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精選2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
我說課的內容是《直角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省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八單元《直角的初步認識》中的第二課時。
教材先讓學生認識角,再讓學生認識直角。角的初步認識這部分教材,先讓學生觀察實物,如三角板、紅領巾、扇子來認識角,然后再讓學生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分針轉動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實物抽象出角的圖形。這里不給角下定義,只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邊和頂點,會從給出的點畫角。對直角的初步認識就是以這第一課時角的初步認識做基礎。本課的具體教學內容是教材第114~115頁的內容及相應的“做做畫畫”,第116~117頁練習二十二第5~9題。教材的第一項內容是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板來說明什么是直角。接著通過讓學生觀察課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來加強對直角的認識。然后說明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來比一比。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直角。教材在“做做畫畫”中安排了對位置變化的圖形作判斷,以及用紙折直角和在方格紙上畫直角等練習,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使學生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與評講,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難點是使學生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過程:
通過對教材的認識與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是復習引入:
首先,讓學生判斷一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說明理由。
其次,讓學生舉例說明見到過哪些物體上的角。再次,讓學生指出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幾個角。這部分的教學通過對前一節(jié)課認識的角的復習為認識本課的直角作鋪墊。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首先,就剛剛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幾個角提出疑問:“看了這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幾個角,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個相同的角。教師追問:“你知道像這樣的角叫什么名字嗎?”然后說明什么是直角,抽象出直角的圖形,并說明表示直角的標記。接著讓學生舉例說說見到過哪些物體上的直角。這兒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舉例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fā)現并掌握新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畫畫”第一題的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爭論。那么就讓學生小組討論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組交流、研究,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與說明。接著再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判斷。這兒的教學讓學生在矛盾中提出疑問,然后進行思考、討論與探索,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利用發(fā)現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驗證所發(fā)現方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這樣讓學生對新知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讓學生試著自己動手畫出一個直角,然后介紹各自的方法,教師組織學生研究、討論,給予肯定與指導。接著教師再一邊示范,一邊小結用三角板畫直角的方法,并讓學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紙上畫兩個直角,即“做做畫畫”第三題。這兒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讓學生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第三部分是實踐應用。
首先,完成“做做畫畫”第二題,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動手折出一個直角來,折好后交流自己折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練習二十二第5題,進一步鞏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的方法。再次,完成練習二十二第6題,通過畫直角標記不僅可以看出學生對直角的判斷能力,而且為以后的識圖做了一個鋪墊。
接著,完成練習二十二第8、9題,通過找直角與找隱藏著的角,發(fā)展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最后對全課進行總結,并布置作業(yè),完成第7題。
通過以上的三大步驟的教學活動,基本體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能完成本課教學內容,使學生在主動觀察、嘗試、驗證、討論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通過看、找、比、畫、折、想、說、練的過程中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親歷性”,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2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6冊第23頁上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jié)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系到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相關知識。學生對小數意義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本節(jié)課就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讓學生經歷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并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實現認識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俳Y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谀苷J、讀、寫簡單的小數。
、叟囵B(yǎng)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倌芙Y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②具體認識小數的特征。
③學生能正確讀、寫、認小數。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五、設計理念:
因為本課中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小數。為了完成從分數到小數的過渡,我力求在課上體現以下幾點:
1、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元數,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情況。本節(jié)課選用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出發(fā),緊密結合“笑笑買文具”這一具體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數的現實作用。
2、體現數學教學的樸素與真實。從“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引出“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讀法”“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寫法”等知識內容,很有數學味。
3、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教學中小數的認識及小數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學生自我觀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教師應在其中起到引導者及合的作用。
4、在課堂設計中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對小數的理解到對小數特征的體會,應具有層次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小數。
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ㄔ谶@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引領學生輕輕松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地應用。另外還可以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ǘ┞撓祵嶋H,探究發(fā)現。
1、小數的認識。
(1)觀察情景
。2)在班內匯報交流,讓學生讀出小數: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注重讓學生充分交流想法,因為小數表示價格在生活中比較常見,許多學生已經有體驗,并已了解部分相關知識,讓學生交流互學,效果會比較好。)
(3)你能說說小數的特征嗎?
。ā靶怠睂τ趯W生來說,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觸認識。對于小數各部分的認識應以教師的介紹和強調作為重點,不必讓為學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討論,以免誤導。)
2、小數的讀法
。ㄗx小數和寫小數的學習過程要求每個學生都開口讀一讀,動手寫一寫,才能使知識落實到位。)
3、小數可以表示什么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做小結:整數部分是幾就是幾元,小數點后的第一位數是幾就是幾角,第二位數是幾就是幾分。
4、小數的寫法。
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班內反饋。對做全對的學生進行鼓勵。
。ㄈ╈柟绦轮卣箲。
1、完成書上練一練
2、實踐活動。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3
一、說課標
。ㄒ唬┱n程目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課程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總目標: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而新課標則將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統(tǒng)一概括為過程與方法。各個方面密切聯系、相互交融。根據學生發(fā)展的身體和心理特征,《課標》又把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各階段間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四年級處于第二學段,以第二學段的學段目標為依據,下面我就從這三方面來說一說本冊教材的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萬以上的數;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
2.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fā)展推理能力,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2.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獨立思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
2.初步養(yǎng)成樂于思考、勇敢質疑、言必有據等良好品質。
(二)內容標準
根據課程標準,數學學科的內容又可以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下面,我就從這四大領域來闡述本冊教材的內容標準。
數與代數: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萬以上的數并會用萬為單位表示大數。
2.在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關系。
圖形與幾何:
1.結合實例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
2.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線段最短。
3.了解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量角器進行測量。
統(tǒng)計與概率: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根據統(tǒng)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綜合與實踐:結合實際情境,體驗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說教材
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說教材。首先說教材的編寫特點。
(一)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編寫特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素材緊貼學生的現實生活并具有時代意義,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認識社會。本冊教材有計劃的引導學生熟悉生活,認識社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比如第二單元繁忙的工地、第三單元保護大天鵝、第四單元交通中的線、第五單元收獲的季節(jié)、第六單元快捷的物流運輸、第七單元小小志愿者、第八單元新校服這些信息窗內容則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與之息息相關的事情。
2.優(yōu)化單元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本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優(yōu)化單元知識結構。例如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知識編排上將乘除法的口算、筆算有機結合,便于學生理解計算策略的多樣性。
3.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
在“自主練習”板塊中,除了有一定的基本練習外,還設計了許多“綜合信息窗”,由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4.注重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評價。
教材在每個單元的后面都有“我學會了嗎?”、“問題口袋”和“豐收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我回顧整理和反思評價,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
(二)編寫體例
在2022年審核的青島版教材中,其欄目的設置可謂是獨具匠心、特色鮮明。信息窗、合作探索、自主練習、你知道嗎、我學會了嗎、問題口袋、聰明小屋、豐收園、智慧廣場。他們在整套教材中發(fā)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每一個欄目,教材都賦予了它一定的內涵和功能。下面我就逐一進行解讀。
信息窗:通過情境形式,引導學生獲取信息,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合作探索:就提出的問題通過多種形式共同解決,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自主練習:形式多樣,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及時鞏固和練習所學知識。你知道嗎:開闊學生視野,了解更多與數學相關的資料。
我學會了嗎:考察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出自我評價。問題口袋:對學習中不屬于本課所學的問題,暫時放入“問題口袋”,一旦具備解決能力,隨時取出加以解決。
聰明小屋: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動腦思考能力,進一步提升數學思想,增長智慧。豐收園:通過自評與互評相結合,便于學生養(yǎng)成評價與反思的習慣。
智慧廣場: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認識數學價值。
(三)內容結構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八個單元和兩個實踐活動。
按照數學學科的四大領域來劃分,其中,第一單元萬以上數的認識,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第六單元解決問題,第七單元混合運算屬于數與代數領域。這五個單元的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第三單元線與角,第四單元平行與相交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第八單元條形統(tǒng)計圖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實踐活動蕩秋千和全家自駕游屬于綜合與實踐領域。
(四)教材立體式整合
“數與代數”方面,在學生已學過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了本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乘法打下了基礎。同樣在已學過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了本冊除數是兩位數的知識,為以后學習小數除法打下了基礎。各個階段的學習可謂是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特點。“圖形與幾何”方面,學習線與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為今后學習角與三角形的認識、多邊形的面積打下了基礎!敖y(tǒng)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書中所學的條形統(tǒng)計圖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下一步將繼續(xù)學習折線統(tǒng)計圖和復式統(tǒng)計圖?傊,教材的編排始終秉承著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的總結與利用,又為后續(xù)學習更復雜的內容奠定了基礎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說建議
說建議可從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三個方面進行。
(一)教學建議
1.創(chuàng)設活動場景,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教學。
創(chuàng)設開放的活動場景,讓學生感興趣,并自覺利用各種感官全方位地攝取信息。
2.注重“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他們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
3.激勵課后延伸,讓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信息,主動運用數學知識、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在認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
(二)評價建議
結合課程標準,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評價建議。
1.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
數學學習過程評價是指通過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測評分析,評估學習活動本身的效果,調節(jié)學習活動過程,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而進行的評價。比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使用口頭評價。例如:對,書寫非常工整!你的解法有創(chuàng)意,連老師都沒想到!真棒!你的想法真有趣,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等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評價主體應多元化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促進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3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可以通過課堂觀察、成長記錄袋、測試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全方面的反思自我。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要做教材的開發(fā)者、創(chuàng)造者,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
1.運用生活資源:在學習教材內容時,可以巧妙的結合生活,利用生活資源。講解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2.利用其他學科資源:其他學科與數學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要從其他學科中開發(fā)資源,來促進數學教學。
3.開發(fā)數學文化資源:適時地為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歷史等文化,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開發(fā)網絡資源:充分利用并開發(fā)網絡資源。比如制作課件,可以形象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和課題相關的短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能做到研說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為載體把握數學新課標,構建高效新課堂,這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各位領導、老師們,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年級數學:筆算除法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1.首先,我來說說教材。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節(jié),教科書第81、82頁的內容。
2.本節(jié)課是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和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首先呈現圖書室的情景,并借此場景引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分別通過估算、擺小棒、圈劃方格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試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除法算式的寫法及意義。之后,教材還安排了一些相應的練習題,其意圖在于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夠熟練的進行計算。
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對原教材進行靈活的處理:用選拔配音員的情景導入新課,力求讓學生把枯燥的計算學的興趣盎然!
