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里的小故事
在生活中,弟子規(guī)有時也很有用,如“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我們從弟子規(guī)中,我學會了好多道理,我要做一個好少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guī)里的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故事]孝敬父親的小黃香
東漢時期,有個小孩叫黃香。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對父親非常孝順。這年的冬天,十分寒冷。黃香在睡覺的時候,感覺被窩里簡直像個冰窟窿,渾身直打顫。正當黃香即將睡去時,他突然想到:我的床這么冷,父親的床不也一樣嗎?透過窗戶,他看到父親忙碌的身影。唉,都這么晚了,父親還在勞作,真是辛苦呀!黃香一骨碌爬起來,向父親的床走去。他一頭鉆進了父親的被窩。嗬,真涼啊,父親的棉被比自己的要薄!黃香躺在父親的被窩里,冷的有些受不了了,他就一邊躺著,一邊背誦白天剛學過的詩文。過了一會兒,被窩里就漸漸暖和了。勞累了一天,疲勞不堪的父親來到自己的床邊,正準備睡覺,忽然發(fā)現了躺在被窩里的黃香!拔业膬,你這是在干什么呀?”父親驚訝地問道。黃香忙從被窩里爬了出來,匆匆向自己的床走去。“我這是為父親溫暖席被啊,您勞累了一天,這樣睡進去也可以驅驅風寒!毙↑S香邊走邊說。“嗬,嗬,我家的香兒真懂事,真懂事!”父親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四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人剛出生時,其稟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來所處環(huán)境和所受教育不同,**性才會千差萬別。如果對孩子不從小就進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發(fā)生改變。教育好一個人的方法,貴在教導他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
有一只小兔,別人叫他干這干那時,他總是連想都不想就搖著頭說:“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媽媽說:“到外頭去拔點嫩草尖兒回來做涼拌菜,好嗎?”
“不去!”“小不不”站著不動。
兔媽媽只好說:“你站在這兒好了,我去拔!”
這時,“小不不”沖出去說:“不,我去拔!”
后來,兔媽媽抓到這個規(guī)律,當她想讓“小不不”做什么的時候,總是反著說。
比如,兔媽媽想讓“小不不”去拾些玉米葉子,她就會說:“小不不,我們還有新鮮的玉米葉,你不用去拾了!”
“小不不”就說:“不,我就要去!”
可是有一天,這個辦法失效了。這天,兔媽媽要出門,得晚上才能回來。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為晚上草原上會有狼出沒。于是,兔媽媽說:“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媽媽吧,因為晚上草原上會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說。
兔媽媽滿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開始不安起來,他想,“媽媽會不會有危險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讓我去,我偏不去!
過了一會兒,“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沒,媽媽怎么可能讓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聽錯了,我要去接媽媽!毕氲竭@兒,“小不不”沖出了家門。
草原上真可怕啊,陰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沒多遠,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丟了,衣服跑亂了,當他一頭撲到兔媽媽的懷里時,已經抖成一團了。
兔媽媽拿著棍子嚇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經嚇得說不出話來了。
自從發(fā)生了這件事,“小不不”再也不那樣任性了。
《弟子規(guī)》的小故事
1 “融四歲,能讓梨。”說的是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备赣H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笨兹谧尷娴墓适,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 卜式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賢士,他對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顧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財產都讓給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頭羊,后來繁殖到上千頭,他買了房屋,置辦了土地。而這時弟弟因經營不善而破產,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財產分了一半給弟弟。卜式不僅不貪圖財物,而且為了照顧弟弟,還把自己的財產讓給弟弟,這一行為感動了當時的人,大家都說他是個重親情、不愛財的君子。
3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經)。孟子小的時候,并不太珍惜學習的機會,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出學堂去玩。后來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就在織布的時候,突然很生氣的樣子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么生氣。母親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斷了,不去織它,還能織成一匹布嗎?你的學業(yè)也一樣啊,你還沒有學成就厭倦了,怎么能夠成為有用的人呢!”孟子聽了,明白了做學問的道理,從此發(fā)奮學習,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4 漢朝有個蔡順,從小就沒有了父親,他服事母親非常孝順。那時候正逢著王莽的變亂,年歲又荒。沒有飯吃了,他就拾了桑樹上結的果子,去供奉母親。用一個器皿裝著黑的桑子,又用另一個器皿裝紅的桑子。赤眉賊見了很奇怪,就問他這是什么緣故。蔡順說,黑的奉養(yǎng)母親,紅的自己吃。赤眉賊聽了,也很可憐他的孝順,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拓展資料:
