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精選14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ㄒ唬⒄f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音樂第6冊第五單元美麗的動物中的表演曲目《金孔雀輕輕跳》,教學內容:介紹傣族特有的建筑、舞蹈、風俗,學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并表演《金孔雀輕輕跳》。
。ǘ、教材分析
《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chuàng)作歌曲,節(jié)拍為2/4拍,一段體結構,屬五聲E宮調式,曲調清新優(yōu)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進行,自然,流暢,好似傣家小姑娘與小孔雀那輕巧的舞步,姿態(tài)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音樂新大綱的要求,重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感受理解,欣賞、表現音樂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我對本課教學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能專注地聆聽音樂、體驗、感受我國西南少數民族音樂的魅力。
2.能用優(yōu)美、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本曲,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
3.學習并表演傣族舞蹈動作,初步了解傣族音樂與風俗,加深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ㄋ模⒔虒W重難點
重點: 學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及編創(chuàng)表演
難點:1.歌曲中同節(jié)奏、同歌詞,但不同旋律的最后兩樂句
2. 感受及表現傣族風情。
。ㄎ澹、教具準備:多媒體、電子琴
二、說教法
1.情景導入法。老師通過讓學生聆聽歌曲《愛我中華》讓學生知道我國民族眾多,再通過談話“你們了解云南嗎”引出云南及傣族,再通過課件展示傣族的優(yōu)美風景及風土人情創(chuàng)設了傣族的優(yōu)美情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巨大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新課的趣味感、新奇感。
。.旋律模唱法:教師分樂句彈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學生用“嗯”音模唱出與音高、節(jié)奏完全相同的旋律,這樣有利于訓練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又能培養(yǎng)學生音樂記憶力。
3.音樂比較法:為了突破歌曲的難點,最后兩樂句在音高上不同,教師采用了比較法進行教學,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認識化難為易,也體驗到音樂課中的趣味感。
4.創(chuàng)設多種體驗、感受,表現的形式和通道,如通過師生聊天、欣賞傣族風情、
欣賞舞蹈、欣賞音樂、表演、創(chuàng)編舞蹈等等途徑,使學生能夠在更寬廣的領域中發(fā)展自己的藝術潛能,獲得音樂美的體驗。
三、學法
。.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指導學生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重在讓學生通過閉目聆聽音樂,從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再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較難唱的樂句,分析視唱化難為易,最后親自嘗試,完整并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群體合作法。在創(chuàng)編舞的過程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發(fā)揮其獨特的才華,鼓勵他們先觀看,再互相幫肋、互相啟迪、互相促進,發(fā)揮其群體力量,增強他們的交往能力,達到共同提高。
四、教學過程:
(一)聆聽活動:播放歌曲《愛我中華》
(通過讓學生聆聽歌曲《愛我中華》讓學生知道我國民族眾多、地大物博。)
。ǘ┣榫硨耄撼鍪菊n件,欣賞傣族的竹,潑水節(jié)和孔雀的圖片
(通過課件展示傣族的優(yōu)美風景及風土人情創(chuàng)設了傣族的優(yōu)美情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巨大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新課的趣味感、新奇感。)
。ㄈ┬赂杞虒W
1.出示課件初聽歌曲。 (教師通過動聽悅耳的音樂激發(fā)學生學習新歌的熱情)
2.師讓生仔細的聆聽歌曲,并提出要求即把歌詞描述出來。ㄔ谶@里教師非常注重學生聆聽能力的訓練)
3.要求生用最動聽的聲音來讀(激發(fā)學生有感情的表現歌詞)
4.講解“小卜少”“小卜冒”,(在這里教師通過一句問話解決了學生的疑問)
5.師范唱歌曲一遍。ㄒ魳氛n的教師的必備素質就是唱好歌,既可以得到學生敬佩,也可以更好的詮釋歌曲)
6.師生一起用“嗯”哼唱歌曲的旋律。(通過哼唱讓學生熟悉歌曲)
7.跟琴聲輕輕地把第一段加上歌詞唱一遍。
8.比較第一段的最后兩句是否一樣。(出示課件)
老師用琴彈出兩句,再請同學們把這兩句唱一下(在這里教師通過比較與聽唱解決難點)
9.更琴聲把第二段加上歌詞唱一遍
10.要求學生把傣族的美景和傣族小朋友幸福生活的情景用歌聲表現出來!(通過語言的描繪激發(fā)學生表現的熱情)
11.分小卜少們和小卜冒兩組比賽,看哪一組最有感情、最能表現出云滿人民美好生活的情景!
。ㄍㄟ^比賽激發(fā)學生表現的激情)
12.跟錄音進行接龍唱
。ㄍㄟ^接龍唱既可以激發(fā)學生演唱的興趣,也可以及時糾正學生某些樂句的唱法)
(四)拓展延伸
1.欣賞傣族舞蹈-----《綠色的竹樓》。(通過欣賞激發(fā)學生對傣族舞蹈的喜歡)
2.把《金孔雀輕輕跳》歌曲用傣族舞的動作表現出來。(歌曲的第一段,請同學們模仿老師的動作,第二段要求同學們跟隨音樂自由進行創(chuàng)編。)
3.指名幾個跳的好同學,到前面來表演,其余的的學生演唱
。ㄎ澹┱n堂總結
通過談話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
讓生扮著小孔雀的美麗的樣子,踏著優(yōu)美的歌聲離開教室。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猜猜我是誰》,首先我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猜猜我是誰》是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在學在這課之前,學生學習了《快樂的人》和《自行車局部寫生》兩課的學習,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初步培養(yǎng)他們用線進行造型表現的能力。在這一課通過人物頭部背部的表現,進一步強化觀察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學生在集體生活中,自己的同學是最熟悉的,也是小學美術中最常見的表現體裁內容,畫畫人物的內容,畫畫人物的背景形象,既讓學生增加學生之間的了解,同時也能培養(yǎng)細致觀察的習慣。為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線造型能力及畫面的組織能力。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以及認真細致的觀察習慣。
通過學習,發(fā)現、表現背面人物頭部的美感,進一步學習寫生及線造型的方法。
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2.教學重點
學會捕捉背面人物頭部的特征,能用線描寫生的方法表現出來。
3.教學難點
如何用線表現人物頭部的特征。
二、說學情
學生的發(fā)型各式各樣,尤其是女孩子的發(fā)型,線條變化十分豐富。雖然同學們每天都在一起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有認真、仔細地觀察過同學的頭發(fā),更沒有注意到它的美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觀察,體驗發(fā)型不同所體現出的頭發(fā)的美感,學習背面人物頭部的寫生方法。本課課題和內容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一輩子受用。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教學方法有:
1.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搶答游戲設計學習情境。自然的將學生由生活引入課堂。
2.強化主體: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陶冶欣賞:欣賞圖片和資料,感受藝術作品的美。
4.發(fā)揚個性: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作品。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生活中曾照過的背面的圖片。
學生搜集自己在海洋館里參觀、看展覽等活動時從背面照的照片。
教師展示幾幅同學的照片,提問:猜一猜照片上是哪位同學?他在干什么?
