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七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溶液的形成》,選自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 第九單元第一節(jié)。這是一節(jié)課前說課。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及教學程序三個方面來進行說課。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介紹溶液的基礎知識,是以后學習溶解度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基礎。在以后的學習過程當中,有很多化學反應都是在溶液當中發(fā)生的,所以要求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溶液的基本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A.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溶液、溶質和溶劑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征與組成;
2) 了解乳濁液的概念,知道乳化現象;
3) 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方面的應用;
2、 過程和方法
1) 通過觀察溶液形成的現象及其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探究問題的思維方式;
2) 通過一些實驗探究,進一步學習對比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從多角度、多側面來認識同一問題;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引導學生產生勤于思考、善于發(fā)問的好習慣;
B. 教學重點
1、 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系
2、 溶液的特征與組成
C. 教學難點
1、 乳濁液的概念,乳化現象的解釋
2、 溶液與溶質之間的辯證關系
二、 教法分析
溶液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類物質,它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本節(jié)課從學生熟悉的物質入手,通過對這些物質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對溶液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知識。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更加直觀。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認識到化學學科的社會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三、 教學程序
首先從學生們最熟悉的物質入手,引出新課溶液的形成,通過蔗糖溶于水的實驗介紹溶液的概念,講解溶液的特征和組成。通過實驗介紹溶質與溶劑之間的辯證關系。再由實驗引出乳濁液、乳化現象,最后介紹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板書設計
9.1 溶液的形成
一、 溶液的定義
特征:均一、穩(wěn)定
組成:溶質、溶劑
二、 乳濁液的定義
乳化現象
溶液的應用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懇請老師、同學批評指正。謝謝!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安排在第一冊課本知識學完后講授。本節(jié)教學內容是對課本中出現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問題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環(huán)境問題的總結,是一節(jié)歸納復習課。
環(huán)境問題,是社會問題,也是近年來中考的熱點考點之一。在教材中,環(huán)境問題倍受關注,出現頻率較高,但知識點較分散。本節(jié)課不但對整冊書有關環(huán)境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并且對相關知識加以擴展,講授過程中注重中考熱點問題的滲透,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更輕松,做到有的放矢。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使知識更加全面、系統(tǒng)。
教師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確定小組活動內容——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環(huán)境狀況調查,供學生選擇。這樣做可使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環(huán)境問題貫穿整個中學化學的學習,知識內容可發(fā)展、適用年級可擴大。高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huán)境保護知識的內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這章中介紹了“汽車尾氣”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學了有機物的初步知識后介紹了“合成洗滌劑”對水體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學生馬上就要進入高中學習,高中學生可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探索、擴展研究。他們可以在學習了更多的化學知識后,對環(huán)境問題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說,初中對環(huán)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可以為高中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就是說本節(jié)課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化學已有了半年的時間,對于環(huán)境問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決環(huán)境問題。但掌握的知識零散,對知識缺乏整體認識,缺乏理論和實際聯系的能力。因為學生的學習任務重,無時間參加一些有關環(huán)保方面的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比如維護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等。針對學生合作意識較缺乏的現狀,在講課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這一過程將培養(yǎng)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jié)的教學要求不高,難度也不大,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設計活動形式;顒拥淖谥际鞘姑總學生都動起來,在教學中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提高環(huán)境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⒈了解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環(huán)境污染的初步知識。
、舱J識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使學生明白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是唯一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途徑。
能力目標:
、迸囵B(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科研意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才囵B(yǎng)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⒊學會資料的收集、整理,培養(yǎng)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加工整合用于實踐的能力。
4.將成果以網頁的形式制作出來,使學生有較強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標:
通過正確認識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問題,體會化學在美化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認識到事物具有兩面性,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的行為與環(huán)境和諧的必要性,激勵他們保護家園,積極投身環(huán)保,樹立主人翁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觀注的熱點環(huán)境問題的來源、危害與防治,本地環(huán)境狀況的調查分析。
難點:課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網頁的制作。
課時安排:1課時
五、學法的確定
