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的說課稿
《求平均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發(fā)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真切地體會到"求平均數"是一種生活所需,也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平均數》的說課稿”,希望能幫助到您。
《平均數》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分析
首先我從教材分析說起,“平均數”作為統(tǒng)計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從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的范疇。它是在學生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條形統(tǒng)計圖(一個表示一個或多個單位)來表示統(tǒng)計的結果,以及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借助先總后平均分的意義通過計算得到的。但平均數的概念與學過的平均分的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它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也可以作為不同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tǒng)計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不僅僅讓學生達成求平均數的方法,那么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及在生活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起點分析: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儲備要求,一是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二是平均分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原來的知識中學過。
。2)學生的能力結構分析:通過統(tǒng)計圖表和統(tǒng)計初步知識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調查、統(tǒng)計的意識;而且,學生已初步具有“移多補少”使兩數相等的能力。
學習目標:
1、學生能結合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通過“移多補少”,使學生經歷在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數據從不相等到相等的過程,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2、學生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求平均數的作用以及求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在練習題中點題達成目標。
教學重點:
是讓學生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以及在生活中(比較用)的意義,感受平均數產生的必要性和價值,掌握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是正確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平均數。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程新理念,我充分用老師引導—學生自出探究—形成知識鞏固與提高的教學主線,為學生的知識生產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我力求體現(xiàn)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為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力求體現(xiàn)教師引導、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并采用課件和說教同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直觀明了的理解什么是平均數和平均數的意義。通過鞏固與練習,加深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借機滲透法制教育。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與學生對話,引出一項同學們喜歡的比賽活動,并用多媒體簡要介紹此項活動,然后提出問題引發(fā)認知沖突—怎樣比較男生和女生套的,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氛圍,引入平均數。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投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上,要比較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由于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投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比較最大數和最小數也不合理,因為一個人的水平不代表總體水平。在學生處于認知沖突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己提出應該求出男生與女生每人平均投中的個數才能比較。
第二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使學生主動得探究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新知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在學生產生了對平均數的需求之后,就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該如何求兩個隊的平均套中的個數,在學生討論后課件展示用“移多補少”方法。這里要先讓學生多想,讓后多動手,老師在最后在采用課件演示“移多補少”這種方法,來求平均數。接下來在移蘋題目中,由于數據多,移動起來很不方便,因此要采用一種簡潔的辦法—引出平均數的算術算法。這時倒回去算原來的男生和女生套圈比賽,結果和原來“移多補少”是一樣的,讓學生明白平均數的實質和算法。通過這樣的教學,并反復強調求平均數可以先總后分,就是先算總數后平均分(這里強調為平均分成幾份,用除法),最終使學生學會怎么求平均數。
第三步:談話交流明晰平均數的概念。老師啟發(fā)學生平均每人套中7個數是每個人都實際套中7個嗎?在這里通過用平均數與最大數和最小數比較,了解平均數是一個統(tǒng)計量,是用來表示一組數據集中程度的量,從而使學生一次感悟到平均數所代表的涵義。在此基礎上,教師順時引出這個平均數就是這幾個同學套中的平均個數,即平均數的概念。在小結了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之后,讓同學對兩個隊的平均數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其中一個班級的總體水平高一些,使學生意識到平均數可以比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第四步:平均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數學來源于生活,目的還是為了應用于生活。教師出示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覺平均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并會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練習題中,我由淺入深的設計了幾道練習題,鞏固學生求平均數的方法,并在練習題中巧妙設置練習題引入我國森林的現(xiàn)狀,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激發(fā)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森林的意識;此外設計的水深這個題目,是生活與理論的一次運用,既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又是學生通過知識了解生活,增強安全意識的'一次運用。
平均數并不只是一個數學問題,應用于生活之后,它還能反映很多社會問題,向我們傳遞很多信息。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有關平均數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第五步:全課總結。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再次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五、作業(yè)設計:
自已歸納進幾次的測驗成績,算出平均成績。
這個作業(yè)的設計,意在鞏固新學知識,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且簡單容易操作,同時讓學生再次感悟平均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平均數》的說課稿(2)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是平均數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統(tǒng)計與概率”中的基礎部分。統(tǒng)計中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與集中趨勢的統(tǒng)計量,也常用于不同組數據的比較與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里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平均數是在學生已學習理解了平均分與除法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認識掌握平均平均數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理解平均數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能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方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平均的探索過程,培養(yǎng)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數據,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作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學興趣與學習自信。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用,運用平均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數據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tǒng)計表。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依據教材與現(xiàn)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啟發(fā)、激疑,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平均數意義與計算方法,發(fā)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chuàng)設情境,感知引新
1、課件出示情景問題:在我家的書櫥上、中、下兩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如下表所示:怎樣整理才能使每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一樣多?