3.對于本節(jié)課來說:一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節(jié)課試商的難度加大,計算的過程更加復雜;另一方面,我校地處偏遠農村,學生的接受能力較低,而且,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都處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因此,學生在試商方法的掌握會上存在一些困難.
4.綜合各種實際情況,我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知識自主探索筆算時試商的一般方法,并會確定商的一般位置;
。2)使學生會用估算的方法計算除數是整十數、商一位數的除法,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
(3)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通過本課學習,培養(yǎng)學生書寫整潔、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5.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
掌握筆算除法的算理,和正確的書寫格式,能正確筆算。
教學難點是:試商的方法及商的位置的確定。
6.為了順利實現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具,此外,我還為學生準備了小棒和方格紙作為學具。
二、說教法、學法。
接下來來說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薄敖處煈ぐl(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基于上述的教育理念,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上,我突出了以下三點
。ㄒ唬┦前褦祵W與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是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ǘ┦窃诮虒W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用數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此外,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
三、說教學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共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在本環(huán)節(jié),我首先要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嗎?今天老師就為大家?guī)砹似渲械囊粋片段,請看(播放)。播放動畫片的同時,我會說:怎么沒有聲音呢?你們能給這個動畫片配音嗎?那老師就要進行一個小小的面試,看哪些同學能當上這個動畫片的配音員。這樣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起到了課未始,趣已生的效果。這時,我再出示條件,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良好習慣。這時,學生的學習進入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環(huán)節(jié)中,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次。
1、教學兩位數除以整十數。
在這個層次的教學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點研討、反饋練習來體會試商的方法和除法算式的意義,把探索的時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
這時,我要對學生說:為了盡快選出動畫片的配音員,這三個問題中,哪個問題的解決可以達到目的?當學生說出是第一個問題時,我就讓每位學生自己解答“要多少天才能面試完”的問題,并且提示學生:可以聯系舊知、也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圈一圈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當我發(fā)現學生能能夠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時,我要及時給以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之后,我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解決方法。這樣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之后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改變自己認知上的單一性。這時,學生對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的算理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
接下來,我會告訴學生,本題的`計算還可以用豎式表示,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筆算除法,并且板書課題。接著,我放手讓學生把舊知遷移到本題中來。學生列豎式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掌握學生的豎式寫法和學生知識遷移的水平。我發(fā)現學生能正確列示時,就及時給予鼓勵,并請他將自己的算式進行板書。接著,我引導學生重點研討:商應該寫在什么位置上?商不為0時,余數怎么寫?商和余數的單位各是什么?在集體研討時,將豎式與學生的口算過程進行對比,使學生明白3必須寫在各位上的道理。這時,我再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在訂正時重點檢查商的位置。這樣,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就更加徹底了。
2.教學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在本層次的教學中,我首先要對學生剛才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給予鼓勵,增強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自信心和決心。
這個層次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重點研討、算式對比、回歸生活來達到教學目的。我會對學生說:如果要求當配音員的同學增加到了140人,每天還只是面試30人,要多少天才能面試完呢?你能列出豎式來計算一下嗎?這樣設計,是放手讓學生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算式的寫法進行遷移。在學生獨立探究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對于書寫正確的學生,我首先要給予鼓勵,并讓他板書自己的算式。這時,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研討:說說自己是如何試商的?并解釋商寫在個位上的理由。我還要根據教材上的示意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算理。這樣設計,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對試商的方法和商的位置有了更加透徹的理解。利用直觀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也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身心規(guī)律。接下來,引導學生對兩個除法算式進行對比,找出兩個算式的異同,并且重點引導學生說說: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當前兩位不夠除時,應該怎么辦?用來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記憶。最后再引導學生思考:要用幾天才能面試完?使學生明白:需要5天才能面試完,因為余下的20人,大約還需要一天。這樣的設計,是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系起來。
3.看書質疑,解答疑問。愛因斯塔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來的每個問題,由此來了解他們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決。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內化應用,形成能力。
為了讓學生增長智力,形成技能,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了一下幾組練習題。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總結全課,交流評價。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為此,我設計了一張評價表:“課堂閃亮星”.這張評價表是要求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最后再數一數自己得了幾顆星。這張評價表既是對本節(jié)課掌握了多少知識進行了解,也是對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進行評價。
四、說教學隨想
最后,我來說說教學隨想.多年來的教學生涯,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是一門藝術,在這門藝術中,老師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導演,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因此,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于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積極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臺,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思考、主動探索、積極討論,而教師,只在關鍵處恰到好處的引導和藝術的點撥,從而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情感體驗,因此,課堂才會閃現出思維的火花,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5
數學蘊含在生活中的每一處,為社會、人類創(chuàng)造豐厚的價值。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創(chuàng)造數學的價值,就要準確把握課程標準,靈活駕馭教材。
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特色、教學建議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課程標準:
1、知識與技能: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角過程;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較。
2、數學思考:通過探索理解角,能用量角器畫角、交流信息,建立角概念。
3、解決問題:嘗試用量角器量角;體會在討論的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情感與態(tài)度:知道通過測量、討論、歸納得出的結論;體驗角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內容標準:
內容標準分四個領域。
“數與代數”主要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空間與圖形”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它們可以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統(tǒng)計與概率”主要涉及條形統(tǒng)計圖,是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tǒng)計的觀念。
“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所交流的內容就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角的度量”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將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直線和射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qū)別;認識常見的角;會比較角的大;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畫角。
下面我結合教材的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和知識與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來談談第二方面:教材特色。
教材編寫特點:
特點一:優(yōu)化大數認識的編排結構,突出數學的文化特色,提供豐富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是認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冊實驗教材“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極為豐富。不僅結構合理,而且內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選擇突出了數學的文化特色。,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實際活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這樣的編,學生使能夠接受豐富而系統(tǒng)、邏輯較為嚴密的數概念內容;便于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獲得新知,形成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特點二:計算教學內容的編排體現改革的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四則計算的知識與能力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小學階段計算教學的分量比較重,但是它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通過計算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從而感受數學的價值,為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打下基礎。本冊實驗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特點三: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本冊實驗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兩個單元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展和提高,其中有些圖形,如線段、角、平行四邊形等,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過。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于直觀的認識。本冊教材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征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
特點四:加強統(tǒng)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tǒng)計知識和統(tǒng)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冊教材是第二學段的開始,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的統(tǒng)計知識──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認識到本冊所學習的統(tǒng)計知識和方法,是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在統(tǒng)計量上進行了分類對比,來表達數據、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對統(tǒng)計知識的認識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材繼續(xù)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tǒng)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tǒng)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
特點五: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fā)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套實驗教材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采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這一數學思想的引入為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特點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本冊實驗教材不僅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為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了豐富素材,而且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編寫體例:
教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編排,以體現數學課程的特點,編寫體例是:激發(fā)興趣的主題圖(整體感知、提出問題)――促進思考的例題(促進理解、解決問題)――可操作性方法的小結(歸納概括、得出結論)――多層次的練習(深化理解、拓展應用)――全面的整理和復習(整理鞏固、提高升華)
單元內容結構:
第二單元的內容有:認識射線和直線;角的定義;比較角的大;用量角器量角;認識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銳角、鈍角和直角之間的關系。
