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yè)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介紹了神秘的格雷海姆島忽隱忽現(xiàn)的過程以及人類探尋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兩部分。由于內容的需要,這兩部分的語言風格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第一部分為敘述性與描寫性的語言,第二部分為說明性的語言。如果把全文看作一個謎語,那么,第一部分是謎面,第二部分就是謎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能自主識字,并基本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能通過預習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有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還能讀好比較長的句子。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課文的能力,在預習時能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在布置預習時,我要求學生思考:小島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說它是神秘的小島?找出說明小島神秘的詞語。
三、關于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正確認讀課文10個生字,理解并積累相關詞語。三年級的字詞教學已不再是重點,學生可以在預習中獨立認識生字,并積累相關詞語。故而在課堂教學中生字詞語不再作為一個環(huán)節(jié)來予以教學,而是在學生的課文朗讀中指導字音,在課文學習中指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目標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自主學習,能讀懂課文,找到相關的句子,讀出相關的語氣。通過讓學生自讀2-4節(jié),找出“表現(xiàn)小島出現(xiàn)與消失的句子”,并指導學生的朗讀,讀出小島神秘的語氣。
目標三:通過朗讀與觀看媒體感受小島的神秘之處,并理解小島形成的奧秘。根據(jù)課文內容,制作了幾個媒體畫面,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朗讀。
目標四:能通過學習課文知道大海中蘊含了許多神秘的科學知識,產生探究大海奧秘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課文后,引導學生回顧課文,指出大海中除了火山爆發(fā)外,還有許多神秘古怪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激發(fā)他們探究事物原因的欲望。
四、關于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從欣賞圖片入手,教師結合圖片描述大海的不同景象,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海是變化莫測的,是富有神秘感的,由此引出第一節(jié)內容,并順勢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小島概況
學生在課前預習過課文,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而預習的檢查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把初步感知與預習交流合二為一,讓學生說說小島的名字,為什么說它是神秘的小島?通過交流讓學生來了解小島的概況。
。ㄈ⿲訉由钊,了解“神秘”
這一段教學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通過學習小島的“現(xiàn)”的句子來體會小島的神秘。第二層次是通過學習小島“隱”的句子來感受小島的神秘。
在語文教學中,“精講多讀”是非常必要的。在體會小島神秘的過程中,我就是通過找句、讀句來讓學生逐漸體會小島的奇幻、神秘!在讀句時,我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和文本對話,并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來達到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內涵的目的。這個過程中,一前一后兩次對“這個忽現(xiàn)忽隱的小島真是太神秘了!”這句話進行朗讀,學生的體會和他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后一次的朗讀較前一次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時這兩次朗讀,也使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顯得相對完整。
。ㄋ模┙沂緤W秘,訓練語言
課文第五節(jié)內容是一段說明性的語言,揭示了小島忽現(xiàn)忽隱的原因。在教學時,學生通過朗讀、媒體演示來理解小島“忽現(xiàn)忽隱”的奧秘,并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重組課文的語言,發(fā)展語言能力。
其中的說話訓練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有些概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而且學生一定要理解文中的語言,同時要把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才能說完整、說清楚。在這段教學中,我就借助了媒體的幫助,通過形象的模擬演示火山爆發(fā),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內容、進行說話練習。
。ㄎ澹┛偨Y拓展,課堂延伸
學完課文后,學生知道了“神秘的小島”的奧秘,但這只是大海拋出的許許多多的謎語中的一個,于是我在網(wǎng)上搜集了三幅大海奇景圖,要求學生課后再去探究它們的奧秘之處。此舉一方面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課文作了一個延伸。
說課稿 篇2
想一想“為什么稱張騫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通過“讀一讀”明確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通過“算一算”感受絲綢之路的古老,同時板書:古老;通過“想一想”理解張騫是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6、在讀故事后,組織一個學生動手的小組體驗活動。我給每組學生一些絲綢之路上傳遞物品的小圖片,讓學生們從這些圖片中挑出通過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到中原地區(qū)的是哪些?傳遞到西域的物品有哪些?出示圖12
請幾位同學將物品分類,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將物品拖到相應的圈里。
7、思考交流:傳遞的這些物品給西域各國和中原地區(qū)帶來了什么好處?
