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1
教材解讀:
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拓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基礎之一。本冊教材先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再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并對數的理論進行整理,在兩部分認識數教學中間安排十進制計數法,知道數位,數級,對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也對億以上數的認識起承上啟下作用。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綜合知識的滲透,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教材提供了較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不僅為學生認識大數提供豐富的內容,也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突出數概念教學,從數學的高度把握十進制原理,培養(yǎng)數感。教學內容的呈現給了學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間,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思路,如:讀、寫數的法則教材上不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讓學生通探究自主過討論得到。
教法學法:
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于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chuàng)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后,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于數位、數級,十進關系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發(fā)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
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guī)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對于新的計量單位毫米,學生通過使用直尺,已經有了一些感性認識,計量單位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它對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課程標準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個體的發(fā)展服務。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身心發(fā)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诖,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除了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這個知識目標外,重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存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在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課.件.園)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中,為了不讓學生一味的接受和積存知識,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們注重借助直觀教具和多媒體,運用多種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分小組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他們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在輕松的氛圍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一系列活動,互相合作,集體探討,獲取知識,應用知識。
說教學過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實踐能力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诖,《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中,對于分米的教學,我把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自主探究。例如教師問:“關于分米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接著出示1分米的尺,讓學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長度,并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估一估、畫一畫、數一數、量一量等環(huán)節(jié)加深對一分米長度的印象,通過自已的操作來發(fā)現知識,學習知識。
二、以層層引入,導數學新知
接受式的學習固然同樣給了學生科學概念的結論,卻沒有給學生一個探索和探險的經歷,學生隨之失去了培養(yǎng)科學精神、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的機會。會發(fā)現學生把知識“拋”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對教學知識主動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時,對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進率關系,我們沒有硬性灌輸,而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出發(fā)對教師所講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釋,重新建構起新的認知結構。在比較、分析、推理之后,學生形成了新的知識體系,也就是不同單位的長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從而真正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
在認識毫米時,教師先讓學生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問:“你發(fā)現了哪些有關毫米的知識?”當學生說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時,教師立刻出示課件并引導問:“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讓學生來數一數,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師繼續(xù)問:“那么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請學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體有哪些,加深對毫米的認識。
三、讓趣味練習,促知識鞏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富于挑戰(zhàn)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及交流等等數學活動?墒窃谏燥@枯燥的練習中,如何來體現數學學習的挑戰(zhàn)性,如何讓數學練習也能深深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們設計了“小明的日記”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讀日記的過程中發(fā)現了錯誤,笑聲不斷,教師就因此而提問:“你們笑什么?”學生指出各種錯處而改正,整個改錯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節(jié)就讓數學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的親切,久而久之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積極地情感。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ㄒ唬、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及長、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1) 給出了兩種計算的方法:一種是直接應用周長的含義將各邊的長度連加; 另一種是根據長、正方形邊的特征列出簡便的計算方法。不僅體現算法多樣化,同時體現了思維的不同水平。
(2) 在探索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概括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公 式,以便在解決問題中靈活運用,體會數學的抽象和簡潔。
。ǘ、學生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們都有4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jié)課學生學習《周長》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在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經歷,這些能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在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公式時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利用這些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通過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3. 在探究周長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說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著課程標準,我在認識了本節(jié)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學生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精品】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三篇】相關文章:
西師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旋轉與平移說課稿11-04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擲一擲說課稿11-04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錦集8篇10-04
三年級上冊說課稿《西湖》12-20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10-11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10-10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10-09
數學三年級上冊日記12-21
三年級上冊課文《西湖》說課稿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