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爬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云霧的形態(tài)、顏色的形貌,稱贊了廬山云霧的優(yōu)美神奇,抒發(fā)了熱愛自然風景的頭腦情感。縱觀全文的內容,可按“昔人的稱贊→特點的形貌→緣故原由的探索”分為六大段。此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但占的篇幅最多,并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實表現(xiàn)了本單位課本的講授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看成為本課文的講授重點。
細致品讀全文,我們還能了解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三言兩語地引用古代名浮名行稍加議論的措施,加強了稱贊的熏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趁熱打鐵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魄力,接納比喻、比擬、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云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接納多種講授本領,通過對文章中語言筆墨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了解文章的語言美、感覺廬山云霧的景致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故國江山的稱贊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yè)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并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fā)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xiàn)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fā)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yōu)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于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云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xiàn),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huán)節(jié):
①以學生的說話訓練導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啟發(fā)性的小結、提問,誘發(fā)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云霧的好奇心。
、诮處煹呐錁繁砬槔首x,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云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
、弁队捌募皶r展示。再現(xiàn)課文情境,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升華。
、芤远喾N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fā)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
、萁處熞猿錆M感情的課堂環(huán)節(jié)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蕩漾。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huán)節(jié):
、俨捎弥笇ёx第3小節(jié)——師生共讀第4小節(jié)——獨立自學第5小節(jié)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谝宰x范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煞轮,學會舉一反三。
、圩⒁庹n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讓學生明確并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著。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后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xiàn)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云霧,感受廬山云霧的美之后,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xiāng)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儆蒙稀吧衩、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诎匆笳、劃出描寫云霧的詞句并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勰7吕洌l(fā)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聯(lián)詞的理解,并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堋澳x→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個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峰”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么景物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云霧)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云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
同學們,廬山云霧是充滿神秘的,廬山云霧是令人心醉的,F(xiàn)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好嗎?
(二)細讀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云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云霧?
2.議:剛才,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云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云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引:這些地方的云霧各有什么特點?現(xiàn)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云霧有什么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xiàn)了廬山云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句)②你認為哪些詞句用得好?為什么?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游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眼間變成彌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
B.火燒云的變化真快,剛剛看上去(),轉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為什么?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并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才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xiàn)云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jié)。
16.匯報交流。在生匯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傩∝堘烎~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②雨斷斷續(xù)續(xù)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fā)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云霧對山鎮(zhèn)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云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zhèn)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zhèn)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為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這就是云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jié)方法,自學第5小節(jié)。
21.集體交流匯報。出示檢測題:
A.云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云海。
C.找出與以下結構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峰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三)總結全文,找出過渡
1.師憑據板書,小結學習內容。
廬山云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文句毗連起課文的內容的呢?
2.有情感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并要修業(yè)生舉行仿寫:《故鄉(xiāng)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四)作業(yè)。
1.片斷訓練:《故鄉(xiāng)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yè)本上的第3、4、5、6題。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chuàng)。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文,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類課文,是因為這類課文所寫之事往往淺顯易懂,文中所包的詩也往往是他們似曾相識或早已熟背的,特別能夠引發(fā)他們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夠幫助孩子們自己讀懂古詩,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它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xiàn)了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xiàn)的情景,便于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說教法學法
我想男孩子會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也許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所以我想初步感知課文對于學生來講,并不困難。難的是:一字詞的理解,如神勇無比、影影綽綽等;二是對“飛將軍”的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飛將軍”?李廣為什么能將箭射入石頭中?對于這一點,我想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的是李廣力大無窮,對“神勇無比”的體會則需要通過李廣的心理活動“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李廣的動作“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來感悟。而第四自然段“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則進一步說明了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因此,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是重點。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塞下曲》前兩行詩的內容,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后兩行詩的情境。
對于以上難點,我設計了從故事中理解古詩,通過古詩來講故事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并穿插表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后,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fā)現(xiàn)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班病钡囊宦,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边@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么?(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么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于他的朗讀,你有什么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么要引弓呢?)(將軍為什么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闭f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fā)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棱中”中的小問號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板書:清晨)“石棱”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xiàn)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ㄏ鄼C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睘槭裁慈俭@呆了?