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發(fā)言。
出示課題。
二、新授
1.欣賞
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上的兩幅學生創(chuàng)作畫,提問:這兩幅畫畫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方法表現的?
教材中兩幅畫畫了同學們在看展覽時的情景,先畫了人物背面的寫生,然后進行了剪貼。2.討論、探究
師:我們今天也來表現一幅同學們參觀的場面。要表現這個場面,你們還有什么問題?結合本組背面同學及教材上的學生寫生作品,引導學生小組研討:如何畫背面人物?
頭發(fā)怎么畫?……
小組研討:要表現背面人物頭部,應抓住哪些特征?頭發(fā)的線條應該怎樣畫?
組際交流:如何觀察背面人物的特征和線的表現方法。
觀察、思考、學習用線進行背面人物寫生的方法。
板書:頭型發(fā)型頭飾服裝
線條:疏密、曲直、走向
3.示范
教師請一位同學當模特,演示用線進行背面人物寫生的方法。師生分析頭發(fā)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線進行寫生。提醒學生要表現出頭部的形體,一些線條應為弧線,并注意其方向的變化。
三、學生練習
學生寫生自己前面同學的背面頭像。教師巡回輔導。
重點輔導:畫面中人物的大小、特征的描寫及線的組織等。
四、學生作業(yè)展示、講評。引導學生完成小組集體創(chuàng)作。
各組展示自己組的作業(yè),組際評價,請大家猜一猜都有誰在參觀。
學生觀察、分析、發(fā)言。
欣賞教材上的《未來世界》及一些表現背面人物的繪畫作品,引導學生感悟畫家是如何通過背面人物表現人的內心世界的。引導學生回家進一步表現全身背面人物。
五、說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jié)課我設計的是一種較為均衡式的板書。注重體現板書設計的直觀、系統(tǒng)、簡明、美觀的特點。板書涵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使板書設計和教學內容和諧統(tǒng)一。
以上是我就《猜猜我是誰》這一課題展開的說課,懇請各位專家給予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硫酸》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濃硫酸的性質,涉及到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為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涉及到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qū)別。硫酸作為三大強酸之一,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會考、高考的重要考點。硫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學習好該節(jié)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jié)是在學習和了解有關硫酸的基本性質和氧化還原概念、物質的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可以加深和鞏固這些知識,銅和濃硫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為下一節(jié)的環(huán)境保護作出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濃硫酸的性質和怎樣檢驗硫酸根離子。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探究能力,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讓學生設計幾種辨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讓學生學有所用,更加的熱愛科學從而更加認真的學習科學。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關鍵
。1)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反應和根據實驗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2) 教學難點:用氧化還原的概念解釋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觀現象轉入微觀分析
(3)教學關鍵:濃硫酸的吸水性與脫水性的區(qū)別、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本質。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會帶著問題去上課。在初中時他們已經學了硫酸的基本性質,對濃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們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為此這節(jié)課是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應用和進一步的闡述和完善。
三、說教法
教學的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的內容和目的。本節(jié)課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和“教與學的統(tǒng)一”的原則。結合課本采用實驗演示和課件展示的方法。體現以下特點:
1、 采用多媒體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
2、 通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并且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加以放大,使得實驗更加清晰地展現給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濃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該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作好實驗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盡可能地使實驗直觀清晰,利于學生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3、 結合本節(jié)內容,采用探索分析討論的教學法。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層層推進,使學生沿著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認識規(guī)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
四、說學法
1、觀察法:本節(jié)課采取一則實際材料導入,由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字并說明體現了硫酸的哪些性質。
2、小組學習法: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概括總結,難點得以突破。
3、思考猜測法:如濃硫酸和銅反應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反應后試管的溶液顯藍色,品紅溶液褪色等現象?捎蓪W生大膽猜測藍色的溶液是什么呢 ?為什么品紅會褪色呢?然后通過分析可知藍色溶液是硫酸銅,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然后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將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實驗、課本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如下:
1、 硫酸的物理性質的學習
2、 通過PPT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濃硫酸的性質:脫水性、吸水性、強氧化性。回憶并利用氧化還原的概念進行解釋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寫出碳和濃 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3、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4、 教師進行小結
六、說板書
七、 說小結
根據板書內容,帶領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及必須掌握的知識。
八、教學設計思路
由回顧已學過的硫酸的性質引出新課題,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從硫酸的組成微粒開始,到硫酸的物理性質,酸的通性,濃硫酸的特性和強氧化性,最后是學習硫酸根離子的檢驗。知識的遞進層次更能使學生容易接受和吸收。通過設疑、PPT演示、探究解疑,循序漸進,讓學生達到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目標;
九、課后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巧妙的設疑后播放PPT,給學生們提供了思考的空間。演示實驗的播放速度適中,能夠讓學生清析地看到實驗現象。運用PPT演示文稿授課既能讓學生觀看到正確無誤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也節(jié)約了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時間。整節(jié)課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原則。師生相互交流,互相溝通,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散學生思維,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不足之處,學生得認真觀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和現象,沒有更多的時間做筆記。課后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區(qū)分教學重點和難點。
說課稿 篇4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誠實與信任》,下面我說說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思路:
一、說教材:
《誠實與信任》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邊小紅車的反光鏡后,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字條。后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說明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富有發(fā)人深省的教育啟迪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讀為本)、教材的編寫意圖(誠信教育)、教材特點(描寫手法樸實無華、但人物語言感人至深)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打電話”這部分內容。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獲得誠信教育。
教學重點:讀中感悟“打電話”這部分內容人物的內心情感,體味其中的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以讀為本,以情促讀,讀中感悟文章“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的寫作特色。
三、說教法學法:
本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但人物的言行非常感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學時,我以讀為本,以讀生情,讓學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品詞析句,獲得啟迪。在“我”與小紅車主人的“打電話”這部分內容,我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朗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而感悟出誠實和信任的可貴。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想、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我設計了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促悟,領悟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營造輕松課堂氣氛。
同學們,你們猜:老師是來自哪里的?(學生猜)對,老師是來自于我國最南端的美麗的寶島——海南島,你們有誰去過海南呢?海南有個美麗的城市——三亞,你們去過嗎?(學生回答)是的,海南山美,水美,人心靈更美,歡迎同學們到海南來做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心靈美品質美的感人的文章——《誠實與信任》
師板書:誠
同學們看看“誠”是什么旁?(學生回答)它是個形聲字,左邊是言字旁,說明它與語言說話有關。
接著板書完整:誠實與信任
[設計意圖:談話式導入,拉近陌生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拉家常式的談話,有助于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ǘ⒊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過渡語: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檢查嗎?)
