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杜牧詩》教案設計

時間:2024-11-19 17:44:20 杜牧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牧詩三首》教案設計

  《杜牧詩三首》(早雁、過華清宮絕句、題烏江亭)教案

  教學目標:

《杜牧詩三首》教案設計

  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人杜牧。

  過程與方法:

  理解《早雁》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掌握懷古詠史詩歌的鑒賞方法;理解《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見大、借古諷今手法的運用;了解《題烏江亭》中的人生哲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憂國傷時的情懷,學習作者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早雁》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掌握懷古詠史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見大、借古諷今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朗讀、鑒賞、背誦、討論、比較。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

  基本閱讀。

  課時安排:

  1.5課時。

  教學過程:

  早雁

  【導入語】

  問1: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人最喜歡回憶過去?為什么?——晚年。因為走到風燭殘年時,人們常常會回憶青春年少的風華,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訓。問2:一個朝代呢?而一個王朝的興、盛、衰、亡正與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對于晚唐詩人而言,唐王朝已經走上了無可挽回的下坡路,開元、天寶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夢,而安史之亂恰似驚破美夢的怪影。社會危機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這時期的詩人,對社會和歷史的思考出現了新的特色,反映在當時流行的詠史懷古題材中,懷古詠史詩的數量大增,普遍表現出傷時悼亂的情調。杜牧便是眾多晚唐詩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們已經在《阿房宮賦》中領略了杜牧在文賦上的成就,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在詩歌方面的風流。我們曾經學過他的詩歌:《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督洗骸罚呵Ю嵇L鳴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作者介紹】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經當過宰相,又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杜牧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研究文學政治經濟,準備入輔為相。二十六歲時考中進士,任弘文館校書郎。不久,為黃、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終未能施展抱負。他的詩、賦和古文都極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高,后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又和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絕見長,俊爽圓淳,并能寓諷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稱“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古不今,處于中間”。詠史詩成就頗高,其中多有詩人深沉的歷史感慨。

  【寫作背景】

  唐武宗會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紇部族大舉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擄掠,邊地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詩人當時在黃州任上,聽到這個消息,對邊地人民的命運充滿關切。八月是大雁開始南飛的季節(jié),詩人目送征雁,觸景感懷,因以“早雁”為題,托物寓意,以描寫大雁四散驚飛的情狀,來喻指飽受騷擾、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

  【譯詩】

  秋季過了一半(指農歷八月),金河地區(qū)胡人的弓弦拉開了,大雁在云天外驚飛,四散哀逃。明朗的月光照著高擎著的仙掌,大雁南飛的孤影在長安上空飄過,燈光暗淡的長門冷宮那邊傳來幾聲大雁的鳴叫。要知道胡人的騎兵還紛紛布滿在金河一帶,明春你們這些雁又怎能隨著和煦的春風一一飛回故鄉(xiāng)。不要厭棄瀟湘一帶人煙稀少,那里水草豐美,菰米和莓苔盡可作為食物。

  【內容解析】

 。1)“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秋高氣爽時節(jié),本是大雁翱翔長空、無拘無束之時,可詩中卻用“驚”“哀”來形容雁兒,為什么?

  明確:因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哀”,寫出大雁群飛無序之狀和叫聲凄慘。

 。2)“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這兩句寫了什么內容?詩人寫漢代的“仙掌”、“長門”,有什么作用?

  明確:頷聯想象雁失群后南飛到長安的情形!跋烧啤薄ⅰ伴L門”起到烘托作用。清涼的月色映照著宮中孤聳的仙掌,在這靜寂的畫面上飄過孤雁飄渺的身影,當年陳皇后幽居的長門冷宮里,燈光暗淡,在這種氛圍中傳來幾聲失群孤雁的哀鳴。這樣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種凄涼的景象描寫出來了。

  (3)“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北緛泶夯卮蟮,正是雁兒飛回家鄉(xiāng)的好時節(jié),可詩人為什么勸雁兒留在南方?