各小組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主要從污染來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視頻、圖表等資料。在活動中會搜集到大量的資料和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知識、資料進行認真地、細致地梳理,通過組內協作學習的方式,達到使認知系統(tǒng)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舊的、傳統(tǒng)的學習觀認為,學習發(fā)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盡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于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共同探究式”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中,師與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具體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安排下,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一小組針對某一主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也就是說本節(jié)課中教師的“教”,主要是在課外,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留給了學生才華展現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七、教學過程設計
1.設置問題,引入課題
通過五幅畫面的對比,提出問題:四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有何不同?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學生思考回答,引出環(huán)境污染這個課題。
2.學生討論回答
什么是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污染的類型有哪些?這些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是什么?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身邊有哪些環(huán)境污染?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課前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的知識各抒己見,討論得出每小組自己的觀點。
⒊教師歸納、總結、講解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fā)。討論性發(fā)言結束后,對同學這次活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然后按大氣污染→酸雨→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綠色化學的順序對學生查閱的知識、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成果,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提高環(huán)境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的環(huán)境保護活動,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jié)做起。
⒋布置作業(yè)
。1)必做題:A、每個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找出一個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典型社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B、每個同學找出三到五個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題目,并做出相應的答案。
。2)探索題: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涉及到,請通過各種途徑,觀察身邊的現象,以“環(huán)境和我們的生活”或“邢臺環(huán)境現狀分析”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其中探索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而準備,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在黑板報中登載,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的作用與地位
本章是以理論知識為主的一章,主要包括四小節(jié):第一節(jié)化學反應速率,著重介紹化學反應速率和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這部分內容屬于動力學范疇;第二節(jié)化學平衡,是在化學反應速率和可逆反應知識的基礎上著重介紹化學平衡的建立,以及常識性介紹了化學平衡常數;第三節(jié)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著重介紹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第二、第三節(jié)內容屬于化學熱力學的范疇;第四節(jié)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本節(jié)知識是對前三節(jié)知識的綜合應用,即以合成氨工業(yè)為例,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等理論為指導,探討化工生產條件(如溫度、壓強等)選擇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使學生了解化學理論的學習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這四節(jié)知識的核心是關于化學平衡的建立以及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而且化學平衡還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核心,對很多知識的學習都起著指導作用。
同時,化學平衡的相對性、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就可能發(fā)生移動等觀點的建立,對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通過本章的學習還非常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特別是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化學理論解決一些簡單的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體會到科學的價值,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科學價值觀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所以本章在高中化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 新老教材的比較
1、大綱的比較
2、教材內容的比較
新教材比較輕記憶、重理解,因此在內容上與舊教材相比有以下變化。
、旁黾拥膬热荩
、 為了更有利于說明問題的本質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增加了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平衡常數等概念。
、 為了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即增強趣味性,教材還增加了一些緊密聯系實際、聯系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增加了高爐高度與一氧化碳含量問題的討論引出本章課題;用生活中人們日益關注的古代藝術珍品在近些年受到腐蝕的速率加快等事實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學習;用投藍與化學反應進行類比,來說明反應分子的能量和碰撞方向(即取向)與化學反應的關系;用電冰箱保存食物來說明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等。
、 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材還增加了合成氨工業(yè)的發(fā)展前景以及兩個閱讀材料(勒夏特列簡介和化學反應的方向)。
、 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教材還增加了7個討論性問題。
、 為了使呈現的內容更清楚明了,便于學生理解,還增設了一些圖表。如:P33-圖2-2,2-3;P37圖2-6;P38圖2-7;P42圖2-9;P43表2-3等。
、谱兏膬热荩
、 濃度、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有關實驗均發(fā)生了變更:均將硫代硫酸鈉與硫酸的實驗變更為了大理石與鹽酸的實驗。
、 壓強對化學平衡影響的實驗也進行了變更:將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相互轉化的針筒實驗變更為合成氨反應的實驗,且由直接實驗事實變更為間接實驗事實。
⑶刪減的內容:
、 刪減了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的反應。
、 刪減了合成氨工業(yè)的簡述。
3、教材編排順序的比較
4、教材編寫的比較
新教材更加注意敘述方法的啟發(fā)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整章共設置了7個討論性問題,利用問題來啟發(fā)學生更進一步的思考。又,教材編入了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以事實來啟發(fā)學生學會用發(fā)展的觀點去探討問題、看待事物,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培養(yǎng)。
新教材文字敘述詳略得當、深淺適度,且能將一些較難的知識用淺顯通俗的方式(形象化的比喻和圖畫等)表達出來,以利于學生理解這些知識(如用生活中投籃來幫助學生理解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等)。
總言之,新教材重理解輕記憶,在內容的呈現上形式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整章內容圖文并茂、生動活潑、淺顯易懂。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潛在的創(chuàng)建了一種較為活潑的、寬松的學習氣氛。另外新教材還比較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如,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教材注意聯系化學鍵的有關知識來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稱。新教材注意到了從舊知識向新知識引入,由熟悉到陌生,這樣就很好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三.教學建議
