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愈和古文運動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韓愈與古文運動
引導語: 中唐后期,韓愈、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這場運動在中國古文發(fā)展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韓愈與古文運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我們熟悉的唐代文學家中,韓愈或許是最具士大夫品格的一位。我們從“古文運動”的文學史高度理解韓愈,也對韓愈諫迎佛骨、夕貶潮州、祭鱷魚、興邊鄙的掌故耳熟能詳。
但其實韓愈也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洞見和行動能力的政治家。而韓愈平叛的事業(yè),也與其文字生涯互為表里。
眾所周知,藩鎮(zhèn)割據(jù)是導致唐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韓愈生活的德宗、憲宗、穆宗時代,藩鎮(zhèn)割據(jù)已經(jīng)成為了帝國的癌癥。成德節(jié)度使田弘正,本是叛將田承嗣之侄。
田弘正感于大義,歸降唐朝,被擢升為中書令兼成德節(jié)度使。然其部將王廷湊率部兵變,殺死田弘正及其將士、家人三百余人,自立為節(jié)度使留后兼知兵馬使。王廷湊本是回鶻人。唐朝因藩鎮(zhèn)離心,軍權松分散,便只好雇傭異族武人以對抗。
然雇傭軍畢竟難以控制,終究離心離德,釀成禍亂。當時韓愈剛剛從潮州謫居任上回京,擔任了短暫的國子祭酒之后轉(zhuǎn)任兵部侍郎。傾危思重臣,而韓愈故友元稹的一句“韓愈可惜”,也讓穆宗皇帝再次想到韓愈。穆宗以河東節(jié)度使裴度充任幽、鎮(zhèn)兩道招撫使,韓愈也臨危受命宣撫,并被授權便宜行事。韓愈孤身進入王廷湊營地,王廷湊擺開陣勢,以大軍相迎。
當然,王廷湊知道韓愈不好對付,便忙將責任推給士卒,說田弘正之死完全是士卒嘩變的結果。韓愈不吃這一套,厲聲說:“皇上賞識你的才能,賜你節(jié)仗,你卻辜負皇恩,大逆不道,是何道理?”王廷湊的軍士中也有人站出來說:“先太師(田弘正)曾平定朱滔叛亂,血衣猶在,我們也流血流汗,不負國家,國家為什么以我們?yōu)榉磦?”這名士兵顯然是在偷換概念,把朝廷鎮(zhèn)壓王廷湊置換成了追究田弘正。
韓愈抓住這一點說:“我以為你不記得先太師了。記得就好。天寶以來,背叛朝廷的節(jié)度使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都有子孫在嗎?有繼續(xù)為官的嗎?”大家只能回答“沒有”。韓愈又說:“先太師田弘正以魏博六鎮(zhèn)歸順朝廷,這是人所共知的!避娙嗣尠祝骸疤锖胝瘫∩俣,所以我們才不安。”韓愈順勢說:“但你們殺了田太師及其家人,究竟誰更無理?”大家無可置對,只能說“對”。王廷湊害怕眾軍人又反過來倒戈于自己,只好做出讓步:“您想讓我怎么樣呢?”韓愈說:“神策軍將領如牛元翼那樣的雖然不少,但朝廷顧全大局,不忍處置。您擅自圍攻,是何緣由?”神策軍是唐朝的中央軍。然而唐朝中央集權的松散,使得神策軍復又成了宦官掌控的私人軍隊。雖然如此,在中央軍與藩鎮(zhèn)之間,朝廷自然要偏袒中央軍。
雖有姑息之嫌,也是無奈之舉。王廷湊忙說:“那我馬上解圍!表n愈說:“如果真能這樣,你便不會受到追究。”于是王廷湊暫時屈服,鎮(zhèn)州的危機暫時得到紓解。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說道“文變?nèi)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當然,這并不是說亂世之音便只有怨怒,衰世之音便只有哀思。
相反,亂世中也有不少挽狂瀾于既倒的志士,用文字來對抗時勢的艱危。這是一種對時代的“逆反應”!肮盼倪\動”與其說僅是一種文體的焦慮,不如說更是一種政治的焦慮,是唐王朝國運在文學上的反映,也是對唐王朝內(nèi)重外輕的衰微局面的逆挽。駢文與散文表面上是文體的差異,實質(zhì)上則是其背后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秩序的差異。
梁朝裴子野說“古者四始六義,總而為詩,既形四方之氣,且彰君子之志,勸美懲惡,王化本焉。后之作者,思存枝葉,繁華蘊藻,用以自適!绷壩捏w現(xiàn)了一種封建化的小共同體的趣味。六朝駢文以門閥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態(tài)為基礎。六朝文體之卑弱,正是因為它們只是沒落貴族小共同體“用以自適”的產(chǎn)物。六朝駢文作為去政治化的“純粹文學”,已脫離大共同體的政治生活,淪為小共同體成員之間汲引應酬的玩物。
正是小共同體分利自肥的性質(zhì)阻礙了國家的統(tǒng)一。而韓愈力圖恢復的三代兩漢古文,則寄托了儒家的大一統(tǒng)理念:“古文”既是“書同文”格局下的“形四方之氣”的“雅言”,是統(tǒng)一的政治生態(tài)的產(chǎn)物,也是先王政典的載體,是公共性對私人性的超越。
