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鞏《張久中墓志銘》原文及翻譯
原文:
君姓張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慶歷三年來自曲江,入太學。當是時,天子方詔學官歲獻士二人,學者以數(shù)百千人,獨獻君,會學散,不報。于是時,予蓋未嘗識君也。后二年,過予之所居臨川,始識之。
君為人深沉有大度,喜氣節(jié),重交游,一時所與之游者甚眾。而君所尤稱者,廣漢張賁;以為年少可進以學者,莆陽陳惇。蓋君之學多賁發(fā)之,而于惇以師友自處也。凡君之與人交,喜窮盡其得失,其義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嘗茍止也。至其與眾人接,尤溫以莊,不妄與之言。與之言,必隨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為。故君之友皆憚其嚴,而喜其相與之盡。眾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愛而未嘗有失其意者。其語曰:“士生于今,勢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間,當如此也!庇谂R川,出其文章,因與予言古今治亂是非之理,至于為心持身得失之際,于其義,余不能損益也。后二年死于興國軍,某月某日也。
明年,其弟來江南,以力之不能,將獨負君之骨以歸。是時陳惇方以進士得出身,約君之弟曰:“吾忍不全歸吾友邪,明年吾得補為吏,力能以君之喪歸!逼涞苣酥。
君年若干。祖某,考某。君幼孤,養(yǎng)于兄嫂,嘗曰:“嫂之于吾猶母也,婦能以姑之禮事吾嫂者,可以為吾婦矣!比蛔湟酂o也。君固難交,然不易其好。而陳惇者,與君交尤深也。予嘗視惇與君之相從,憂窮齟齬,無不共之,其中心豈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廢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則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惇以某年某月某日歸君之喪葬地,而屬予銘。其辭曰:
嗚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獨于子?生而不大,天固為之。其長在人,于此觀之。(選自《元豐類稿》)
譯文:
張先生姓張氏,名持,字久中,一開始名為伯虎。慶歷三年,從曲江來,進入太學府。在這時候,天子正詔令學官每年推薦讀書人兩人,求學的有成百上千的人,只推舉你,恰逢太學府解散,沒有批復。在這個時候,我大概還不認識你呢。二年后,路過我居住的臨川時,才認識你。
先生為人深沉大度,喜好氣節(jié)操守,重視交往游歷,一時間是與你交往的人很多。而你特別稱道的人,是廣漢張賁,認為年輕可以接近并學習的,是莆陽陳惇。大概你的學問大多是張賁啟發(fā)的,而和陳惇以師友身份相處。凡是您與人交往,喜歡追究其中的得失,他的正義足夠用來使人品行端正,而他的行為正直不曾隨便停止改變。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溫和而莊端,不隨便與他們談論。和別人說話,必須根據(jù)其才智所到,不說他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先生的朋友們都害怕你的嚴厲,卻喜歡傾其所有與之相處。那些與先生一同游覽各地山川的人,也對先生很敬愛卻從未有過失望的。先生說道:“士人活在今天,沒有威望可以維持社會,只能游覽于世間,應當這樣做!痹谂R川,拿出他的文章,就與我談論古今治理天下是非的道理,一直到修身養(yǎng)性人生得失的關系,對他的觀點,我不能改變。后二年死在興國軍職任上,某月某日。
第二年,先生的弟弟來江南,盡管沒有能力,還是要將你的骨頭帶回。這時陳惇正以進士出身,阻止你的弟弟說:“我難道不想讓我的朋友落葉歸根嗎,到第二年我補任為吏時,我一定盡我能力讓他回家!毕壬牡艿懿磐O隆
先生年紀不詳。祖輩不詳,父輩不詳。先生年幼的孤兒,被兄嫂撫養(yǎng),先生曾說:“嫂子對我如同母親,能夠用對待婆婆的禮節(jié)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钡罱K也沒有了。你本來就很難結(jié)交,但不改變自己的喜好。而陳惇,和你交往最深的。我曾看惇和您的相處,憂愁不得志遭遇挫折,沒有不共同分擔的,在他們內(nèi)心難道有利益使他們這樣嗎,世上的交友之道被廢棄了很久了,就是他們有,或許不是這樣的。既然這樣,那么久中的事跡,難道有從世俗的教育中獲取錯誤的交友之道嗎?惇在某年某月某日回到您的喪葬地,而囑托我寫銘記。他說的是:
唉,久中,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鬃、孟子都是這樣,難道僅僅是你一人嗎?活著卻沒實現(xiàn)大志,上天本來就讓你這樣。這種事常發(fā)生在人身上,從這里可以看到的。
【曾鞏《張久中墓志銘》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張五悔獵原文及翻譯07-28
南澗中題原文、翻譯02-29
《宋史·張商英傳》原文及翻譯12-17
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劍門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譯12-17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一》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酹江月·驛中言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