點之二是: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避免從理論到理論。
。ǘ┙虒W目標
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人類的關系,關注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
能力目標:
通過對比觀察、獨立思考、資料分析,合作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使同學確立認同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關注生物圈中這些植物的生存狀況,增強同學們保護環(huán)境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特征。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我們日常生活生產中的利用情況。
教學難點:使同學們確立認同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
二、說方法
。ㄒ唬┙虒W方法
前面的幾章書已經有對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有了系統(tǒng)的介紹,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它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加上本節(jié)書有大量的素材和課題供學生去探究、討論和思考,在新課標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課本的資源,鼓勵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對各種現象加以理智的分析,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綠色植物中的.種子植物是每一位學生所熟悉的,但是對于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形態(tài)結構特征等知識卻知之甚少,因此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盡量發(fā)揮他們的能力,鍛煉收集資料的能力。
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根據本節(jié)書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地位,通過適宜的情感激勵,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來,形成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教學氣氛。
在這節(jié)課里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完成各種活動、討論,并且可以采用與多媒體相結合的直觀教學法,收集大量實物和視頻圖像,讓學生更加清楚明白;學生應通過觀察與思考、實驗、討論等活動獲得相關知識。
。ǘ┙虒W策略
1、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使學生通過課前資料收集、觀察與思考、實物觀察、視頻圖像、討論等活動對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形態(tài)結構特征等獲得直觀認識。
2、通過回想平時生活與舉例藻類、苔蘚和蕨類從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制造有機物、為各種生物構建身體和進行生命活動提供物質與能量、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等方面讓學生認識藻類、苔蘚與蕨類植物在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3、由苔蘚能監(jiān)測環(huán)境的例子注意滲透給學生們對綠色植物的愛,激發(fā)學生愛護環(huán)境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并轉化為保護綠色植物的行動。
三、說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目標
老師以PPT形式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根據其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分成四個類群。借以引出本節(jié)課課題:藻類、苔蘚和蕨類。通過多張同學們既有熟悉,又有陌生的圖片,讓學生感覺生物課是非常有意思,易學習,又充滿新奇和樂趣。
學生通過欣賞精彩的的圖片,整體了解生物圈的綠色植物,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2、活動探究,交流釋疑,總結應用
a、課前小組合作,自助探究完成藻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的資料收集,讓學生展示給其他同學們的成果(以衣藻、水綿、海帶等及其生活環(huán)境、藻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等),提出問題、發(fā)散思維、思考交流、達成共識。
總結歸納答案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1.藻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huán)境中?2.藻類植物的形態(tài)與你平時常見的陸生植物有什么不同?他們有專門的根、莖、葉等器官嗎?3.藻類植物對生物圈和人類有什么作用?)
總結:通過播放海洋生物的錄像,和學生一起回顧藻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
并用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和“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自然過渡到苔蘚植物的學習部分。
b、根據討論提綱進行小組合作,對比觀察、分析討論苔蘚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
并總結回答課件所提出的問題(1、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比較,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2、他們有專門的根、莖、葉嗎?3、為什么把苔蘚植物當作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資料分析,觀察圖片,積極思考蕨類植物的作用和更能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
教師出示資料,并利用校園里面蕨類植物資源實物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得出蕨類的生活環(huán)境,解決蕨類比藻類和苔蘚更能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
通過展示波士頓蕨、鳥巢蕨、富貴蕨和桫欏的圖片思考蕨類植物的作用,食用、藥用和綠肥飼料等。介紹我們生活所用的煤的形成,引導學生珍惜地球資源和能源。
動手觀察腎蕨葉片背面的褐色隆起,來學習生殖細胞——孢子。
進一步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都稱為孢子植物。
d、歸納總結
讓學生填寫表格,對比藻類、苔蘚和蕨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PPT展示藻類、苔蘚和蕨類的生活環(huán)境與形態(tài)結構表格),對比是經常用到的一種學習。通過對比,可以更好地梳理鞏固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通過對比記憶可以加強、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鏈,進而形成堅實的知識網絡。
3、課堂小結
從整個課堂進程來看,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視頻、小組合作探討、實物觀察等多種多樣學習方法提高認真觀察和分析思考等多種能力;ハ嘟涣髋囵B(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的視頻資料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學以致用讓學生具人文情懷,又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四、教學反思
1、應該讓學生在理解消化課本的內容基礎上更加注重將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正確解釋身邊的生態(tài)現象。
2、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合理控制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自由熱烈的氣氛下主動學習。