每一小節(jié)又包括其枝干內容。其中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度數畫角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說知識的立體式整合:
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角的認識”這一內容。第一個階段,是在二年級上冊,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第二個階段,是在二年級下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第三個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
本單元內容的編排注重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直觀過渡到抽象。學生在二上年級認識長度單位時,就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因此本單元教材一開始就借助直觀,引入了射線和直線的概念。并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系與區(qū)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識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
另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時,注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通過畫射線、直線,測量角,操作活動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紙折角等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教學建議:
1.恰當把握教學目標。
本套教材把有關角的知識分了三個階段編排,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教學任務,但前后又有連貫性。教師要樹立整體意識和目標意識,從整體著眼把握教學目標,明確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理順學科教學總目標、學段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
2.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許多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密切聯系,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原型”,兒童的生活經驗是他們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但數學畢竟是抽象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線的概念就比較抽象,教學時很難借助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數學中所說的“點”是沒有大小的,“線”是沒有粗細的,“面”是沒有厚薄的。正因為如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不都能促進他們的數學學習。有的生活經驗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甚至產生負面影響。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幣的單位名稱“角”等時常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干擾。因此,教學時必須注意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適時和適度地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
3.加強動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對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已經學會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知道了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教材中的許多結論如“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以及量角和畫角的步驟等都沒有直接給出,并在練習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動,旨在讓學生這些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并形成畫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同時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些知識基礎,在加強操作活動的同時,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4.努力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單純是數的計算,形的研究,貫穿始終的恰恰是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就可以滲透極限的思想、猜想和驗證的方法。
評價建議:
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一個平臺,利用好這個平臺,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jié)撃;能促使師生彼此走進心靈、情感互動。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評價:
1、課堂表現
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學生自學與合作探究過程,這個過程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覺能力。教學“角的畫法”時,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先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巡視參與時,隨時根據學生的表現通過手勢、眼神、表情和語言等方式適時鼓勵。然后結合整體的學習過程從“認真操作,積極討論,得出結論和大膽匯報”幾個方面按A、B、C三個等級進行自評、互評、師評。每周統(tǒng)計一次,期末總評。這種形式的呈現既體現了定量的評價,又體現了定性的評價。
2、知識掌握
知識只有掌握的扎實,才能應用的準確,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會知識的情況采用了“評比+評語”的方式,從作業(yè)和測評兩方面進行評價。根據學生作業(yè)完成的情況和每次測評的結果分優(yōu)、良、合格三個方面進行評比,同時,站在學生的高度上,寫上賞識激勵的語言,幫助樹立信心。如“你的角如果能像你的字一樣認真漂亮就更好了!比绻袑W生對測驗的結果覺得不滿意,要委婉幽默地鼓勵學生重新解答:“試題在向你挑戰(zhàn)呢,去戰(zhàn)勝它!睂W生通過努力做對試題,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第二次答卷給以評價,并給出鼓勵性評語。這種“推遲評價”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了學生的縱向發(fā)展。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種“推遲評價”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fā)新的學習動力。
3、應用能力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宗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要結合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進行點評,如,借鑒哲理督促聰明卻懶惰的學生:“梅花香自苦寒來,你要戰(zhàn)勝惰性!庇镁钪Z,激勵愛鉆研的學生:“你肯定還有高招,我為你驕傲”。有效的評價能開啟學生心靈,馳騁想象,學生智慧的火花會更加燦爛奪目,進而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說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
生活處處皆數學,身邊處處是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走入數學課堂,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效開發(fā)校內資源,合理運用校外資源。
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插圖,多媒體教學光盤,網上有助教學的圖片、視頻,都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關小數的知識。
教學角的度數時,需要學生動手測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模擬學具和身邊真實物體這兩大資源來幫助教學,如:測量書本、文具盒、桌椅、門窗、黑板等;學射線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帶著手電筒。學生本身就是一個有利資源,學生的自學、交流的過程又將其生成為學習資源,特別是匯報時的錯誤信息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答案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學的重要資源。
數字是跳動的音符,數學是神奇的學科!做為數學教師,當我們把數學教學當做追求,潛心研究時,我們會伴著優(yōu)美的旋律與孩子們共同享受藝術般的快樂!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6
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等多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平均數》是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之后進行教學的。在統(tǒng)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tǒng)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tǒng)計量,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平均數的知識,不僅是為了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及平均數在生活當中的作用。
二、學情
本節(jié)課所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但是平均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掌握計算平均數的方法。這就要求作為老師的我需要結合學生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學具等資源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多加引導。
《課程標準》對這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為此,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地給出若干數據,讓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上,而應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含的豐富、深刻的統(tǒng)計與概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并能在生活情境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就顯而易見了,重點是xx,難點是xx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難點:借助“移多補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能用平均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說教學方法
由于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盡量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比較法、發(fā)現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途徑。
接下來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環(huán)節(jié)
六、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程開始我會創(chuàng)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這樣一個情境:
出示兩個粉筆盒甲和乙,甲盒中有9根粉筆,乙盒有5跟粉筆,我想請同學們幫忙,怎么樣才能讓兩個粉筆盒中的粉筆一樣多?
由于這個問題本身并不難,學生進過簡單思考后能很快得出只需要把甲盒中的粉筆拿一根到乙盒中。這是我會請學生代表來體會移動粉筆的這一過程。
當操作完成后我會提問:現在每個盒子中都有7根粉筆,這個7是什么數呢?
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這個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平均數,讓我們來一起認識它吧。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移動粉筆的過程中初步感知平均數,在把多的分給少的過程中滲透“移多補少”的思想為后面教學打下基礎,并順利引入課題】
這樣就過渡到了我的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2、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會說,同學們,保護環(huán)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課外時間同學們可以留心收集礦泉水瓶,這不僅可以保護環(huán)境,還可以讓廢物得到再利用,為我們生活節(jié)約資源。并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水泉瓶的統(tǒng)計圖。
給一定時間讓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信息?他們四個人收集的礦泉水瓶的個數一樣多嗎?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求他們平均每個人收集多少個,是什么意思呢?你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你怎樣才能讓他們的瓶子數量一樣多呢?對于這些問題我會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相互說一說,然后指名匯報。并用課件展示統(tǒng)計圖的變化過程。
在學生理解這一動態(tài)過程后我會總結:我們通過把多的礦泉水一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水泉瓶的數量一樣多,這種方法叫做移多補少。利用這種方法能夠求出他們四個人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礦泉水瓶的個數。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移多補少這一方法的理解,我會再次舉例:我們要求6、7、8三個數的平均數,就可以把8移1給6,這一三個數就變成了7,它們的平均數就是7。
之后我會再次提問,要求他們每人平均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還可以怎么想呢?把他們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什么?預設學生能夠回答要求他們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那么怎么求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并引導分成四份其實就是總數除以4,這時我會趁熱打鐵,順勢總結出要求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可以用總數量/總分數=平均數來計算。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解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礦泉水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掌握“移多補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數學方法。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教學理念,也讓學生在有趣的教學情境中獲得知識極大挑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后,為了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我會再次呈現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看這個平均數13,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
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設計意圖:以上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很好的實現了對平均數計算方法的講解,也讓學生理解了平均數的內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同時也實現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在此基礎上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過平均數嗎?舉例說一說。
【設計意圖:這樣讓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實例,感受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并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就感】
3、鞏固提高,隨堂練習
下面是四年級的4個班的學生回收廢紙的情況:第一個星期回收了56千克,第二個星期回收了48千克,第三個星期回收了40千克。
。1)平均每個星期回收多少千克廢紙?
(2)平均每個班回收了多少千克廢紙?
