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分為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這些是中國傳統(tǒng)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xiàn)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擴展資料: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時。
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余的以此類推。
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表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
以后,隨著鐘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