3、可以更好利用學校資源如學校植物園等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教學課件的輔助作用,讓課堂更加充實更加生動有趣。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ㄒ唬┱f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把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放在首位,重點是植物和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及在生物圈和人類的關系。教材的知識編排是從生活環(huán)境、基本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等幾個方面進行講述的,既可以對前面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影響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重大意義打下基礎。本章節(jié)安排兩節(jié)內容,“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是第一節(jié),這三類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無種子,三類植物放在一節(jié)內有利于學生對這三類植物的特征進行橫向的比較。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與生活環(huán)境。
。2)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圖片的觀看、實物的觀察,培養(yǎng)和訓練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2)通過討論交流和展示,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和歸納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1、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增強同學們的環(huán)保意識。
2、通過展示交流,樹立自信自強心。
。ㄈ┱f教學重點:
1、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及生活環(huán)境
2、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1、對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觀察分析
2、認同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本節(jié)課以學生分組討論、展示交流為主。
1、直觀教學法
在充分準備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注重觀察實驗,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2、小組合作、展示交流教學法
通過設計任務促進學生小組合作,以對學、群學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升。組長優(yōu)先安排后進生在全班進行展示,使他們參與交流的機會增加。
(二)說策略
1、使學生通過多媒體圖片、觀察與思考、討論等活動對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形態(tài)結構特征等獲得直觀認識。
2、根據學情,設計深淺適宜的小結表格,學生通過表格比較加深對三大類植物認識,并滲透植物進化的觀點。
3、合理利用課本練習。如設計任務二探究為拓展題,由苔蘚能監(jiān)測環(huán)境的例子激發(fā)學生愛護環(huán)境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
三、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通過前面的學習,了解了綠色植物的結構層次,對歸納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基礎。學生雖然經常見到綠色植物,但很少對其進行系統(tǒng)觀察。
2、苔蘚慢慢消逝的主要原因是環(huán)境污染,利用這些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將會喚起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3、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會存在不自信,聲音不夠洪亮清晰等現象。這需要幫學生樹立信心并適時給予鼓勵要預習準備充分才能展示精彩。
。ǘ⿲W習方法
1、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組長負責小組的學習討論和落實項目安排。這種學習方式,能促進合作能力的發(fā)展;刺激學生優(yōu)勢互補;幫助學困生提高信心,達到提高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教學要求。
2、利用多媒體課件觀察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圖片、輔助學習如學生利用浸泡的海帶了解藻類植物的結構,利用葫蘆蘚生活史標本探究苔蘚植物的特征等。對于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學習應注意圖文結合,通過圖片提示想到更多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老師以PPT形式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根據其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分成四個類群。對前三類歸為無種子植物引出本節(jié)課課題。
。ǘ┓纸M合作,討論解疑
1、檢查預習案
完成導學案自研自探環(huán)節(jié)內容,一對一對學,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
2、完成合作探究
探究案由淺入深,分層設計探究題:
。1)苔蘚形態(tài)結構的特點是。
。2)某地修建一座火力發(fā)電廠。
。2)學生獨學后進入群學,以小組合作形式討論探究題,實現小組內的互助達到共同進步。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進行充分的觀察、討論、動手實驗,從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求答案。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進入小組,詢問后進生的學習進度,適時進行點撥、指導。
3、展示點評,總結升華
教師分配各組展示和點評的任務,在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教師要在點評過程中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大大激發(fā)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我表現欲望,也提升了小組的競爭力。進行即時性評價,進行啟發(fā)、引申、拓展、追問,對知識進行深化、提升。
4、總結反饋,當堂測評
5、布置作業(yè),預習新知
分層布置作業(yè),督促小組長收齊并及時上交。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 3
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并樹立生物體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
3、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
重點和難點: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環(huán)境中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以及這些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對于生活中的一些植物,很多同學見過卻并不知道是什么植物,這節(jié)課將介紹幾種常見的幾種綠色植物。介紹三種植物展示三種植物的圖片,讓學自由討論,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生活環(huán)境、形態(tài)特點…)列出比較三種植物的表格,讓學生閱讀書本,小組討論后得出結論:學生根據老師的圖片作出判斷,初步了解三種植物的不同點練習利用本節(jié)課的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如果養(yǎng)魚缸長時間不換水,缸的內壁上就會長出綠膜,水會變成綠色。這是什么原因?