由于本章是以理論知識為主的一章,且概念集中,多而抽象,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化學反應速率及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化學平衡的建立及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合成氨條件的選擇,這三部分內容是本章教學的重點。為了更好的理解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新教材引入了有效碰撞、活化分子等概念;為了進一步升華對化學平衡的認識,新教材又引入化學平衡常數。這些新增的內容在大綱中的要求都很低,其中有效碰撞、活化分子等在大綱中無明確要求,僅包含在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這一知識點中;化學平衡常數僅為常識性介紹。這些概念在教材中均是直接引用,對這些概念本身不要深究和擴展,只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通過這些概念能對重點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即可。千萬不要把甲種本、大學中的知識下放到這里。要尊重大綱的要求,僅以本教材為主,不要發(fā)揮太多。如,化學平衡常數僅作為常識性介紹,化學平衡常數K的表達式是以小注的形式出現的,不要求有關平衡常數的計算,對于平衡常數只須掌握2點即可:1、K值越大,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2、K不隨濃度的改變而改變,但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簡言之,要注意到新教材的變化,準確把握新大綱,分層次把握好教學要求,重點與非重點知識要處理得當,制定好教學的整體計劃。
2、改進教法,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
本章知識理論性強,難度大,對思維能力要求高。這樣就導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容易走老路(滿堂灌、填鴨式),也容易在教學過程中重結論輕過程。很顯然就難以全面落實好教學目標(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能力等方面),所以,建議大家:1、轉換觀念,角色定位要準確。不要做"先知"、"權威",而是做好"引路人"。我們引路讓學生去體會、去感知、去思考、去發(fā)現、去獲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2、教學活動設計精心準備,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多設計一些學生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在活動中學習。但要注意,"放"不是放任不管,必要的點撥、釋疑解惑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活動的設計是本章教學活動設計的一個難點,確實需要我們去精心準備,悉心鉆研。
3、加強實驗教學、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作用
實驗教學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同時也滲透了思維能力的訓練。本章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和規(guī)律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例如,"化學反應速率"一節(jié)配有相應的演示實驗和相應的學生實驗。根據學校的實驗條件,教師可將課后為鞏固知識、驗證知識的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這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得知識,還能引導學生根據實驗事實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從理論上探究原因。
4、精心設計知識臺階,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化解難點
通過可逆反應、化學反應的本質-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及與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系等內容的教學,為本章教學進行了鋪墊。教師在教學中,對本章難度較大的理論,1、要通過舊知識引入新知識,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分階段、分層次地逐步深化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運用啟發(fā)式,精心設計知識臺階,減緩知識坡度。2、要合理、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靜態(tài)的畫面轉變?yōu)閯討B(tài)的畫面,將抽象的文字轉變?yōu)橹庇^生動的圖畫,定能增強效果。
四、教學設計(略)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jié)教材是人教版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容,是電化學中的重要知識。初中化學已經從燃料的角度初步學習了“化學與能源”的一些知識,在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中,將從科學概念的層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較系統(tǒng)深入地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該節(jié)內容既是對初中化學相關知識的提升與拓展,又為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礎。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jié)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jié)課中“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學生在生活中對電池也有所了解。學生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學生對本節(jié)課會有所期待。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又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清楚地認識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初步形成原電池概念。
新浪微博:廣東省教師考試網
② 能夠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2) 過程與方法
① 學生通過對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學習,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基本過程和方法,初步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 能對自己探究原電池概念及形成條件的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通過探究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奧秘,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 贊賞化學科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貢獻,關注能源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能源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
教學難點:該內容特理論性強,抽象,難理解。學生很難在頭腦中建立電子在原電池正負兩極轉移的微觀模式。
五、說教法
教育學理論認為,選擇和采用教學方法時,不僅要根據學科的特點,而且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選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開了實驗,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課主要采用了實驗探究法、再結合問題探討法、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法等教學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在教學中還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便于
新浪微博:廣東省教師考試網
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六、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驗需要,采用分組實驗探究、問題探討、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等方法,并結合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實驗-觀察-討論-推測-驗證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原理和構成條件。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并學會運用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說教學過程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tǒng)一的,良好的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一)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建立新思維
我邀請學生一起動手利用西紅柿,蘋果讓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在這個現象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1) 引導學生復習金屬鋅和稀硫酸的反應,提出問題:
鋅和稀硫酸反應的類型屬于哪一類?
