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教學設(shè)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那么教學設(shè)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恨歌》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學會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主題。
2.掌握詩歌寫人、抒情所采用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
2.難點:詩歌的主題。
作品簡介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huán)之間的愛情悲劇,因與“安史之亂”緊相聯(lián)系,有著相當嚴肅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離奇、曲折,又極富傳奇色彩,因而倍受歷代文士的關(guān)注。自唐至清,出現(xiàn)了不少以此為題材的文學作品,著名者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李商隱《馬嵬》、蘇軾《荔枝嘆》、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長生殿》等。自居易的《長恨歌》則是其中翹楚。
楊玉環(huán)是蜀州司戶楊玄瑛的女兒,隨叔父楊玄琰入長安,及笄,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后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占為己有,又礙于名分,于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后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松弛。得楊玉環(huán)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楊玉環(huán)則不僅自己得寵專房,身封貴妃,“聲焰震天下”,而且滿門親族也跟著沾光,堂兄楊國忠位居宰相,楊銛官鴻臚卿,楊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如《長恨歌》所說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天寶后期,朝廷內(nèi)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的偏幸,更促進了矛盾的激化。天寶十四載(755),手握重兵的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cè)的幌子,發(fā)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huán)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陜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fā)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于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于佛堂前梨樹下”。(李肇《國史補》)
問題設(shè)計
1.應(yīng)該怎樣看待始終的主人公形象?
提示:拋開政治因素,僅僅把此詩當作一首愛情詩來看。漢皇不是一個荒淫誤國的昏君,而是一個癡心的男子;楊女也不是禍國殃民的紅顏,而是對愛情忠貞的癡心女。
2.應(yīng)該怎樣理解《長恨歌》的主題?
此詩的前半部分中,對李、楊荒淫無度、廢棄國事誠然有所諷刺和不滿,但這不是主旨。全詩以大部分篇幅描寫了兩人的愛情遭遇,歌頌了他們之間的愛情。詩中所寫的李、楊愛情,實際上已超越了歷史事實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作者通過這一愛情悲劇,歌頌了人們對愛情的堅貞和專一,反映出人們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和向往。盡管李、楊身為帝王貴妃但他們的這種愛情與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分析《長恨歌》的主題思想,必須注意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tài)度和感情傾向。《長恨歌》是一首敘事詩,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在敘述李、楊愛情始末的過程中,作者融進了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了他對這一悲劇的是非評判。對李、楊之娛樂誤國,作者顯然是意在批評而語含譏諷的,這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等語句中可明顯看出。然而,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悲劇的發(fā)生,作者對李、楊的態(tài)度也由批評諷刺轉(zhuǎn)向憐憫同情。這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躊躇不能去”、“不見玉顏空死處”、“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等大量飽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獲得非常明顯而強烈的感受。
3.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長恨的?
提示:皇之長恨——
(1)“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碧菩谔油髂系穆飞希奶幨屈S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景色來烘托人物的悲思。
(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痹谑竦兀鎸χ嗌骄G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yīng)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nèi)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景色愈麗,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層。
(3)“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边都路上,“天旋地轉(zhuǎn)”,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于快樂中寫悲情,愈見情悲。
(4)“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被亻L安后,白日里,由于環(huán)境和景物的觸發(fā),從景物聯(lián)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雜微妙的內(nèi)心活動!跋Φ钗烇w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xiàn)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jiān)青娥”都已白發(fā)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憶。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風來了,雨過了,花開了,雨落了,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都是麗人的影子。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不知何處去。梨園弟子,阿監(jiān)青娥,如果楊女尚在,又是如何面貌呢?