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發(fā)電廠。幾年后,這里許多綠茸茸的.苔蘚植物都不見了,為什么?
3、有些樹的樹干,背陰的一面常常生長著一些苔蘚,而向陽的一面則不生長,這是為什么呢?
4、現在的蕨類植物還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嗎?為什么?
總結:
這三種植物都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們人類再無視自然界的天然作用,很快使我們的家園受到破壞。教學后記: 這節(jié)課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主要要求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種植物,并且了解這幾種植物的作用,與我們人類的關系,使同學們對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有更深刻的認識。最后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很多地方現在看不到苔蘚?看不到大片的蕨類植物森林?引起學生對我們生物圈環(huán)境反思。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 4
教學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
2.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并樹立生物體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
3.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
重點和難點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環(huán)境中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以及這些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過程
藻類植物
1.生活環(huán)境:
2.形態(tài)特征:
3.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探究)
方案一:觀察CAI課件(衣藻、水綿、海帶等及其生活環(huán)境、藻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等),觀察模型、實物,發(fā)散思維、提出問題、小組探究、討論交流,尋找問題的答案。
方案二:將課前采集的`實物課上觀察(根據地區(qū)差異有選擇的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類植物),也可觀察裝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問題、思考交流、達成共識。探討課本79頁觀察與思考的討論題。
方案三:有表情地朗讀課本中的優(yōu)美詩句,請見過詩句中景象的同學向大家描述介紹一下。觀看掛圖或書上的彩圖。發(fā)散性思維,討論書79頁觀察與思考的討論題。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 5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蕨類植物形態(tài)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了解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在經濟上的意義。
2.通過對鐵線蕨的觀察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
3.通過對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比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4.通過了解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通過了解蕨類植物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體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蕨類植物與苔蘚植物及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比較,使學生能初步建立生物進化的基本思想。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鐵線蕨的生活習性及與其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的特點,是學生了解蕨類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礎,也是學生樹立生物體是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觀點的基礎;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它由于有真根,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決定了它比藻類植物、苔蘚植物都高等,植株也比苔蘚植物高大。但又由于它的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還遠不如綠色開花植物發(fā)達、受精過程還離不開水,同時又決定了它仍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里,比綠色開花植物低等。所以鐵線蕨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應確定為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
2.難點分析:
鐵線蕨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學生第一次接觸孢子囊、孢子、原葉體等名詞,絕大多數同學可能都未親眼見過,會感到比較難理解。而且對鐵線蕨植物體上不直接生出雌雄性生殖器官,卻是先產生孢子,由孢子萌發(fā)形成的.原葉體上長出雌雄性生殖器官,與葫蘆蘚植株上直接生有雌雄性生殖器官有所不同,學生會感到更難理解,加上受精過程不易觀察到,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較大困難,所以鐵線蕨的生殖過程應確定為本節(jié)的難點內容。
教學過程:
1.引言:
結合復習葫蘆蘚的形態(tài)結構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引出本課題。
課上首先演示葫蘆蘚的植株(實物或掛圖),請學生辨認它屬哪類植物?形態(tài)結構上有哪些地方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在學生回答后,再演示鐵線蕨、腎蕨等實物或標本,讓學生觀察,看看是否能叫出這些植物的名稱和生活環(huán)境,由此指出,還有一類生活在陰濕環(huán)境中的蕨類植物。
2.關于“鐵線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特點的教學:
本部分采用觀察實驗—分析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
有條件的學?梢2~4人一組,教師組織他們觀察鐵線蕨,并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
①鐵線蕨的植株的顏色如何?
②用尺子測量一下鐵線蕨植株的高度,并做記錄,想一想,它與葫蘆蘚相比有何不同?
、坭F線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莖長在哪?
④鐵線蕨的葉是單葉還是復葉?紫黑發(fā)亮的部分是什么?你知道鐵線蕨名字的由來嗎?
、莅谚F線蕨的地下部分挖出來觀察,看看這是什么?其上長有許多纖細的結構又是什么?它與葫蘆蘚的假根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它的形態(tài)。
、抻梅糯箸R觀察鐵線蕨的小葉,看看葉上是否有葉脈?分析一下,這里有何種組織?
