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可以從哪些角度鑒賞
人類生活中出現(xiàn)了美,并相應地產(chǎn)生了人對美的主觀反映,即美感。美感是以人們的愛好和趣味為出發(fā)點的。由于每個人的出身、文化修養(yǎng)、性格、職業(yè)和人生的際遇不同,因而,使每個人的愛好、趣味有著個體上的千差萬別。這樣,就形成了美感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而這種美感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鑒賞中尤其突出。因此,詩歌的講解向來被教師視為畏途。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固然有詩歌的美感產(chǎn)生的多樣性、多解性、復雜性的原因。但,有一個因素往往為我們忽略,那就是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長于概括而短于分析,長于模糊而短于精確,這樣就影響了我們對詩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那么,要達到真正的閱讀、鑒賞詩歌,體會其傳達的情感和思想,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一、從濃厚的表達情感的詞、句或表達感情的事物入手
我國古代的詩歌除了通過景物的描繪來寄托和表現(xiàn)思想感情之外,相當多的詩歌還在寫景的同時穿插敘事或在景物描摹之后直接抒情和議論。這些敘事或抒情、議論帶有詩人極濃厚、強烈的感情成分、感情色彩。所以,品味詩歌中具有濃厚情感的詞句或強烈感情色彩的事物,是我們迅速地把握詩歌中形象和題旨的重要途徑。
例一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當時詩人病臥夔州,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尤其尾聯(lián)的“艱難苦恨”, 并分承五六兩句。對個人身邊瑣事的悲嘆,與開篇《楚辭》般的天地雄渾之境,形成慘烈的對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以排遣。本來興會盎然登高望遠,現(xiàn)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例二 臺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風中搖蕩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讓人想起繁榮興茂的局面。當年十里長堤,楊柳堆煙,曾經(jīng)是臺城繁華景象的點綴;如今,臺城已經(jīng)是“萬戶千門成野草”,而臺城柳色,卻“依舊煙籠十里堤!边@繁榮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涼破敗的歷史遺跡,終古如斯的長堤煙柳和轉(zhuǎn)瞬即逝的六代豪華的鮮明對比,對于一個身處末世、懷著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該是多么令人觸目驚心!而臺城堤柳,卻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它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說它“無情”。說柳“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耙琅f”二字,深寓歷史滄桑之慨。它暗示了一個腐敗的時代的消逝,也預示歷史的重演。堤柳堆煙,本來就易觸發(fā)往事如煙的感慨,加以它在詩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寫興亡之感的憑藉,所以詩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別強烈。“無情”、“依舊”,通貫全篇寫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鳥與堤柳。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的“依舊”暗示人世的滄桑,以物的“無情”反托人的傷痛,而在歷史感慨之中即暗寓傷今之意。
例三 東欄梨花
宋·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惆悵”是詩中具有濃厚感情的詞,充分表現(xiàn)了當時詩人的心情。要了解惆悵的原因,我們可以從詩人所見的景物變化中得知。柳樹抽線淺綠變?yōu)樯罹G,繼而柳絮飄飛,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開,滿城漾白,這里更加強調(diào)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萬紫千紅,花團錦簇,如錦繡般的大地——但是這里單只描寫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襯),更著眼于自己家門口東欄邊的一株梨花——它愈開得熱鬧,愈引人惆悵——到這里,此詩的強烈特色完全顯現(xiàn)出來了,一株如雪的梨花,正是強烈的白色引起人共鳴的主要關(guān)鍵所在,它暗示了盛極將衰,任何人面對如此一幅畫面,也會稍然為之動容。一、二兩句寫景中滿蘊了傷春之情。最后一句,直接抒情,抒發(fā)了人生短暫的感慨。因此,我們抓住了有極濃厚情感的詞句的感情線索,再聯(lián)系景物特征就能探測到詩人感傷春光易逝,慨嘆人生短暫的情懷。
例四 倦 夜
杜甫
竹涼侵臥內(nèi), 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 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整詩單純寫“夜”無一“倦”字。但仔細一看,我們從這幅“秋夜圖”中不僅看到綠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飛的螢、水宿的鳥,還看到這些景物的目擊者──詩人自己。我們仿佛看到他孤棲“臥內(nèi)”,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成眠:一會兒擁被支肘,聽窗外竹葉蕭蕭,露珠滴答;一會兒對著灑滿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會兒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遙空,環(huán)視曠野,心事浩茫……這一夜從月升到月落,詩人何曾合眼!徹夜不眠,他該有多么疲倦啊!詩人把從入夜到破曉的過程描述的非常細致。我們不禁要問:如此清靜、涼爽的秋夜,詩人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纏住他的心?原來詩人為“萬事干戈里”而徹夜難眠,詩人深切地關(guān)注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難怪他坐臥不安,徹夜難眠。但是,當時昏君庸臣當政,有志之士橫遭賤視和摒棄,老杜自己也是報國無門。因而“空悲”二字,抒發(fā)了詩人無限感慨與憂憤。
另外,如李白《將進酒》中的“悲白發(fā)”,劉禹錫《秋詞》中的“我言秋日勝春朝”,秦觀《滿庭芳》中的“傷情處”等,我們均可以從這些濃厚感情的詞句中探知詩人的內(nèi)心和詩中的意蘊。