在活動后,教師總結到:“在這條路上傳遞的眾多物品中,以絲綢的影響最大,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第一次把中國中原地區(qū)經過新疆到中亞的陸上通道翻譯成SILROAD,絲綢之路由此得名。”
8、繼續(xù)補充介紹“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各國的商人們來到我國做買賣,這是人們之間的貿易交流;一些佛教僧人來我國傳播佛法,這是一種文化的交流。隨著交往的深入,佛教逐漸在我國傳播開來。
9、講故事,主要是讓學生說一說他們課前了解到的玄奘西游的經歷,從而認識絲綢之路上的另一位友好使者玄奘。圖13
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最后,我再次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為什么稱張騫、玄奘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提升學生對張騫、玄奘在對外交往中發(fā)揮的友好作用的認識。
(在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這幾個活動中,認識了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使學生體會絲綢之路在中西各國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體會友好往來帶來的好處,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fā)民族自豪感。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也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看圖片、聽介紹,了解絲綢之路的興衰。
以看“現(xiàn)在的絲綢之路的圖片”、聽“老師講絲綢之路的興衰”, 來了解絲綢之路的20xx多年來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感受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ńz綢之路開通后,西方和我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絲綢之路的路線也隨著發(fā)生變化,到最繁盛的時期甚至形成了道路網(wǎng)。后來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人為過度使用水等自然資源,再加上戰(zhàn)爭等原因,絲綢之路也一度衰落,F(xiàn)代的絲綢之路,是我國重要的旅游資源,它沿線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風土人情,仍然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同時在原絲綢之路基礎上修建的亞歐大陸橋,更是歐亞大陸東西最便捷的通道。)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想一想,說一說。
想:“這節(jié)課,你是怎么樣學習的?”,說“通過什么,學習了什么?”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本課是通過讀圖了解了絲綢之路的基本情況,通過學習故事,知道了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和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既回憶了本課的學習過程,明確總結出本課的學習方法,總結了全課,又為下一課時的學習做好了準備。這也是體現(xiàn)本課的教學特色之處。
板書是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它能夠更直觀的體現(xiàn)出本次教學的重點,利用板書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回憶本次教學的思路,直觀的板書使得學生在視覺上回顧本次教學的內容。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的教學手段是交互式白板教學,通過一節(jié)課的努力,較好的達到預期效果。首先,白板教學操作比較它很靈活、簡單,不用每次老師在電腦和屏幕之間跑來跑去,就是一支筆就可以搞定一切,學生也更熟悉,教師也更自然,師生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去教、學。當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想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張騫的路線,要是用普通的多媒體PPT做的話,要設置路線,一段一段的弄,弄不好就出現(xiàn)偏差,就得從頭再來。而利用白板教學,只要選中圖片,然后右鍵里邊選擇“拖動復制”就可以拖拽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圖片,然后按著路線走,那樣隨意性比較大,也適合本次的教學。其次,交互式白板的動態(tài)效果沒有演示文稿絢麗,但是它比較神奇,你可以講文字進行拖拽,還有可以用遮擋功能將文字蓋住,讓人們感覺沒有任何東西,其實你自己知道其中的奧秘,當給學生展示的時候,他們覺得很神奇、好奇,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還特別主動要表現(xiàn),使他們主動地來學習,來展示自己。最后,普通的多媒體教學,只是讓學生看、聽,但是白板教學不一樣,利用它可以讓學生走到白板前,自己去畫線、自己去做題、去選擇、連線等,學生對于新鮮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就是老師與學生的交互,其實白板就是把普通多媒體的功能和黑板的作用放在里一起,集合于一身了,即可以當多媒體給學生出示圖片、視頻、試題,也可以像黑板一樣,效果更好。
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 個生字。
2 .比較礻、衤、宀、穴兩組容易混淆的偏旁。
3 .看圖熟讀詞語,借助插圖理解詞語,正確流利地熟讀詞串構成的韻文。
教學重難點
⒈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書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美觀。
、材軌騾^(qū)別形近偏旁。
教學準備
、鄙挚ㄆ㈧、衤、宀、穴偏旁的演變過程的多媒體課件及文中插圖。
、仓笇W生課前搜集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和有關祖先的知識。設計思路 《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課前后兩部分的結構相似,因此,在學習、總結前半部分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討論后半部分的內容,在輕松愉快、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漢字規(guī)律,加深對字、詞、韻文的理解與積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計理念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毙∨笥眩@兒有兩組字,你們認識嗎?出示江、河、海、柳、楊、松,指名認讀。這兩組字為什么用這樣的偏旁?
⒉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以形近偏旁帶生字形式出現(xiàn)的看圖識字課文,認識一些新朋友。
、嘲鍟n題,齊讀。
二、借助圖畫,初讀韻文
、保ǔ鍪緢D和第一、二豎行)學生組成四人學習小組。
、矆D上畫的是什么?不認識的可以請教組內其他小伙伴。 借助拼音讀詞語,讀準字音。會讀了的讀給其他小朋友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 小組長帶領小伙伴合作讀,互相正音。
、巢粠匆簦杂删氉x,然后開火車讀。
三、探究規(guī)律,區(qū)別礻、衤
⒈了解礻的演變過程。 出示神話、祝福、祖先,讀一讀,找一找,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多媒體顯示礻的演變過程,觀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圖,讀讀詞,想想這些字為什么都有礻這個偏旁?(與神仙、祖宗等有關)
、擦私怦碌难葑冞^程。 ⑴出示裙子、褲子、襯衫,讀一讀,找一找,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多媒體顯示衤。)認識襪。 ⑵同桌合作:看多媒體演示衤的演變過程,討論衤的古文字像什么。這些字為什么有衤這個偏旁?(大都與衣服有關。) ⑶全班交流。 ⑷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這個偏旁。
四、誦讀韻文,理解拓展
、懦鍪旧裨、祝福、祖先。指名讀。
、瞥鍪緢D。小朋友,這些都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請你們拿出自己搜集的神話故事和有關祖先的知識交流交流。(教師積極地參與其中。)
、钦f話訓練:對你的好朋友說一句祝福的話。
、三R讀這組詞。
、沙鍪救棺、褲子、襯衫。
⑹小朋友,裙子、褲子、襯衫都是衣服中的一種,你還知道哪些衣服名稱?⑺指名讀,齊讀這組詞。
⑻連起來誦讀每一二兩行。
五、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⒈出示生字,指名組詞讀。
、餐澜涣鳎涸鯓佑涀∵@些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⒊集體交流:礻和衤要區(qū)別開。
⒋教師指導書寫:這些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祵W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練寫,教師巡視指導,相機糾正寫字姿勢。 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復習舊知入手,為學習新內容做鋪墊,并以兒童化的語言引導學生認識新朋友,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熱情,進入學習狀態(tài)。 采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xiàn)詞語,學生始終處于興奮之中,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認識詞語。
