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通用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shè)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1
首次試上,筆記本上寫滿了文字。值得肯定的是,三維目標明確, 有歌鑒賞方法的指導。例如,學完這首詩教師總結(jié)說:“我們收獲了很,除了無盡的美感,還了解了詩歌鑒賞的方法,拿到一首詩,我們知道該如何下手了:
1、讀一一美讀幾遍,初步感知
2、找一一找出詩中的景物與人物,體會意境,了解人物的情感;
3、合一一找到景物與情感的匹配點,整體感知詩歌。
如果長期堅持使用這種切實有效的方法,將有利于學生詩歌鑒賞素養(yǎng)的形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學習的能力。不足之處也很明顯:主線不明,思路不清。
一、一改:設(shè)主線,明思路
張若虛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因為《春江花月夜》“孤絕橫篇,竟為大家”。這首詩也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圍 “春、江、花、月、夜”鋪開,月是詩人震動的脈搏,月光灑輝處,江水、沙灘、桃樹、花林、飛霜、白云、扁舟、鏡臺、詀石、鴻雁、魚龍、思婦、游子組成了一副幽美恬靜、充滿人生哲理的畫卷。
落月?lián)u情,情韻悠悠。既然如此令人心神蕩漾,既然是千古美文,何不美教、美學呢?
別林斯基有句話說得好:“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fā)出的”。因此,賞析這種情韻幽雅的美文,應該是一次賞心悅目的心靈之旅。學生是讀景、賞景的主角,教師是導游。美在哪里? 這條學習主線,應念而生。
圍繞這條主線,設(shè)計了這樣的課堂流程:美聽一美讀一美品。其中,美品是關(guān)鍵,它可以設(shè)計以下兩個思考題:
1、你在詩歌中看到了什么?請以月亮的推移為順序找出描寫對象:(1)找景物;(2)找人物(注意體現(xiàn)人物情感的詞)。
2、你最喜歡哪句詩?說說喜歡你的理由。結(jié)合你最欣賞的佳句,用散文化的語言品一品。
再次上課,我們明顯感到,課堂是教師的課堂,學生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互動,僅有的一次討論也只是流于形式。學生似乎是游離于課堂外的陌生人,課堂冷冷清清,局面尷尬。
傳統(tǒng)教育確實存在忽視學生個性,忽視學生自主意識的弊端,強調(diào)集體意識和絕對服從,用一種僵化、教條的思想禁錮施教者和受教者。其結(jié)果是學生個性品質(zhì)缺失,自主意識缺失,批判精神缺失,人文情懷缺失,公民意識缺失。高中新課程的實踐者應充分意識到以人的發(fā)展為根本點,培養(yǎng)高中學生自覺的社會責任與愛國主義精神、正確的價值判斷力、初步的全球意識與國際視野、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批判思維與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業(yè)意識與敬業(yè)精神以及健全的身體心理素質(zhì)是我們的責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個體,尊重生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我們真切地感到,課堂不能靜若止水,需要波瀾起伏,需要激蕩人心,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美的藝術(shù)境界,否則便會枯燥無味、蒼白無力。那么怎樣為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藝術(shù)的境界呢?
二、二改:創(chuàng)設(shè)藝術(shù)氛圍,營造審美情境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需要創(chuàng)設(shè)迷人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深入詩文的深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shè):
1、美導。
一位同行的導語設(shè)計值得借鑒:在我國浩瀚的詩海中,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寫下吟誦月亮的美麗詩句,同學們讀過哪些關(guān)于月亮的詩句?
學生打開了記憶倉庫之后,教師再深情地說:“是啊,月在詩歌中似乎成了詩人生命情懷的寄托,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寂靜凄涼,‘明月松間照’的寧靜恬淡;感受到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相思,‘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苦;感受到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惆悵無奈,還有‘一夜飛渡鏡湖月’的夢幻神奇。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張若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他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在潛移默化之中,學生沉浸于超常的審美情境、傾心于審美的情境和把審美的心理集中指向閱讀對象的審美注意。
2.美聽。
教師范讀,學生傾聽潺潺連綿的流水、流利婉轉(zhuǎn)的鳥鳴,他們情不自禁地沉醉于這迷茫朦朧的`月色中,沉浸于濃濃的思念、深深的愁緒里,浸入美讀釀成的美境中。有了這種傾聽,那種躍躍欲試的萌動之心, 怎能不呼之欲出?
3.美讀。
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需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3) 誦讀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有 自由體驗讀、個人表演讀、小組競賽讀、集體體悟讀”。誦讀這首詩要讀出輕重,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激情。各種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于自己的體驗之中,選擇、感悟、深思,產(chǎn) 生旺盛的求知欲、強烈的參與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經(jīng)過反復朗讀,學生對這首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詩中表現(xiàn)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滄桑之嘆,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體悟,學習的積極性也被激發(fā)出來了。更重要的是:美讀,不但了解作者說了什 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有了溝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鳴。學生進入了“其言若出己之口,其意若出舌之心”的最佳狀態(tài),在吟誦過程中,語感語氣有了,內(nèi)容有了,思想有了,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通過第三次上課,我們認為,對文本的解讀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是整堂課的主題。匆忙的和不深入的解讀,教學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因此,《春江花月夜》課堂教學設(shè)計的重點,不在課外延伸了多少,而應該在美品課文。
三、三改:美品美文,突出課堂主旋律
1.品景色。
(1)月出一一壯觀而有活力
(2)月升一一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無處不在,江天一色,清純空靈
(3)月落——落花搖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霧,迷茫無盡
(4)景: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飛霜、沙汀、白云、青楓、扁舟、高樓、玉戶、閑潭、落花、海霧、江樹等, 春江潮動,花草遍地,明月朗照,月伴花,花伴月,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淡淡的感傷美,優(yōu)雅空靈的純凈美,交織構(gòu)成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春江月夜圖。
2、品哲理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浮想聯(lián)翩,思接千載,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無奈。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詩人又頓悟,人生是短暫的,而人類則是綿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 讓人讀出了人生短暫的悲劇之美、宇宙無窮的永恒之美。
3.品情感。
月共潮生,蕩滌萬物,充滿生命活力的壯觀美,躍然紙上;江水流春,江樹迷蒙,凄涼感傷之情油然而生。詩中的情感美還指落月藏海霧, 月落妝臺,長夜不眠的思婦的依戀惆悵之情;春光將老,人隔天涯,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凄苦寂寞之情。品讀落月?lián)u青滿江樹,那月光之情, 思念之情,詩人之情,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學生心中。
4.品佳句。
最后探討問題,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樣設(shè)計,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有選擇的自由,不受約束,大膽想象、聯(lián)想,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并闡述自己的理由,在互相交流中碰撞思維、分享閱讀成果。
詩歌欣賞沒有標準答案,因此,要給學生一個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雖然學生談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們己在教師信任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濃濃的審美樂趣。這樣設(shè)計,不僅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價值的認可,它能喚起學生積極探討的活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樣設(shè)計,更是從課堂教學的完全預設(shè)轉(zhuǎn)向動態(tài)生成,賦予了課堂活力,使課堂異彩紛呈,活力四射。
總之,《春江花月夜》的教學設(shè)計是以課文為載體,從課文出發(fā),通過聽、讀、品,把朗讀、美品、探究融為一體,讓學生真正領(lǐng)悟課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從而最終學會鑒 賞詩歌。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2