僅僅驚嘆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沒在石棱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怎么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ㄒ欢䞍纱蠼M讀§3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ㄒ唬犊少F的沉默》一課講的是: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感到快樂;而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父母祝賀生日的。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不但要接受愛,而且要回報愛。
(二)教學目標:
1、讀懂得課文內容,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2、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ㄈ┙虒W重點: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ㄋ模┙虒W難點:體會沉默的可貴。
一、教學結構:質疑導向——探究體驗——深化主題——
讀寫結合。
二、教學過程:
。ㄒ唬┵|疑導向:
愛恩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于課文的題目發(fā)人深省,是教給學生提問題方法的好時機。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因為這兩幅插圖中人物神情的對比強烈,體現(xiàn)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利用課文中的泡泡“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會是什么呢?”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能夠提出問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ǘ┨骄矿w驗
《課標》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強化體驗,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挖掘課文中可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滿足學生想象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首先品析關鍵詞句,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之中;(沉默前孩子們的表現(xiàn))讓學生從孩子們的動作、神態(tài)中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如:異口同聲、神氣十足、興奮、-----快樂的交談。其次是結合插圖,根據生活經驗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沉默時孩子們的表現(xiàn))讓學生找出描寫此時課堂氣氛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想一想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對比后,孩子們感到慚愧。再次我出示課文中“我悄悄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之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這段描述,讓學生讀后提出問題:“孩子們不知父母的生日為什么還說孩子們可愛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并讓學生想象一下孩子們此時 能想些什么呢?目的是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中,從內心里產生要回報父母之愛的想法。這正是作者和我們要尋找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在探究體驗中,學生走進了文本,在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朗讀的形式抒發(fā)自己收費時的感受。
。ㄈ┥罨黝}
閱讀教學中,采用“對話”教學,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不斷生成,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墩n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雙方與文本對話的默契程度越深,師生之間的對話水平就 越高,課堂教學就有生機,充滿活力。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讓學生回憶沉默前、沉默時孩子們的表現(xiàn)后,引導學生體會沉默后的熱鬧場面。師生共同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圍繞課文中的話題或由文本生成出來的相關話題展開對話。在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這句話中的“我”指的是誰?(2)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獲得的享受是什么?這兩個問題就是圍繞課文中的話題、由文本生成出來的相關話題展開對話的。我想這樣的對話拉近了文本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在課堂的拓展延伸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又設計了“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這一話題,并配上了《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歌來渲染氣氛,讓學生在音樂中寫自己的心里話,而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學生感悟和體驗到了愛的真諦。使學生知道了在享受愛的同時,要回報愛。這樣的對話過程深化了課文的主題,提升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升華了學生對父母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知道了這沉默的可貴之處。
。ㄋ模┳x寫結合
本課的選材貼近學生的生活:一是以課進程為線索,
以師生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二是用抓住人物質神態(tài)、動作、進行細致的描述來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這樣的特點恰好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的好教材。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注重了以課文的線索為骨架,在學完課文后,利用總結板書來總結本課的寫作方法。并讓學生通過描寫反映對父母愛的回報的具體事例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描寫方法。做到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第六冊最后一課《剪枝的學問》。
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按事變生長的次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迷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的生理變革為線索,以輕松生動的筆調娓娓到來。末了,“我”的感悟寫得蘊藉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二、計劃理念和目的: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計劃時我以情為基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語文的緊張?zhí)攸c是“情”,注意情緒體驗是閱讀教學的根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變更學生的生存履歷,在老師全情緒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緒的閘門。本筆墨里行間蘊涵著作者富厚的情緒。引導學生聯(lián)合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生理變革知道“淘汰”是為了“增長”的原理。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當代教育生理學研究評釋,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課堂舉動,并影響和轉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老師通過筆墨信息“滿懷好奇”、“一臉迷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猜中去吸收、發(fā)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出筆墨的寄義,咀嚼出字里行間的意境。為此,我訂定了如下目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捉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根本讀懂課文內容,相識剪枝是為了來年能勞績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確“淘汰”是為了“增長”的原理。能構造語言,把本身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設計特色:
本課教學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意圖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學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1、復習導入,探究學文