通過多媒體揭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充分利用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好習慣,使學生對詞的理解不局限在課本上。同時,發(fā)揮小組在學習中的互相作用,讓每個學生在開放的氛圍、個性化的言語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火花,很快地掌握新知。教師參與各組的交流討論,進行精要點撥,更是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伙伴學習達到最佳效果。 不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將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并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漢字,達到讓學生自主識字的目的。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一、復習檢查,激趣導入
、遍_火車抽讀學過的生字詞。
、仓该f說礻和衤的用法。
⒊過渡激趣: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帶有礻這個偏旁的字大都與神仙、祖先有關,帶有衤這個偏旁的字大都與衣服有關,只要我們根據(jù)意義來識記,就不會把偏旁寫錯了。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識字7,比一比誰最愛動腦筋,誰能最快最準地在今天學習的詞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二、探究規(guī)律,培養(yǎng)能力
、弊詫W: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再自由讀第三、四行,注意讀準字音,詞語連讀。
、矙z查自學情況:開火車讀詞語,教師相機正音。練讀中認識想對應的事物。
、承〗M討論學習:找一找這些詞語中的規(guī)律,想想實物、古文字、偏旁的聯(lián)系。
、慈嘟涣鳎耗銈儼l(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室、宅、家三個字都有宀這個偏旁,窩、窗、窟、窿四個字都有穴這個偏旁。)(多媒體分別顯示宀和穴。) 多媒體演示宀和穴的演變過程。
、狄龑W生小結:宀表示房屋,帶有宀的字大都與房屋有關;穴表示在土坡或山坡上挖的洞,帶有穴的字大都與洞穴有關。
、洱R讀第三、四行。
、纺銈冞知道哪些字也帶有宀和穴偏旁?
三、誦讀全文,總結拓展
、睂⒈菊n12個詞語卡片分發(fā)給學生,分成四組上去貼在黑板上,并由貼的學生做小老師領讀。
、布w誦讀整篇韻文。
、晨偨Y:我們中國的漢字真奇妙,有些字只要根據(jù)字的偏旁就可以理解意義。課后,大家可以找找平時容易寫錯的字,用上今天學到的本領,想想有什么好方法來分清、記住這些字。
四、識寫生字,培養(yǎng)習慣
、本氉x生字并組詞。
、部垂P順圖,在課本上按筆順描紅,并想一想怎樣記住它們。
⒊交流:你學會了哪個字?做小老師教教大家。教師點評。
、磳W生在《習字冊》上認真書寫,注意寫字姿勢。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以小組合作、探究了現(xiàn)為手段,變教師講為教師引導下的自讀自悟。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積累語言,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鼓勵學生課后去大膽實踐,增強了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做小老師教生字,學生自學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在如此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學習的熱情高漲。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浮力》。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先來說,【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浮力》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第五課的內容,屬于“物質世界”領域→“運動與力”范疇→“常見的力”部分。
浮力是力在水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曾在上學期“運動和力”單元學習過重力、拉力等,認識了力是有方向的、有大小的,并且對重力和拉力進行了測量。
學生本單元在前4課的學習中,了解了物體的材料、重量、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
本課通過研究物體沉浮的秘密,知道了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同時結論的得出又為后續(xù)學習下沉的物體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影響及其原因,改變液體的濃度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以及初中進一步學習浮力的計算奠定基礎。可見本課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課內容對學生今后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2.教材分析:
本課一節(jié)典型的實驗探究課,通過“感受浮力”,使學生認識到當一個物體放入水中時,它就受到了水對它向上的推力,即浮力。通過“研究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實驗探究浮在水面的物體、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測量方法。又通過“測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從浮力和重力的關系,分析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解釋物體沉浮的原因。經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接下來說,【學情分析】
對本課要開展的探究活動來說,學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在五年級上冊“運動和力”單元學習的基礎上,對于重力、拉力等“力”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他們往往認為,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重力等于0。不知道該如何測量浮力的大小。學生已有的經驗不能解釋為什么物體在水里會上浮。
但是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多的科學學習,他們對于探究過程有初步的了解,喜歡用探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因而我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和基礎進一步指導他們完成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以及探究方法的培養(yǎng),讓他們從事物表面興趣發(fā)展為對科學探究持久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探究中思考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根據(jù)對教材的理解,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理解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找到浮力與重力的關系,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浮力是可以測量的,向上的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數(shù)據(jù)在分析解釋現(xiàn)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2.學會用科學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解決科學問題。
依據(jù)教學內容,我制定了本課的重點:
【教學重點】
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根據(jù)教學內容并結合學情分析,我將本課的難點確定為:
【教學難點】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科學測量物體在水中的浮力大小,通過測量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水量的關系,得出: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為了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動,需要進行如下準備:
【材料準備】
教學具:一個水槽、一個彈簧測力計、三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一個塑料量杯、一個小滑輪、一個吸盤式粘鉤、漁線、記錄單、水。
需要說明的是,教材中測量泡沫塑料塊“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我發(fā)現(xiàn)學生難以把握其浸入水中的體積,因此課前在泡沫塑料塊上做好標記,改為“測量同一個泡沫塑料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三分之二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三種狀況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提高了實驗的目的性和準確性。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感受浮力。(認識什么叫浮力,感受浮力,總結浮力的概念)
1、感受浮力
。1)上課伊始,我提出問題:“學習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誰能說一說什么樣的東西容易浮?什么樣的東西沉?”(輕、體積大)
讓學生復習以前的沉浮知識,以此來引出新問題。
。2)然后我出示一塊泡沫塑料塊,問學生“根據(jù)以往經驗,這個泡沫塑料塊,會沉還是會?”(預測)
“它會浮,為什么?”(很輕)
同學說它輕,我接著問“輕,有沒有重量?”