設(shè)計說明:
《春江花月夜》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孤篇橫絕”的名篇,千百年來已經(jīng)被專家名流進行過各種各樣的解讀,要想談出新意難度很大。那么作為課文這篇名作應該怎樣教,我試圖以《春江花月夜》為例,來展示我對于古典詩歌教學的一種思路:在反復吟詠中置身詩境,體會詩歌作為最講究藝術(shù)的文學體裁的整體美感——語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緣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入文本內(nèi)蘊的解讀中,根據(jù)詩歌中意象自身的特點、組合方式、情景關(guān)系等,讀出詩義,讀出自己,讀出問題。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挖掘和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進入詩歌意境。
3、賞析本詩的景、情、理交融的手法,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點:
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學習時數(shù):
1課時
學習難點:
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學習步驟:
一、導入新課(出示幻燈片——楊廣《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請大家齊讀這首小詩,大家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和題目嗎?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這首詩的作者是歷史上的大名人:楊廣,他還有另一個名字——隋煬帝。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江花月夜。我想提到這個名字,大家會很快忘掉隋煬帝,而走近——張若虛。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張若虛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因為“孤篇橫絕”的《春江花月夜》而卓絕千古。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二、整體感知。
1、略介此詩,創(chuàng)設(shè)情景
這首詩寫農(nóng)歷二月間詩人在長江邊上思念家鄉(xiāng)揚州的種種感慨和想象。
2、配樂示范朗誦,【多媒體】學生整體感知。一個任務:糾正字音。朗讀結(jié)束多媒體打出幾個字并注音,霰(xiàn)汀(tīng)砧(zhēn)由學生齊讀一遍。
三、學生自讀詩歌。解決兩個問題:一個分句算一句,這首詩共有幾句話,共分幾韻。
四、深入賞析。
明確上述問題:共36句,四句一轉(zhuǎn)韻,共9韻。在中國古詩當中,不管多長的詩,語言、音節(jié)、思想內(nèi)容等,一般都需要連續(xù)四句,才可以停頓下來。比如《詩經(jīng)》中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比如《古詩十九首》中第一首的前四句是“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四句為一節(jié),才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概念,或說一個思想段落。這樣的四句詩,在南北朝時期的文藝理論當中,就稱為“一絕”。絕,就是斷絕的意思。晉宋以后的詩,差不多都是四句為一絕,成為中國古詩的一個傳統(tǒng)。這就是后來的格律詩中“絕句”名字的由來。
現(xiàn)在我請大家繼續(xù)深入朗讀詩歌,我們可以以“絕”為單位,反復讀,在讀的過程中完成三個問題:第一,把你最喜歡的那一絕背誦下來,第二,用四個字概括你所選擇的這一“絕”的主要內(nèi)容(或畫面),這四個字當中至少要用到題目中的一個字。第三,在反復誦讀中,讀出兩種東西:一是從中讀出問題、困惑、啟迪、感悟,二是讀出你自己。為了給大家一個直觀的感受,我先給大家示范一段:
我選擇了第三絕: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第一步,我把它背下來,第二步,我給它擬了個題目叫:孤月臨江。碧空如洗,江天一色,孤月高懸,夜色如水。此情此境,我讀出了詩人的孤獨與高邁,我看到了詩人的深邃與無奈,我從中讀出了詩人那種迥絕的宇宙意識,作者從對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繪中,轉(zhuǎn)入對宇宙生成、人類本源的探索。這種探索古已有之,且常說常新,成為人類恒久探討的哲學命題,并成為文學的主題之一!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一個天真而稚氣的孩子的疑問,也是一個穿越亙古、永無答案的哲學家的天問。張若虛的這一問應該是受到了同時代詩人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啟發(fā),張若虛之后,李白在《把酒問月》中說:“清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中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從這一輪高懸的明月中,我也讀出了自己,是的,這一輪照過李白、也照過蘇軾的月光,正照耀在我身上。張若虛、李白、蘇軾們已經(jīng)在時光中永恒,巴爾蒙特說: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了世上。那么我對著同一輪明月,是不是應該思考,我來到世間是為了什么?我應該留給這個世界什么,雖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但哪怕如雪泥鴻爪,哪怕只留只語片言,也不枉對這一輪明月,不枉對浩瀚的星空和清晨的鳥鳴!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我們每一個個體,雖然都如蜉蝣寄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但是,我們能不能讓后來人在某一個不期然的瞬間,看到過我們曾經(jīng)存在的生命足跡,這,是一個問題。
好,現(xiàn)在請大家閱讀,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時間5分鐘。5分鐘后我請大家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學生閱讀展示,可以根據(jù)時間伸縮調(diào)整!菊f明:這里是開放性課堂的集中展示,教師的預設(shè)與學生的生成可能會有很大的差距,教師要充分熟悉文本,適時引導點撥。】
教師板書:春江花月夜:春江月生,江月籠花,孤月臨江,江月待人,游子思婦,月伴離人,望月懷遠,江月流春,落月?lián)u情。
五、深入探究。
現(xiàn)在,請大家來分析這首詩的題目中的五個字中,沒有直接描寫而只作為背景來寫的是哪兩個字?【春、夜】,再結(jié)合我們剛才對上述9個章節(jié)的四字概括,看剩下的三個字中哪個字用得最少?【花】。寫得最多的兩個字是【江月】
既然江月就能概括這首詩的主體內(nèi)容,我們現(xiàn)在把這首詩的`題目改一下,改為兩個字“江月”,和“春江花月夜”比較一下,哪個好?為什么?
【明確】題目本身就具有詩情畫意,先聲奪人,把讀者帶入如詩如畫的情境當中。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詩應該是最適宜寫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的體裁,比如我們說“詩情畫意”,就是指詩畫一般的美好意境。所以德國美學家阿多諾說:“在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庇纱丝梢姡@首詩的題目也是它經(jīng)久流傳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擅自改動的。
六、課堂演練。
改寫第一絕,你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把這首七絕改成五絕,第二種選擇是把這首七絕改寫成散文。
根據(jù)改寫結(jié)果評點:古詩不是用來翻譯的,而是用來吟詠的。意義可譯,意境難翻;語言可譯,文化不傳!弄懂文意之后,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反復吟詠,現(xiàn)在我們齊讀這首詩。
小結(jié):是一輪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詩如畫的美景;是一輪明月,引出了詩人對宇宙人生的無窮感慨;是一輪明月,平添了思婦游子的幾多愁情?一輪明月將景情理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叭松鸁o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痹竿瑢W們美好的人生路上永遠有一片皎潔的月光。
七、作業(yè):全文背誦《春江花月夜》。
八、板書設(shè)計:
春江月生
江月籠花
孤月臨江
江月待人
春江花月夜游子思婦
月伴離人
望月懷遠
江月流春
落月?lián)u情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3
教學目標:
。1)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融情于景、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帶著情感欣賞詩歌,有情地朗讀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點及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詩歌意境,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內(nèi)容,品味詩歌的情感,進而欣賞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準備:
。1)制作課件,多媒體的使用。
(2)以第一人稱改寫思婦懷遠的片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魚龍潛躍水成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首詩,它是一曲思鄉(xiāng)的歌,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有這樣一首詩,它是那壺醉人的酒,浸濕了多少斷腸人的眼;有這樣一首詩,穿越創(chuàng)世清光寥遠的長河,流淌在行客孤獨的心田。《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樣一首詩,今天我們一起來傾聽來自初唐的這曲千古絕唱。
二、賞析全詩:
(一)、整體感受:
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誦,以此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聽讀:請大家聆聽此詩的朗誦,聆聽時注意他朗誦的語速的緩慢急促、語調(diào)的激越平緩低沉、停頓與重音。
自讀: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全詩,希望能夠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齊讀:朗讀時請注意聲音的緩急輕重,詩人抒發(fā)了一股怎樣的情思?