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說后板書: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鞏固了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按照學生的意愿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孩子們帶著“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并想一想,為什么最感興趣?”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體展示了“紅云片片的桃園”,并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第———次去桃園,因為———”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yǎng)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學效果就會越好,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問題簡單,又感到新鮮有趣,這一環(huán)節(jié)巧妙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這樣一方法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為師生互動、為下一步的朗讀作好了鋪墊。
2、讀讀說說三進桃園,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園看到的情景,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應,依次展開,有機地拓寬知識面。通過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為孩子搭建一個展示朗讀的舞臺,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發(fā)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條?(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欲望。
“語文是讀出來的。”這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同時讀、思、議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書中達到目標。
引導讀好王大伯的話,這里存眷弱勢群體:我要找誰人這堂課沒舉過手的學生答復。豈非只要是粗壯的枝條就都要剪失嗎?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讀課文全班交換。同硯們憑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呢?互助學習,生生、師生互動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本關鍵給學生提供互助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換中學習既加強了互助意識又增長了情緒相同,同時使他們能自動思索,大膽表達,善于諦聽,共享結果。
我接著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我相信什么?懷疑什么?他憑什么就相信呢?教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lián)系文本。
王大伯說的話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必須要驗證驗證就一起走進夏季桃園。自由讀課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么樣了?當小作者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他為什么會吃驚呢?
4、感情朗讀,整體回歸
在學生了解小作者三個季節(jié)都在關注著王大伯的桃園,從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以后,請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讀,再次感受。
通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么感受?想說的,想做的都可以談。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升華情感,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真正做到“課已畢,趣猶存”。
5、總結升華
生存中有許多的學問,我盼望各人做生存中的故意人,到處把穩(wěn)生存,用一雙善于發(fā)明的眼睛去視察,善于思索的頭腦去探索,你肯定能成為生存中有學問的人。這一關鍵報告學生從社會生存中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勉勵學生從講義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體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索我從王大伯話里悟出了什么原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接洽自身現(xiàn)實說說“淘汰”是為了“增長”原理,這樣操縱旨在讓學生更深刻地明白“多”不愿定比“少”好,是對他們課內知識的延伸,也是為了滿意孩子無窮的求知欲,更好地引發(fā)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
2、作業(yè)拓展,實踐體驗
末了,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yè),用多媒體出示作業(yè)內容:接洽現(xiàn)實說說“淘汰”是為了“增長”這個原理。
在開放的、自主的運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本領和動手本領,造就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存的情緒。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春天,我?guī)е环菪老、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小學,和這里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紤]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復品嘗,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啟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后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后,再全班反饋,并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fā)現(xiàn)《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于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啟發(fā)。
基于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fā)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悅。
3、惜春:從春的喜悅中感悟春光雖美,韶華易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為詩情,將詩情化為畫意,描繪春天,贊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于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著這份自信,更帶著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考慮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但教學過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业淖詈笠徊糠窒Т壕谷粵]有時間來演繹!一種失敗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居然不投入,不熱情!而且還有那么多老師聽課?是我的詩情不夠?是我的教學設計有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首先,是板書雜亂無章。當學生把詩人的心情猜測出來后,可引導學生給這些詞語歸歸類,這樣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同類的詞語,雜亂無章,而且浪費時間。陳主任指出這個板書簡直就是空洞無物。是呀,我為什么不讓學生把找到的“證據”寫在黑板上,而不是寫寫什么心情的詞語?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本,導致后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里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fā)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么有關春的詞語,詩句,于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說“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著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著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8課,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fā)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jié)、細節(jié)和有關環(huán)境氣氛。
進行授課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 學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識,以及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事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文后的“資料袋”介紹的是中國國際救援隊,也放在教學課文前作為新聞背景來閱讀,以增加學生對這一組織的了解。
開始講課時由于本課是一篇通訊,在教學時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引導學生熱愛課文,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讀文訓練,在讀中悟,在悟中思。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信息。這一次的閱讀要求是“宜粗不宜細”,鼓勵學生用跳著讀的方法。隨文識字,多種方式再現(xiàn)鞏固生字;結合語境理解重要的詞句。創(chuàng)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