⑦結合以上觀察,試說明鐵線蕨為什么會比葫蘆蘚長得高大?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作歸納性講解。強調蕨類植物已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3.關于鐵線蕨生殖過程的教學:
①鐵線蕨的生殖過程較復雜,同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等方式獲得這部分知識?墒孪葴蕚浜脦в墟咦幽业男迈r的鐵線蕨或標本、新鮮的原葉體或標本(其上帶有雌雄性生殖器官)。并準備好生殖過程的剪貼圖。
、谙日垖W生用放大鏡觀察葉片背面邊緣上長出的一些半圓形的褐色隆起,這些隆起是什么?這些隆起內部是什么?要求學生對照課本圖I-71觀察,當學生答出:這些隆起是孢子囊群,孢子囊內有很多孢子時,教師請學生到黑板前貼出它生殖過程的剪貼圖:鐵線蕨→孢子囊→孢子;并告訴學生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fā)時可形成原葉體。下邊可提出問題:鐵線蕨的雌、雄性生殖器官長在哪?此時可組織學生用放大鏡觀察原葉體,特別是對照課本圖I-72,細心觀察原葉體的腹面,注意其上是否長有雌、雄生殖器官,并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繼續(xù)完成剪貼圖:
有卵細胞,雄性生殖器官里有許多帶鞭毛的精子,當原葉體被水浸濕時,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與卵細胞結合完成受精作用(可啟發(fā)學生思考,鐵線蕨的受精作用需要什么條件)。卵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發(fā)育成新的植物體。再請一位同學根據以上內容完成整個生殖過程的圖解。
最后,教師再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從生殖過程看,鐵線蕨為什么只能生活在陰濕環(huán)境中?(強調受精作用離不開水)
4.其他的蕨類植物:
讓學生觀察卷柏和蕨的標本或投影片,并給學生展示卷柏和蕨的生境圖,使學生了解卷柏生長在巖石表面或巖石的縫隙里,蕨生長在森林和山野陰濕的環(huán)境中。
5.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在學生重點了解了鐵線蕨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等特點的基礎上,注意把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等特點與苔蕨植物相比較,讓學生經過分析討論后,歸納出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與苔蘚植物相比較,蕨類植物不僅有莖和葉,而且有真根,根、莖、葉里都有輸導組織和比較發(fā)達的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但它與苔蘚植物一樣,受精過程還離不開水,所以多數仍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
學生歸納出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小結一下它的主要特征。
6.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先給學生播放蕨類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或投影片,讓學生經過討論后歸納出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于:有些可食用;有些可供藥;有些可供觀賞;有些可作為優(yōu)良的綠肥和飼料;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結合最后一點意義,可給學生展示曾經繁盛的古代蕨類植物的生境圖,使他們加深理解最后一點意義。
最后通過一道題復習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鐵線蕨為何能長得比葫蘆蘚高大,為何他們都只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
2、能夠舉例說出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蕨類植物在人類經濟生活中的價值以及在自然界中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使用放大鏡或肉眼觀察蕨類植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
2、通過對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比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學習蕨類植物的知識及其經濟意義,使學生進一步關注生物科學知識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了解蕨類植物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體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重點:
1、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2、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與其生活習性相適應。
難點:對蕨類植物的觀察結果的分析
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是通過對具體幾種常見蕨類植物的觀察,讓學生分析總結出蕨類植物的特征。由于學生對蕨類植物不是非常地了解,所以可以利用實物、錄像、投影等多媒體手段,給學生建立直觀的感受,以鍛煉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并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
手段:采用觀察實驗、分析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問題: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學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種子后,出示松樹帶種子的雌球果(已裂開)和杏的果實(可用刀剖開),引導學生觀察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并總結: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于被子植物。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松的生活環(huán)境: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巖石的縫隙中。
4、組織學生通過觀察結果的匯總、分析,得出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學生分析的不全面,教師可進行補充。
重點強調:
(1)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2)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二)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1、出示蕨類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投影或由學生介紹本小組收集的有關資料(這項活動應在課前布置學生完成)。
2、組織學生討論、歸納出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3、教師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補充。
二、講授新課:
(一)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錄像或投影:
向學生演示常見的.蕨類植物,如:鐵線蕨、卷柏、腎蕨等,向同學們簡要的介紹這些植物的名稱及生活環(huán)境。
2、組織學生按照實驗四的方法步驟進行實驗觀察:
觀察重點:
(1)識別實驗中所給的蕨類植物是錄像或投影中介紹的哪一種蕨類植物?