二、從“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景物”入手
古典詩歌中有一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講求意境,講究情景交融。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們善于通過寫景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因而,使詩中的景物明顯地帶有詩人的主觀感情色彩,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獨特的思想,從而形成情與景的和諧統(tǒng)一,也就有了古人追求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shù)境界和表現(xiàn)方式。所以,古詩鑒賞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抓住“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景物”即“景語”入手,來剖析詩人所寄寓的情感。
例五 蘇臺覽古
唐·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
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吳王宮里人。
詩人通過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起句的“舊苑荒臺楊柳新”一句之中,“舊苑荒臺”,以極衰之景象,引出極感傷的心境;而“楊柳新”, 以楊柳在春天又發(fā)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舊”不變;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以兩種不同的事物來對比,以極清麗的物色,逗引起極愉悅的興會,寫出古今盛衰之感,更加深了憑吊古跡的感慨。前者包含著屬于歷史的巨大傷痛,讓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顯示出大自然無私的賜予,召喚著人們?nèi)プ非、去享受、及時行樂。這里所表述的不僅有古今盛衰的歷史喟嘆,而且有執(zhí)著強烈的生命意識。因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總是在不斷追求著自由自在,追求著超越解脫。但是,這種渴望與追求常常難以實現(xiàn),人就常常難免陷入一種痛苦絕望的境地。
例六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寫春游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自然流露。特別是“獨憐”句,“獨憐”是偏愛的意思。以“幽草”“深樹”寫出了環(huán)境的清幽寂靜,而“生”和“鳴”兩個字,又在靜中透出動感。詩人在春天繁榮的景物中,只憐愛澗邊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樹叢中傳來黃鶯動聽的鳴聲。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jié),不高居媚時的胸襟,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清楚地表露了詩人恬淡的胸襟。
例七 菩薩蠻
宋·王安石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三兩聲。
這是王安石晚年罷相后回到金陵時的詞作。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動人的田園風光圖。時間是從白天到入夜。畫面中有臨水的屋舍、勞作的農(nóng)人、有紅花、有綠楊,清風微拂,黃鸝婉轉(zhuǎn),新月如鈎。這恬靜、這安逸、這秀麗的鄉(xiāng)村風光怎不令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面對人生遭際的變化,詩人似乎采用了一種安然自適的態(tài)度。用一個“閑”字渲染出淡泊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也點出了作者擺脫宦海遠離風塵的村野情趣。
三、緊扣“詩眼”入手
古人寫詩講究煉字、煉句,有“為求一字穩(wěn),耐得半宵寒”;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有“語不驚人死不休”;有被稱為“紅杏尚書”宋祁的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就靜中顯動,使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大自然活力躍然紙上。而這最精煉、最傳神的一個字,便使句中有了眼,也即全詩的主意所在,稱為“詩眼”。因此,我們在鑒賞古詩詞時,抓住“詩眼”這個突破口,也就起到透視全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功效。
例八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這首詩緊扣“早行”,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出封建社會中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而雞聲和月,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又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而“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觯娙耸冀K沒有忘記“早行”二字。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了。
例九 菊花
唐·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詠菊,一般要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斗艷的景象。而是用了一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一個“遍”使人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詩人已經(jīng)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于太陽西斜都不知道。而“遍繞”、“日斜”雖用語平淡,但仔細咀嚼,便可體會到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舉止和心情,極好地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例十 咸陽城西樓晚眺