明確:鄉(xiāng)愁
朗讀點評(略)
整體概說:
《春江花月夜》從春天、長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為詩情的紐帶,由此引出種種意象,互相穿織在一起,吟詠詩人拂拭不去的鄉(xiāng)愁。
。ǘ⒎制涡蕾p:
A、景致:
全詩融情、景、理于一體,下面請大家找出描繪月景的詩句。
明確:前八句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讀:(1)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八句詩,盡量讀出詩句的意境來。注意語速快慢、語調(diào)的輕重。簡評(略)
描述: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將這八句詩用自己優(yōu)美的語句描繪下來。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致?
展示:師生皆可。
如:煙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騰,仿佛與大海連成了一體,雄偉壯闊。一輪明月伴隨著滔滔江水一同生長,綿延的江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哪處的春江不在月光的朗照之下!江水蜿蜒曲折地繞過芳草遍布的原野。月色傾瀉在花樹上,像撒了一層潔白的雪。夜空中飄飛的微霜在月光的清輝中也似乎迷失了蹤跡,江邊小塊陸地上的白沙也看不清楚了。
詩人由遠及近、從上到下,描繪了一幅浩淼壯闊、明麗清幽的春江花月夜圖。
集體朗誦:在剛才我們描述的基礎(chǔ)上,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這八句詩。
教學設(shè)想:學生從有感情的朗讀到用優(yōu)美的語句描述詩句,讓自身融入詩歌內(nèi)容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B、情理:
問:詩人面對如此良辰美景,發(fā)出了怎樣的人生感嘆?請朗讀相關(guān)詩句。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讀:請大家自由朗讀,感受詩人內(nèi)心涌動著怎樣的情懷?
學生回答:
如:(1)、“皎皎空中孤月輪”,詩人借這輪孤月抒發(fā)內(nèi)心孤獨寂寞的思鄉(xiāng)之情。
(2)、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备惺艿皆娙艘蛉松亩虝号c宇宙的無窮而深感惆悵。
(回答從這兩方面入手,意思相同即可。)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回憶古人相關(guān)主題的語句,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身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等。
小結(jié):人生短暫與宇宙無窮,歷來是文人感嘆的主題。詩人卻從短暫的人生中,看到了人類存在的綿延悠長!按鸁o窮已”的人生與“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詩人從中得到了欣慰。詩人雖對人生短暫而感傷,但并不頹廢而絕望,這源于他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C、思婦懷遠片段:
生命之河就像這流水一樣經(jīng)久不息。流水無情,江月有恨。由此引出下篇思婦懷遠的情結(jié)。請大家齊聲朗讀下面六聯(lián),注意語速、語調(diào)的變化。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樓上剪不斷,理還亂的相思,我們同學化用自己一雙雙巧手描摹出了這位女子的心事。下面請大家一起來欣賞。
投影展示學生的想象片段:
如:白云隨著風悠然飄去,離我遠去。青楓浦的楓葉紅了又綠,春去了又回。我的愁還是愁,思依然思。你卻是不歸,今夜又是誰家飄蕩江湖的游子,又是哪位對月寄托著思念。樓上的明月正照著梳妝臺,照出一片相思冰涼,一片寸斷肝腸。只恨月太明,卷起玉簾,卷不去它半分清輝。照在砧上,拂去了水也拂不去它的一寸光華。相思無限化作淚,涼如水,更勝清輝。只愿隨著月光,照耀著你。卻只能仰望鴻雁,俯視魚龍,卻依舊比不上月光,只是泛起微微水紋,化作點點相思,相思點點。
(選擇其中一兩篇既可。)
點評:同學們將思婦的'內(nèi)心世界描寫得非常形象細膩,其中一卷、一拂這兩個小動作的描寫可謂細致入微。同學們,除此之外,詩人還運用了哪些表達手法來描寫思婦的愁苦?先請大家來了解一下詩歌的表達手法。(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
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動作描寫等)、議論、抒情。
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二、表現(xiàn)手法:虛實結(jié)合(聯(lián)想和想象)、點面結(jié)合、襯托(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烘托、渲染。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對仗、反問、設(shè)問、反復、互文等。
要求:下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兩句分析詩人采用了怎樣的表達手法來書寫思婦的愁苦?請你書寫在書的空白地方。
學生發(fā)言:略
如以下角度,意思相近就可。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運用“白云”、“青楓浦”這幾個詩歌中常用來表示離愁的意象來渲染離愁別緒,達到了融情于景的效果。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中的“扁舟子”、“相思”詩人直接流露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可憐樓上月徘徊”的“徘徊”一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月光似乎也對這位思婦心生愛憐,在樓上徘徊,不忍離去,來陪伴她,為她疏愁解悶。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此時同在一輪明月之下,卻人隔天涯。只希望多情的月輝能帶去我對你的思念!霸浮敝苯邮惆l(fā)了思婦的愁苦與期待。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本想叫魚雁傳遞音訊,可如今鴻雁長飛卻飛不出光的影子,魚龍潛躍,只激起點點波瀾。詩人借景抒情,思婦內(nèi)心的愁苦無以言語。
D、游子思鄉(xiāng)
從別后,憶相逢,柔腸一寸愁千縷,幾回魂夢與君同。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詩人以思婦懷遠的方式虛寫游人的鄉(xiāng)愁,達到了虛實相生的效果。下篇水到渠成地生發(fā)了游子的思歸之情。
請大家自由朗誦。
三、總結(jié)全詩:
朗讀:集體朗讀(注意朗讀時語速的緩慢急促、語調(diào)的激越平緩低沉、停頓與重音)
由朗讀較好的學生來朗讀,其它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全詩總結(jié):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霸隆笔窃娭星榫凹嫒谥,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jīng)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唐詩鑒賞詞典》)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4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
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以前學過的與月亮有關(guān)的詩句。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唐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蘇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唐劉禹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望月遠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同學們就說出了這么多寫月亮的詩句,并且這些詩句中的月亮各有獨特的含義,寄托著詩人不同的情感。我們一起歸納總結(jié)以下這么多的月亮大體有哪幾種含義。
1、征夫游子思鄉(xiāng)之情。例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2、女子相思懷遠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3、離愁別緒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4、懷古傷今之情。例如:劉禹錫的“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5、感嘆宇宙永恒人生短暫。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師:皎潔的月亮在眾多詩人的筆下散發(fā)著奪目的光芒,寄托著別樣的情感。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更有位詩人因為這輪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這首詩被成為“孤篇橫絕全唐”“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它便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詩人便是張若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領(lǐng)略一下詩人筆下的月下美景。
二、作者介紹及背景提示
。ㄒ唬、作者:
張若虛,唐代揚州人,初唐詩人。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為“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他在詩風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艷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
。ǘ、解題: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詩。(清商曲辭、吳聲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nèi)容形式,以和諧的歌調(diào),點染出祖國錦繡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奧妙。描述了動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寫了游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格調(diào)宛轉(zhuǎn)優(yōu)美,抒情幽怨纏綿。打破了六朝以來宮體詩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tǒng)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chǔ)。對詩歌的繼承和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三、朗讀
可以說:“詩歌是文字的音樂”。它有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有內(nèi)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韻律。讓我們通過反復朗讀吟誦詩歌那形象、生動、立體的語言,感受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聆聽它內(nèi)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韻律,體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學生自由誦讀,結(jié)合詩歌注釋解決疑難,整體感知詩歌。
2、教師范讀,喚起學生的審美感知。
3、誦讀指導
理性的把握: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nèi)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中去,文如其人,言為心聲。
感性的表現(xiàn):語音、語調(diào)、表情、動作、音樂
4、師生共讀,用情感去點燃情感。
四賞析課文
(一)、景——春江花月夜美景
1首先,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感受一下詩歌中描繪的意境(生朗讀。)
2這首詩歌都描寫了哪些景物呢?這些景物描寫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
提示: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與大海相連.明月就涌生于這無垠的大海之上,萬里的春江,無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繞著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鋪上雪珠一樣.月色如霜,所以霜飛也就無從察覺;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ㄉ穑捍、江、花、月、夜。景物描寫主要集中在開頭部分。)
3下面我們有請女同學齊聲朗讀課文“春江潮水連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見”這部分,同時思考詩人筆下的景物有什么特點呢?
。ㄉ穑河拿蓝钸h。空明澄澈,美妙絕倫。)
詩人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選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現(xiàn)力的物象,構(gòu)成令人心馳神往的神秘的藝術(shù)境界,描繪了一幅氣勢宏偉、幽美恬靜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絕美的春江月夜風景圖。我們能否用兩個短語簡單概述這幅畫面?
(二)、理——宇宙人生哲理
1看到了如此美景,詩人又想起了什么呢?
。ㄉ穑涸娙讼氲搅巳松虝骸⒂钪嬗篮。)
是的,面對著幽美深遠的月下美景,詩人的思緒觸碰到了人生、宇宙。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zhuǎn)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請一位同學朗讀“江天一色無纖塵”到“但見長江空流水”這四聯(lián)。
提示: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詩人身處江天一色,毫無纖塵的純凈之境,不禁對空中這輪孤月發(fā)出奇想:究竟是誰最先在江畔看見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時候開始照著人呢人生代代綿延無已,但江月卻年復一年沒有變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嗎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絕的江水.
(指名一學生朗誦本節(jié))
這位同學朗讀時感情比較充沛,不過,還應注意“何人”“何年”要重讀,以讀出詩人對月的苦苦追問與思索。
詩人的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嘆人生的短暫,宇宙的無窮?我們來比較張若虛的宇宙人生哲理與另幾句詩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2)、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3)、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前赤壁賦》)
。ㄐ〗M討論,交流意見,選出代表發(fā)言。)
。ㄉ穑赫n文中的宇宙人生哲理比講義詩句的似乎要豁達一些。)
。ㄉ穑簭埲籼摴P下的人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個人,而是指整個人類。)
剛才這幾位同學分析得都有一定道理,講義中的詩句,譬如蘇軾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面對浩蕩無盡的江水,詩人覺得個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暫了,生命的轉(zhuǎn)瞬即逝實在令人哀嘆傷感。而張若虛卻沒有落入“感嘆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雖然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人類的'存在卻是綿延久長的。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與“年年只相似”的將月才得以共存。詩人從大自然從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頹廢和絕望,而是一種欣慰,這種追求和希望使那絲傷感也變得曠達起來,哀而不傷。
。ㄉ懻撘远陶Z概括本詩節(jié)意境:清明潔凈,奧妙無窮。)
(三)、情——游子思婦相思之情
師:王國維說:“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抒情詩由“情”出發(fā),是詩人感于外物后一份心靈顫動的美妙,一份鮮活的感動,一份撞擊心靈的真誠。
隨著時間的流逝,夜色漸濃,詩人心里的感傷之情也越來越濃。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余下的部分。
這種美景和人生思考又觸動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ㄉR聲答:游子的思歸之情,思婦的相思之情。)
是啊,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這人生圖象,引出這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剛才同學一致認為是思婦相思之情和游子思歸之情,那么其中哪些表達思婦相思,哪些表達游子思歸呢?詩人又是如何表達的呢?
1“可憐樓上月徘徊”八句承“何處相思明月樓”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思念,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月的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卷不去”,“拂還來”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婦綿綿不絕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寫游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
“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
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遙遠!俺脸痢倍旨又劁秩玖怂墓录牛弧盁o限”也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xiāng)思。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張若虛筆下的春之畫,江之卷,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也品味了詩人與眾不同的宇宙人生哲理。詩人認為人生的短暫的,而人類卻是綿延久長,可以與江月共存的。同時,我們還賞析了詩中的游子思歸和思婦相思之情,學習了詩人巧妙的手法。學習了這么優(yōu)美的詩篇,今晚,仰望天空,看到那彎清冷的新月時,我們又能生出多少美麗的遐想?