《弟子規(guī)》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 《弟子規(guī)》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影響深遠,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弟子規(guī)》全書以《論語》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一章為總綱,分為五部分,各選擇《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輯而成。全文總計360句,1080字,內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紐冠、行為儀止、道德品性、處世之道等,詳于道德教育。
《弟子規(guī)》是一部蒙學經典,所謂“弟子”,不是一般的意義,而是指要做圣賢弟子,而“規(guī)”則是“夫”、“見”二字的合體,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識。“弟子規(guī)”便是說,要學習圣賢經典.做圣賢弟子,成為大丈夫!兜茏右(guī)》就是其入門讀本。
此書原名《訓蒙文》,采用《論語·學而篇》:“弟子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卑讶珪譃槲鍌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后賈存仁加以改編,改名《弟子規(guī)》。此書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遠邪小、走正道,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必備讀物。
《弟子規(guī)》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guī)范,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弟子規(guī)的短篇小故事
我看了《弟子規(guī) 》里面的.“護生愛物篇”里面有一句話叫:“放生不殺生,愛護小生命。生態(tài)保平衡,美化好環(huán)境。”給我感觸很深。下面我就講一個發(fā)生在我身邊真實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爺爺家做客,正在外邊玩的時候,我忽然看見有個爺爺在拉網,我跑過去問爺爺:“這是什么?”那個爺爺得意地說:“不懂了吧,這是粘網,是專門粘小鳥用的,一天能逮十多只呢!”這時,我看見粘網上已經有三只小鳥了,他們在痛苦的掙扎著,卻一動也不能動。那幾只小鳥好像在無助的看著我,乞求我的幫助,我真想立刻就把它們放了,可這事還得經過爺爺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 弟子規(guī)》所講的“愛護生物篇”,便委婉的對爺爺說:“爺爺,您知道弟子規(guī)這本書嗎?這里呀,都是你們這些老一輩對我們的教育和忠告,里面有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有培養(yǎng)我們小學生優(yōu)良品質的,還有一篇講:‘人若愛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憧矗屛覀円瞾碜鲆换厣剖掳!”他聽完以后,半天沒有吱聲,他不情愿的把小鳥一個一個的從網上摘了下來,放飛了。做完這些事后,他說:“我還有事,我先走了!闭f完,他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聽爺爺說,他的粘網已經被車=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
同學們,那個爺爺有實際行動改正了他的過錯,成了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我們是不是也有破壞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平衡的行為呢?讓我們共同從自己做起,做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小衛(wèi)士吧!
弟子規(guī)中李密辭官的小故事
李密,字令伯,晉時犍為武陽人。父母先后去世,密時年幼,賴祖母劉氏撫養(yǎng)成立。其祖母年高多病,密日夜侍奉左右,頃刻不離,衣不解帶,目不交睫。仕蜀為郎。蜀亡后,武帝征為太子洗馬。密上表陳情,中有句云:“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臣密今年四十四,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氏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蔽涞奂纹湔\,憐其孝,賜奴婢二人,命郡縣供其祖母食用。及祖母歿,哀毀逾恒。服終后,遷為漢中太守,后因事去職,遂歸里不復出,以耕讀自娛。時人欽其節(jié)操。密嘗語人云:“吾獨立于世,顧影無伴。然而不懼者,以無彼此于人故也。”觀其所言,即可知其人格。有獨立之精神,始能做獨立之高士。如李密者,在晉時人物中,可謂鐵中錚錚、庸中佼佼者矣!
【譯文】:
李密,字令伯,西晉犍為武陽(今四川樂山東南)人。父母先后去世,李密當時年幼,是祖母把他撫養(yǎng)成人。祖母年高多病,李密日夜侍奉在其身邊,片刻不離,衣不解帶,連打盹的工夫就不曾有。三國時為蜀郎官。蜀滅亡后,晉武帝聘他為太子洗馬。李密上書說明情況,其中有這樣的話:“臣如果沒有袒母,就不會有今天;祖母如果沒有臣,就無法安度晚年。臣今年44歲,祖母劉氏今年96歲,這就是說臣為陛下效力的時間長,報答祖母的時間短。
臣這種心情就像是烏鴉反哺一樣,希望能夠侍奉祖母終身!睍x武帝嘉獎其忠誠,憐愛其孝順,賜給他兩個奴婢,命令郡縣供給其祖母的農食之需。祖母死后,李密悲傷得超過了禮數。守孝三年后,朝廷提升他為漢中太守,后來因事離職,于是就回到家鄉(xiāng),不再出來做官,而是靠耕種讀書自我消遣。當時的人欽佩其節(jié)操。他曾經對人說:“我獨立于世,孤身一人,沒有同伴。但是,我卻不害怕,這是因為我對人從來沒有彼此之分的緣故。”聽了他的話,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有獨立的精神,才可以做獨立于世的高士。像李密這樣的人,在西晉人物中,可以說是鐵骨錚錚、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小杖則受 大杖則走
曾參侍奉父母,盡心盡力。有一次,曾參的父親曾點叫他去瓜地鋤草,曾參不小心將一棵瓜苗鋤掉。曾點認為其子用心不專,便用棍子責打。由于出手太重,將曾參打昏。當曾參蘇醒后,并沒有因為被誤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訓他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今參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義,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讓父親在盛怒之下將其打死,就會令父親受不義之惡名,造成終身遺憾。曾參承認說:“參罪大矣!”
所以,我們不要死在文字里面,要通權達變,這樣才能真正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弟子規(guī)里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弟子規(guī)的故事09-13
書包里的故事11-22
弟子規(guī)的故事15篇09-13
王之渙的小故事10-10
柳宗元的小故事11-23
杜牧的小故事11-10
辛棄疾的小故事10-26
范仲淹的小故事11-10
韋應物的小故事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