【設計意圖:這個習題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并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技能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4、拓展延伸,小結作業(yè)
小結環(huán)節(jié)我會這樣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覺得自己學的怎么樣,學懂了沒有?在課后讓同學們調查家人的身高及體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
【設計意圖:這個作業(yè)的設計,既可以鞏固新學知識,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再次感悟平均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七、說板書設計
略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7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教學》四年級下冊38頁-39頁。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教材通過文具店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借助直觀模型,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設計具體情境和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使學生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三、說教法學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有目的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習結果,更要重視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自己去發(fā)現,讓學生做中學,學中悟,悟中創(chuàng)。
四、說教學流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激趣導課探索新知鞏固應用課堂總結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fā)展。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激趣導課
創(chuàng)設文具店,用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買四塊橡皮多少元,小組展開討論。賦予數學知識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促進學生主動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學生各小組討論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提出的問題。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解釋并交流。
師生共同概括總結小數乘整數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突出本節(jié)課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鞏固應用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發(fā)展學生思維,設計了填一填,練一練,算一算等練習,使學生活躍起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五、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通過學生自主總結梳理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特別對學習方法的總結有利于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發(fā)展性教學目標在課堂中的體現。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的想象能力。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基礎之一。教學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時,在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直線段的基礎上,主要解決平行的概念問題。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尚不豐富,仍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平行這樣的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他們理解概念中的同一平面永不相交比較困難;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征,而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的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解決。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數學活動中,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會用語言描述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逐步形成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對平行現象充滿好奇心。
。2)感受平行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平行美。
。3)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fā)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
以實踐觀察總結歸納運用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出平行的概念,最后以課堂與生活聯系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平行的理解。
2、學習方法
本課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通過觀察、實踐、分析、總結、運用等手段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本節(jié)課所用教具學具:課件、木棍。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目標展示
1.我們學過哪些線?它們有什么特點?
2.拿出準備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每兩根為一組,請你用這些小棒擺一擺,看看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你能擺出幾種情況,在練習本上畫出來。
。▽W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預習成果)
二)目標感知
課件出示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1.討論:你能根據它們的位置關系給它們分分類嗎?說出分類的理由.
2.小組匯報。(當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在分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畫一畫,從而達成共識。)
3.教師小結:表面上看起來不相交,如果把兩條直線無限延長后相交于一點,看來今后不能先看表面現象,要看到其實質.
4.教師講解:
這兩組直線表面不相交,延長后也不相交,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平行線.(板書課題:平行線)
5.學生嘗試概括:什么是平行線?
6.教師演示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根小棒,教師提問:這兩條直線延長后相交嗎?它們是平行線嗎?
7.師生進一步概括平行線的定義(給重點處加標記)
學生討論:平行線應具備哪幾個條件?
三)目標達成
課件出示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線。
四)目標累積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目標檢測
課件出示檢測題,師生共同完成。
六、目標預覽
1.我們認識了平行線,也找到了很多的平行線。你還能找出什么地方有平行線嗎?
2.你會畫平行線嗎?需要什么工具嗎?預習79、80頁借助工具自己嘗試畫一組平行線。
七、板書設計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數學第七冊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例1、例2。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教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技能,還必須掌握一些數學理論知識。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理論知識之一。這一理論知識雖然比較抽象,但卻更深刻地反映數量關系的一般規(guī)律,掌握這一規(guī)律,可以加深理解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提高檢驗加法運算結果的能力,可以使學生更合理地進行計算,同時抽象思維得到發(fā)展。教材引入了求未知數x的計算,為以后學習解簡易方程作了準備。教學用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一些簡單應用題,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并為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做較好鋪墊。這一小節(jié)教材內容的展開,是通過一組用實物圖表示的加、減法應用題,引出新知識。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知識規(guī)律,用數學語言敘述相互聯系,從而逐步抽象概括出"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并通過已有的知識運用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進一步掌握規(guī)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能應用這些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驗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啟發(fā)學生發(fā)現"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這一規(guī)律,并能正確運用這一規(guī)律。
教學難點:概括、推理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教學關鍵:通過對加、減法算式的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卡片。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及認知水平,通過預習、算式比較,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教學中,以啟發(fā)式為指導思想,采用比較對照、發(fā)現教學的方法。
三、說學法。
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教師根據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組織學生有次序、有重點地觀察,并進行比較;組織學生概括、推理、總結;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整體回顧。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從而使學生學得活潑、主動,更好地長知識、長智慧,"肯學"、"會學"、"學會"。
四、說程序。
(一)復習準備
1.卡片口算(題略)。
2.填空并說出括號里表示什么數,你是怎樣算出來的。()+18=35130+()=250這兩組基本題的設計,其作用一是加強整數四則基本功的訓練;二是為學好新課做鋪墊。一開始,就抓住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
(二)探究新知。
(1)投影片出示(1)圖,讓學生說出圖意,并列式計算。35+25=60(本)引導學生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寫出加數、加數、和。然后引導學生概括出基本關系式:加數+加數=和。
(2)投影片出示(2)、(3)圖,讓學生根據圖意列式計算。教師板書:60-25=35(本)60-35=25(本)
(3)引導學生把(2)、(3)題所列出的算式與(1)題所列出的算式對照,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思維。
提問:1.(2)、(3)題所列出的算式中的每個數在算式(1)中各是什么數?(誰是已知的?誰是未知的?
2.同(1)題相比較,已知、未知有什么變化?要求的是什么數?3.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明確:(2)、(3)題都是求加數。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經過討論歸納出: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要求學生根據圖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屏幕上出現的三個算式,讓學生進一步對照比較,反復討論后,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抽象概括出在加法中求加數的關系式。這在思維要求上體現了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
(4)運用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
①讓學生說出怎樣利用關系式: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檢驗加法。(看書30頁做一做上三行)。
②嘗試練習,375+89=454強調要用減法驗算。(訂正時,讓學生說思考過程)。
3.學習例2。
(1)練習填空引入,()+8=15引導學生明確:先判斷要求的是什么數,用哪個關系式計算。以往算式中的未知數用()表示,F在我們用"x"表示。在練習中,教師抓住加法算式中的(),有機地引導學生改寫成x,這樣過渡自然。
(2)出示例2:x+15=40提問:
①在等式x+15=40中,x表示什么數?怎樣求未知數x?根據是什么?
、跁鴮懙母袷皆鯓?強化書寫格式。(每算一步,等號要對齊)。
(3)培養(yǎng)驗算習慣。把25代入原式中的x,看等式兩邊是否相等。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在知識的生長點上下功夫,將求未知數x與填加法算式中的()相結合,新的知識概念納入原有知識結構之中,得以同化。
(4)練習例2下面的"做一做"。要求說出解題依據,檢驗。(注意及時糾正錯誤的書寫格式)。
(三)鞏固練習
(題略),練習過程中及時反饋,及時調控,提高練習質量。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圓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tǒng)地認識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是曲線圖形的開始,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園的特征,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圓的特征,初步學會畫圓。
2、在認識圓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享受思維的樂趣。
教學重點: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學會畫圓。
三、說教學設計
1、情景中創(chuàng)造圓
課的開始,創(chuàng)設情景:“正確答案離小胖右腳3米處”以右腳為點,3米長的范圍上去尋找,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獨立去思考,并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個點,逐步形成圓。
2、比較中初步圓
出示已認識的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平面直線圖形,讓學生去比較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慢慢地引出圓是由一條圍成的平面圖形。
3、緊緊扣住圓的特征
通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中的中心點到各個頂點之間的距離相等,讓學生去尋找相等距離的條數,慢慢演變成,圓的中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處處相等,并且有無數條這一圓的'本質特征,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一中同長是圓的本質特征,這一教學重點。
4、畫圓中感受圓
讓學生嘗試畫圓,處處感受畫圓的困惑,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感受到畫圓的步驟,定點,定長,繞一圈,正確掌握圓的畫法。
5、解釋生活中的圓
汽車輪胎為什么設計成圓的?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圓的一中同長本質特征
6、回歸情景問題,延伸突破圓
回歸情景問題,并出示籃球與圓,讓學生比較認識到圓是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他們的共同特征是一中同長,從而完整正確答案在以右腳為圓心,3米長為半徑的球體上,圓的認識又有以重大突破。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1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運算律”第一課時的內容。我將從教材、教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依標據本——說教材
1.知識結構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兩種運算。教材中實際情境中引出問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列出兩道算式,發(fā)現他們的內在聯系,再讓學生例舉同類算式,分析共同點,從中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來,練習中安排了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應用和類推到兩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2.地位和作用這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乘法分配律,不僅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整數范圍類的基本運算律,而且有利于他們更靈活地解決計算問題,提高計算能力。
3.教學目標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編寫意圖,我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體會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2.使學生在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3.使學生能聯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fā)現和概括規(guī)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guī)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4.教學重點:充分考慮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認為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5.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并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二、以學定教——說教、學方法
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思維活潑,接受能力強,具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學生在第七冊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應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已經初步具備探索和發(fā)現運算律并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經驗,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觀察、操作、歸納等方式自主建構新知識。
教學方法:本著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教學理念。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動手實踐等教學方法。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1.情境教學。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圍繞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直接導入新課,并展開自主探究。
2.動手實踐。在探求運算律的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將靜態(tài)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學生動態(tài)的數學實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在合作中體會,在交流中感悟。幫助學生更深刻的領會新知。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作業(yè)紙等
三、以生為本——說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教學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1)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再問:買5件上衣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3)談話:如果老師不這樣選擇,還可以怎樣選擇?(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4)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啟發(fā):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fā)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先組織學生通過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系,得到了兩個等式,并比較這兩個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引導:現在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中寫有算式的紙條,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哪些不能?