由文體而引發(fā)的“古今之爭”不啻是大共同體與小共同體的意識形態(tài)的交鋒,以期重建唐王朝的大一統(tǒng)秩序。所以韓愈的“文以載道”,所載的也并非腐儒呼天的迂闊之道,而是急用先學的經(jīng)綸之道。而作為平叛有功的士大夫,對于古文的推進,自然也比導其先路的獨孤及、梁肅等古文家高出一個層次,因為這是韓愈自身政治經(jīng)驗的自然指向。
主要影響
文學
韓文
主詞條: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tǒng),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nèi)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fā)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chuàng)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年-780年)以來的平庸詩風。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tǒng)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
韓愈文章的特點之一是“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或“鯁言無所忌”,也就是敢于講話,而且敢講真話。這個特點是和他積極的政治態(tài)度分不開的。他的幾篇奏疏都是敢于揭發(fā)事實,敢說“群臣之所未言”的話!队放_上論天旱人饑狀》和《論淮西事宜狀》都有這個特點。當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還是《論佛骨表》。其中所講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的話。在封建社會中,敢于說出別人該說而不說的話,這是了不起的膽識。正因此,韓愈這類文章也就有內(nèi)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韓愈的語言藝術不同凡響,便成為氣勢磅礴的好文章。
韓愈文章之“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不僅表現(xiàn)于他在君主面前敢說真話,而且還表現(xiàn)于他不顧儒家的傳統(tǒng)觀念,敢講違背舊說的話,甚至說了同自己別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話。例如《讀墨子》一文曾說“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為孔墨”。這樣的言論顯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牴牾。對于這樣的言論,前人指為“刺謬”,其實這正是韓愈雖然尊儒卻不墨守的表現(xiàn)。
韓愈文章之“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還不僅敢于不顧儒家的傳統(tǒng)觀念,有時也敢于突破社會上的流俗之見。例如他寫《諱辯》一文,是專為李賀不得應舉而發(fā)表的意見。李賀之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為了避諱,李賀便不得舉進士。對于這樣的世俗之見,韓愈是不以為然的。于是他便“考之于經(jīng),質(zhì)之于律,稽之以國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寫成了極有說服力的一篇《諱辯》。
韓愈的《師說》一文。也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韋中立書》中曾經(jīng)說過:“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愈以是得狂名!庇帧秷髧篮衽c書》說:“仆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不為人師!庇纱丝芍,在那個時代,不顧流俗,不怕笑侮,抗顏而為師,是要有些勇氣的;能夠?qū)懗觥稁熣f》這樣的文章,也是相當大膽的。
韓愈文章的再一個特點是不僅真率大膽,而且慷慨激昂,憂憤甚廣。從韓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論及人材,便往往憤激不平,別具風概。例如《雜說》對于人材不為世用所發(fā)的不平之論,《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也是宣傳選拔人材的一篇宏論。所謂“相為天子得人于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內(nèi)外無治,不可得也”云云,這正是韓愈對于國家用人的殷切希望!端投勰闲颉犯且黄杩犊奈恼隆mn愈自己是屢試而不得志于有司的,所以對于文中的董邵南“不得志于有司”,便感同身受,無限嘆惋。悲歌慷慨,發(fā)自肺腑。