出示詞語:驅車、布魯塞爾、碰碎 、超出、厘米、畢竟、責任
。1)練習讀準詞語。(個人讀,齊讀)
。2)這里面有你不懂的詞嗎?(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相互幫助解決)
(3)你能用上以上部分詞或全部詞用自己的話說出事情的起因嗎?
3、你發(fā)現剛才我們說的起因其實就是文中哪幾小節(jié)的內容?
對,文中1—3小節(jié)講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這就是課文第一部分的內容。
5、同學們看看,事情的經過是那幾段?結果呢?
。ㄔO計意圖:以上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既有選擇地檢查了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又進行了語言訓練,理清了脈絡,理解課文大意。同時這樣的“詞塊教學”給了學生多角度運用詞匯的機會,使詞語不再靜止地躺在書上,而是“活”了起來,“立”了起來。)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事故的“責任”是誰?默讀完后可以議一議。
1、學生合作探討。
2、師問:責任在誰?學生回答,互辯,師相機引導,答案指向:責任雙方都有責任。
3、責任雙方都有責任,但作者是怎樣處理所發(fā)生的事故呢?
學生回答,教師幻燈出示:我環(huán)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下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地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
師問:以上這句話中,作者的哪些行為讓你感到意外呢?
學生回答。
師問:從這出乎意料的行為中,你讀懂了什么?
4、我留下字條,字條上會怎么寫呢?你們想一想,再拿起手中的筆在練習本上把字條的內容寫一寫。
。ㄔO計意圖:抓住“責任”一詞,通過議、辯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對我的“誠實”的領悟。出乎意料行為的解讀,促進學生對我的誠實及對小紅車主的信任的體會。另通過讓學生寫字條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學生以“我“的視角來思考問題,深刻感受了主人公當時的心態(tài))
。ㄋ模┬〗Y:小紅車主看到我的字條后會怎樣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第二課時
。ㄒ唬胄抡n:事隔三天后,小紅車主主動打電話與我聯系。
幻燈片出示對話部分的內容:
“噢!是你,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
“沒有關系,已經換上了。我打電話是向你表示感謝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請你把購貨單據寄來,好讓我把錢寄給你!
“不用了。你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主動給我留下字條,這使我很感動!
“這是應該的,這筆費用應由我來支付!
“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
1、找找,哪些是我的話,哪些是小紅車主的?學生回答,教師用不同的顏色標示,以便區(qū)分。
2、學生自由分角色朗讀。
3、請學生分角色讀,其他學生評價。
4、再請學生分角色讀。
5、師生分角色讀。
6、小組分角色讀。
7、師問:同學們讀得很好,但是老師想采訪大家,看看是不是真的讀懂了我與小紅車主的感情。
采訪讀我的語言的同學:當你接到小紅車主的電話時,你會怎么想?當小紅車主不用你付錢時你又會有什么樣的心理?
采訪讀小紅車主的語言的同學:當你收到我的字條時,你會怎么想?當我堅持要付錢時,你的心理又會怎樣?
。ㄔO計意圖:多次分角色對話,層層深入,由膚淺而至深刻,由感知到理解。通過采訪活動,創(chuàng)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從文本中人物的視角轉化成自我的視角,更深刻的感受到我與小紅車主的誠實、相互信任。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ǘ⿲W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過渡語:電話放下了,車主的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的是哪一句?
1、學生回答,教師幻燈出示:
“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學生讀。
2、你能從這句話中提煉出幾個詞概括這句話的意思嗎?(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3、是的,“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這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主題,作者從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品味出了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及信任這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
4、“誠實與信任”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題目,能夠體現文章中心的詞語可以當做文章的題目,這是給文章命題的方法之一,你們學過那些文章是能用文章的中心命題的?
5、你們還能不能換個題目呢?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了言意兼得的“言”的理念。除了要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本人物的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外,還要理解文本的特色,文本所表達的形式)
(三)小結。
誠實、信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信任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更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愿同學們都做一個誠實的人,同學之間要善于相互信任。
五、說板書
板書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也是課文的精華所在。一種好的板書設計,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或體會思想感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誠實與信任。
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這就是我這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三個生字:梢、暇、戀。
。2)學會本課幾個新詞:留戀、展示、顫動南國、應接不暇。會用“應接不暇”、“陸續(xù)”造句。
(3)理解本課重點句:
、傥矣袡C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樹,樹干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谀谴渚G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圩蛱焓俏业难劬︱_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1、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訓練學生學習按作者游覽順序理清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靜態(tài)與動態(tài)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閱讀、思維能力。
2、思想教育目標。
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冊第五組中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他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覽的順序記敘的,先寫了作者和朋友們劃船出去游玩;然后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接著寫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寫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根據本冊教材的編排,本組訓練重點是“事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在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時,圍繞重點訓練項目制定如下重點和難點。
三、說重點、難點
1、說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作者描寫事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方法。
2、說難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2)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3)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本文的重點、難點,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四、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本課時,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1)先整體感知,再從中心句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采用以讀為主,先扶后放、質疑問難的方法,借助電教手段來理解課文內容,一次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自學能力。
五、說學法
在教學前,教給學生用“讀、劃、思、議”的方法認真預習。通過讀,讓學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后,劃出中心句,議出文章的訓練難點。
在學習中,借助配樂朗讀,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重點。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
六、課時安排
根據上述內容,本課安排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設疑、析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游覽順序。教授學習方法,完成課后第一題;第二課時,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課文,了解作者描寫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方法。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課后第二、三題;第三課時,圍繞重點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完成課后第四、五題。
七、說教學過程
1、整體導入,以讀為主
2、教學一開始,教師設計以下問題激發(fā)學生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的興趣及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1)課文題目中“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樣理解?