“它在空氣中如果下落會受到什么力?”(重力)
“放到水中,除了受到重力,還受到什么力?”(浮力)〖引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
。3)引導學生親手感受!坝檬謮阂粔,感受一下這個力。說說手有什么感覺?”〖力看不到,必須感受。你能看到浮力嗎?有什么辦法感受到它的存在?〗
這樣設計是為了……〖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感受浮力,并且描述體驗的感覺。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通過親自動手,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
2、通過幾個問題,總結浮力的概念
。1)當學生感受了浮力之后,請學生說說“這個力的方向是?這個力與平常的力有什么不同?”(垂直向上)
(2)把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景鍟n題:浮力】
(3)接著讓學生把感受的浮力在圖中標出來。“此時的泡沫塑料塊一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能不能把它們畫下來嗎?”〖讓學生的隱性思維顯現(xiàn)出來,充分暴露他們的思維!
師生共同對學生的畫圖進行評價。(表示力的箭頭從物體的重心出發(fā),重心是物體對角線的交叉點)
(4)分析浮力與重力的關系。
提出問題“浮力與重力有什么不同?”(方向相反)
“浮力與重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上時,重力并沒有消失,而是與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時,浮力=重力!薄景鍟
接著聯(lián)系生活,“生活中有這樣的現(xiàn)象?在體育活動中?”
〖設計意圖:對于浮力與重力的關系,我通過親自感受浮力、用圖示的方法畫出浮力與重力的關系,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由于學生沒有學習過力的三要素,因此對于靜止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浮力與重力大小相等有一定的認知困難,我通過打比方,把泡沫塑料塊的這種狀態(tài)比喻成拔河中的僵持狀態(tài),雙方的力量均等。引導學生用具體形象的認識,理解浮力、重力的關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研究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1、提出問題
學生在五年級上學期學習過測量力的方法,結合今天的教學內容,我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看到浮力是一種向上的力,有辦法測量嗎?”隨著問題的提出,把學生自然而然的帶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2、討論測量方法
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提出了多種方法。
。1)引導學生從科學性和可行性兩個方面,對他們提出的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篩選。
。2)如果學生沒有找到科學、可行的方法,我出示幾種實驗材料讓學生設計出測量向上的浮力的方法!紡椈蓽y力計只能測量向下的力,泡沫塑料塊浮在水中,需要把向下的力進行轉換,最好能借助一個儀器朝上拉——小滑輪!
課本中介紹的實驗裝置由于橡皮泥遇水后吸附力不夠強,實驗失敗率較高。在多次實踐后,我對教具進行了改進。準備一只透明的塑料量杯,在底部吸附粘鉤,在上面裝上小滑輪。利用一根線穿過小滑輪,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塊,一端掛在彈簧測力計的鉤上,就可以測量拉力了。
。3)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組裝一遍實驗材料,講清實驗過程中如何測量泡沫塑料塊的拉力。
提問“應用了什么道理?”(改變力的方向)
〖設計意圖:怎樣測量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這是本課的難點。學生對測量向下的力有一定的基礎,但測量向上的力在理解上有困難。這樣挑戰(zhàn)性的操作,需要學生動一定的腦筋,也需要教師的扶持與引導。因此我采取在提出問題以后,啟發(fā)學生在科學性上找出解決問題方法,出示材料(可行性)解決實驗設計這個教學難點。〗
接下面來說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測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測量同一個泡沫塑料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三分之二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三種狀況時的排開水量、浮力大小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有什么特點,和記錄單上的項目有什么聯(lián)系?”
〖設計意圖:教材中測量泡沫塑料塊“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我發(fā)現(xiàn)學生難以把握其浸入水中的體積,因此課前在泡沫塑料塊上做好標記,改為“測量同一個泡沫塑料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三分之二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三種狀況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提高了實驗的目的性和準確性!
。2)修改記錄表格
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
泡沫塑料塊自重: 牛頓 塑料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
三分之一浸入水中
三分之二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浸入后水面刻度
排開的水量
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排開的水越多, 越大。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清楚地分析、對比數(shù)據(jù),我對教材中的表格進行了改進,使學生能通過數(shù)據(jù)得出:排開的水量和浮力大小的關系!