分組匯報、交流。
要求:你能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
學生舉例并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為學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和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組算式,引導學生在小組辨析與爭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3.揭示規(guī)律。
(1)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guī)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2)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結:a加b的和乘c,與a乘c的積加b乘c的積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a+b)×c=a×c+b×c]
你們發(fā)現的這個知識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請同桌再交流一下。
4.能用字母來表示乘法分配律嗎?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a+b)×c=a×c+b×c
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稍等)簡潔、明了。這就是數學的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積極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與同伴進行交流,親歷觀察、歸納、猜測、驗證、推理等探究發(fā)現的全過程,學生不僅發(fā)現乘法分配律的知識,而且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數學思維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ㄈ⿲嵺`運用,鞏固內化
1.請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回答下面各題:
、伲32+25)×4=□×4+□×4
②(64+12)×3=□×□+□×□
、25×(4+9)=□×□+□×□
、75×64=□×□+□×□
【設計意圖:前面三題,學生很快根據乘法分配律正確地填數。由于第④題是開放的,有的把75寫成兩個加數的和再乘64的形式,也有的將64拆成兩個加數的和再乘75的形式等,再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填數!
2.選擇。請用手勢表示正確答案的編號。
與25×(4×8)相等的.算式是()。
①25×4+25×8;
②25×4×25×8;
③25×4×8
【設計意圖:通過辨析,學生更加清楚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及與乘法結合律的區(qū)別。】
3.完成第3、4題,比較兩種方法中的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滲透簡便計算的思想
4.做第5題,重點提示學生第2題48×3-45×3可以寫成(48-35)×3
把分配律中的加法類推到減法。
【設計意圖: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雖然在例題中沒有出現,但現在這個知識結構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減法中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重視,使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ㄋ模┗仡櫾佻F,升華新知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我們是怎么來學習的?
【設計意圖:在本節(jié)課即將結束之時,讓學生暢談學習收獲,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將所學知識得到及時有效的梳理和鞏固。】
四、提綱挈領——說板書
運算律---乘法分配律
。65+45)×5=65×5+45×5
。32+45)×5=32×5+45×5
。╝+b)×c=a×c+b×c
【設計意圖:良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的教案,是課堂教學的縮影。本課的板書,簡潔明了,展示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教學脈絡,有利于學生知識的自我建構!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2
一、教材
《乘法分配律》是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
三、教法、學法
教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引入
首先,利用精美課件“購物情景”引入:上衣每件65元,褲子每條35元。
問題:①買5件上衣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問題:②買5套這樣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這樣引入目的在于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趣味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并主動積極的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2、解決問題,感知規(guī)律
。1)讓學生合作完成,男同學解答問題①得到65×5+35×5=500(元)。
女同學解答問題②得到(65+35)×5=500(元)
。2)通過分析,兩個問題實際上是一樣的,兩個算式應該相等。即:65×5+35×5=(65+35)×5。
。3)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經歷、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主動參與探索,從而發(fā)現規(guī)律。在學生獨立解答的過程中,我會重點引導學生感悟問題①和問題②的共同特征:買了同樣的衣服,體會規(guī)律形成的過程。
3、檢驗規(guī)律,建立模型
出示第二道題:
張大伯有一塊長7米、寬2米的長方形菜地,李大伯有一塊長3米、寬2米的長方形菜地,兩個大伯的菜地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1)由學生獨立完成,有7×2+3×2和(7+3)×2兩種算式,通過分析,形成兩個算式相等的共識,即7×2+3×2=(7+3)×2。
接著問學生,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寫出類似的幾組算式,建立初步的概念。
。2)小組合作,說說這樣的算式所蘊涵的規(guī)律。
。3)出示乘法分配律公示字母來表示。
這個活動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引導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義,讓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歸納推理的能力。
。╝+b)×c=a×c+b×c用語言敘述:兩個數的和乘第3個數,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和第3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加。數學畢竟不是生活經驗的“照片”,而是對生活經驗進行重組、加工,逐步抽象打造成數學模型,讓學生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用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小結規(guī)律,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4、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數
、伲32+25)×4=()×4+()×4
、48×12+52×12=(+)×()
。ń虒W設想:這一組練習,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輕松解決,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及時反饋了學生的掌握情況)
。2)把相等的算式用等號連接起來。
、28×68+28×3228×(68+32)
、冢25+6)×425×6+4×6
、35×(18+26)35×18+35×26
④(24+35)×524+35×5
、荩75×125)×875×8+125×8
討論:第②、④、⑤這3道小題,為什么不用等號連接?要使等號兩邊算式相等,應該怎么改?在練習中難點得到突破。
。ㄟ@組練習稍難,特意設計一些易錯題,讓學生在判斷比較的過程中,加深理解乘法分配律,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
4、總結回顧,課外延伸
規(guī)律發(fā)現后,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乘法分配律,體驗規(guī)律的應用價值,在鞏固聯系階段,我設計了豐富有趣的練習,并且層次不同,鼓勵同學們大膽嘗試。這個活動的設計,不僅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而且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教學理念。
五、縱觀說課全程
在整個教學中,我力求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和具體運算,在觀察、猜測、比較、歸納、驗證、總結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期望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3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連減的簡便計算。
一、教材分析
《連減的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冊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P39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定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減法的簡便計算。教材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減法的性質,體現算法多樣化。使學生能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它為后面學習除法的簡便計算做了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xù)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還可以先減去后一個數再減前一個數這兩種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減法運算性質用性質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減法運算性質簡便運算。
四、學生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2、將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的內容集中在一個單元學習,雖然系統(tǒng)性很強,但是教師教學難度增大,部分學生接受知識有困難,知識內容易混淆,課時安排也顯得比較緊。我故適當調整課時安排,并充分考慮學生練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易混知識的辨析練習。
五、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1、緊密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情境,把簡便計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筭理,掌握簡便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和體會減法的簡便算法的多樣化。如"、判斷題、連線、簡便算法、等等"在練習中掌握減法的性質,體會簡算的意義,領悟計算方法。
。ǘ、說學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算法多樣化。
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明確了連減的簡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減法的簡便計算,明確一個數連續(xù)減去幾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數的和,會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本節(jié)課以"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為背景,引出問題"昨天看了66頁,今天看了34頁,這本書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ㄔO計理由:借助讀書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預設學生讀題后能找到其中的數學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題思路,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
引出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你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算法,"看看你的解題方法符合題意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ㄔO計意圖: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條件和空間。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全班匯報交流,教師板書每一種算法,讓學生說說每一種解法的思路,判斷是否符合題意。
隨學生板書:234-66-34、234-(66+34)、234-34-66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講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還剩多少頁沒看呢?好,請拿出練習本,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選擇一個進行計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ㄔO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組長的回報,讓其他學生更明白了算理。)
3、小組合作交流總結算法,得出簡便算法
讓學生觀察三種方法,三個算式,"方法不同,結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號連起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連減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出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然后觀察算式,說說哪種方法簡便,明確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算法。
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么?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說讓同學認識到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連減得簡便計算,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4、練習鞏固
練習題設計了五個層次的練習。
1)判斷題,讓學生明確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培養(yǎng)學生對減法性質的掌握;
2)連線題。
3)在()里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符號和數。
4)用簡便方法計算。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學生在簡算中明確方法,掌握方法。
。ㄔO計意圖: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從而找出簡便計算的方法;)
5)拓展練習
(整個聯系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收獲。)
5、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總結中回顧所學,升華所學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條理清楚,是學生一眼看出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連減有幾種算法,簡便方法有幾種,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法解答最簡便,一目了然;連減得簡便計算用字母如何表示,都比較清晰,板書能緊扣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便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掌握。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現代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三步計算和應用》中的相遇問題。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我的說課:分析教材,理清思路;優(yōu)選教法,注重學法;優(yōu)化程序,突出主體。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節(jié)知識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之后進行的教學。本內容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學好此內容,也為后繼學習做好鋪墊。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明確相遇問題的特點;理解基本數量關系;正確分析解答相遇問題。
2、發(fā)展性目標:經歷比較、優(yōu)化的學習過程,發(fā)展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
3、情感性目標: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激發(fā)學生興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實施知識目標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優(yōu)選教法,注重學法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過程,好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索。課上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chuàng)。教師則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及促進者。除此之外,我還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選擇學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學到不同的數學,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優(yōu)化程序,突出主體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部分:
。ㄒ唬┰谇榫持懈兄
。ǘ┰谟螒蛑幸;
。ㄈ┰诓僮髦邪l(fā)現;
(四)在鞏固中深化;
(五)在總結中提高
。ㄒ唬┰谇榫持懈兄
引發(fā)思考:每天早晨背著書包來上學,馬路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馬路上的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哪些情況?(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生發(fā)現了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以下情況:相對、相反、同向)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用真實的情境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huán)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完成對新經驗意義的建構以及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诖,課始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使學生能主動地在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學習。]
(二)在游戲中引入
1、理解意義:新授課時,我以學生經常在做的兩個游戲為主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揭示課題——相遇問題
游戲1:紅綠燈——相向游戲2:跨步子——相對
思考:兩個游戲,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畫出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2、聯系生活——提問: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屬于相遇問題?