。2)“鳥的天堂”指什么?為什么稱為“鳥的天堂”?
。3)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通過以上問題,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可以通過自學。討論以及作者生動逼真的語言描繪,結合課文插圖,使學生從整體上領略本文景象的美妙之處。
1、住重點,深入理解。
在學生整體感知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置身于作者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景象之美。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以下問題:
(1)我們已經知道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了,那么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請同學們用書上的話說一說。
(2)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繪“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的?
提出上述問題,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找出本文中心句。此時教師用投影片打出中心句文字讓學生齊讀后,針對這句話質疑問難,從而引出學習全文。
在學習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沒看到一只鳥時,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閱讀:
(1)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沒看到一只鳥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
在學習中,教師借助投影讓學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許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體會榕樹的茂盛。想象樹葉綠得耀眼。綠得發(fā)亮。充滿活力,從而感受榕樹的蓬勃生機。在學習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之所以會有的這樣的景象。是因為南方氣候濕潤,加上榕樹正處于生長旺盛時期,所以枝繁葉茂,每片葉子都充滿生機。
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引入作者的描寫方法———靜態(tài)描寫,教學中設計下述問題:
。1)你讀懂了那些描寫榕樹的詞或句?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2)這些詞句都說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寫方法呢?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出示圖畫投影片,讓學生看榕樹近景,再出示描寫榕樹的詞句投影片,引導學生體會榕樹之“大”,說明生長年代已久遠。在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體會,并及時指導朗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靜態(tài)描寫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理解重點句子的(1)(2)和能力目標。
八、結方法,放手自學
在教師引導點撥學習了靜態(tài)描寫之后,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運用總接觸學習方式、法,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同學間互相討論、思考、議出疑難問題學習作者動態(tài)描寫的一部分。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引導:
。1)作者的感受怎么會發(fā)生變化?為生么兩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寫榕樹比較,作者寫鳥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話中,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為什么不加引號?通過上述問題讓學生自學動態(tài)描寫,體會眾鳥紛飛,大小不一、顏色各一、動作千姿百態(tài),有的飛,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應接不暇的熱鬧場面,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中,教師借助電教手段,播放眾鳥紛飛的錄像,加深學生體會從靜到動的壯觀景象。學生課文之后,進行配樂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標。
九、再讀全文,遷移深化
《鳥的天堂》是本組中的第一篇課文,要真正落實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師借以配樂朗讀外,再自己從反復品讀中體會,從電化教學的觀看中對比,體會作者抓住榕樹靜止不動的特點進行靜態(tài)描寫,抓住鳥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動態(tài)描寫,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十、作業(yè)練習
作業(yè)是對所學的知識的進一步鞏固,也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測,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我設計了以下作業(yè)練習。
1、完成思考練習第三、四題。
2、寫作片斷練習:仔細觀察,寫一處景物注意靜態(tài)的描寫。
說課稿 篇6
一、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篇幅較長,但內容淺顯易懂,可指導學生通過默讀了解內容,而不必細致分析,也可讓學生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設計思路
依據本班學生學習的前期準備狀態(tài)和學生學習的興趣需求,并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蘊含一定道理的童話故事),我設計了“讀、悟、演”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即:讀一讀,把課文讀明白,悟一悟,把課文讀懂,演一演,把課文讀活。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值得學習過程始終以學生的學習為教與學的動力。
三、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森林王國失蹤的原因及后果,使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學生保護森林,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用文中話概括課文內容。
3、關注個性體驗,學生能運用自己獨特的體悟,去朗讀課文,演繹課文。
四、教學流程
。ㄒ唬┮ぜで
1、故事深入
課件演示動畫,老師聲情并茂地講故事,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想:森林王國為什么會失蹤呢?砍伐森林帶來什么后果?
2、揭示課題
。ǘ┳x一讀,把課文讀明白
1、自主讀書
同學們,想自己來讀讀這個故事吧?請大家輕聲自由讀課文,用你喜歡的方式和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交朋友。
注意: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
2、檢查生詞
出示課件,形式多樣地認讀課文中生詞。
。ㄈ┪蛞晃,把課文讀懂:
1、讀文質疑
課文大家能讀通、讀順了,那就看看自己能讀懂嗎?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學會默讀方法:即不出聲,用眼睛看。可用手指著讀,邊看邊思考問題,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小問號標出來,待會解決。
2、合作探究
老師剛才下來走走看看,發(fā)現同學們的書上有了不少小問號。有了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就請同學們先到合作小組中去探討交流一下。
3、匯報交流
看見你們激烈地討論和滿意的微笑,老師知道你們已經解決了不少問題,那還有沒有大家不能解決的呢?在下面的學習中,老師將和你們一起來探討。
4、深入感悟
。1)前面自由讀課文時,同學們已經標出了自然段序,根據課文內容,請大家理清文章的結構。(方法不必統(tǒng)一,學生說出理由即可)。
。2)請同學們先一起來讀一讀課文1~3自然段,看看通過讀你知道什么?
讀后學生討論總結
第1段中:“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說明森林王國的百姓安居樂業(yè)地愉快的生活景象。
(3)森林王國為什么失蹤?現代森林帶來什么后果?請大家圍繞問題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重點語句,體會“亂砍濫伐”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4)森林王國失蹤后,會怎么樣?森林王國失蹤給人帶來哪些有益的教訓?