(3)提問“在測量力的同時,當我們把泡沫塑料塊浸入水中,還能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水面上升)
接著問“水面上升與浮力有什么關系?”
師生討論需要提前測量:①泡沫塑料塊未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②未放入泡沫塑料塊時,塑料量杯里的水量刻度。(觀察刻度時,視線應與水面持平)
〖明確實驗目的:①測量力的大。ɡΓ。②看水面上升了多少(放入泡沫塑料塊后,塑料量杯里的水量刻度)〗
。4)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討論,并且請學生演示規(guī)范的測量方法。
a.水平記錄水位線。
b.線不要與物體蹭。
c.測力計鉤和環(huán)不能相蹭。
〖設計意圖: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便于學生能科學有效地完成實驗,提高動手做實驗的水平!
。5)學生根據(jù)討論好的方法分別測量三種狀況,并且把測量結果(拉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教師巡回指導,并幫助出現(xiàn)困難的小組。
。6)收集數(shù)據(jù),比較排開的水量,解釋浮力大小產生的原因。
“從上面數(shù)據(jù)中,你們知道了什么?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板書: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7)分析數(shù)據(jù),討論浮力的計算方法。
接著,組織學生討論:“彈簧測力計上的拉力,是不是等于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
還有?(重力)
〖設計意圖:通過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浮力、重力和拉力三者之間的關系!
活動二:測量大小不同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測量大小不同泡沫塑料塊全部浸入水中時的排開水量、浮力大小
通過前面的活動,學生已經發(fā)現(xiàn)同一個泡沫塑料塊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那么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全部把它們浸入水中,它們受到的浮力相同嗎?有了先前活動的鋪墊,這個問題的推測與實驗解釋是沒有難度的。所以,我先出示三個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讓學生推測它們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哪個大、哪個?學生通過推測引起興趣,再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得到數(shù)據(jù)經過分析得出結論:大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排開的水量也最大;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小,排開的水量也最;說明不同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排開的水量有關。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
塑料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
小泡沫塑料塊
中泡沫塑料塊
大泡沫塑料塊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浸入后水面刻度
排開的水量
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排開的水越多, 越大。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與前面的活動是一種有機的整體,體現(xiàn)了思維遞進。測量的方法與前面相同,學生根據(jù)前面活動所獲得的結果,可以推斷大小不同的物體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樣。因此可以讓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獨立自主完成測量!
2、比較排開的水量,解釋浮力大小產生的原因
。1)學生將測量記錄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對浮力大小與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總結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與浸入水中的體積大小與浮力的關系。
。2)引導學生把前后兩個測量活動中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排開的水量)有怎樣的關系?
A、泡沫塑料塊排開水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從數(shù)據(jù)中得出有用的結論,完善學生的科學概念。〗
最后是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生活,拓展應用
提出問題:“一個人游泳時,仰泳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大,還是他潛水時受到的浮力大?”
“30萬噸的油輪與小貨船相比,哪個載重多?哪個浮力大?”
〖設計意圖:學生思考相互討論,深入理解將本課學習內容與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說課稿 篇5
分析與思考:
所謂工具,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針對性使用對象或范圍的特點,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工具廣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業(yè)中。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他的生活周圍也充滿各種各樣的工具。他見過也已經使用過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種任務。但是,所有這一切經驗都含糊地存在他的頭腦中。正因為工具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如何把這些經驗從他的腦海中喚醒,進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興趣和好奇就是成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
再者,《勞動者的工具》這個內容非常廣泛,大到人類發(fā)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針。工具不僅代表著一件具體的器具物品,更凸顯住深層的精神內涵。如何從這個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適合大班幼兒認知和探索的學習內容并產生情感上的觸動和共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
大班幼兒所擁有的經驗和技能使他樂于自我發(fā)現(xiàn)和探索,他們不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而更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他也能夠通過同伴間的合作完成更艱難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享受成功的滿足!秳趧诱叩墓ぞ摺匪@現(xiàn)的內容是完全靜態(tài)的成品。大班幼兒會滿足于這樣的學習方式嗎?怎樣讓靜態(tài)的東西動起來,成為孩子樂于探索,能夠發(fā)現(xiàn)的新材料呢?正確選擇跟學習材料適合和匹配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認知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是成功開展本次活動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對象。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fā)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tài)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fā)現(xiàn)探索上。通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fā)現(xiàn)工具的特點,并通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并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fā)現(xiàn),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具體教案與環(huán)節(jié)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fā)現(xiàn)工具的秘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激發(fā)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fā)興趣→自由探索和發(fā)現(xiàn)工具的秘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活動環(huán)節(jié):
。ㄒ唬┮},激發(fā)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fā)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么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ê唵蔚奶釂,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通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fā)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ǘ┳杂商剿骱桶l(fā)現(xiàn)工具的秘密
1.明確探索目的輔助語:“工具為什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fā)現(xiàn)工具的用途及秘密3.集體交流探討圍繞中心話題:“我發(fā)現(xiàn)XX是用來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處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鞍l(fā)現(xiàn)工具的秘密”這一充滿挑戰(zhàn)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fā)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并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fā)現(xiàn)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通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系,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jù)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于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于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fā)現(xiàn)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里來?
了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還見過或用過什么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通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里,通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通過回憶、思考在脫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小鏟將黃豆裝袋螺絲刀組裝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3、集體探討,說說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么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fā)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fā)明有用的工具!