(2)觀察所給蕨類植物的外形、顏色,并對植株的高度進行測量。
(3)觀察所給蕨類植物的根、莖、葉的特點。
三、總結;
提出問題:
蕨類植物的哪些結構與它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哪些特點說明它沒有種子植物進化的高等?
組織學生回答并及時進行糾正。
教師補充講解:所出示的植物與被子植物的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它們不是靠種子來繁殖的,而是在一定的生長時期產生另一種生殖細胞-孢子來完成繁殖后代的。我們把這類植物統(tǒng)稱為孢子植物。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學習孢子植物中的三大類群: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 7
說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裸子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是蘇科版初中生物課本七年級下冊第9章“地面上的生物”的第2節(jié)內容。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本章第一節(jié)被子植物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將前后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總結所以“裸子植物”是本章的重要內容。
2、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fā)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fā)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植物標本,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由于知識點相對簡單,所以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被子植物,對植物體的基本結構器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生物進化趨勢方面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只是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個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借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A、通過觀察苔蘚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生活環(huán)境,能說出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B、通過材料分析和老師的講解,能說出苔蘚植物的作用。
C、通過觀察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外部形態(tài),能說出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D、通過比較觀察辨別出蕨類植物真正的根、莖、葉。
E、通過觀察蕨類植物葉背面的孢子囊,認識孢子植物以及和種子植物的區(qū)別。
F、通過了解煤的形成過程,說出蕨類植物的作用。
G、通過對比裸子和種子植物的特征,分析說出生物進化的趨勢。
。2)能力目標:
A、能通過觀察標本、小組討論、分析說出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特征
B、能通過對比學過的各種植物,對它們進行排序并說明理由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觀察周圍不起眼的苔蘚和蕨類植物,培養(yǎng)善于觀察,關注自然的習慣。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觀察總結說出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2)教學難點:通過對比分析給學過的植物排序,總結生物進化的趨勢
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以及根據本校學生素質普遍比較高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如下教學手法:
1、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通過圖片、音樂和詩句導入,營造大自然的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為課堂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礎。
2、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導入的圖片中尋找除了之前學過的被子植物以外還有什么發(fā)現。一方面能總結承接前面的知識,另一方面能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的好習慣。
3、采取直觀教學法:將植物標本引入課堂,讓學生能切實的觀察、觸摸到所學植物,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4、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觀察討論為只要手段探究苔蘚和蕨類的主要特征并進行交流總結,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些知識。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yōu)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yǎng)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討論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jié)教師通過提供具體實驗標本進行分析,并依據之前對植物基本器官的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自己來嘗試觀察總結得出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外部特征。
2、讓學生親自站到講臺上來,面對所有同學將自己的探究成果表述出來。能很好的鍛煉語言組織和表述能力,也能通過角色的轉化更好的掌握了解這部分知識。
3、讓學生在探索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材料,從而發(fā)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力。在實踐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fā)、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發(fā)現、質疑、猜測、嘗試等探究環(huán)節(jié)解決問題,從而克服思維定勢,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蕨類植物的根莖葉時,先讓學生自己講,然后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或糾正。最后由老師來進行歸納總結,公布正確答案。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認真分析過程、善于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猜測質疑發(fā)現新知識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ㄒ唬⒄n題引入:
教師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
【圖片展示】:美麗的山林風光
【詩歌】:《陋室銘》劉禹錫
通過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優(yōu)美的詩句讓學生融入到秀美的大自然中營造濃郁的自然氣息。
【教師引導】:美麗的自然風光無處不在,就如詩句中所說“上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要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不一定要去名山大川,只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它們其實無處不在。
這里引導學生要學會善于觀察,為下一個問題做鋪墊,培養(yǎng)學生善于的觀察好習慣。
【提問】:畫面中除了我們見過的被子植物以外有沒有其他植物呢?它們可能不太起眼但就在我們腳邊。
在這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并說出苔蘚植物,能讓學生產生喜悅感,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新課教學:
1、苔蘚植物
【課件展示】各種苔蘚植物
【實驗探究】針對上面的圖片,4人一組提供事先準備好的葫蘆蘚標本,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實踐,通過動手觀察和探索,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苔蘚植物的`相關知識。
同時在學生觀察討論時提出下列要求:
。1)觀察形態(tài)
。2)測量高度
。3)討論與種子植物的區(qū)別
【觀察討論】在學生以小組按要求觀察討論時,教師走下講臺,參與學生的討論中,認真傾聽,能及時了解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反饋并采取相應的策略,避免只有少數學生在發(fā)揮。
【交流總結】小組派代表進行發(fā)言,其他組及時進行糾正補充,能激發(fā)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最后由老師對學生的發(fā)言做簡單評價并進行相關知識的總結。
【課件展示】苔蘚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
【教師承轉】苔蘚植物具有個體矮小,沒有根,葉片小而薄等特點,那么這樣的植物如何吸收水分,又要生活在什么環(huán)境中呢?