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本詩開頭“一上高城萬里愁”,一個“愁”字籠蓋全篇,奠定了全詩的基調(diào)。詩人開頭“萬里愁”用意何在呢?下文的“蒹葭楊柳似汀洲”,一個“似”字,早已道破,此處并無什么真的汀洲,不過是想象之間。然而為何又非要擬一個“汀洲”不可?須知詩人家在潤州丹陽,他此刻登上咸陽城樓,舉目一望,見秦中河湄風物,居然略類江南。于是筆鋒一點,微微唱嘆。萬里之愁,正是鄉(xiāng)思之始。咸陽本是秦漢兩代的故都,舊時禁苑,當日深宮,而今只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蟲鳥,不識興亡。因此“萬里”之愁?抑或“萬古”之愁?耐人尋味。
例十一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桂花落”,尤其是在夜間,是不大可能被人覺察的。夜深人靜,誰會去注意桂花的墜落呢?可是“人閑”,也就是說由于人的內(nèi)心閑適平靜,居然連桂花下落這樣一個細微的動態(tài)也捕捉到了。夜,闃寂無聲,人,閑適平靜,自然會覺得春山靜謐而空寂了!翱铡弊质謧魃,讓人似乎感受到了深山的寂靜和群山的空曠,感受到大自然的百物萬象此刻仿佛都不復存在了。
那么,怎樣抓“詩眼”?除了結(jié)合整首詩的意境外,我認為主要抓兩個方面:一是從詞性的角度看,重點找動詞。因為在眾多的詞類中,動詞是敘事、寫景、狀物、抒情的關(guān)鍵字,所以成為詩人鍛煉詩眼的重要對象。如宋代葉紹翁《游園不值》“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中的“關(guān)”和“出”就是詩眼。細細品味一“關(guān)”一“出”,就感受到春天到來時杏花盛開的濃烈的生命活力。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生”字寫出明月從海上冉冉升起的景象,寓于動感,準確傳神。當然,其他詞類也不可輕易放過,如形容詞。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字寫出烽煙的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精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另外,詞類的活用也不容忽視,有時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如“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保ㄊY捷《一剪梅》)形容詞“紅”“綠”,用作動詞。詩人通過櫻桃變紅,蕉葉轉(zhuǎn)綠的動態(tài),抒寫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當然,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也是個極好的例子。二是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詩眼往往運用了擬人、夸張、通感等手法。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的“破”“弄”二字將云月擬人化,使云月花影之意象流動傳神,境界全出。
四、從“意象”入手
“意象”一詞最早見于劉勰的《文心雕龍》。它包括抽象的主觀的“意”與具體的客觀的“象”兩個方面。它是“意”(詩人主觀的審美思想與審美情感)與“象”(作為審美客體的現(xiàn)實生活的景物、事象和場景)在文學的第一要素——語言中和諧交融和辨證的統(tǒng)一。我認為它是詩人對常有共同文化認知和文化心理的約定俗成的特定事物的選用。譬如,說到“柳”,人們自然會想到“留”“分別”。說道“月亮”,自然想到團圓等。此類例子很多,比如,古詩中雁的意象。雁,貌不驚人,品類不珍稀,卻以獨有的特質(zhì),牽動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情思,形成了獨具民族審美特色的雁文化!对娊(jīng)》有“鴻雁于飛,哀鳴嗷嗷”,這是最早關(guān)于鴻雁的感喟!叭怂魄秫檨碛行,事如春夢了無痕”(蘇軾)這里雁是信用的象征。“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巧妙化用托雁足傳錦書的故事,雁便成為寄相思之情,成為信使的代名詞。“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化”(歐陽修《戲答元珍》)詩人遠離山鄉(xiāng),心情苦悶,夜不能寢,臥聽歸雁,勾起無盡相思之情。因而,借北雁南歸寫思歸之愁。杜甫曾有《孤雁》借嘆孤雁離群,寫自己幽獨愁苦,渴望團聚,知友重逢。王勃《滕王閣序》中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借雁聲渲染了一種蒼涼或清冷的氛圍,這種氛圍又恰是作者凄愁心境的寫照。而“天高云淡,雁排長空”是一種極致的美,一種壯闊豪邁之情。而“驚鴻一現(xiàn)”又寫了美麗逝去的幽愁,如陸游《沈園》“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钡。
當然,古詩中還有猿鳴、蟬聲、落花、流水……等。所以通過分析鑒賞古詩中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圍及作者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把握詩歌的主旨。
五、從抒情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兩個方面入手
在詩歌鑒賞中,抓住抒情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我們可以探求詩人運用抒情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的真實意圖,把握詩歌的內(nèi)涵及詩人內(nèi)心感情。
例十二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
唐·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關(guān)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本詩運用1.寓情于景。詩人將冬郎父子的贊許之情寄寓在所描繪的令人神往的想象圖景中。2.映襯。用老鳳的鳴叫襯托雛鳳更清脆悅耳的鳴叫聲。3.比喻。將冬郎父子比為鳳凰。4.夸張。紅艷秀美的桐花延展萬里,突出美景的壯觀。在詩中作者將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綜合運用,贊揚冬郎父子的才情,表達了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真切贊美。
古典詩歌的鑒賞除了以上角度外,還可以從題材類型入手,因為題材類型相同,從而使的表達感情上形成一定的傾向性和相類性。當然,詩人的情緒千差萬別,我們在鑒賞時,還需要根據(jù)詩中的具體內(nèi)容并結(jié)合以上提到的一些方法進行賞析,從而更好地品味詩歌。
【古詩可以從哪些角度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從意境語言的角度鑒賞古詩詞09-20
古詩鑒賞05-26
李白古詩鑒賞06-12
古詩《風》鑒賞10-04
經(jīng)典古詩鑒賞秘籍09-19
《飲酒》古詩鑒賞09-25
墨梅古詩鑒賞10-07
寒夜古詩鑒賞05-21
懷古詩鑒賞07-27
駱賓王經(jīng)典古詩鑒賞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