。ㄍㄟ^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fā)現(xiàn)了許多工具的優(yōu)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fā)現(xiàn),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彼自捳f:“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fā)現(xiàn)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活動內容的生活化,讓孩子體驗和感受到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決的問題,更能激發(fā)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題和內容,不僅有助于他們的合作能力發(fā)展,也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協(xié)作機會。在這過程中,他們會在過程中不斷思考,會控制自身,會主動協(xié)商,會發(fā)現(xiàn)和認識別人的長處和價值,獲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經驗。每一個孩子都會通過集體的、成功的探索獲得新的經驗,都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進步和提高!)
教材分析:
勞動者的工具在小朋友的周圍無處不在,有食堂工作人員的飯勺,保育員阿姨的拖把,花園里花匠的修花剪刀,有農民的鋤頭,還有工人的榔頭等等,多得不能再多,而大班孩子已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此內容完全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通過此課時的學習,定會讓孩子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有新的提升。
說目標:
根據(jù)綱要的目標、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及大班孩子的特點,我將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目標:初步感知不同的勞動者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工具,認識一些常用的工具。
2.技能目標:學習常用工具的一些簡單使用方法。
3.情感目標:引導幼兒珍惜勞動成果,初步培養(yǎng)對勞動者的崇敬之情。
根據(jù)孩子已有的經驗水平,我將目標1設定為重點,目標2設定為難點。
說準備:
(一)知識準備:
1.事先豐富概念:勞動者(知道勞動者不單單是農民,工人、醫(yī)生、科學家等都是勞動者)
2.幼兒事先進行一些觀察部分勞動者的工作情況。
。ǘ┪镔|準備:
1.實物工具人手一份以上,部分大件的工具用圖片代替。
2.錄像帶一份,攝像機等多媒體的工具。
3.幼兒自帶一些常用的小工具。
說教學法:
《綱要》里提出: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一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嘗試的樂趣,感受發(fā)現(xiàn)的喜悅。我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而我始終只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結合自主探索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克服傳統(tǒng)的說教形式,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法、討論法、觀察法等等進行學習。
說活動過程:
。ㄒ唬⿴Ш⒆拥绞程、花園里、教室里、附近的模具廠觀察。(教師將過程攝下來)引導孩子帶著問題去觀察,食堂的工作人員,花匠,保育員阿姨、模具廠的叔叔他們都是用哪些工具進行勞動的?
。ㄓ變旱乃季S是直觀形象的,由于受思維的限制,幼兒是通過自身的感知、積累一定的感性經驗,才能進行科學活動,因此我選擇的內容都是圍繞在幼兒周圍,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所以幼兒很快就進入了課題,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以下的重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ǘ┩ㄟ^談話、觀看錄像,認識一些常用的工具。
。ㄟ@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落實重點,為難點的突破奠定基礎)
1、你剛才看見誰在使用什么工具?(提問具有針對性,目的非常明確)
2、幼兒每說出一種工具,就出示相應的鏡頭,學習相關的詞語,認識相關的工具。
3、我們小朋友也帶來了一些工具,請你說說,你帶來的工具叫什么,干什么用的?是誰用的?
。ǔ浞掷眉彝ミ@一重要的資源,讓幼兒從家中攜帶各類工具,一方面是幼兒熟悉感興趣的,另一方面涉及的面會更廣)
4、這些工具是誰用的?給工具進行一些簡單的分類。
。ㄔ谶@個過程中,我鼓勵幼兒用完整的句子大膽講述,大膽地與同伴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分享彼此的經驗,在說中學,聽中學,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落實了目標1即活動的重點。)
(三)學習使用常用工具的一些簡單方法。
1.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工具,那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呢?幼兒自主探索。
。ㄓ變菏峭ㄟ^自身與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構知識,學習科學的,我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體現(xiàn)了《綱要》中的精神: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一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的機會,感受參與的過程和結果,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探索以后進行交流,對于較難的、不常見的工具,教師在集體面前示范、講解。
3.播放錄像,播放其他勞工者使用工具的情況,如:科學家、醫(yī)生、清潔工人等等。
。ㄒ环矫婵梢酝貙捰變旱囊曇,另一方面能給孩子更直觀更真實的體驗,使孩子潛在地知道每個勞動者都有自己特有的勞動工具,知道他們的使用方法是怎樣的?從而升華了重點和難點。)
。ㄋ模└惺軇趧诱叩牟蝗菀,知道珍惜勞動成果。
剛才我們在參觀、和看錄像的時候,那些工作的人都是怎么樣的?那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呢?
(具體聯(lián)系到了幼兒的實際生活,如要愛護桌椅,珍惜飯粒等等,通過層層的提問,讓幼兒知道勞動者的不易,應該珍惜勞動成果,從而達到了目標
3、最后的提問,幼兒又回歸到了生活,所謂科學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也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延伸活動:
(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的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
1、這些工具是誰發(fā)明的呢?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想發(fā)明怎么樣的工具呢?
2、農民為什么要用到這些工具,而廚師為什么要用這些工具,他們能交換嗎?為什么?