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教師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后,抓出與問題有關的信息:首先,地震發(fā)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qū)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fā)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xiàn)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這些內容學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師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那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里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同研究。再經過朗讀感悟。如:“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zhàn)斗!蓖队俺鍪荆骸八麄円幌萝,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幸存者……”指名讀——學生練習讀——小組集中精神誦讀→學生理解分析→教師小結過渡引入圖片→投影出示相關圖片。同學們面對著此情此景,你難道不想說些什么嗎?(學生暢所欲言)。這時候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又如:“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前往救援!
學生理解分析。
由教師點撥、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
教師小結:因此,他們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這時回顧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fā)自內心的祝愿!卑褜W生的情緒引向高潮。最后圖片賞析,結束全文: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xiàn)。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學生看圖片→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學生表述)這時候教師不失時機地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呢?(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谇宄n文內容后,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使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學文中,領悟深刻的主題思想,激發(fā)起熱愛和平感情。教師再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新聞的語言要求客觀、準確、樸實、簡潔,盡量讓事件本身說話,作者的觀點就在事件的敘述當中。這篇通訊雖然也有抒情、議論,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觀報道中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并在平時閱讀報紙時,增加獲取信息的能力。
本篇課文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jié)的描寫,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二是繼續(xù)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創(chuàng)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學生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理。圍繞重點,體會國際社會中的理解與幫助。
在《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一書中曾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系到培養(yǎng)讀寫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的一種發(fā)展性閱讀。發(fā)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fā)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安排閱讀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
結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安排的:在學習本課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借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并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問題的提示,在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課題導入課文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于學生漸入佳境。
板書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xiàn)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并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14課《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一、教材解讀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是一篇語言淺顯易懂,看似平淡卻含義深刻的童話故事。通過講述小駱駝因小紅馬嘲笑他難看而委屈,到沙漠里親身體驗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駝峰、腳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認識到自己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故事,賦予我們這樣的道理:我們要辨證地看待事物,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對于自己,更要樹立起自信。課文富有情趣,寓動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全文以對話敘述為主,條理清晰,圍繞“自豪”層層展開,步步深入,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與小駱駝的情感變化交織描寫,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因小紅馬的嘲笑,小駱駝感到很委屈,接著在媽媽帶其到沙漠走一趟時,由起初的擔憂到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駝峰、腳掌和睫毛都很有用,感到由衷的自豪。外表雖然不好看,但駝峰、腳掌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卻是其它動物所不能比擬的,文中,駱駝媽媽正借此,引導小駱駝通過沙漠之行,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用處,悟出:外表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用處。使文章表面內容淺顯,卻又意味深長。
二、目標定位
課文中生動,富有情趣的故事情節(jié)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而課文中所描繪的沙漠景象畢竟離我們較遠,對沙漠的了解很少,有的也只是從電視畫面或課外書籍上了解到一些。據以上分析,基于對新課標教學要求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考慮,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以下四方面: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鋪天蓋地”、“委屈”等,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對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懂得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感悟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
4、通過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掌握相關的動物常識。
其中,教學重點是:(1)感悟課文內容,知道駱駝的駝峰、腳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處。(2)充分理解小駱駝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是: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悟課文蘊涵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三、教學流程:
如何讓三年級的學生通過這童趣橫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較到位地感悟文章賦予我們的深刻道理呢?根據文章及學生特點,創(chuàng)設與課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真正走進小駱駝的這個角色中,在步步推移的比一比,看一看,讀一讀,問一問等學習活動中,揣摩體會小駱駝的心路歷程,情感變化,從而在角色體驗中感悟: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主要預設了以下幾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聯(lián)系生活,緊扣題眼,理解“自豪”
1、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知道什么是“自豪”嗎?你曾經為什么事感到過自豪?