小組討論,集體評議。
。ㄈ┭菀谎荩颜n文讀活
師:同學們把課文讀得這么好,我想要是演一演,一定非常精彩,我們試一試?咱們先來找一部分同學來演演(選出一部分積極性高的同學來參加),這里有頭飾,你們可以商量一下角色怎么分配。
學生上臺將課文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
五、教學反思
《失蹤的森林王國》一課結束了,可是學生好像還意猶未盡地沉浸于課文的情境之中,而我似乎覺得自己也置身于森林王國之中,我嘗試著運用“讀一讀、悟一悟、演一演”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我感受到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更加愉悅,體驗更加豐富、感悟更加深刻。我自己也覺得我和學生不是在上語文課,而是在森林王國的童話世界中遨游。所以,學生們在結束時不僅把自己體悟到的道理說出來了,而且還能通過表演加以演繹。說到演繹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覺得還有待改進。如果我能讓更多或全體學生都分組表演,可能會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更為深入的體悟?磥碚麄教學模式的結構還有待于調整,時間尚需科學地安排,只有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地讀進去,悟出來,演繹活了,才能算是教的成功,學的成功。
說課稿 篇7
《生活中的軸對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第一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研究軸對稱圖形與成軸對稱兩個概念,為更好地把握這一節(jié)課時內容,對本課時教案予以說明:
一、 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數學本質
1、 知識的內在聯系
《生活中的軸對稱》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在小學已有初步的滲透,初中階段,它既是前面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拓展與延伸,又是圖形全等的具體應用,是與平移、旋轉等相關聯的又一種圖形變換方式,也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特殊四邊形等圖形性質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這節(jié)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
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從欣賞視頻和圖片出發(fā),以操作、觀察、想象、發(fā)現、概括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過程。
3、數學思想方法
在教學中滲透了類比的數學思想,讓學生類比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得出成軸對稱的概念。
二、 教學目標定位
素質化的教學過程,它應該是一個在三維目標指引下的精神生產活動。全面化解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各項目標與具體學習內容有機地整合,這既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也是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制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軸對稱的共同特征,探索它的性質,并能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畫出對稱軸,找出對稱點;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qū)別與聯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圖形欣賞、觀察、折疊、剪紙,與設計等數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總結歸納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通過感受軸對稱的價值,增強學生的數學審美意識和熱愛生活的情感,初步獲得動手的樂趣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診斷分析
學生在小學對軸對稱現象已有初步的認識,在初中前面的幾何學習,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幾何知識,但他們的幾何認知能力仍處于較低級的階段。因此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基礎,我采用了直觀演示、設疑誘導、操作發(fā)現的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學生容易掌握的有:
1、掌握軸對稱圖形與成軸對稱的概念;
2、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現象;
3、畫出對稱軸,找出對稱點;不易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地方有:
1、對稱軸是一條直線;
2、軸對稱圖形是指一個圖形的性質;成軸對稱是兩個圖形的關系;3軸對稱圖形至少有一條對稱軸;成軸對稱只有一條對稱軸。
四、 教學實施特點及預期效果分析
概念形成是概念學習歷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思維過程中最復雜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了概念教學規(guī)律,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孕育新知;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嘗試應用,鞏固新知;放飛想象,體驗創(chuàng)造;反思盤點,整合新知;知識拓展,深化提高;實踐應用,解決問題這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實現本節(jié)課的構建。
為了體現軸對稱的美我設計了一段視頻展示大氣恢弘、而又無處不體現對稱美的故宮建筑,并配以旁白吸引學生的眼球,既孕育了新知,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多媒體演示,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非常容易的探索出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中。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探索新知”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用問題串層層遞進,讓學生邊動手邊動腦,再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得出軸對稱和成軸對稱的概念,并用表格式的歸納加深學生對兩個概念的區(qū)別與聯系的理解,以此突出和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皣L試應用,鞏固新知”環(huán)節(jié),用闖關的形式通過欣賞、猜想、推理、說明生活中成軸對稱的美無處不在,同時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推理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胺棚w想象,體驗創(chuàng)造”我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出富有特色的軸對稱圖形,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中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最后向學生展示飛機的對稱、鬧鐘的對稱、人的眼睛的對稱使學生知道對稱不僅是為了美觀還有許多科學道理。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發(fā)現美、欣賞美、探索美、創(chuàng)造美提高審美意識。最后精心設計的練習,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所有學生都有所發(fā)展。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走”完長征的嬰兒》是一篇采訪稿,采訪的對象是賀龍元帥的女兒女將軍賀捷生。文中賀捷生回憶了長征過程中,自己從出生到“走”完長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長征途中艱難困苦以及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革命信念。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三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進入自主識字階段。對于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學生大多能夠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學習。在閱讀方面,他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概括歸納能力較欠缺。概括時不能抓住重點,說話時往往語句不連貫,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著重是教給學生歸納的方法,訓練概括能力。
三、教學目標
目標一: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識記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圍剿”、“奄奄一息”、“衣衫襤褸”等詞語的意思。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每個學生可以自己找生字、學新詞。但是對于一些帶有普遍性的生字新詞,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例如本課中的“剿”,既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還要幫助學生分清字形,理解字義。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是最基本、最主要、最經常的訓練,它需要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進行。因此在理解“圍剿”、“奄奄一息”等詞語的意思時,要結合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進行。這樣既有利于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也能幫助學生體會長征途中紅軍所面臨的難以想象的困難。
目標二:默讀課文,能根據提示概括課文中記敘的長征途中四個事例。
學習歸納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歸納文中記敘的長征途中的四個事例。在概括時,先指導學生找到每個事例相對應的小節(jié),然后對每小節(jié)的內容進行歸納。由于學生剛開始學習歸納,所以教師要手把手地教給方法。重要的是要告訴學生應該怎樣邊讀邊想,怎樣聯系上下文來分析概括。教學時,既要有教師的示范引導,又要有學生的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逐步地掌握方法,形成習慣,概括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目標三: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老一輩革命家的堅定的革命信念。
雖然課文記敘的是賀捷生奶奶長征途中的故事,但折射出來的是紅軍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在學生充分了解課文的內容后,讓學生重點學習課文最后一節(jié),領會其中的含義。
四、教學設計
(一)從課題入手,了解長征
課文的題目一般都提示了課文內容的重點,或者是主要人物,或者是主要事件,它是文章的精華所在。課題是學生閱讀文章的開始,只要抓住了題眼,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再進行解疑既是適時向學生傳授一些知識,也是在為理解課文內容作鋪墊。
(二)循序漸進,學習歸納
學習歸納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如何幫助學生學會歸納,提高概括能力呢?教師需要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本課先著重指導學生學習歸納節(jié)意。在概括第一件事例時,教師引導學生說清事情發(fā)生的時間、當時的情況和結果。這些信息能幫助學生正確的概括這部分內容。
但找出關鍵的信息后并不等于就會歸納了,還需要把這些內容組成通順、連貫的語句。學生往往能找到關鍵詞句,但卻不能把話說清楚、說連貫。因此,教師又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句式,例如“什么時候,誰做了一件什么事,結果如何”。這些指導就像是給了學生前行的依靠,學生借助它們便能前進。
在歸納第二件事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通過合作來鞏固所學的方法。這樣,學生前行的步伐又邁大了。第三、第四件事例則讓學生自己歸納,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而是通過反復的訓練、指導、再訓練來幫助學生逐步地掌握方法,形成習慣,有效地提高概括能力。
(三)再讀課文,領悟長征精神
紅軍長征的故事,很多學生不知道,更無從談起長征精神。因此在歸納長征途中的四個事例后,教師再次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讀一讀描寫當時困難的語句,再一次體會紅軍遇到的艱難困苦。同時,結合錄像資料,利用聽覺、視覺觸發(fā)學生的情感,感受長征戰(zhàn)士的英勇無敵,感受紅軍不怕艱辛,排除萬難的精神,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滲透民族精神教育。
說課稿 篇9
課堂類型:
造型表現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guī)律。
2、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發(fā)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guī)律,將透視知識應用于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2、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guī)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發(fā)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具學具:
范圖、作業(yè)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桿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觀察到了什么規(guī)律?生:近大遠小。
2、新授:
(1)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遠近的奧秘》的基本規(guī)律。(出示課題:遠近的奧秘)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么現象?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視呢?在生活中,我們發(fā)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3)說說周圍環(huán)境中的透視現象?