(如此開放性的提問,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的欲望,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以上的活動設計環(huán)環(huán)想扣,循序漸進,即關注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又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關注新經驗的獲得,整個設計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色:
1.幼兒園的課程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的內容要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在孩子的心里是沒有學科的界限,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融入了語言,如讓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提高了傾聽能力等,又融入了分類等內容,全面的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2.利用了現(xiàn)代化的工具及媒體的介入,給予孩子更直觀、更科學的經驗,即驗證了幼兒操作的結果,又能給孩子科學的知識。
3.教師引導的關鍵是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所有問題的提出,我都是根據(jù)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重難點的突破而展開。教師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孩子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章和本節(jié)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1。2、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節(jié)教學的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體驗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xiàn)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1。3、重點、難點
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反應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堂的重點
難點: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以及金屬的性質與金屬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二、教法
以上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是本節(jié)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顯得異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邊講邊實驗。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xiàn)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相結合,比如用小刀切鈉,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
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
2。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梢允抢蠋熖岢鰡栴},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xiàn)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xiàn)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三、學法
學法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如學生在學習鋁和氧氣反應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xiàn)象一樣,又如鈉在不同的條件下和氧氣反應,不比較難以深刻認識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區(qū)別。
那么,這種教法和學法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呢?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胝n堂。其實,書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導學生展開對金屬部分的學習,但是不具體。我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
。ǘ⿵土暸f知。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ㄈ┯纱思氨耍岢鰡栴}。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ㄋ模⿴熒,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jù)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xiàn)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ㄎ澹┍容^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xiàn)象,讓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xiàn)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課堂小結。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fā)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xiàn)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并和本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qū)別。
五、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種“漁”的過程。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給予指正和批評。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這是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以倒敘的形式回憶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昔日雄偉壯觀的景象,以及后來在人類恣意的破壞下逐漸生命垂危,直至枯竭的歷史。真實地描寫了人們?yōu)榇笃俨寂e行葬禮的情景,以此告誡人們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
這篇課文是第八組課文的最后一課的自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xù)訓練閱讀速度,理解課文內容,二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環(huán)保意識。
2、教學目標。根據(jù)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作如下安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的四字詞語。
。2)、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讀感悟能力。(3)、使學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組討論、朗讀、想象等閱讀方式學習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由于本課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自讀課文,所以我給它確立了兩個重點,一是單元訓練的重點,繼續(xù)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二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理解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原來、幾年之后的景象,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通過讓學生演講的方式,提高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本課的教學難點就是讀出瀑布“原來”、“幾年后”的不同感觸,否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觸動他們的心靈,使他們在思想上產生到保護環(huán)境的緊迫感。也就是說在本課里,三維目標中情感價值觀目標是顯性的,它的實現(xiàn)即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自讀課文,所以要更多地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但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進行的。課前,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學習提綱:
1、快速地自讀課文,了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你認為學好本文需要解決哪幾個問題,請?zhí)岢瞿愕膯栴}和小組的同學在一起交流。
4、朗讀課文,要求準確流利,盡量做到有感情。
5、網(wǎng)或者在課外書上查閱即將瀕臨滅絕的動植物,準備課上交流。
學法是以自學和小組交流討論為主,并通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解決第一個教學重點。教師主要是通過制作課件和激情引導,為學生營造一個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三、說教學程序
設計理念:
小學語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讀好文章,總能讓人如癡如醉。語文教材正是培養(yǎng)兒童情感的好材料。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兒童的情感世界純真多彩。帶領孩子們在課文表達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在教學中,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種內驅力,學生就能學得主動,學得愉快,這既是教學取得成功的保證,也是成功教學的快樂境界。
本課的設計旨在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運用自讀--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文本和畫面中真切的感受瀑布昔日的雄偉壯觀,今日的奄奄一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自然而然的生發(fā)一種情感: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同時,努力通過“塞特凱達斯瀑布,我想對你說”“模擬總統(tǒng)演講”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盡可能地使語文學習綜合化。
一、播放課件,激趣導入。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寫景的優(yōu)美文章,展現(xiàn)了臺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可謂句句是景,字字兼美。
二、教學對象與學習情況的分析
對于年幼的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文本的這種美并不容易。所以,我借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視頻、音頻,結合圖片,來渲染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驗證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蝴蝶谷的美。
三、教學目標
鑒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思、悟、賞”,讓學生感受蝴蝶谷的美麗,想象蝴蝶谷里迷人景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臺灣的愿望,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感悟臺灣蝴蝶谷的迷人景色。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寫的情境。
五、教學方法