這里從形態(tài)入手,從分析水的吸收入手,過度到學生對苔蘚生存環(huán)境的探究,比較連貫自然,同時又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學生對與“生物適應環(huán)境”這一生物學重要思想的認識。
【課件展示】苔蘚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
【情境展示】森林中的苔蘚
通過圖片及文字然學生思考如果環(huán)境改變,圖中的景象會有何變化。然后帶領同學們分析結構對比污染前后的圖片得出苔蘚植物具有指示環(huán)境污染的作用。進而引出其他作用。
【課件展示】苔蘚植物的作用
【教師小結】苔蘚植物小結
及時整理鞏固相關知識,并在書上相應記錄,能把零散的知識拼湊成書面文字,便于學生鞏固復習和記憶。
【教師承轉】自然界中除了矮小的苔蘚植物以外還有一類長的也不高大。
【圖片展示】蕨類植物
學生通過預習或生活常識能說出它的名稱,但可能很少仔細觀察過,先通過圖片來簡單的觀察說出它的生存環(huán)境。
【實驗探究】【觀察討論】【交流總結】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
這里采取的方法和之前苔蘚植物基本一致,區(qū)別在于在交流時要求學生到講臺上來完整的講述所有問題。讓學生站在老師的位置上體會講課的感覺,這對學生是一種鍛煉,不僅是語言表述方面,更是在心理上的一種鍛煉。而且這里學生很容易把蕨類的根和莖認錯,在下面同學提出質疑,爭論并最終糾正的過程中能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
【教師承轉】在剛才觀察的過程中就有很多同學問道這個問題,葉片背面的小點是什么?它們是生殖相關的結構——孢子囊。
在學生觀察時就會留意到這部分結構,而在設計觀察問題時刻意不提這個問題,讓學生有一種探索發(fā)現的成就感,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講完根,莖,葉之后再提出,能充分在這段時間內吊組學生胃口,為下面學習孢子植物的相關知識做鋪墊。
【課件展示】孢子植物(并比較孢子生殖和種子生殖的區(qū)別)
【教師總結】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圖片展示】各種常見的蕨類
在展示各種蕨類圖片過程中穿插講述它們的作用,在見到桫欏的時候一下子提到了它們的滅絕,把學生帶到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恐龍時代,配合圖片去觀察那個時代的蕨類植物,并結合生活說出煤和石油的來源來自遠古時期的植物和動物。
【教師總結】蕨類植物的作用
。ㄈ嵤┓答仯
1、課堂反饋。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對照PPT中的表格進行填寫,在對比的基礎上加深對這兩種植物相關知識的認識和記憶。
2、課后反饋。當堂完成能量測試上的連線題并加以評講,及時鞏固。
板書設計:
苔蘚植物
一、苔蘚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
二、苔蘚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
三、苔蘚植物的作用
蕨類植物
一、蕨類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
二、蕨類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
三、蕨類植物的作用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經過了多次修改,聽取了其他老師的寶貴建議以后加以完善:更改課時結構有助于學生學習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通過采集觀察標本進行小組觀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交流總結,質疑糾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分析、表述等能力;通過比較列表,培養(yǎng)了學生比較總結概括的能力。最終在學生配合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圓滿的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說課稿】相關文章: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教案12-15
藻類植物的繁殖方式和分類10-20
苔蘚的作文12-10
讀懂苔蘚作文10-03
[精選]讀懂苔蘚作文10-18
《牛和鵝》說課稿11-23
《蝙蝠和雷達》說課稿12-23
陶罐和鐵罐說課稿精選03-08
將相和說課稿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