3、歸納小結——要想出現相遇的情況應具備哪些條件?
。ò鍟簝蓚物體、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教師指出——本節(jié)課側重研究兩個物體“同時”行進的規(guī)律。
(三)在操作中發(fā)現
這是本節(jié)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充分認識兩種運動方式后,問“你想研究哪種運動方式”,“認識了這兩種運動方式,你想通過這兩種運動方式知道什么”,F在小組合作,我們來研究相遇問題,請你利用相遇卡擺一擺,并完成表格
小組合作:
。1)利用相遇卡,兩位同學同時行進,一位每次行3厘米,另一位每次行進2厘米。
。2)每行進一次把數據填入表中。
行的次數
紅色線段長
蘭色線段長
兩色線段長度和
兩色線段距離
。3)觀察表中的數據,研討發(fā)現了什么?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中感受兩物體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的運動規(guī)律,更好地去理解相遇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如:
、賰烧咧g的距離越來越小,直至為0,即相遇了;
、谙嘤鰰r,兩者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總路程;
、垡驗樗俣扔锌煊新,所以,在相遇時,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
在學生不斷質疑,解疑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培養(yǎng),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激發(fā),也使課堂上的單向信息交流變?yōu)槎嘞蛐畔⒔涣鳌?/p>
(4)借助多媒體演示,突破難點。(多媒體省時,高效,直觀,生動等特色的優(yōu)勢被課堂教學廣泛使用,運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相遇過程,抽象出線段圖,由直觀到抽象,即讓學生學的輕松,又分散的教學難點。
2、應用規(guī)律
例:(媒體出示)70頁,例2:兩個郵遞員同時從相距30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騎摩托車的速度是800米/分,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00米/分。經過幾分鐘兩個郵遞員相遇?
。1)自己選擇學習方式
A、獨立完成(鼓勵用多種解法)
B、借助教材(依據線段圖列式解
C、請教同學
。2)指名板演,講解思路
[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讓學生借助實踐經驗解決問題。屏棄了過去的整齊劃一的教法,對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好的'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對善于與人交往的學生,讓他們向同學請教;對樂于借助教材的學生,讓他們看書,依提示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ㄋ模┰陟柟讨猩罨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練習題時,我對教材做了處理,設計了一個“智力大沖浪,智奪小紅旗”的環(huán)節(jié),力求形式多樣,條件問題開放,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第一環(huán)節(jié):起跑線,是只列式不計算的基本練習
1、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甲隊的進度是12米/天,乙隊的進度是14米/天。經15天打通。這條隧道長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解答)
2、小名和小化從相距180米的跑道上同時相對而行,小名每分鐘42米,小化每分鐘48米,兩人幾分鐘后相遇?
第二環(huán)節(jié):加油站:自選超市:讓學生依個人掌握知識情況,選擇練習題。
1、比一比三道題的聯系與區(qū)別;
A、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5千米,3小時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B、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390米的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5千米。幾小時相遇?
C、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390米的兩地相對開出,經3小時相遇,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380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幾千米?
3、客車和貨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蛙嚸啃r80千米,貨車每小時70千米,經過4小時,兩車相距10千米。A、B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第三環(huán)節(jié):凱旋門:
小紅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設計運動情況并編題。
[設計開放性的練習,我考慮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發(fā)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你真棒”“祝賀你”隨著一聲聲贊揚,同學們肯定會一路過關斬將,站到領獎臺上。
(四)在總結中提高
談一談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教材的是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我主要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進行說課。說課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說教材包括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及目的,內容結構,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說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建議。
一、說課標
根據學生發(fā)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四年級處于第二學段。
《數學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四個維度對本冊的學習提出了具體要求,
知識技能目標
1.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能熟練掌握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會計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3.能區(qū)分直線、射線、線段。了解平面內兩直線的平行和相交位置關系。
數學思考目標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大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
2.經歷探索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3.經歷探索平行和相交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問題解決
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在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態(tài)度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內容標準: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
數與代數;
數的認識要求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上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數的運算要求學生能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探索規(guī)律要求學生能探索簡單的變化規(guī)律。
圖形與幾何:
圖形的認識要求學生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系。
統(tǒng)計與概率:
要求學生能認識并制作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
綜合與實踐: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材
我將從編寫特點、編寫體例目的、內容結構、知識與的立體整合四個方面系統(tǒng)介紹本冊教材。
(一)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直觀形象,圖文并茂,它的編寫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時代性主題、組成"情境串"
時代性、現實性突出的情景,構成單元一系列"信息窗"是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獨創(chuàng)的呈現形式。比如第二單元泰山黃金周、第三單元楊帆奧運、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
一個單元通常由幾個信息窗組成,幾個信息窗相互關聯,反映的是同一個內容。比如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共包括五個信息窗:"耕地-播種-管理-豐收-收獲",五個情境反映的都是和農田耕作的主題。這些信息窗組成了青島版數學教材所特有的'"情境串".
2、優(yōu)化單元知識結構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優(yōu)化單元知識結構。比如第三單元"楊帆奧運—三位數乘兩位數",由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到整百數乘整十數口算,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估算,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到一個因數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因數的位數在不斷的增加,同時又關注了學生口算、估算、筆算的綜合計算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適時編入了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應用與鞏固。
3.解決問題生成新知
通過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時,主題圖呈現的是"我跟爸爸學設計",教材沒有直接呈現概念,而是由"怎樣畫線"的問題引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先認識線段,又通過線段認識直線和射線。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既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倡導多樣化的教與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本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置都積極倡導新型的教與學方式,努力促進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比如第一單元"大數知多少—萬以上數的認識",教材呈現的是學生交流調查生活中用到大數的情景,這樣的形式提示我們,可以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教學。
再比如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統(tǒng)計",教材只提供了活動的形式,()數據都要來源于學生的實踐,在教學中組織合適的活動,由學生收集數據,參與統(tǒng)計過程,自主學習。
5.充分探究、學會學習
隨著知識的加深,教材也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與培養(yǎng)。通過一些提示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如第五單元:"農田里的數學—除數是兩位數除法"在學習"商不變的規(guī)律"時,教材給出問題情境之后,并沒有過細的指導,而是通過問題"這是不是個規(guī)律呢?"引導學生經歷"猜想-舉例-發(fā)現"等活動獲取新知。
以上五條是教材的編寫特點。
。ǘ┚帉戵w例
在青島版教材的特色中,其欄目的設置可謂是獨具匠心、特色鮮明。信息窗、合作探索、問題口袋、自主練習、你知道嗎、我學會了嗎、豐收園、課外實踐、聰明小屋等等。他們在整套教材中發(fā)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每一個欄目,教材都賦予了它一定的內涵和功能。下面我就逐一進行解讀。
信息窗:通過情境串、故事串、問題串等形式,引導學生從中獲取數學信息,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合作探索: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共同解決,充分發(fā)揮個人的積極主動性和團隊力量。
問題口袋:對于有價值但不屬于本課所學習的問題,暫時放入"問題口袋",從而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旦具備解決能力,隨時取出加以解決。
自主練習: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及時鞏固和練習所學知識。
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更多與數學相關的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了解數學文化。
我學會了嗎:每單元一個,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做出自我評價。
豐收園:左邊籃子里的5個蘋果功能各不相同,"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是對四維目標的詮釋,右邊是學生的自我反思和交流,在這里學生可以暢談本單元的收獲。
與之前所用過的北師大版、人教版、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相比較,我發(fā)現青島版教材較其他三版教材,有更多的欄目設置更加巧妙。
。ㄈ﹥热萁Y構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和兩個實踐活動。
按照數學學科的四大領域來劃分,其中,第一單元萬以上數的認識、第二單元計算器、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屬于數與代數領域。這四個單元的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
第四單元平行與相交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
第六單元統(tǒng)計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
實踐活動蕩秋千和紙與我們的生活屬于綜合與實踐領域。
(四)知識和技能的立體整合
從橫向角度來看,整冊內容由淺入深,呈階梯狀上升,在第二學段的教學中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
從縱向角度來看,各方面知識都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有所深化,為第二學段及之后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總之,教材的編排始終秉承著,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和利用,又為今后繼續(xù)學習更復雜的內容奠定了基礎,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數學思維規(guī)律。
三、說建議
基于我校"先學后導、互助提升"的數學教學模式,結合青島版數學教材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說我的建議。
。ㄒ唬┙虒W建議3條
1.巧妙運用信息窗的情境圖
信息窗是青島版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學中深入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理解設計思路,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靈活運用教材,比如: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我跟爸爸學設計——線段、直線、射線》一課,情境中提出的"怎樣畫出設計圖"的問題很現實,通過問題的解決,學生不知不覺學習了新知!