  明確:A.胡人的騎兵還紛紛布滿金河一帶。B.雖然南方人煙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處處都有。

 。4)綜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對這些流離失所的雁兒們持什么態(tài)度?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請說出理由。

  明確:對這些雁兒們是深切同情的。從“驚飛”“四散哀”“須知”“豈逐”可以看出,作者哀憐大雁的驚飛離散,想到它們異日的無家可歸,對它們發(fā)出了勸慰和囑咐。其實這是對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無微不至的關切。“須知”“豈逐”,與其說是對雁兒們的深情囑咐,更象是對邊地流民的勸慰與囑咐。

  【藝術特色】

  象征手法的運用:作者表面上似乎句句寫雁,實際上,卻句句寫時事,句句寫人,即把逃避回紇南侵的邊地人民看作四散的早雁。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導入語】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山河壯麗,人物風流,無數前人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留下了輝煌業(yè)績,令人欽佩仰慕;也留下了經驗教訓,讓人唏噓感慨。于是以歷史故事、古人事跡為題材的懷古之作便產生了。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自然,懷古詠史詩,作為唐詩的一種重要題材,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F在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詩《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懷古詠史詩的鑒賞】

  懷古詠史詩鑒賞步驟:(1)寫了什么史實?——人?地?事?(2)詩人的觀點?從哪些詞句表現出來?(3)詩人寫作的目的?(述己志,借古抒懷——知人,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憂天下,借古諷今——明世,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議論,對古人古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4)寫作技巧?

  【寫作背景】

  華清宮在長安東二十五公里臨潼縣城南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唐玄宗于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為行宮,“始湯井為池,環(huán)山列為宮室,又筑羅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宮,長生殿就在此宮內,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尋歡作樂。安史之亂后,華清宮遭到了破壞,多年過后,杜牧經過這里時,早已冷落殘敗。面對斷壁殘垣,詩人回憶史事,感慨萬千,寫下了這三首七絕。

  【譯詩】

  從長安回望驪山,只見花卉樹木蒼翠,如同一堆堆的錦繡,驪山頂上,眾多的宮殿門依次打開了。一名專使快馬飛馳而來,身后揚起一片塵土,于是宮內的妃子笑了,沒有人知道那是專使運來了荔枝。

  【內容解析】

  1、首句中說“回望”,那么詩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

  明確:詩作主人公是站在長安回望驪山華清宮,看到驪山花卉樹木蒼翠,如同一堆堆的錦繡。

  2、第二句說驪山上千重宮門依次一扇接著一扇地打開了,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明確:“次第”暗示著有重要軍政要事要稟報深宮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著詩人怎樣的情感?這句暗用了一個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明確:那個“笑”字背后包含著詩人滿腔的悲憤,因為為了這美人的一笑,全國上下有多少人要傷心落淚啊。這里暗用了“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目的在于諷刺唐明皇荒淫好色,為了一個妃子,不惜犧牲民力物力。

  4、最后一句說“無人知是荔枝來”,有什么暗示含義?

  明確:專使快馬加鞭而來,揚起一片塵土,速度如此之快,事情如此緊急,人們還以為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皇帝匯報,結果專使不過是為妃子送來了荔枝而已,暗示了玄宗對貴妃寵溺之深。這樣造成了強烈的諷刺效果,反映了帝王貴妃們驕奢淫逸的生活。

  5、詩人對唐玄宗讓專使送荔枝持怎樣的態(tài)度?寫作本詩的最終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明確:詩人態(tài)度,批判、否定,諷刺。最終目的,借古諷今,以史諷今,警戒世君。寫作手法,此詩以小見大,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fā),表達詩人對統(tǒng)治者荒淫驕奢生活的諷刺。

  【小結】

  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人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耙或T紅塵”隱含的是無數個驛卒的血汗和無數匹戰(zhàn)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盁o人知”三字也發(fā)人深思,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杜牧詩》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杜牧的詩09-01

杜牧的詩大全08-18

《感懷詩》杜牧06-16

《悵詩》杜牧10-23

杜牧寫的詩07-08

杜牧的清明詩清明詩的故事10-21

杜牧詩《清明》鑒賞04-07

杜牧清明詩賞析10-07

杜牧關于中秋的詩07-05

杜牧《清明》詩眼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