六,作業(yè)
背誦《春江花月夜》全詩;
用現(xiàn)代文的形式將這首詩的美好意境表現(xiàn)出來
(作業(yè)參考答案:月亮出來了,從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隨著千萬里春潮蕩漾,千萬里春江漲滿月光.江水彎過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灑著月色如霜,灘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著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一片白云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臺;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苦苦眺望,卻聽不著你的聲息,愿化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花已經(jīng)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著月色歸來落月?lián)u蕩著——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
七附板書: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遠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暫——永恒
情:游子思婦相思之情凄清婉轉(zhuǎn)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5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國標題性器樂曲自身的美及內(nèi)在的情感表達,感受樂曲優(yōu)美、迷人的意境,體味樂曲幽遠、和諧、含蓄、寧靜的東方古典美。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內(nèi)涵和民族樂器的表現(xiàn)力,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2.通過以音樂為主線,對同名詩歌、繪畫、舞蹈的欣賞,構(gòu)建起音樂與其他藝術(shù)門類的聯(lián)系與互通,了解它們各自獨特的風情和共同的神韻,加深對包容于音樂中的廣闊文化內(nèi)涵的體驗。
3.了解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創(chuàng)作手法 “魚咬尾”及 “換頭合尾”的曲調(diào)處理變奏手法。
教學重點:了解民族器樂曲“換頭合尾”的結(jié)構(gòu)特點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民族調(diào)式的風格。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鋼琴
教學過程:
一、簡介《春江花月夜》
這是一首中國古典樂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陽簫鼓》,后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樂曲以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巧妙細膩的器樂組合,形象地描繪了“夕陽”、“漁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 。全曲有十部分組成:引子與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臺、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欸乃歸舟、尾聲。
二 、聆聽樂曲
1。 聽樂曲引子請學生思考:
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能聽出哪些樂器在演奏?引出課題《春江花月夜》。
2。琵琶:彈撥樂器,木制,原稱“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紀由西域傳入內(nèi)地,在樂隊中應用相當廣泛。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感受。
3.學生隨音樂學唱全曲的主要旋律譜例:江 樓 鐘 鼓
002
(1) 聆聽感受全曲的主要旋律。
結(jié)構(gòu)特點一:魚咬尾
提示學生注意前樂曲結(jié)尾的音與后句開頭的音是相同的,樂句間連鎖傳遞,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得旋律流暢,格調(diào)平和委婉。自然引出我國傳統(tǒng)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常用手法 “魚咬尾”。
“魚咬尾”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其特點是前句旋律的尾音與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種形式的重疊。
。2)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學唱主要旋律兩遍,體會旋律的委婉平靜,優(yōu)美如歌。
4.學唱主題旋律
5.完整欣賞《春江花月夜》
月上東山:(第一變奏)
1.音樂與第一段對比有何變化?(旋律如何走向等)
2.請注意結(jié)尾音調(diào)
優(yōu)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協(xié)調(diào)的色彩,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在云層中游移出沒的情景。
花影層疊 (第二變奏)
1.這段音樂的旋律中最有特點的樂思是哪部分?為什么?
2.結(jié)尾有什么特點?
樂曲描寫了陣陣清風吹皺一江春水,蔥蔥花木掩映月色朦朧的畫面,岸邊簇簇鮮花倒映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麗的色彩。
“花影層疊”與“月上東山”的收束句完全一樣,又與主題的收束基本相同; 而在收束前,它們的旋律都做了明顯的變奏,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叫做“換頭合尾”。
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在后面的幾個段落音樂里也被采用或者變化地采用。
結(jié)構(gòu)特點二、換頭合尾
《春江花月夜》由引子和主題、主題的六次變奏和尾聲組成。盡管前面部分旋律多變,但每段結(jié)尾基本相同,將樂曲的多個畫面融為一體。這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常用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換頭合尾。
003
這種 “換頭合尾”式的變化展開手法,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結(jié)構(gòu)特點。它使全曲氣勢連貫,融會統(tǒng)一,
提示學生:音樂藝術(shù)的主體特征是音樂情感表達的概括性和藝術(shù)表現(xiàn)的非具象性,欣賞樂曲時可以視聽結(jié)合,借助畫面來感受音樂,但不宜機械地尋求標題與音樂之間的具體聯(lián)系,不必拘泥于每段小標題所提示的具體景物,而應該從體味音樂作品自身的美和所蘊涵的情感入手,領(lǐng)略包容于其中的廣闊的文化內(nèi)涵。
四、欣賞1?欣賞配樂詩朗誦《春江花月夜》 體味詩韻
春 江 花 月 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提問:詩歌的意境與樂曲表現(xiàn)的意境相同嗎?這兩部作品之間有沒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欣賞2
繪畫 《春江花月夜》:感受畫的意境。
提問:畫面與 《春江花月夜》的主題吻合嗎?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學生帶著問題仔細欣賞裝飾畫 《春江花月夜》。
師生交流:畫的構(gòu)圖很合理,色彩運用恰到好處,很和諧,黃色的月亮在藍色調(diào)的背景襯托之下愈發(fā)顯得明亮,倒影和小船隱約可見,幾座山頭有明有暗,通過明度上的對比拉開了畫面的空間距離,給人以更多的想象余地。整個畫面表現(xiàn)出春江花月之夜的一種悠遠、朦朧、寧靜之美,與主題非常吻合。
欣賞3
古典舞 《春江花月夜》
師:在我國古代,樂與舞是不分開的,樂就包括舞,現(xiàn)在相對分成兩個專業(yè),但他們的密切關(guān)系是分不開的.,舞蹈離不開音樂。樂曲憑借聲音塑造聽覺形象,舞姿憑借形體塑造視覺形象,二者合為一體,才構(gòu)成了舞蹈藝術(shù)形式。悠遠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令人心曠神怡,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又把我們帶入夢幻般的意境。
提問:舞蹈的動作和情節(jié)與音樂的節(jié)奏和情緒和諧一致嗎?說說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學生觀賞后回答:整個舞蹈的動作很美,很舒展,情節(jié)有趣,舞蹈動作的幅度、快慢與音樂的節(jié)奏、情緒和諧一致。當音樂起伏大時,動作的幅度也大;音樂歡快時,動作的節(jié)奏也快而輕巧;而音樂平靜時,舞蹈動作和情緒也較平和。音樂與舞蹈密不可分,舞蹈是音樂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
3.分組討論分析
(1)詩歌、美術(shù)、舞蹈的欣賞,對理解、體驗樂曲《春江花月夜》有幫助嗎?為什么?