這個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fā)生變化?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用雙線橋法表示鋅和稀硫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以及數目?
(2) 通過分析鋅和稀硫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做出大膽的假設:如果讓鋅失去的電子在閉合回路中發(fā)生定向移動,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從而引導學生設
新浪微博:廣東省教師考試網
計出電子定向移動的閉合回路,得到銅鋅原電池的裝置圖。
(3) 通過分析設計,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教師因勢利導提出問題: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說明產生電能,依據能量守恒原則,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那么電能到底是什么能轉化而來的呢?和學生一起分析從而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
這種通過問題情景的引入方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又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進入學習主題,避免思維的盲目性。
(二) 師生互動,傳授新知
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分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兩部分。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采用分組探究,再結合設疑法,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法等教學方法,并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
1. 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教學:
教材中“構成原電池的條件”這一討論題,問題過于空泛,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單純的討論可能會無從談起。因此,我在這部分內容教學時,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依據之前設計出的銅鋅原電池裝置提出回題:如果更換銅鋅原電池中的部分電極材料,那么電流計的指針依舊會發(fā)生偏轉嗎?得到實驗方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設計的實驗方案,我把學生分為四大組,共八個實驗,通過分組對比實驗,根據實驗現象的不同,分析可能的原因,交流討論,得出原電池的構成條件,讓學生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
2.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教學:
原電池原理教學時,我采用問題引導,動畫演示,討論交流,歸納總結等方法。利用多媒體展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微觀示意圖,使學生直觀的觀察到原電池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的變化,如電子的定向移動,以及陰陽離子的定向移動,引導學生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在初中物理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通過電流的方向來確定原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并和學生一起討論總結判斷正負極的其他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大腦中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
最后利用銅鋅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解釋在新課之前的實驗現象,說明蘋果,西紅柿中含有電解質溶液,和銅片、鋅片以及導線共同構成了一個原電池裝置,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使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通過這個現象的解釋,使學生感受到化學世界的奇妙,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化學說課稿 篇5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規(guī)定:對于金屬的化學性質,要求了解一些常見的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據此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進一步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撥,學生通過復習回顧、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及其活動性順序,并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組織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實驗現象的良好行為習慣、從細微實驗現象差別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為了有效地落實課程目標,以構建主義思想為指導,尋找知識的最近生長點,注重對已有知識的調用與組合。本課題學習,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體會回顧生活經驗,感受到不同的金屬其活動性是不一樣的,結合化學實驗驗證自己觀點的科學性,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脈絡。本節(jié)課作為此課題的第二課時,我設計了六個問題,以啟發(fā)式教學為主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復習閱讀、觀察實驗和討論交流中不斷學到新知,讓學生學習活動拾級而上,知識構建水到渠成,并從中體會化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在實驗處理上,我將實驗順序作了一個小的變動,目的是為了解決同樣都是不能與酸反應的金屬如何通過實驗比較活動性的問題。為學生以后獨立解決相似問題提供一個示范。關于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我通過課后習題進一步鞏固,并特地設計一道選擇題,跟學生介紹,鐵在溶液中發(fā)生置換反應只能生成+2價的鐵。
化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jié)內容選自全日制高級中學化學課本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二節(jié)。主要內容包括:原子序數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以及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等幾個部分。并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屬基礎理論知識范疇,不僅是本書的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重點。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對學過的堿金屬‘鹵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規(guī)律性的總結,也為即將學習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學習奠定了理論知識基礎。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同學們才真正打開了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系統(tǒng)性的學習元素及其性質的科學大門。
3教材目標
(一)知識目標:(1).使學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元素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2).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3).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情感目標:熱愛、理解對規(guī)律探討的科學家