2、在此基礎上,過渡: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跟“自豪”有關系,板書課題:我應該感到自豪。此時此刻,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我”指誰?因為什么事而感到自豪?為什么說“應該”、“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ㄟ@一環(huán)節(jié)首先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理解“自豪”,再對課題提出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呈現(xiàn)出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學習活動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初識“自豪”
1、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散”;結合課文,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鋪天蓋地”、“委屈”等。
2、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此過程中,對于文中難讀的長句子相機指導學生讀準、讀通,注意停頓等,如本文中的第一段,從而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隨后,再組織學生通過相互交流,了解課題中的“我”是指小駱駝,小駱駝為自己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里有特殊用處而感到自豪。
。ㄟ@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正音和辨析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并能讀順讀懂課文,為后面的精讀課文作好鋪墊。)
接下來,我著重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也就是)
學習活動三:入情入境,角色體驗,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較,體驗“委屈”
1、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一天,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小紅馬看見了(點擊課件,書上插圖),小紅馬對小駱駝說了什么嗎?
出示填空:你的(腳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長著(兩層眼毛),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多難看呀!
。1)引導學生看圖,了解小駱駝腳掌、眼睫毛和駝峰不美的外形特點。
。2)觀察小紅馬的神態(tài),抓住“噴著響鼻”看出小紅馬看不起小駱駝。
2、想象:假如你是小駱駝,對小紅馬的嘲笑,你會想些什么呢?
3、指導讀,讀出小紅馬“噴著響鼻”瞧不起的態(tài)度,嘲笑的語氣以及小駱駝委屈、自卑的內心。
4、聽了這些話,小駱駝十分委屈,于是它把這些話告訴了媽媽,駱駝媽媽是怎么說的?指名讀,讀出疼愛的語氣。
。ㄟ@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朗讀對比、情景想象,快速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由小紅馬的神情感悟小駱駝委屈、自卑的內心。這為學生后來的情感投入鋪設了橋梁。只有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領悟課文內容。)
過渡:正因為小紅馬說它難看,所以小駱駝覺得挺委屈的。于是,媽媽決定和小駱駝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了解沙漠
。1)說到沙漠,你對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說給大家聽聽……
。2)點擊課件——沙漠,讓我們來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樣的?
。3)在課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寫沙漠的句子和詞語,你能快速讀一讀后,把它找出來嗎?
。4)交流,點擊課件——沙漠詞語:茫茫的大沙漠 無邊無際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風沙鋪天蓋地的沙漠 (讀好這些詞語:大、無邊無際、風沙鋪天蓋地)
。5)我們說了沙漠,看了沙漠,讀了描寫沙漠的詞語,此時,大沙漠給你一個什么印象?(沙漠廣大無邊,氣候干燥,很少有綠色植物,沒有水流,風沙很大,還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隨時有生命危險。)
。ㄟ@一環(huán)節(jié)中,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進行了融合,在看、讀、說等層層遞進的活動中,以朗讀做為語言積累的路徑,借助課件媒介幫助學生感受沙漠的惡劣環(huán)境,建立對沙漠的了解,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小結并過渡:雖然沙漠里的氣候如此干燥,環(huán)境這么惡劣,可小駱駝和它的媽媽還是愉快地結束了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駱駝還有了新的想法。
2、引導質疑
(1)點擊課件——最后一節(jié)
。2)讀讀這一節(jié),思考一下,你特別想知道什么?(交流篩選后點擊課件——2個問題 小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小駱駝因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同樣重要。這里,采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已緊緊扣住了學生的心弦!