。2)《春江花月夜》的音樂與詩歌、美術(shù)、舞蹈藝術(shù)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是怎樣的?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分組討論后同教師進行交流:
通過欣賞詩歌、繪畫和舞蹈 《春江花月夜》,開闊了文化視野,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音樂與詩歌、繪畫、舞蹈雖屬不同的幾種藝術(shù)門類,但它們是姊妹藝術(shù),彼此相通,互相交融,音樂中有濃濃的詩情畫意,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舞蹈是 “看得見”的音樂,音樂是 “聽得見”的舞蹈,二者密不可分。音樂與詩歌、繪畫、舞蹈都是塑造藝術(shù)形象,訴諸于情感表達,表現(xiàn)出一種共同的美,就是悠遠、和諧、含蓄、寧靜的東方古典美,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美。
師:《春江花月夜》是自然、歷史、人生之千古絕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典藝術(shù)中有無數(shù)珍品,他們既有各自獨特的風情又有共同的神韻,這就是悠遠、和諧、含蓄、寧靜的東方古典美,這充分表明,藝術(shù)既有千姿百態(tài)又有共同的文化內(nèi)涵。我們要借助其他藝術(shù)門類豐富我們的音樂素養(yǎng),他們與音樂相融相襯,相互渲染,加深了我們對音樂的理解,同時加深了我們對包容于音樂中的廣闊文化內(nèi)涵的體驗。
五、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
1、演唱 《春江花月夜》的主要旋律。
2、以 《春江花月夜》為題,選擇下列你所喜愛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表演。
a.一首小型歌曲 b.一幅畫 c.詩歌
d.散文 e.自編舞蹈片段
要求:與音樂有機結(jié)合,體現(xiàn)出東方古典美,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分小組,發(fā)揮每個同學的愛好特長,將幾種形式結(jié)合起來,展示給大家。
最后,讓我們再次演唱全曲的主旋律,感受樂曲優(yōu)美、迷人的意境,體味樂曲悠遠、和諧、含蓄、寧靜的東方古典美。在演唱《春江花月夜》的主要旋律中結(jié)束本課。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6
一、導語設(shè)計:
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是個永恒的主題,其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歷程、所以說,月亮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征,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xiāng)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發(fā)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同時,那高懸于天際的月亮,也引發(fā)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永恒的象征。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會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guān)的詩句: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中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靜夜思》中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以及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等描寫月亮的詩句,不勝枚舉、而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二、作者介紹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張若虛,唐代揚州人,初唐詩人、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為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他在詩風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艷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
(二)解題:《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詩、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nèi)容形式,以和諧的歌調(diào),點染出祖國錦繡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奧妙、描述了動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寫了游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格調(diào)宛轉(zhuǎn)優(yōu)美,抒情幽怨纏綿,言之有物,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tǒng)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chǔ)、對詩歌的繼承和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三、學習本詩重在誦讀,以讀傳情,讀,悟交融
由教師作配樂范讀、要求學生在欣賞教師范讀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而又帶有學生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進而走進這畫面中去、在這其中,想象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四、賞析詩歌
(一)開頭八句為第一部分,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側(cè)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提示: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與大海相連、明月就涌生于這無垠的大海之上,萬里的春江,無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繞著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鋪上雪珠一樣、月色如霜,所以霜飛也就無從察覺;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問:在前幾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這一部分描繪的畫面意境: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zhuǎn)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詩人身處江天一色,毫無纖塵的純凈之境,不禁對空中這輪孤月發(fā)出奇想:究竟是誰最先在江畔看見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時候開始照著人呢?人生代代綿延無已,但江月卻年復一年沒有變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嗎?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絕的江水。
譯文: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著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暫——永恒
(三)余下十六句為第三部分,由感嘆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分為兩層:
(1)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思婦懷人。這里寫思婦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別致,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搗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簾子卷起來,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這惱人的月光「卷不去」,「拂還來」。那無邊的月光,籠罩著一切,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托月華來遙寄相思了。
譯文:一片白云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臺;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嗫嗵魍,卻聽不著你的聲息,愿化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
(2)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為一層,寫游子想家。最后這幾句寫落月,落花閑潭,春光將老,隱含思婦青春將逝。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游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游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
譯文: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花已經(jīng)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著月色歸來?落月?lián)u蕩著——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情:游子思婦相思之情凄清婉轉(zhuǎn)
詩人把游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里,那離愁就越發(fā)顯得濃郁。這首詩固然帶著些許傷感和凄涼,但總的看來并不頹廢。它表現(xiàn)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當開闊的。結(jié)構(gòu)上,此詩既以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同時又以月亮為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fā)喟嘆、抒寫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五、總結(jié)
1、內(nèi)容述評: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細致地描繪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發(fā)出對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對明月今宵、游子思婦卻天各一方的惋惜。詩中盡管不無人生苦短的傷感,然而讀來輕曼如煙,悠悠惆悵中還交織著對歲月生命的依戀,對青春的珍惜,對“人生代代無窮已”、得以與明月長久共存相伴的一絲欣慰;盡管也有夫婦別離的哀愁,但是寫得柔婉似水,綿綿相思中飽和著“借明月寄相思”的脈脈溫情,含蘊著對重逢的美好企盼。從表層看,雖然明月長圓而人情不圓,顯示了景物與人情的乖背;明月長在而人生不再,則展示了宇宙與人生的矛盾。但從深層看,“借明月寄相思”又顯示了人心與自然的和諧,而“人生代代無窮已”與“江月年年只相似”,則展示了生命與宇宙的同一。作者對天人關(guān)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僅僅哀嘆生命短暫的窠(kē)臼,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禮贊自然的同時禮贊生命,既體現(xiàn)了詩人本身對生命意義的深切體認和對天人關(guān)系的深刻認識,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哲學“天人一體同仁”的傳統(tǒng)精神。因而,聞一多先生稱贊此詩展現(xiàn)了“夐(xiòng)絕的宇宙意識,展現(xiàn)了一個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2、小組合作探討這首詩的“明月”、“江水”、“落花”三個意象的寓意。
。1)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唐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保ㄋ翁K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唐劉禹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情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望月遠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崩钪畠x的《卜算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的《臨江仙》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
“離恨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處,花開花落時!保ㄌ蒲洞和~》四首之一)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保ㄋ侮淌狻朵较啞罚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保ㄋ侮處椎馈杜R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清《紅樓夢》)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3、教師評價總結(jié)。
(1)明月:面對宇宙的浩瀚,明月的無窮,人生的有限,多少傷時、惜時、嘆時之作流傳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盤”意化為如流水一般東去不回的時間意象,讓人在浩淼無窮、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頓生渺小之感、短暫之感,更激起和歷史洪流相融,奮力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為的斗志。當然,月還是的愁緒、情愛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長江東流,玉帶盤桓,沿岸風光如畫,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傳千古。江水不僅是個空間概念,更喻指歷史的長河,是個時間概念。任你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梟雄,無一例外終將湮滅于歷史的滾滾長河之中。任你活著的時候生命怎樣燦爛輝煌,也一樣逃不過自然的規(guī)律、歸結(jié)于塵土流水。表現(xiàn)出那種人生空漠之感,更顯深沉悠遠。