再比如: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統(tǒng)計》一課,通過學生做轉圈的實驗完成實踐活動,并畫出條形統(tǒng)計圖。
2.提升學生質疑的質量。
匯報質疑是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的重要體現,此環(huán)節(jié)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學生質疑的語言一般情況下這樣說:"大家對我的講解還有什么疑問嗎?""……還有沒有問題?……有沒有補充?"隨之而來的是補充、建議、追問等……這種對話是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情況,在交流中溝通不同的思路,并通過比較分析尋找相對合理和最優(yōu)的問題解決方法。
3.建立學生典型錯題集
在教學中,搜集典型錯例錦集。比如,第一單元"大數知多少"關于0的讀寫:
。1)0在"級末"或"非級末"位置上的不同讀法,
。2)一個數中某一級前面有0的寫數。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中的連續(xù)進位乘法,有的學生計算時,乘完之后忘記加進位數的;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運用四舍五入法試商,調商的過程等,這些內容難度較大,容易出現錯誤,教學時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強化。
。ǘ┰u價建議
結合課程標準,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評價建議。
1.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
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知識樹"、做數學手抄報、寫數學日記等活動,來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評價方法多樣化
。1)口頭評價與肢體評價相結合。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時教師把握課堂評價的時機,比如說當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和有獨特見解時,我對學生伸出大拇指并在學生的書上印上智慧星,并作為期末考核依據。如果學生的智慧星積累到一定數量,可到教師處換取一些小禮物。
。2)語言評價與"等級"評價相結合
在學生課堂作業(yè)時,可采用評語與"等級"評價相結合。如用"你的解法很獨特!""你的字真漂亮"等簡短、熱情的話語激勵學生,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多元化教學評價
近幾年來,我校一直實施"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特色教學改革,數學方面,主要包括口算課課練、口算能力測試、解決問題、動手能力測試以及階段性測試等評價活動。根據不同的測試活動結果,評比出不同類型的"學科小標兵""口算大王""解決問題小能手".
。ㄈ┱n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要做教材的開發(fā)者、創(chuàng)造者,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
1、運用生活資源:我們在學習教材內容時,可以巧妙的結合生活,利用生活資源。比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一課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來進行講解,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2、利用其他學科資源:其他學科與數學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要從其他學科中開發(fā)資源,來促進數學教學。
3、開發(fā)網絡資源: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所以我們可以開發(fā)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的系列微課,能幫助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后鞏固,是學好數學的重要資源。
各位領導、老師們,以上是我對四年級上冊教材的研讀。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為載體把握課標,構建煥發(fā)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我永遠的追求。謝謝大家聆聽。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6
一、說教材
本單元屬于空間與圖形的第二學段,是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教材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空間環(huán)境和物體作為觀察對象,教材呈現的是幾個小學生觀看參展冰箱、冰柜的場景。通過解決“從不同方向看冰箱和冰柜,他們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問題,引入“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組具體實物的形狀和相對位置”的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學會觀察和判斷,體悟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事物,所得結果是不一樣的。
二、說學情:
此前學生在一二年級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識,并有了一定的空間觀念。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與態(tài)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是:
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一組實物的形狀和相對位置,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辨證思維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觀察物體》屬于“空間與圖形”這個學習領域里的內容。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試圖體現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發(fā)展的思想。在學法上,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逐步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發(fā)展智慧,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自主觀察、自主探究,實踐操作是本節(jié)課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六、說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目標定向
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課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蘿卜的橫切面
師: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鼓勵孩子展開自由的想像,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課件:胡蘿卜的動態(tài)旋轉的過程。生:胡蘿卜。ǔ龊跻饬希
[此處安排學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題,學生自然而然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并產生濃厚的興趣,意會到“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結果可能不一樣。]從而引出這節(jié)課的課題: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2、學案引領,自主學習。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先獨立思考然后互相討論。
學生觀察情境圖,并提出問題
。ㄒ鈭D是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討論:三位小朋友看到的形狀是否相同?為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因為他們站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不相同。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班內搞一個展銷會,分別用不同的紙盒來代表冰箱和冰柜,讓學生分別從前面,后面,上面來觀察,看看圖中的三位小朋友看到得是什么形狀。
師:那三位小朋友看到的都是什么形狀呢?請同學們現場來觀察一下,把三位小朋友和他們看到的形狀連起來。
通過實際的觀察,學生很容易的就能找出他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4、啟發(fā)引導,精講點撥。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的進行引導。特別是學生可能會說站得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一定不相同。教師可以出示一個正方體或球體讓學生觀察,讓他們認識到雖然站的位置不同,但是看到的形狀不一定都不相同,而是可能不同。
5、系列訓練,當堂達標。
。1)課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圖片
生判斷觀察者的位置,并表達判斷理由。
(2)請同學們看看下面三幅圖分別是從哪個位置看到的。
學生自己觀察,組內討論,然后交流。
這兩道題對于學生來說沒有難度,可以讓學生自己解決。
。3)組長拿出小猴玩具。
師:打個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臉蛋、小屁股、耳朵……
[其時,孩子們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覺得很有必要,對小猴四面形象的構建.想象與表述都離不開它;再者,學生此時的注意力全在小猴身上,你不讓他“全方位”地接觸,他們根本就不會認真進行下面的活動。其次,摸一摸這些“特征”也暗含著分清圖片的方法。]
師:說說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閉上眼睛想一想,剛才看到的是?
[先觀察后說,再想象,實質是在考察學生觀察的有效與否,同時也將活動充分細化]
師:你現在看到的是哪一幅?
生觀察匯報。
換個位置再去觀察,看看你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啊?
讓學生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再次體會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不會相同。
。4)動畫汽車徐徐而來,三個小朋友飄然而至。
師:三個小朋友會看到什么呢?一樣嗎?為什么?
生:小明會……小紅會……小東會……不一樣
[這時學生肯定的語氣、流利的表達,判斷的理由可能會比一開始表達地清晰,學習過程不僅僅是認識的過程,更是一種能力與素質生成的過程。]
師(追問):小朋友知道小紅(右側面的)站在汽車的哪一面?
[此處為解決后面的左右兩側而掃除障礙,降低難度]
其實在錯與對的交鋒中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體驗非常深刻!