3、走進沙漠
過渡:問題的答案就在3、4小節(jié)中,下面我們同桌兩人自己學習3、4自然段。先讀讀課文3、4節(jié),看看哪對同桌完成地最快。
。1)交流前提示,你們可對其中最感興趣或最有把握的進行交流。
。2)學生交流,隨機出示:(點擊駱駝相應部位,出現(xiàn)文字)
A、駝峰:點擊課件:駝峰和文字
望著無邊無際的沙漠,小駱駝?chuàng)牡貑枊寢專骸霸僮呦氯ィ覀凁I了怎么辦呢?”媽媽說:“我們背上的那兩個肉疙瘩叫駝峰,里面貯存著養(yǎng)料,足夠我們路上用的了。” (板書:貯存養(yǎng)料 )
同桌分角色讀,男女生讀(讀出小駱駝的擔心和媽媽的自豪)
B、腳掌:點擊課件:腳掌和文字
媽媽又指著腳下松散的沙子,對小駱駝說:“多虧我們的腳掌長得又大又厚,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里怎么拔得出來呢?”
比較句子: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里怎么拔得出來呢?
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就拔不出來了。
聯(lián)系我們對沙漠的了解,你覺得哪句話更能表現(xiàn)這種情景呢?
誰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抽讀、評讀、齊讀。
C、說話間,一陣風鋪天蓋地刮過來。媽媽讓小駱駝俯下身子,閉上鼻孔和眼睛。一會兒,風沙過去了,小駱駝的鼻孔和眼睛里沒進一點沙子。
點擊課件——風聲,感受風鋪天蓋地。
想象當時的樣子,讀好這句話。板書:擋住風沙
D、師小結:原來看似難看的駝峰、腳掌、眼毛都有這么大的作用啊!其實,駱駝在沙漠里能馱人載物,是其他動物不能代替的,所以,這看似難看的駱駝,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讓我們分角色朗讀3、4小節(jié),再次體會駱駝駝峰、腳掌、眼毛的作用。
。ㄟ@一環(huán)節(jié)中,扣住詞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實語文雙基,交流分享重點學習駝峰、腳掌和睫毛的特點和作用,并通過層次朗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讀,體會自豪之情。突破本課的學習重點。)
第三步:再扣課題,領悟道理
1、再次引讀第五自然段:沙漠之行結束了,小駱駝默默地想:我們的駝峰、腳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處,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呀!
2、直指課題,這里以小駱駝的想法作為了題目,讓學生說說小駱駝因為什么事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ㄟ@一環(huán)節(jié),將學生自己積累的知識轉換為比較簡潔的文字,培養(yǎng)他們的概括能力,明白課題的意用意,并且是學生對整個學習內容有一個簡要回溯,為他們運用語言做好鋪墊。)
過渡:后來有一天,小駱駝又去溪邊照鏡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紅馬,小紅馬說:“瞧,你長得這么難看,還照什么鏡子?”如果你是小駱駝,你會怎么說呢?讓學生進行續(xù)編。
第四步:拓展思維,發(fā)展語言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滲透:雖然外表不美,但是卻很有用,也是值得自豪的。
。ㄟ@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鼓勵學生說自己積累的話,使學生能運用所學課本上的語言,進行表達說積累的話。在這樣的語言活動中學生語言就比較規(guī)范,言語質量就相應提高。進一步領悟深刻哲理,點名題意)
第四個學習活動:拓展表達,回歸生活,強化“自豪”
1、其實,小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還有很多。課件出示《沙漠之舟》這篇短文,引導學生讀一讀,再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選擇文章中的內容自由地說說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誰說得又多又準確。(比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們駱駝的嗅覺特別靈敏,能在3里內辨察和感覺到遠處的水源;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駱駝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隨其父母漫步沙漠。
2、駱駝有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F(xiàn)在請你說說幾句話,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同時提升本課的主題,學生由駱駝的自豪引發(fā)到自己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它條理清楚,呈現(xiàn)文章的線條,簡單明了,突出文章重點,起到有條理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因此我設計這節(jié)課的板書是:
14、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腳掌(又大又厚)→防止陷沙
睫毛(雙層) →遮擋風沙
駝峰(肉疙瘩) →貯存養(yǎng)料
。ㄎ (自豪)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講述的是一個發(fā)生在愛丁堡的故事:賣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為了歸還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被一輛馬車軋斷了雙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館給先生還錢,臨時前掛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買火柴的先生被感動了,答應小珊迪永遠照顧他的弟弟。小珊迪懷著感激死了。
全文語言平實,卻閃現(xiàn)著作者對小珊迪的無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著誠信的精神光輝!缎∩旱稀芬徽n講述的故事年代久遠,并且遠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人教社選擇這一課大概并不是想通過它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畢竟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遙遠了。那么它的現(xiàn)實意義何在?我想,這篇課文打動我們的不是文章的語言和寫法,而是小珊迪貧困的處境、是小珊迪為生計而乞求叫賣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窮志不窮的骨氣、是小珊迪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而這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質,也正是本文獨特的人文價值之所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帶著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悟情。重點落實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敘述順序,并沿著文中的“我”的感情的變化深入到語言文字中去研讀,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本設計為第一課時教案)