圍繞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借用多媒體課件。渲染課堂氣氛,再現(xiàn)課文情境,幫助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2、配樂朗讀。本文語言清新優(yōu)美,教學中,我采用了配樂朗讀教學法,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音樂中感受課文的意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深入體會,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六、教學流程:
1、圖片導入,建立表象
山谷,對于生活在山區(qū)的孩子來說是司空見慣,而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來說,則是比較抽象。憑借老師干巴巴的語言講解,所謂“山谷”,就是山與山之間,低凹狹長的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為了使學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山谷,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一組山谷的圖片,學生看后便一目了然,為學生建立一種表象。教師緊扣“谷”字,再引導學生想象,你腦海中的蝴蝶谷是什么樣子?打開想象的閘門,學生的回答也是精彩紛呈。繼而,再展示一張中國地圖,標出臺灣的地理位置,伴隨教師的語言敘述,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由此而引入要學習的課文。
2、渲染氛圍,激發(fā)興趣
本文的語言生動,意境優(yōu)美。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結合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播放了蝴蝶谷的一段視頻,調動學生的聽覺與視覺,教師并提出問題,讓學生邊聽邊看。在學生專注的眼神,興奮的言語中,可以看得出優(yōu)美的音樂,結合生動形象的畫面和聲情并茂的朗讀,不僅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共鳴,叩擊學生的心靈,而且拉近了學生與蝴蝶谷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這樣的濃厚氛圍下初步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來,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氛圍。
3、圖片輔助,品讀詞句
文章的品讀離不開對字詞句的揣摩。在教學時,我抓住重點詞句,采用品味悟讀的方法引導學習,但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詞句的理解尚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色彩斑斕”一詞時,我借助圖片,將抽象轉化為具象,將文字和形象圖片相結合,幫助理解,降低學習難度。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文對蝴蝶谷中“黃蝴蝶”和“彩蝴蝶”作了重點的描寫,語言生動,但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容易。我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大膽想象的基礎上,出示兩幅圖片,直觀形象的畫面再現(xiàn)了課文的內容。用此方法,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通過不同的畫面,讓學生在對比當中,感悟到“黃蝶谷”的壯觀,“彩碟谷”的美麗,使學生如臨其境。不僅突破重點,而且加深學生對蝴蝶谷印象。同時,再引導學生想象,蝴蝶谷中還會有怎樣的景象?一石擊起千層浪,再次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最后,再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學生有感情的誦讀也會變得水到渠成。
4、知識延伸,升華情感
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語言感悟能力、審美能力和個性閱讀體驗。在本課結尾,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各種形態(tài)的蝴蝶圖并配《風車》為背景音樂,請學生欣賞,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蝴蝶谷的向往,并結合句式談談自己會怎么做,使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六、教學反思
為了避免把課文淪為學生欣賞的風光片,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上是慎之又慎。主要在突破詞語的理解上、渲染課堂的情境氛圍、驗證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上、知識延伸等幾個方面進行運用?v觀本節(jié)課,多媒體教學有效突破了重難點,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效果。
結束語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歡迎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x號考生。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桂林山水》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為了巧妙的組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材研讀必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的魅力,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主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景物以及學習如何描繪具體景物的”能力!豆鹆稚剿愤@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著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式是生動課堂的指南針。
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因為這篇寫景的課文有很強的抒情性,許多學生并沒有去過桂林,看過桂林的山和水,因此要體會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考慮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幫助學生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好的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風向標,具有靈魂和統(tǒng)帥作用。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波瀾壯闊、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并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如果說教學目標是一堂好課的靈魂與統(tǒng)帥,那么教學重難點則是心臟,處于核心地位。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理解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并掌握作者的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作為我的教學重點,將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作為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相結合展開我的教學。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是教學通往最優(yōu)化境界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感悟知識情境的開始。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將采取談話導入法,我會讓學生描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景色,進而引到有一位作家用筆記錄了他印象最深的美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領略一下。順勢導入新課《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
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敢于閱讀、樂于閱讀、喜歡閱讀的習慣,而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可以體現(xiàn)這一要求。本課伊始,將首先給五分鐘時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易錯易混生字詞,并指名寫在黑板展示區(qū)。
接下來,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就展示區(qū)的生字詞從讀音、字義、字形三方面進行講解。
通過這種形式的生字教學鍛煉了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為之后的文本閱讀掃清了障礙。
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范朗讀,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學生聽和讀之前,我會給學生設置以下問題:概括課文主要從桂林美景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問題的設置,完全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為接下來深入研讀文本奠定良好基礎。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深入也是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入。
為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用大屏幕展示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以同桌探討,填寫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文章中山和水有哪些特點呢?你能否找到原文中描寫這些特點的詞句?作者又是使用什么樣的表達方法來進行描寫的呢?(這些問題設置,能夠培養(yǎng)學生把握重要詞句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為后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做下鋪墊)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為細致的品讀,思考以下問題: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通過小組相互交流以及教師的補充,學生能夠得出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鞏固提高
鞏固是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也是拓展興趣的平臺。
我將組織一個創(chuàng)編活動,學生自由組合,一位同學朗誦課文,另一位同學創(chuàng)編合適的歌舞,并給予點評和評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課堂的巔峰,也潛移默化提升了學生們對課文的內化理解和吸收。
(五)小結作業(yè)
在語文教學中,小結作業(yè)的地位不可低估。首先,我將采用系統(tǒng)歸納與情感升華相結合的方式對本課重難點進行梳理,并烘托出情感主旨:大家要養(yǎng)成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并敢于出現(xiàn)走走,發(fā)現(xiàn)新鮮事物,感受祖國的魅力。
課后作業(yè)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yè)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并能夠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基于此,我布置一個開放型的作業(yè),以語文興趣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作一幅桂林美景圖,并配上相應的小詩歌。通過布置這個小任務,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充了學生知識面與生活技能,體現(xiàn)語文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體現(xiàn)了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的理念。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相關文章:
《美麗的彩虹》說課稿模板12-27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04-05
《有趣的影子》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12-28
《買東西的學問》的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12-28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實用的擔保合同模板匯編6篇10-09
實用的擔保合同模板匯編5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