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襄王不許請隧原文
襄王不許請隧原文1
原文:
襄王不許請隧
先秦:佚名
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guī)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zāi)害。先王豈有賴焉?內(nèi)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zāi)於周室,余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yīng)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甯溉裟芄庠4蟮,更姓改物,以創(chuàng)制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zhèn)撫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辭之有與?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復(fù)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襄王不許請隧原文2
【原文】
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①,王勞之以地,辭,請隧②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guī)方千里,以為甸服③,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zāi)害。先王豈有賴焉?內(nèi)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⑤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⑥?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zāi)於周室,余一人⑦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⑧,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yīng)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甯溉裟芄庠4蟮,更姓改物,以創(chuàng)制天下,自顯庸也⑨,而縮取備物,以鎮(zhèn)撫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⑩,何辭之有與?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復(fù)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注釋】
、贂x文公:春秋五霸之一。襄王:周襄王。郟:今河南洛陽西。②隧:掘墓道安葬。古時天子的葬禮。③甸服:國都近郊之地。④不庭:不來進(jìn)貢。不虞:意料不到的事。⑤神祇:天神和地神。⑥百度:各種法令、法度。⑦天降禍災(zāi):周王朝發(fā)生內(nèi)亂。余一人:古代帝王的謙稱。⑧不佞:謙詞,不才。叔父:天子對同姓諸侯的稱呼。⑨更姓改物:改朝換代。顯庸:顯示功能。⑩流:放逐。辟:受刑罰。
【譯文】
晉文公使周襄王在郟邑恢復(fù)王位,襄王拿塊土地酬謝他。晉文公辭謝,要求襄王允許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禮。
襄王不許,說:“從前我先王掌管天下,劃出方圓千里之地作為甸服,以供奉上帝和山川百神,以供應(yīng)百姓兆民的用度,以防備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難。其余的土地就平均分配給公侯伯子男,使人們各有地方安居,以順應(yīng)天地尊卑的法則,而不受災(zāi)害。先王還有什么私利呢?他宮內(nèi)女官只有九御,宮外官員只有九卿,足夠供奉天地神靈而已,豈敢盡情滿足他耳目心腹的嗜好而破壞各種法度?只有死后生前衣服用具的色彩花紋有所區(qū)別,以便君臨天下、分別尊卑罷了。此外,天子還有什么不同?現(xiàn)在上天降禍周朝,寡人也只是謹(jǐn)守先王故府的遺規(guī),加以自己無能,不得不麻煩叔父;如果再分出先王的大禮來報答寡人的私德,那么,叔父也會厭惡寡人,責(zé)備寡人了。否則,寡人豈敢有所吝惜?前人說過:‘身上的佩玉改了樣,走路的氣派不一樣!绻甯改馨l(fā)揚偉大的美德,改姓換代,開創(chuàng)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自然可用天子的.服飾文采以安撫百姓,寡人也許會流放邊疆,還有什么話可說?如果叔父仍保持姬姓,位列公侯,以恢復(fù)先王規(guī)定的職分;那么,天子所用的大禮就不可更改了。叔父還是努力發(fā)揚德行吧,您所需要的事物自然會來的。就算我敢因酬私德而改變先王的制度,從而玷辱了天下,又如何對得起先王和百姓?又如何推行政令?否則,叔父有的是土地,就是開通墓道舉行隧禮,寡人又從何知道呢?”
晉文公于是不敢請隧禮,接受賞賜的土地,回國去了。
【鑒賞】
春秋之世,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實亡,已然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能力,各大諸侯國皆有覬覦周室的野心。但更有些大國諸侯為了爭奪霸權(quán),還需時不時地打起“尊周”的旗幟,“挾天子以令諸侯”,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是這樣,晉文公平王子帶之亂、定襄王于郟也是如此。本文即記敘了晉文公趁自己有大功于襄王之機(jī),不受襄王“勞之以地”的封賞,卻向襄王請求日后使用天子葬禮的事,但遭到了襄王的拒絕。
文章重點展現(xiàn)了襄王的婉轉(zhuǎn)拒絕之詞。可分為四層:第一層從周先王分封建制說起,述說當(dāng)初封建諸侯之時,周天子除了“規(guī)方千里”作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以外,并未替自己謀什么私利。唯一不同的也只是“服物采章”與諸侯有所區(qū)別,而這也不過是為了顯示其作為天子君臨天下的特殊身份,以體現(xiàn)與諸侯百官的上下尊卑之分。言外之意,即表示屬于天子所專有的“服物采章”如隧葬之禮是不可隨便予人的。
第二層是說晉文公于己雖有勤王之功,但也不能將“先王的大物”用來報私德,真這樣做了的話晉文公自身也會“憎”此“賞”的,進(jìn)一步作了婉拒。
第三層則轉(zhuǎn)而引用先民“改玉改行”之說告訴對方,如果堅持要用隧葬這種大禮,只有更姓改物,那么自己就是“流辟裔土”也在所不辭;但若還是列為諸侯,那么隧葬這種大禮是不可更改的,其不許的口氣進(jìn)而轉(zhuǎn)硬。最后表示自己決不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致對不起天下、祖宗和百姓;晉文公如果非要在自己的境域內(nèi)僭用這種天子之禮,自可實行無須請求,自己也無法強(qiáng)加干預(yù)。
襄王言辭盡管非常婉轉(zhuǎn),但不許之意卻十分堅決。只因晉文“請隧”,實際上是要假周天子之器來抬高自己,取得異于一般諸侯的特殊政治地位,而這將打破周天子與諸侯的尊卑之分,影響其至高無上的地位與威權(quán),由此周襄王才利用周天子名義上的權(quán)威,用含蓄婉轉(zhuǎn)的言辭闡明事理,暗中斥責(zé)晉文公的狂妄請求,從而使他不敢再提出這一非分之請。
細(xì)品襄王的回答,從頭至尾都貫穿著“不許”之意,卻無一字直言“不許”,而只是一再婉轉(zhuǎn)申訴其“不可許”之故。以君答臣,對臣下非分之請卻不能直斥之以僭越與非禮,未嘗不反映出作為衰周之世的天子襄王地位的岌岌可危。但是像“改玉改行”之說,“流辟裔土”之詞,“不敢以私勞變前章”之語,還是展現(xiàn)出了些許壓其驕亢僭越之氣的毅然決然之態(tài)的,也表達(dá)了其“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不拿原則作交易的堅定立場。且妙在皆以逆筆插入,步步緊扣,綿里藏針,柔中帶剛;意嚴(yán)而深,詞婉而勁。玩其辭氣,若優(yōu)游而實峻烈,聞之讓人嘆服感慨不已。
【襄王不許請隧原文】相關(guān)文章:
孟子見梁襄王原文翻譯09-09
請婚假范文05-08
請加油作文12-04
請醫(yī)生作文09-27
“請,回來”作文12-15
請給我作文12-27
請加油作文03-12
請不要作文03-09
請相信經(jīng)典的力量作文05-08
請愛護(hù)我們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