3、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從中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
創(chuàng)新點:在小珊迪受傷,七個便士不知去向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
二、說教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為四部分“談話導入____整體感知____研讀悟情____小結全文”
(具體見教案)
三、說教法和學法
遵循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即“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協(xié)商、交流評價”,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怡情。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瑯瑯書聲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
在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中有一條是“主動探究”。具有探究品質,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本質特征之一。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是教育創(chuàng)新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語文,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語,其學習有著深厚的探究基礎和廣闊的實踐空間。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同。在語文教學中,一句話該怎么讀,一個詞語是什么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內,F(xiàn)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課為例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嘗試。
探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師生之間形成這樣一種特定關系: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并由此誘導學生做出探究的反應,發(fā)展有益于探究活動進行的情感氛圍,為學生提供契機。學生通過探究性思考,達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知識的目的。
本課的教學以“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小珊迪?”為探究點,以這一個大問題板塊的學習直接而高效地與文本對話,落實探究過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課文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探究活動,學生在這一探究活動中,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激發(fā)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內核。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體驗作者的情感,品賞、運用作者表情達意的語言,是提高學生言語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課的教學中,緊緊抓住情感這條主線,通過動情的朗讀,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語對象轉換成鮮活的形象。采用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各種形式,以期引起認知的共識、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共振。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想通過扎扎實實的讀書,深深切切的感受,讓可憐、善良、誠實、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學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輔相成,相映生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的確,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tǒng)一,它才能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發(fā)揮語文育人的個性特色。探究性學習畢竟是一種學習方式,然而,語文課畢竟姓“語”,我們語文老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己任。
語文教學中提倡學生探究性學習,我認為聽說讀寫還應該有機結合,扎實訓練。
四、說媒體運用:
本節(jié)課采用電教手段,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自學生字情況,用幻燈的形式導入新課,配上音樂,以起到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小珊迪》一課的設想及探究性學習的一點粗淺的認識,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說課稿12-20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放飛蜻蜓說課稿11-02
三年級語文下冊《果園機器人》說課稿12-17
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松鼠說課稿12-09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說課稿12-17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10-07
三年級下冊《詠柳》說課稿12-17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槐鄉(xiāng)五月說課稿11-03
三年級下冊《乞巧》《嫦娥》說課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