2、引導思考匯報整理方法
3、教師談話引題: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均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的數,就稱作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今天就來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ǘ┮龑剿,認知平均數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情景,提出問題
通過課件展示呈現(xiàn):在學校開展的“節(jié)能減排、保護環(huán)境”活動中,四年級環(huán)保分隊4名隊員收集的飲料瓶數量如下圖(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所示,環(huán)保分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2)引導觀察思考,探究方法
引導觀察,思考討論(課件呈現(xiàn)思考問題)
隊員收集瓶子數量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中,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名隊員收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誰最多誰最少?
題目中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有什么方法能使他們收集的數量變成一樣多呢?
。▽W生交流討論中,教師指出:思考討論交流中,可看圖說方法,也可以動手算一算)
交流匯報,總結方法——移多補少(結合課件展示)
一是結合課件直觀展示隊員收集的數量,強調指出他們收集的個數“不一樣多”并板書:“不一樣多”。
二是學生匯報將多的移給少的時,結合課件展示移動方法,啟發(fā)學生說這種方法可簡單概括為幾個字?(“移多補少”,同時板書)。
三是質疑:移多補少后,他們平均收集的個數一樣多嗎?是多少?這個數叫什么數?,學生認識明白后在板書“移多補少”后面板書:“一樣多”,再在“一樣多”下面補上“平均數”。
深入探究,拓展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
質疑: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匯報方法算式與計算過程,說想法,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算式:(14+12+11+15)÷4=52÷4=13
平均數算法質疑理解(14+12+11+15)表示什么?(隊員收集個數的和——總數量);為什么要除以4?(14+12+11+15)÷4表示(把總數量平均分為4份,4表示總份數,結果13就是4名隊員收集瓶子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環(huán)保小分隊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 也印證了移多補少法的結果。
板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強化平均數意義
質疑:13這個平均數是每人收集到的飲料瓶的實際數量嗎?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13是怎么得來的?平均數的大小范圍怎樣?
。ú皇牵咳耸占膶嶋H數量比13多或比13少;平均數13是通過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平分得到的四個數據的平均值;平均數大于四人收集的四個數組中的最小數并小于其中的最大數)
2、教學例2
。1)教師質疑談話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均數,誰能說說平均數的意義?
生: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值
師:學習了平均數,有什么作用呢?人們常常通過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例2及主題圖)
。2)問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課件出示)
從主題圖和數據統(tǒng)計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男、女生隊人數相等嗎?
成績比較哪個好?怎么判定?
。3)匯報交流,解決問題(結合課件展示思考討論問題和問題解答)
教師重點質疑:你是怎么判定的?可否根據兩隊各自的總人數來比較判定?為什么?怎樣計算各隊的平均成績?
問題解答后質疑強調:如果男、女生兩隊人數相等,還用計算每隊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嗎?但在兩隊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來表示和比較各隊的成績更為公平。
(三)應用拓展,強化鞏固新知
依據教學重難點知識,結合教材后“做一做”與習題進行變式拓展應用鞏固練習,實踐應用,學生獨立操作,深化理解,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ㄋ模┛偨Y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獲
通過質疑匯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xiàn),梳理整合。本節(jié)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平均數》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平均數說課稿10-14
《平均數》說課稿04-01
平均數說課稿06-17
《平均數》說課稿01-26
《求平均數》說課稿12-12
《平均數》說課稿范文05-07
平均數說課稿范文06-20
《求平均數》的說課稿06-23
關于平均數的說課稿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