(3)落花:綜觀中國詩歌史,寫花開的少,寫花落的多。飄零的落花中,彌漫著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繽紛的落花是中國古典詩歌傷春主題的核心意象。以落花為媒介,用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表表達對年光流轉(zhuǎn)、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的感嘆,幾乎涵蓋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義!洞航ㄔ乱埂分,作者張若虛展示了女主人公迷離夢境的片斷:昨夜閑潭夢落花。月夜春江,清景無限,她所等待的人遲遲沒有歸來。美麗的花瓣無聲無息飄謝在寂靜深潭,夢中的剎那,折射出漫長守望的蒼涼、紅顏衰老的恐慌。
附板書: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遠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暫——永恒
情:游子思婦相思之情凄清婉轉(zhuǎn)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春江花月夜》全詩;
2、用現(xiàn)代文的形式將這首詩的美好意境表現(xiàn)出來。作業(yè)參考答案:月亮出來了,從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隨著千萬里春潮蕩漾,千萬里春江漲滿月光、江水彎過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灑著月色如霜,灘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著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一片白云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臺;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苦苦眺望,卻聽不著你的聲息,愿化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花已經(jīng)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著月色歸來落月?lián)u蕩著——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
3、從詩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選一個,寫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寫、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
七、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張若虛筆下的春之畫,江之卷,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也品味了詩人與眾不同的宇宙人生哲理。詩人認為人生的短暫的,而人類卻是綿延久長,可以與江月共存的。同時,我們還賞析了詩中的游子思歸和思婦相思之情,學習了詩人巧妙的手法。學習了這么優(yōu)美的詩篇,今晚,仰望天空,看到那彎清冷的新月時,我們又能生出多少美麗的遐想。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7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景、情、理是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導入】
自古以來,月是個永恒的主題,伴隨著人類的腳步,關(guān)注著蒼生的冷暖,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在此之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征,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xiāng)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發(fā)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那高懸于天際的月亮,也引發(fā)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永恒的象征。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guān)的詩句。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一、知識鏈接
1、作者介紹:張若虛(約660-720)唐代詩人,江蘇揚州人。張若虛所生活的時代,正值唐朝鼎盛時期,同時也是唐詩發(fā)展進入空前輝煌時期的前奏。張若虛從小致力于詩文學習,以擅長詩歌而聞名于世,與當時的賀知章、張旭、包融,并有“吳中四士”之稱。赴長安求官時,他曾以“文辭透逸”一度轟動過京城,不知為什么,張若虛的仕途卻不佳,從現(xiàn)存的資料來看,僅做過一任兗州兵曹地方小吏。張若虛的作品,今僅存詩兩首,其一便是上面這首膾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為五言律詩《代答閨夢還》,兩首均收入《全唐詩》。
2、背景提示
《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詩人以清新自然的筆調(diào)、反復詠嘆的手法,細膩地描繪了春江月夜的綺麗景色,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廖廓靜謐的迷人境界!洞航ㄔ乱埂繁臼菢犯f題,《舊唐書——音樂志》記載:“《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為陳后主所作!薄稑犯娂分惺珍浀囊恍洞航ㄔ乱埂,多為五言四句,且內(nèi)容平平。張若虛此篇雖說也沒完全擺脫游子、思婦的傳統(tǒng)主題,但全詩氣象恢宏、意境深沉,與那些同名作品有天壤之別。特別是其詩情與哲理自然融合的筆法、清麗新穎的語言風格,與初唐流行的'浮艷詩風截然不同,以至于李白、杜甫等一些大詩人,都從中吸取過藝術(shù)營養(yǎng)。后人還將《春江花月夜》中運用回環(huán)、往復、連珠、對偶等修辭手法,以及音韻調(diào)配這些藝術(shù)特色,總結(jié)為“《春江花月夜》之格”。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3、寫月亮的詩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jīng)陳風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二、學習過程
。ㄒ唬┱w感知
1、再讀課文,解釋下列加點詞含義:
滟滟霰窮已但見扁舟清風浦上不勝愁不知乘月幾人歸逐月華搖情可憐樓上月徘徊水成文。
2、熟讀課文理清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 )依題目摹寫。的幽美景色,側(cè)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第二部分:( )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zhuǎn)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第三部分:( )由觀照人生,進而抒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分為兩層: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 );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最后為一層,寫( )。
三、合作探究
1、欣賞詩的景物美
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在前八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副畫面。
2、領(lǐng)悟詩的哲理美
讀“江天一色無纖塵,……但見長江送流水”,本段引發(fā)怎樣的人生哲理問題?
3、體會詩的情感美。
讀“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賞析思婦懷遠片段。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8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
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教學課時:一課時
過程:
一、導入
在星光燦爛的唐代詩壇,《春江花月夜》帶著皓潔的月光像鉆石一般熠熠生輝,引人注目,聞一多先生曾將此詩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評論家說張若虛這一首詩可以“孤篇蓋全唐”。今天我們來欣賞這篇經(jīng)典詩作。
二、作者
張若虛,唐代揚州人,初唐詩人。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為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他在詩風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艷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
三、解題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詩。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nèi)容形式,以和諧的歌調(diào)描述了動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奧妙,抒寫了游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格調(diào)宛轉(zhuǎn)優(yōu)美,抒情幽怨纏綿,言之有物、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tǒng)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chǔ)。對詩歌的繼承和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
四、賞析詩歌
。ㄒ唬╅_頭八句為第一部分,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側(cè)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與大海相連。明月就涌生于這無垠的大海之上,萬里的春江,無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繞著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鋪上雪珠一樣。月色如霜,所以霜飛也就無從察覺;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問:在前幾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
3、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這一部分描繪的畫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ǘ┙酉掳司錇榈诙糠,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zhuǎn)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1、提示: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詩人身處江天一色,毫無纖塵的純凈之境,不禁對空中這輪孤月發(fā)出奇想:究竟是誰最先在江畔看見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時候開始照著人呢?人生代代綿延無已,但江月卻年復一年沒有變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嗎?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絕的江水。
2、放映課件字幕及配畫,指名一學生朗誦本節(jié)。
3、評價學生的誦讀,并加以指導,在指導中讓學生感受哲理。
重點讀出“江天一色”的遼闊與蒼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曠。
“何人”“何年”應重讀,以讀出詩人對月的苦苦追問與思索。
“人生代代無窮已”應讀出一種沉重的歷史滄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見長江送流水”應讀出詩人對人生短暫、宇宙無窮的惆悵。
。ㄈ┯嘞露錇榈谌糠郑筛袊@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情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
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思婦懷人;
這里寫思婦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別致,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搗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簾子卷起來,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這惱人的月光「卷不去」,「拂還來」。那無邊的月光,籠罩著一切,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托月華來遙寄相思了。
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為一層,寫游子想家。
最后這幾句寫落月,落花閑潭,春光將老,隱含思婦青春將逝。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游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游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
詩人把游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里,那離愁就越發(fā)顯得濃郁。這首詩固然帶著些許傷感和凄涼,但總的看來并不頹廢。它表現(xiàn)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當開闊的。
這首詩從月生寫到月落,把現(xiàn)實的情景和詩中人物的夢境結(jié)合在一起,寫得迷離恍惚,氣氛朦朧。詩的感情隨著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漸展開、變化,忽此忽彼,亦虛亦實,跳動著,斷續(xù)著。有時讓人覺得難以把握,但又覺得有深邃的東西在里邊,值得深入發(fā)掘。這就是人生的短暫,離別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麗。
詩題中的五個字:春、江、花、月、夜,全都點到了,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其它四個字都是陪襯。詩人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婦反復抒寫,最后以月落收結(jié)。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完整的詩歌意境。
這首詩的景物描寫,采取多變的角度,敷以斑爛的色彩,很有藝術(shù)效果。同是寫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覺的月光,有妝鏡臺上的月光,有搗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變化!