。5)認茶壺
老師拿出茶壺放于桌中央,找四個學生站在桌子的四個方位,讓其他學生判斷他們看到的是哪一幅,并且讓四個學生分別評判對錯。
讓學生自己判斷對錯可以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時刻也可以讓學生站到那個同學的位置親自去觀察,這樣更有助于幫助觀察體驗。
因為前后看到的形狀有困難,教師可以借助于照相機分別站在前后兩個位置拍攝相片,然后幫助學生理解。
。6)回扣目標,總結反思。
今天這節(jié)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七、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很簡單,根據本課設計的需要,我們只把課題和“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也可能不同”板書出來就可以了。這樣簡明扼要,又突出重點。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及時調控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
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7
一、說教材
《等候時間》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之后再一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新增內容。排隊論是關于隨機服務系統(tǒng)的理論,其中的一項研究是怎樣使服務對象的等候時間最少的問題。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但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排隊等候的經歷,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想就用這個學生熟悉的.情境為切入口,通過演繹、例舉、觀察、分析、優(yōu)化,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等候時間的總和”,以及歸納出按怎樣的順序安排才會使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排隊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達成這幾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4個板塊的內容:
三、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教材的主題圖是呈現三艘船在碼頭卸貨的情境,但是這一情境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遙遠,再加上“排隊論”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所以我就創(chuàng)設了學生幾乎每天都要經歷的等候老師改作業(yè)的情境。在這一情境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演繹改作業(yè)的過程,自己理解了什么是“等待時間總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打下基礎。在學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學生再通過填表、觀察、分析、優(yōu)化,自己得出了按照用時從小到大的順序依次批改作業(yè),能讓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
2.發(fā)現規(guī)律,建立模型
雖然在解決該作業(yè)問題時,學生已經得出了尋找最少等候時間總和的方法,但有些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可能還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徹。這時,我就出示書上的主題圖,通過不斷改變數據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尋找最少等候時間總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提供字母,讓學生在條件不充分的條件下自己去思考,分析,自己發(fā)現條件不足,需要增加條件。通過這樣一個提升練習,讓學生更深入地鞏固新知,并將新知符號化,這就是一個建模的過程。
3.鞏固應用,拓展思維
課本中的練習是解決三位學生在醫(yī)務室打針的問題。但是由于我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已經將新知作了提升,所以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我就不再將學生的思維又重新降低一個層面去做機械重復的題目。由于學生已經對解決三個對象的等候時間總和進行提升,我就順勢提出解決四個對象的等候時間總和問題,就是最后一個大掃除問題,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橫向的拓展。
4.數學知識的介紹
由于這一個單元都是運用“運籌學”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對華羅庚爺爺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我就把這部分的知識放到最后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選擇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億以內數的認識。
2、教材地位與作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讀寫認,而本單元則是在以前學習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的讀寫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這一單元是在小學階段對整數學習的最后一課。對以后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大數,并計算大數奠定了知識基礎,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數目。
3、教材的編排特點:
a.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
b.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本節(jié)課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數認識的一次擴展,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學習,能加強學生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數據的意義,這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接觸面廣、獨立性增強、善于觀察和發(fā)現、樂于動手操作等特點,而且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tǒng)的學習過萬以內的整數。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我會做一些課前準備,一是準備了《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課件;二是準備計數器、游戲卡片等教具。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使學生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使學生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略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略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
2、掌握億內數的數位順序表,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級個級、萬級、億級,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
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與寫法。
難點:1、讀寫數位較大的數目。
2、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我會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于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chuàng)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后,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于數位、數級,十進關系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發(fā)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
學法:學生主體參與;動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學游戲
五、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guī)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教學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敢于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小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為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fā)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fā)展。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1、學前準備:口答:一千里面有10個百,一萬里面有10個千;口述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2、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利用課件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圖片)你們會讀這些數嗎?瞧,這些數比以前學習的萬以內的數更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一萬)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么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么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xù)數下去。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即十進關系)
為了便于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guī)律,即:從右起每4個數位是一級,分為個級、萬級和億級。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19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課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也為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本節(jié)課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
。ǘ┙虒W目標
根據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會給三角形畫高。
2、能力目標:學會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獲得的學習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結協(xié)助的精神。
。ㄈ┙虒W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學難點:給三角形確定高和畫高。
。ㄋ模┙叹邷蕚洌喝前濉⒄n件、數學用具盒、幻燈片
。ㄎ澹⿲W具準備:三角尺、數學用具盒、圖紙。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創(chuàng)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本,獨立探索,再讓學生操作實踐,合作交流,從而達到概念的自主建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之美。
2、說學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建立學習成就感和信心,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是秉著新課標的精神,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定為“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訓練,拓展延伸——質疑反思,總結評價”,努力構建探索型的和諧課堂教學模式。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精簡明了,突出重點,體現本課時的內在聯系,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認識。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20
學生分析:
本課從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組織各種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有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我們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法以及學習了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chuàng)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
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讓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比較小數的大小,在探究中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后系統(tǒng)的學習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重點:
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具準備:
第2頁的情境圖;第2頁試一試。
學生準備:
剪下課本附頁中的人民幣圖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以前買過東西嗎?
生:買過。
師:都買過些什么?
生1:買過鹽。
生2:買過鉛筆。
生3:買過瓜子。
師:那么你能說出它們的`價格嗎?
生1:鉛筆1角錢一支。
生2:一包瓜子5角錢。
生3:本子3角錢一個。
師:可見,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文具商店買文具好嗎?
生:好!
(師板書課題,出示情境圖:文具商店里:鉛筆0.5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水彩筆16.85元)
二、學習新知
1、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你能從圖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生觀察后回答)
師:你們知道每種文具的單價是幾元幾角幾分嗎?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把你的想法互相說一說。
。ㄉ毩⑺伎己笮〗M內交流)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
生:鉛筆0.50元,也就是5角;尺子1.06元,也就是1元零6分……
2、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想一下,價格標牌上的數與元角分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1)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2)小組匯報。
。3)教師小結。
3、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0.5、1.06、3.06、16.85、8.00這些數與以前學過的數一樣嗎?為什么?
生:不同,因為有個點。
師:非常好,所以我們把這樣的數叫小數,中間的點叫小數點。
4、師:小數該怎樣讀、怎樣寫呢?
。1)自學課本。
。2)指明回答,師適當補充。
5、師:有位售貨員叔叔不小心把筆記本標價牌上的小數點位置點錯了,3.50元寫成了0.35元,這樣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呢?
。1)小組討論。
。2)指名說一說,教師小結,特別強調小數點的重要性。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2、出示投影
。1)學生獨立解答。
。2)指名說,師總結。
3、說一說
統(tǒng)計年本學期教科書的年價格,并與同伴說一說。
例如:數學7.40元,也就是7元4角。
4、游戲
用附頁1中的人民幣游戲,同桌一組,一個說元角分,一個用小數表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數。
生2:我學習會了小數的讀法、寫法。
生3:……
板書設計:
買文具
像3.50、1.06、16.85……這樣的數叫小數。
16.85
小數點讀作:十六點八五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21
一、教學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基礎上學習的,但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計算的。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理解混合運算順序,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后的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打下的基礎。
三、說教學法、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這節(jié)課要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綜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脫式計算。
(2)讓學生經歷由分步列式到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在學生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結合教材的編寫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認為
教學重點:用遞等式顯示計算過程的格式。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脫式計算。
四、教具準備
略
五、教學法、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jié)課我利用情境、生活經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學生是學習是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總結等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六、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讓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習為立足點。將設計以下的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自主解決問題
情境是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用課件出示P30主題圖)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來到商店,想買一些學習用品。讓學生仔細觀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購物經驗,讓學生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一個
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口答。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首先呈現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探討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這段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為了掌握運算順序,把混合運算的學習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激起學生學習欲望,讓學生動發(fā)現方法、總結規(guī)律。分為五個步驟:
1.課件出示: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你們能幫我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嗎?”絕大部分學生可能會進行分步列式,也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情況。此時先讓分步列式的同學匯報,我及時板書:先算3本筆記本多少錢?出示算式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錢?15+20=35(元)
2、看圖解決問題
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先要算出什么?你們能不能把剛才這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呢?給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的時間和空間,允許討論和交流,然后板書:5×3+20
3、列綜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兩步算式,我們叫它綜合算式。這個綜合算式里,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意義。我再次總結指出: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向學生介紹遞等式表示方式。接著讓學生用遞等式鞏固聯系。
4、方法多樣:如果我們把綜合算式列成這樣:20+5×3,可以嗎?
讓學生明確: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把一個書包和3本筆記本的總價合起來,所以符合題意,是可以的。
在這個綜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為什么也要先算5×3?
讓學生自己仿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脫式計算,教師巡視,幫助困難生,捉錯誤資源。
5、展評作業(yè):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道綜合算式的計算,讓學生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進行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數學課是抽象的,有時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計算課。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中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參與的時間就多,學生發(fā)表的觀點就多,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三)、探討合有乘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1.首先談話: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幫助小軍解決了問題,小軍謝謝你們。(同時課件出示:小晴說:我也想請你們幫忙,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呢?)
讓學生討論準備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們是怎樣列出綜合算式的?為什么?
對比方法:此題與前面的綜合算式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現在你能用脫式進行計算嗎?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捕捉錯誤資源。
根據學生的.計算情況,相應進行討論評價。
3.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運算中,我們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二、三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把書中“想想做做”的第2題與學生脫式計算的錯誤資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對錯誤資源的交流、比較、反思中,對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達成共識。這種經歷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學生對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應用鞏固,提高能力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用與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1.首先讓學生對混合運算的理解加以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后交流計算結果。
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知識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2、接著課件展示:小明去公園買門票場景兒童每張8元,用100元買12張門票,
能找回多少錢?學生根據信息進行脫式計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訂正。
2.“算24點”游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讓學生用三張牌來玩“算24點;”的游戲
第一次游戲:呈現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么?
小結: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戲:再呈現三張撲克牌:4、4、7。
4×7-4的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為一體,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數學課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擁有了生命力!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嗎【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所學,在交流反思中,意識到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數學內容的延續(xù)性,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欲望。
整節(jié)課的設計我是通過五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我通過引導、對比、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過程。獲得知識體驗。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的說課稿11-30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數學說課稿05-31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說課稿小學數學03-10
《用數學》說課稿08-05
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6-26
數學樂園說課稿06-27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6
數學比的認識說課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