(4)欣賞課本上的范圖,讓學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5)師示范
、傧日业较c。
、诋嫵鲋饕耐敢暰,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guī)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軐⑽矬w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3、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范圖講解臨摹作畫的基本過程
(1)先觀察圖片中事物的特征,尋找出符合透視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
(2)構圖(考慮安排主體物的合理位置);
(3)用線描表現(刻畫主題物的特征);
(4)整理畫面。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作業(yè)展示
五、拓展階段:可以進行現場寫生或者默寫體現透視變化的作業(yè)
教學隨筆:學生以前已經接觸過寫生課,所以對于靜物寫生已經不陌生了,主要看學生對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掌握得如何,從作業(yè)的總體看來,學生還需加強練習。
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fā)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jié)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jié)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jié)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學生特點,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積累語言。
3、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
4、學習本課生字詞。
教法和學法
“教師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chuàng)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練筆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人人參與到讀書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在合作中交流!白寣W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guī)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寫,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引導者。
教學程序
一、開門見山釋題質疑
以孩子的一組成長照片來揭題,板題后,首先由學生簡要介紹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況,然后向學生發(fā)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學生學情,巧妙的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初讀讀通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讀通文章。
三、細讀讀懂
好文章要三讀,即“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圍繞“讀”展開,結合情景創(chuàng)設,學法選擇,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讀為本,指導學生讀后悟情。
1、自由選擇學文方式細讀讀懂: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或邊讀邊思考,或不動筆墨不讀書,或感情朗讀,或默讀等方式細細研讀文章,悟出道理。
2、合作交流生生對話:在學生細細讀書的基礎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生心中有話要說,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為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3、自主匯報思維碰撞指導朗讀: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和鼓勵評價中學生去體會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后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并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為美讀打好基礎。
四、品讀讀美
1、自由組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后還應再讀,在讀中走個來回!白x中悟,悟后讀”,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2、配樂朗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獨誦,或領讀,或齊讀,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與自己相融合,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學生評價與教師的鼓勵性評價。
五、升華體會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要珍惜時間。
六、拓寬延伸練筆嘗試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積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詩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厚集薄發(fā),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七、作業(yè)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xù)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冰花》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語言優(yōu)美,生動地描繪了冰花千姿百態(tài)和晶亮潔白,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朗讀,以讀促學,使學生認識體會冰花的美麗多姿、晶瑩透亮、潔白無暇,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情
剛剛入學的孩子,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都比較少,對生動形象直觀的事物感興趣,。課文寫的是北國特有的景致——冰花,對于生長在北方的的小朋友來說,冬天隨處可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6個生字,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谕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認識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征。
、勰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培養(yǎng)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與價值目標
、偻ㄟ^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冰花”的優(yōu)美姿態(tài),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谕ㄟ^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四、說教學重、難點
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冰花的美。
五、說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加強語文同其他學科的融合及課內外知識的緊密結合。
六、說教法、學法
(1)指導觀察法
(2)多媒體演示法
(3)朗讀積累,說話遷移。
課標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痹诶斫獾幕A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上,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記憶,進行積累,然后再啟發(fā)發(fā)揮想像力,照著書上的樣子說一說“冰花還像什么?”練習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各表達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交流的興趣
1.經過課前談話,已經基本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的回答中相機板書“花”,引導學生轉換話題,繼續(xù)談話,聊聊見過的各種花的形狀,及自己最喜歡的花。
2.補充板書“冰”字,繼續(xù)談話:見過冰花嗎?哪兒見過?
讓學生談談對冰花的認識。
3.引入課文:有一位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個冬天的早晨也發(fā)現了冰花,你們想知道他是怎樣發(fā)現的嗎?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因此,上課伊始,我便創(chuàng)設了學生喜愛的談話情境,激發(fā)學生交流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及時地從學生的談話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不露痕跡地轉換話題。這樣的設計由于遵循了“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學生樂意參與,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二)、初讀課文,激發(fā)學生識字、讀文的興趣
1.聽錄音,邊聽邊標好小節(jié)。
2.激發(fā)興趣,指導讀文:你能像錄音機里的阿姨那樣讀嗎?碰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告訴學生讀文的方法(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把拼音多讀幾遍)
3.交流:
(1)哪些字你是通過拼拼音學會讀的?
(2)生字會讀嗎?組詞。
(3)檢查讀文情況。指導學生讀準確。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注意了識字方法的滲透,并注意了反饋評價,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拼音識字的妙處,樂于用拼音識字。同時在教學生字的時候,不僅關注它的讀音,而且更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力求識用結合。
(三)、朗讀想象,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1.學習第一小節(jié)
(1)剛才有好些同學愿意讀第一節(jié)的,你愿意告訴大家為什么喜歡第一節(jié)嗎?
(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并指導讀好第一小節(jié)。
2.學習第二小節(jié)
(1)最喜歡第二節(jié)的同學站起來,齊讀第二小節(jié),指導讀好“驚奇地喊”的語氣。
(2)交流: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jié)?