。ǘ┠芰δ繕耍哼M行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觀點教育:量變引起質變。通過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運用,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能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ㄈ┑掠繕耍航Y合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本來是相互聯系的和具有內部規(guī)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周期律的導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以及探求知識、不斷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核外電子排布與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難點: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二.教學方法:
1方法:誘思探究法──通過自學、討論、對比、實驗、設疑等方式誘導學生思考、觀察、分析、歸納、推理、探究。采用探索發(fā)現和遷移類比。思考討論,分析講解,探索規(guī)律,總結歸納,理解實質。結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學生初步掌握從大量的事實和數據中分析總結規(guī)律、透過現象看本質、宏觀與微觀相互轉化等科學抽象方法。
2.教具:投影儀、膠片。
實驗用品:試管、酒精燈、膠頭滴管、鎂帶、砂布、鋁片、蒸餾水、酚酞試液、1mol/L鹽酸、1mol/LAlCl3溶液、3mol/L硫酸、6mol/LNaOH溶液、培養(yǎng)皿
三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具有基礎理論知識的特點,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較多,且較為抽象,理論性‘聯系性較強。知識點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容易混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使學生能條理清晰,有邏輯的予以掌握。另一方面,本節(jié)課所使用的資料及實驗等比較多。本節(jié)課因為有演示實驗,也是本章的第一次實驗,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授此課并不會顯得十分枯燥,但本節(jié)內容的目的是在實驗驗證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的。若教師引導不好,往往易使實驗起到喧賓奪主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講授本節(jié)內容時,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其既動手練習,又動腦思考,從而激活他們的思維,使其認識上升到認知的高度,并鍛煉他們的抽象思維推理能力。因此,教師應注意合理安排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正確引導學生。指導他們刪繁就簡,學會舉一反三,更輕松有效的學習。
四教學過程
1.原子序數和周期性的概念的學習;運用生動的比喻-時鐘記時引出周期性的概念:這種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的現象,就稱為周期性。原子序數的學習則通過學習自學,歸納得出。
2.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學習。通過投影,展示表格等直觀材料引導學生依次思考.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
(1)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2)原子半徑;
(3)最高正價和負價;呈現怎樣規(guī)律性的變化?請學生總結并得出結論,教師予以糾正和補充。最后小結得出: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化合價均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
3.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以及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等幾個部分。
。1)通過復習堿金屬元素與鹵素,引導學生回憶并得到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2)演示實驗A組鈉、鎂與水的反應。實驗B組鎂、鋁與鹽酸的反應鎂鋁6mol/L鹽酸學生做實驗。根據判斷依據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順序:Na>Mg>Al再推廣展開到橫行縱列行與行之間,最終得出結論元素的金屬性也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元素非金屬性則通過對表5-8的分析,通過學生與教師的共同探討,得出結論元素的金屬性也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
。3)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的類比引出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捎伤嵝匝趸锖蛪A性氧化物的概念類比引出。
4.思考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并小結。得出結論元素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這個規(guī)律叫元素周期律。是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五學生學習方法:
觀察法,分析法,推理歸納法。
六反饋練習(投影)
化學說課稿 篇7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jié)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jié)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硅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系C的知識來學習硅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改精神。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類型的關系,晶體類型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系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硅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會將平面圖想象成為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于展示自我。在本節(jié)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與乏味感。
由于理論性較強。采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程,我準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zhèn)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后,我將給他們較為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實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讓學生閱讀課本,并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并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硅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硅在宇宙范圍內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硅的結構及其硅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通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通過討論晶體硅。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jié)的內容
歸納?偨Y。及時鞏固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并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五、總結
【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七篇】相關文章:
中學化學說課稿大全12-24
化學《元素》說課稿(精選5篇)11-30
化學反應的表示說課稿11-16
化學式說課稿5篇11-12
初中初三化學說課稿01-10
《制取氧氣》-人教版-初中化學-說課稿12-17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學-說課稿12-20
氧氣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2-10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說課稿11-12
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