詩中景物的色彩,雖然統(tǒng)一在皎潔光亮上,但是因為襯托著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楓、玉戶、閑潭、落花、海霧、江樹,因此隨著景物出現(xiàn)變化,而取得了斑爛多彩的效果。
同時,詩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詩句,展示了生命與宇宙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禮贊自然的同時禮贊生命。
五、再次欣賞教師誦讀這首的配樂范讀錄音
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吟誦,細細體會詩歌美好而幽遠的意境。
六、作業(yè)
用現(xiàn)代文的形式將這首詩的美好意境表現(xiàn)出來。
(作業(yè)參考答案:
月亮出來了!從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隨著千萬里春潮蕩漾,千萬里春江漲滿月光。江水彎過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罩辛鳛⒅律缢瑸┥习咨诚г谒。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著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一片白云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臺;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嗫嗵魍,卻聽不著你的聲息,愿化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ㄒ呀(jīng)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著月色歸來?落月?lián)u蕩著——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
板書: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遠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暫——永恒
情:游子思婦相思之情凄清婉轉(zhuǎn)
課外延伸:
古人在詩歌中常常喜歡用“月”和“江水”的意象來表情大意,試找出幾句,并分析這兩種意象含蓋的情素。
(1)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唐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保ㄋ翁K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唐劉禹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保ㄌ.李白)
意象含蓋的情素:思念,懷想,寂寞,冷落,凄美。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墩撜Z》)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保ɡ钪畠x的《卜算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
“離恨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意象含蓋的情素:人生短暫,自然永恒,綿延思念,愁情。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shè)計 9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詩詞積累,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
教學重點:賞析詩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學難點:景、情、理如何過渡與融合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孤篇橫絕,竟成大家”,聞一多先生把這首詩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知道這個人是誰?這首詩又是哪首詩嗎?(初、盛唐之交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張若虛筆下春江花月夜的美麗景致吧。
二、聽配樂朗誦,整體感知。
三、賞析詩歌:
。ㄒ唬┬蕾p詩的景物美:
(1)在文中找出題目中融合的五種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讀。
(明確:開頭十句。)
(2)鼓勵學生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圖景,并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3)教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畫面,將學生帶入情境。
。鞔_: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此番景致給人的感覺是:空靈、清幽、純凈、博大。)
(二)領(lǐng)悟詩的哲理美:
。1)師導: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詩句起止,并齊讀。
。2)齊讀第二層中間六句,從“江畔何人初見月——但見長江送流水!
。3)作者對宇宙人生有著怎樣的思考?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相機誘導學生重點理解“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鞔_:在詩人看來,人生是一代一代的無窮無盡,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總是相像的。于是引起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
就個體而言,何其短暫,但就整個人類而言,則又代代相傳,無窮無盡,與日月共存。所以,張若虛在這里,面對明月與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暫,也有所感慨。但和蘇軾“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流露的更多的是人生失意的惆悵)相比,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毕啾,卻并不頹廢和絕望,而是流露出了熱愛人生的積極豁達情感,哀而不傷。)
。ㄈ╄b賞詩的情感美:
。1)師導: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開始作者由感嘆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情別緒。學生自由朗誦剩余的二十句。
。2)學生朗誦。
(3)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可分為三層:先總寫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再分寫思婦懷遠、和游子思歸的情緒。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第二層,寫思婦懷遠。作者是如何寫思婦的無限悲苦的?
。鞔_:“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還拂來。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碧焐瞎录诺拿髟路路鹫业搅藰巧纤紜D這個“同病相憐”人,它踱上樓臺閨閣,徘徊著,不肯離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妝臺。月光照在閨房的門簾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熬聿蝗ァ、“拂還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描寫,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托月華來遙寄相思了。由此我們自然想到一句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為第三層,寫游子想家。全體男學生誦讀。
。5)男生誦讀。
。6)最后這幾句詩寫閑潭落花,寫春光欲盡,寫江潭落月,除了表現(xiàn)春天將盡,一天將盡的意思之外,你還讀出什么隱含的意思?
。鞔_:人生如此短暫,青春如此美麗,可思婦和游子就在這思念的煎熬中,青春將逝,真是令人感傷之至。)
。7)引導學生分析“盡”、“復”、“沉沉”、“無限路”“搖”等字詞。
。鞔_:人有情而江水絕情,江水滔滔向東流啊,春光快被流“盡”了,一個“盡”字真是痛心極了;人有情,而月絕情。月卻又一次西斜,將要墜下去了,一個“復”字,說明天天相思,夜夜想念。斜月何以“沉沉”,那不是游子的心情折射嗎?!盁o限路”表面是寫路,暗指游子遙遙無歸期。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游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游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兩地相思永恒。)
(四)“賞”月誦詩:
1、這首詩歌主要描繪哪些意象?
。鞔_:春、江、花、月、夜。)
2、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月是整首詩的靈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對宇宙的感嘆,也是借助月引發(fā)出來,思婦游子的思親懷鄉(xiāng)之情,也是受到月的觸動。所以,月在詩歌中就成為最重要的一個意象了。)
3、詩歌中各處的月有什么不同?怎么讀法?
。鞔_:月初升迷離美妙(高亢)——月中天詩人的遐思冥想(平緩)——月西斜樓上思婦的愁情(低回)——月落游子想家的哀怨(哀傷)。)
4、自由讀這首詩,讀出這種美來。
四、課堂小結(jié):
詩人把游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里,那離愁就越發(fā)顯得濃郁。這首詩固然帶著些許傷感和凄涼,但總的看來并不低落頹廢,它表現(xiàn)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當開闊的。
五、作業(yè):
1、搜集與“月”相關(guān)的詩句。
2、背誦全詩。
附詩的大意:
月亮出來了,從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隨著千萬里春潮蕩漾,千萬里春江漲滿月光。江水彎過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罩辛鳛⒅律缢瑸┥习咨诚г谒。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著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一片白云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臺;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苦苦眺望,卻聽不著你的聲息,愿化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ㄒ呀(jīng)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著月色歸來落月?lián)u蕩著——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
《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語文第三冊讀本上的一篇詩歌,其作者是張若虛,他的一生只寫了兩首詩,此詩恰恰成就了他在詩歌史上的千秋美名。后人曾評此詩為“孤篇蓋全唐”。結(jié)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的教學設(shè)計以文本為載體,從文本出發(fā),通過聽、讀、品、寫,把朗讀、美品、探究融為一體,讓學生真正領(lǐng)悟課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從而最終學會鑒賞詩歌。
反思這堂課,有得也有失,感受頗深。
成功之處:
巧妙新穎的導入語。人們都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導入語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同一般。本課我將導入語設(shè)成一副畫面,讓學生回顧有關(guān)月的詩句。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帶動了學生對月的意象的思考,從而為本課月的象征意義做熱身。
寫作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在學生兩次閱讀后,對內(nèi)容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時讓他們選取感興趣的有關(guān)月的詩句進行擴展訓練,無疑為了讓他們通過想像描繪出作者在詩中創(chuàng)設(shè)的優(yōu)美意境,進一步把握詩人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且此環(huán)節(jié)也為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喚起了他們積極思考探討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不足之處:
詩歌讀的過少。詩歌教學以讀為主,以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解讀。盡管我將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為朗讀教學,可是在實施過程中,我未能采取多種朗讀方法引導學生去品味詩歌,因為讀的較少,學生思考的就過少過淺,師生生生互評的也就少了。
課堂環(huán)節(jié)未能達到“有序與無序”的完美結(jié)合,未能引導好學生吃透文章難點。本文的難點意在理解本詩的景情理如何交融的,盡管學生在課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回答,但課后我問及此詩為何能“蓋全唐”,學生依舊說不清楚,F(xiàn)在想想,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將此詩中月的不同象征意義和其他詩進行比較,從而難點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