(3)當學生說出喜歡冰花的形狀或樣子時,讓學生找找有哪些形狀并板書:寬大的葉子柔嫩的小草豐滿的牡丹
(4)看著這些冰花,你們想說些什么?指導讀好“啊,真漂亮!”并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好。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它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倍厦娴脑O計,正是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fā),由學生自己喜歡的原因出發(fā),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受到莢的熏陶。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做做說說,發(fā)展學生語言。
(1)你覺得冰花可能還會像什么?你們想做一做嗎?讓學生拿出紙、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狀,剪好后貼在窗玻璃上。
(2)交流各自做的形狀,教師小結。
(3)運用語言,內化語言。用“啊,真漂亮!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像,像,像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說說這些漂亮的冰花?勺约赫f,也可幾個人一起說。
(4)指名說,及時評價。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想象,運用文中的語言說說自己的創(chuàng)意,內化課文的語言。
(四)、反饋評價,拓展延伸,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熱情
1.讓學生回去每天早上起來都觀察一下自家窗戶,哪天看到了冰花就告訴老師,看看有你想到的那種嗎?還看到了哪些?及時記錄下來。
2.讓學生評價自己今天的表現。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應體現開放性,應注意與自然學科等的綜合。這樣的設計就不僅僅局限在課堂,而是有機地拓展到了課外,有效地保護了學生的熱情。另外,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心中有數,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五)、學寫生字,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1.出示今天所學到的生字:見、他、它、豐。讀一讀。
2.在書上描紅。
3.交流書寫筆畫,在田字格本上書寫,注意寫字的正確姿勢。
[設計意圖]:要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和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這必須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中持久地注意提醒、糾正,才會逐漸養(yǎng)成習慣。
八、說板書設計
10 冰花
晶亮 一朵朵
像……
啊,真漂亮!
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今天說課的課題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xx課《xx》。(同時在黑板上板書課題)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打下基礎,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 xx》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jié)的特點之一是:;特點之二是:。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簡單敘述即可,主要是教學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一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并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tǒng)一組織運用于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并且在整個教學設計盡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觸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
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數形結合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于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葉老師所說“教就是為了不教”。
三、說學法:(略述)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yōu)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yǎng)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本節(jié)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并依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導出,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主要是努力創(chuàng)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時,可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探索規(guī)律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fā)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力。在實踐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fā)、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fā)現等探究環(huán)節(jié)選擇合適的概念、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認真分析過程、善于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現象發(fā)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重點敘述)
(一)、課題引入: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情景:
A、教師演示實驗。
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
C、講述數學科學的有關情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并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是有對比性、數學方法性的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chuàng)新。
2、課后反饋,延續(xù)創(chuàng)新。通過課后練習,學生互改作業(yè),課后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chuàng)新精神的延續(xù)。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六、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xx》這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知識,并把它運用到對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
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指導思想。并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大家辛苦了!
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石榴》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全文以季節(jié)的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這一成熟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xiāng)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tài);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態(tài);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yōu)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適合小學三年級學生閱讀學習。本文在描寫石榴花與石榴果時,運用了比喻與擬人的修辭手法,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
結合本單元寫景狀物文章描寫的教學要求以及本課語言特色,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通過識字教學,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學會運用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品嘗一種水果仿寫一段話。
4、閱讀感悟,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使學生對石榴產生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悟美,體驗美。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以及本文的寫作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重點是: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領悟了解石榴的成長過程和特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體會寫作方法,仿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tǒng)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私虒W中,我將運用朗讀感悟法、圖文結合、觀察體驗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課堂上,我始終樹立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根據文本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種水果,我將在課堂上直觀呈現橘子或蘋果這一水果,通過觀察、品嘗等實際的操作體驗,真正了解果實的特點,達到仿寫的目的。學法上我始終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一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如交流感受石榴的美,觀察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我安排了2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引文析疑,直奔中心。旨在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可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讀通課文。第二課時,我將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品詞析句,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突破本課的難點。下面說說我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本課我安排了三大環(huán)節(jié):漫談“石榴”,激趣導入;探究表演,感悟文本;總結升華,拓展延伸。對于本課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漫談“石榴”,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喚起學生對教材的親切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設計了猜謎語,“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一張臉兒圓鼓鼓,掛在枝頭紅撲撲,天生樂觀笑破肚,漏出顆顆瑪瑙珠。知道是什么嗎?”“你能用上節(jié)課學到的詞語或短語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嗎?”“今天,我們一起去山東省南部的棗莊,去看看那里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簡單的導入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便于更好地學習下文。
。ǘ┳灾鲄f(xié)作,讀中感悟
結合上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課文重點寫了花和果。接著,我請學生深情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提出要求:結合圖片,做到邊讀邊想像。想象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畫面,并說一說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美?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抓住詞語“郁郁蔥蔥”這一詞感受葉的茂密和綠,抓住“火紅”“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等詞感悟石榴花的色彩艷麗和數量之多。待到學生理解后再將這些詞放入句中朗讀,可以由學生示范讀,同學評價,再齊讀,讀出石榴花的美。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則其功至偉!彼赃@一環(huán)節(jié)的朗讀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這樣過渡: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作者是如何繪聲繪色地描寫石榴成熟過程的呢?默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找一找哪一句話寫出了石榴成熟的過程?(做記號)從“先……逐漸……最后……”這一順序變化的詞引導學生知道寫作時要有條有理。這一小節(jié)在寫石榴成熟后的形狀時,作者把一個個石榴比作是一個個可愛的“石榴娃娃”,他們“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成熟的喜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文章語言的優(yōu)美、風趣,誘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在位上做做動作,說一說,然后同桌互相表演一下,學生情趣高漲。之后,讓幾位同學到臺前當石榴娃娃,一名同學讀書上的句子,其余學生配合表演,此時教師可以相機指導,如對“張望”一詞的表演,讓孩子們知道“張望”不僅要朝不同的方向看,還要朝遠處看,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表演一定會很到位。優(yōu)美的語言內化為肢體語言我相信更能讓學生表演出石榴娃娃的活潑可愛,品讀到擬人手法的好處。當學生情趣高漲時再讓學生朗讀,便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自然的教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瑪瑙般的仔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酸溜溜、甜津津”。在課堂上我利用課件直接讓學生觀察,品嘗,并說說自己的感受,結合自己的感受讀好句子,讀好段落。將自身的真實感受和直接體驗融入語言文字,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讀得趣味橫生,有滋有味。
(三)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學到這大部分學生都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再加以生動總結便于學生加深印象。我準備這樣總結:(指板書)你看作者正是按照春、夏、秋這一系列的季節(jié)變化來寫石榴的成熟過程和特點的,這樣寫得多生動啊。我們在今后描寫一樣事物的時候也要學著抓物事物的特點來寫,做到有條有理。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猶如一份微型教案,我設計的板書是這樣的:
16石榴
春·抽枝長葉
夏·開·花·紅·密·盛
秋·結果·先……逐漸……最后·有條有理
此板書簡明扼要地向學生傳達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組第二篇精讀課文,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jié)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然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作風。
這篇課文語言嚴謹,層次清楚且邏輯性強。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理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課文介紹實驗過程的方法。感受語言運用的準確,并能積累語言。
3、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我認為通過悟讀課文,體會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二、教法學法
基于本課文本的特點,我選用“對話教學法”為本課的主導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時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北菊n教學,我以提問、討論等對話形式雙向或多向溝通信息,交流思想;如本文開頭,將“聽說”兩個字去掉行嗎,在討論交流中發(fā)展學生對感受科學求實作風。此外,我還運用讀中感悟法和多元信息教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币虼耍诹私庠鯓幼鲈囼灥倪^程中,我放手讓學生讀、思、劃、議,通過自主學習和相互間的合作交流,明白科學試驗的嚴謹態(tài)度。
三、教學過程
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計劃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理清文脈。第二課時:深入研讀課文,體悟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共分四個板塊:
一、復習詞語走進試驗
二、了解試驗結果激發(fā)探究欲望
三、細讀試驗過程體會嚴謹作風
四、回讀拓展
。ㄒ唬、復習詞語,走進試驗
1、課伊始,我首先聽寫詞語,要求正確、工整。
無論試驗紙袋證實大概減少阻力推測包括確確實實準確無誤沿途超常
2、聽寫結束之后請自己修改。
3、引導學生能夠運用以上詞語回顧課文內容。
過渡:此時此刻你們是不是很想探個究竟,到底這是個怎樣的試驗呢?一起到法布爾的花園去看看吧。
【回顧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選用聽寫詞語,讓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式,既讓學生對文本由一個整體的回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訓練了詞語的運用,無疑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訓練的程度!
