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代詩人杜甫的軼事典故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下面給大家搜集整理了詩人杜甫的軼事典故,歡迎參考學習!
憤斥皇親
唐玄宗當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一個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大國里,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yè)已孳生著崩潰的征兆。終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zhuǎn)折點——“安史之亂”的發(fā)生。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后,覺得當權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致國家的敗亡;于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后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該詩由于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
死因之謎
多少年來,杜甫給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學、史學界針對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種死因:
一、病死說
翻閱莫礪鋒、童強著《杜甫傳》,關于杜甫的死,書中寫道:“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陽的舟中!活w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
二、賜死
此說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拾遺補遺》。這種說法自提出后,后來歷朝歷代的學者對此說進行批駁,并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問題,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賜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寶應元年(762)。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說源于偽托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jù)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說的是現(xiàn)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猜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jù)純屬于個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饑餓有著斬不斷的聯(lián)系,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xù)餓了9天(一說是連續(xù)餓了5天)。當?shù)乜h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拓展】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后期,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后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jīng)》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優(yōu)良文學傳統(tǒng),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后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唐代詩人杜甫的軼事典故】相關文章: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08-31
唐代詩人杜甫的簡介11-24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08-28
[優(yōu)秀]唐代詩人杜甫的簡介01-24
唐代詩人杜甫的新安吏及賞析10-26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詞名句閱讀07-22
古代詩人逸聞趣事之杜甫軼事06-06
唐代詩人杜甫簡介及代表作02-03
杜甫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07-21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詩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