楊女之長恨——
(1)“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币浴皵堃峦普砥鹋腔病比齻連貫而為的動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來使者后的震驚、激動和惶惑。
(2)“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仡^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薄拔⿲⑴f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边@段描寫,把楊貴妃不忘舊情,感恩報德,忠于愛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劃得淋漓盡致,使這一形象平添光彩。
教師總結(jié):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詩歌主題: 《長恨歌》的主旨是什么?歷來聚訟紛紜。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意見:
(1)諷喻說。就是只把唐玄宗當作皇帝寫。認為此詩是借李、楊之情事,諷刺李隆基貪色誤國,以致引發(fā)“安史之亂”。告誡最高統(tǒng)治者應(yīng)引以為戒,免蹈覆轍。至于詩歌后半部分對綿綿長恨的描繪,也不是對李、楊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頌,而是通過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狽景象,隱晦而曲折地諷刺他荒淫誤國而終于苦果自嘗。說明作為一個皇帝,愛美人首先要愛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會失去。愛美人更要愛江山。
(2)愛情說。把唐玄宗當作凡人寫。(白居易說過這是人間罕事)認為此詩的前半部分中,對李、楊荒淫無度、廢棄國事誠然有所諷刺和不滿,但這不是主旨。全詩以大部分篇幅描寫了兩人的愛情遭遇,歌頌了他們之間的愛情。論者還認為,詩中所寫的李、楊愛情,實際上已超越了歷史事實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作者通過這一愛情悲劇,歌頌了人們對愛情的堅貞和專一,反映出人們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和向往。盡管李、楊身為帝王貴妃,但他們的這種愛情與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雙重主題說。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認為這首詩一方面對李、楊荒淫無度招致禍亂作了明顯諷刺,另一方面對兩人的愛情悲劇及彼此間的誠焉相思賦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詩,自始至終貫穿著兩重性,貫穿著李、楊身兼愛情悲劇的制造者與承擔者之間的沖突。沖突的體現(xiàn)者主要是兩個人物本身,而沖突的必然結(jié)果是人物的長恨。
三種說法中,你怎么看?為什么?提示:分析《長恨歌》的主題思想,首先必須注意:這是一首敘事詩,敘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李、楊早先的逸樂和后來的長恨,都是這個故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且,這兩者之間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早先的逸樂是導致后來貴妃喪生、彼此長恨的顯著原因,而長恨則是李、楊荒淫誤國、終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結(jié)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將損害故事的完整性,將割斷前后情節(jié)的內(nèi)在邏輯和因果聯(lián)系而使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義,其評論當然也就難以符合作品實際和作者原意。
其次還應(yīng)注意:這是一出經(jīng)作者藝術(shù)處理過了的愛情悲劇,作為悲劇中的兩個主人公,李、楊具有特殊的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倆的荒淫逸樂引發(fā)了安史之亂,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悲劇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亂的發(fā)生使他們死生異處,相見無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這一悲劇的承受者。評論《長恨歌》的主旨,必須顧及這一點,因為它是我們分析、理解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tài)度和感情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必須注意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tài)度和感情傾向!堕L恨歌》是一首敘事詩,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在敘述李、楊愛情始末的過程中,作者融進了自己的感情,通過感情的媒介,表現(xiàn)了他對這一悲劇的是非評判。對李、楊之娛樂誤國,作者顯然是意在批評而語含譏諷的,這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等語句中可明顯看出。然而,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悲劇的發(fā)生,作者對李、楊的態(tài)度也由批評諷刺轉(zhuǎn)向憐憫同情。這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躊躇不能去”、“不見玉顏空死處”、“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飽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獲得非常明顯而強烈的感受。誠然,作為悲劇的承受者,作者對李、楊深抱同情;作為悲劇的制造者,作者對李、楊又有所譴責。但是,作者的譴責自有其立足點,那就是李、楊的任意縱情,不僅貽誤國事、危害社稷,也給他們自身帶來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為了揭露批判統(tǒng)治者的荒淫腐朽(盡管詩歌在客觀上有此認識作用)。否則,作者何必花費那么多的筆墨著意鋪寫渲染李、楊兩人的綿綿長恨?即使按“諷喻說”論者的說法,這是“通過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狽景象,隱曲地諷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寫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無須在字里行間傾注如此明顯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4.寫作特點
全詩始終貫穿著敘事、抒情、寫景熔于一爐的特色,又富有變化,時而敘事、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或者以敘事與抒情結(jié)合,或者以抒情與寫景結(jié)合,或者以寫景與敘事結(jié)合,三者變換靈活自由,轉(zhuǎn)接自然和諧。如以第三部分為例:首兩句含情敘事,由“信馬歸”引“歸來池苑皆依舊”的感嘆;又由“池苑皆依舊”自然轉(zhuǎn)人對“太液芙蓉未央柳”的描寫,再由景物聯(lián)想到人——“芙蓉如面柳如眉”,由景而及情,引發(fā)出“對此如何不淚垂”的傷嘆哀悼。
總之,作者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情感變化的需要,充分發(fā)揮敘事、抒情、寫景三者的長處,使它們既各盡其責,又互相配合協(xié)調(diào),共同為表現(xiàn)主旨、刻劃人物而服務(wù)。
【《長恨歌》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長恨歌 教案教學設(shè)計03-26
《長恨歌》教案教學設(shè)計04-20
高二語文《長恨歌》教學設(shè)計通用03-24
《長恨歌》教案設(shè)計03-27
《長恨歌》教學教案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2課時)04-13
長恨歌教學模板04-19
《長恨歌》教學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