。ǘ┝私庠囼灲Y果激發(fā)探究欲望
1、接著教師引讀第一自然段: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
這里我緊緊抓住“聽說”一詞研讀句子:
引讀后,我故意漏讀“聽說”一詞,當學生發(fā)現后,我問:為什么法布爾一定要寫上“聽說”這個詞呢?討論中引導學生明白:是聽說的,就不一定是真實可靠的,法布爾一定要親自試驗一下來驗證所聽說的,這說明他做科學研究不輕信盲從,非要探個究竟不可。
2、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呢?默讀第五自然段,劃出相關語句。交流試驗結果: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盡管它們逆風而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這里我抓住“準備無誤”“確確實實”研讀句子!盁o誤”是指什么?(預計學生會說:逆風沒有迷失方向,陌生景物沒有偏離方向)。還可以換個詞嗎?(預計有:萬無一失不失毫厘不差毫發(fā))引導用確確實實的語氣朗讀!具@里,我將試驗結果首先呈現,蜜蜂確確實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那么,試驗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具有科學性呢?一系列的問題將在學生腦海中形成,這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的欲望,同時這里也是朗讀訓練點,將詞語的理解溶入了個性化的朗讀體驗之中!
。ㄈ┘氉x試驗過程體會嚴謹作風
這一板塊的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第二自然段的文字中,作者詳細地記錄了做試驗的過程,而且每個步驟都具有代表性,可謂是缺一不可,這正是體現了作者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同時這一段中,作者還將自己的推理過程融入了細致的觀察中,這在語文學科中較少見到,我主要分為兩個小板塊進行教學:1理清實驗過程2明白推測依據
第一板塊:理清實驗過程
1、請同學們自由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邊讀邊劃出試驗的過程可以分為哪幾步?想想從他做試驗的過程中,又能感受到他是怎樣對待科學研究的?
2、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多路—放蜜蜂。引導學生用“先……再……接著……然后……最后……”理清試驗脈絡。
3、你能從試驗中感受到什么?學生交流感受,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讀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中明白法布爾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的用意:是為了便于觀察。
(2)做上記號,是為了方便與其他蜜蜂區(qū)分開來,試驗的真實性。
。3)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4)捉二十只蜜蜂是為了比較分析,得出比較準確的結論。
。5)走兩里多路,使試驗結果有說服力。
4、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去掉其中的一步行嗎?為什么?再將你的思考結果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明白,如去掉做白色的記號的這步,就體現不出試驗的真實性。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
5、讀到這里你想說什么或你想對法布爾說些什么?
學生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心中的情感早已溢滿于胸,噴薄欲出了。此環(huán)節(jié)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好地表達自己個性化閱讀體驗的機會。更讓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得到一次升華。
第二板塊:明白推測依據
我是這樣過渡的:法布爾不僅有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他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
1、請再次默讀課文2—3段,想一想法布爾放出蜜蜂后做了什么?為什么推測蜜蜂可能回不到家了呢?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討論。(交流中明白,法布爾放出蜜蜂后還觀察蜜蜂的活動狀態(tài),同時積極動腦思考,蜜蜂這樣活動的原因。;交流中還要抓住“幾乎、大概”體會用詞準確性。)
2、為什么“我”這樣推測呢?交流中明白,我之所以這樣推測有兩個原因。蜜蜂向四面飛散飛得很低,看不到遙遠的家。從中你有什么體會?教師相機將學生的語言歸納總結:科學講究嚴謹的態(tài)度和求實的作風,凡事要有根有據,此外還需要有用心思考的探究品質。
3、回放試驗結果。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指名讀齊讀
。ㄋ模┗刈x課文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學們,讀到這里,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是聽說的嗎?那么法布爾可以肯定地說(生接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此時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動,他興奮地對人們說,生再讀
2、學習最后一段。
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么結論。學生齊讀最后一段,師帶領學生小結在這個結論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認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無法解釋的是——辨認方向的本能。)這個結論讓你想到些什么?鼓勵學生多元思考,比如:什么是本能,資料袋里說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尋找到真正的原因?【《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地發(fā)現、自主地探究!
3、拓展教師講述奧地利生物學家費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爾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作業(yè)布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課外閱讀:《昆蟲記》《木木的昆蟲日記》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引領學生充分接觸語言,積累語言,體悟語言,進而運用語言。
四、板書設計
蜜蜂
試驗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多路—放蜜蜂
本能準確無誤?
【抓住試驗這一關鍵詞,展現課文脈絡,揭示課文主旨,“本能”后面加一問號,更激發(fā)了探究的興趣!
【說課稿】相關文章:
快樂的節(jié)日說課稿說課稿03-11
《春酒》說課稿—獲獎說課稿06-11
說課稿11-13
說課稿12-06
《6的乘法口訣》說課稿_說課稿10-28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中班散文欣賞說課稿 下雨說課稿11-02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9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小學陶罐和鐵罐說課稿說課稿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