韓愈還有一篇類似俳諧而實質(zhì)是抒發(fā)才高見屈、憂憤甚廣的文章《進學解》。歷來的論者都說此文源于東方朔的《答客難》和揚雄的《解嘲》,《新唐書》本傳也說他“既才高數(shù)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喻!逼鋵嵾@篇文章的意義要比“自喻”廣闊得多。其中有“自喻”,卻不僅是“自喻”,主要還是宣傳選拔人材的觀點。
韓愈文章的另一特點,是不但真率、大膽、慷慨激昂,而且還寫得自然隨便、如話家常。這類文章和他的《原道》《原性》諸篇的面貌不同,不是坐而論道,而是促膝談心,無所拘束,生動活潑!杜c崔群書》《與孟東野書》《答崔立之書》《題李生壁》等,都屬這類作品。例如《與崔群書》先說自己對崔群為人的認識,中發(fā)賢者不遇之嘆,后講自己困窮之狀,是一篇感慨很深的雜文。
在韓愈看來,崔群是他平生交往之中一個沒有缺點的朋友。但是,對于這樣的朋友也有人懷疑。于是韓愈十分感嘆,他說:“自古賢者少而不肖者多,自省事以來,又見賢者恒不遇,不賢者比肩青紫;賢者恒無以自存,不賢者志滿氣得;賢者雖得卑位,則旋而死;不賢者或至眉壽。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無乃所好惡與人異心哉?又不知無乃都不省記、任其死生壽夭邪?未可知也!庇纱奕褐t,說到賢者不遇,而不賢者反而得勢。這樣的文章很像司馬遷的《伯夷列傳》。劉大魁說:“公與崔最相知,故有此家常本色之言,中間感賢士之不遇,尤為郁勃淋漓!薄案惺坎挥觥北臼菤v代文章的一個傳統(tǒng)題目,韓愈這段文章是比“感士不遇”之文涉及者更為深廣的。
韓愈為文的又一特點是突破傳統(tǒng)寫法。例如墓志銘這一文體,在韓愈筆下,便頗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樣,甚至“一人一樣”(李涂《文章精義》)。與墓志近似的文體,還有哀祭之文。這類文字韓愈也有獨創(chuàng),不同尋常。例如《祭河南張員外文》,茅坤就評為“奇崛”。姚范以為“他人無此”。劉大櫆也說:“祭文退之獨擅!敝劣凇都朗晌摹,曾國藩雖然認為這類文章“究以用韻為宜”,但他又說:“韓公如神龍萬變,無所不可!本褪钦f,韓愈之寫祭文,也是變化不測的。
韓愈文章之別開生面者,還有送序一類。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見的文體,前輩作者如王勃、陳子昂、李白、任華,所為送序,都很出色。但從多數(shù)文章的寫法看,大抵不出一種格式。先敘離情,后綴風景,情致物態(tài),尚似六朝。林紓所謂“狃于六朝積習”者,即指此類。但到韓愈筆下,送序之文就多種多樣了。
韓愈有的送序之文幾乎通篇議論。這是一個突出的特點。林紓曾說:“韓昌黎集中無史論,舍《原道》外,議論之文,多歸入贈序與書中!崩纭端退戇\使韓侍御歸所治序》,曾國藩就看作“條議時事之文”。
韓愈的幾篇“游戲”之文,也是新體。同前代的俳諧文字比較,是有新的特點的。例如《毛穎傳》就是一篇奇文,不可以尋常俳諧之作視之。柳宗元《答楊誨之書》云:“足下所持韓生《毛穎傳》來,仆甚奇其書,恐世人非之,今作數(shù)百言,知前圣不必罪俳也。”但與此同時,裴度卻對這類俳諧之文很不滿意。他在《寄李翱書》中,把韓愈的俳諧文字看作“以文為戲”,是很不贊成的。
現(xiàn)在看來,時人“罪俳”,大概不止一個裴度。像柳宗元那樣肯定《毛穎傳》這類作品者恐是不多的。柳宗元“甚奇其書”,不是無緣無故。因為,自從六朝以來,俳諧之文如張敏的《頭責子羽文》、沈約的《修竹彈甘蕉文》等等,雖有寓意,并不深遠。而《毛穎傳》一篇,則與前此諸作不同。雖說所寫不過一篇“兔傳”,實際則寫一個多才多能而終被廢棄之人。文章寫到最后,韓愈對毛穎之“以老見疏”無限同情。這里又一次流露了韓愈痛惜人材不盡其用的一貫的思想。這樣的俳諧之文,前所未有。
韓愈行文之超越前輩者,除了上述文體的獨創(chuàng)之外,還有吐辭造語之精工,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關于這一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經(jīng)多所稱道。例如《進學解》一篇之中就有“業(yè)精于勤”“刮垢磨光”“貪多務得”“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俱收并蓄”“投閑置散”等等,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還有一些成語如“提要鉤玄”“焚膏繼晷”“閎中肆外”“啼饑號寒”等等,也是從這一篇的語句中凝縮而來的。
自古以來,一篇文章之中能夠選出如此大量的歷代流傳的成語,此文之外,恐不多見。韓愈文章之所以傳誦不絕,之所以為一代所師法,歷代之典范,其造語之精工,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樣的辭章造詣,在他前后,很少有人企及。
韓詩
韓愈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詩亦有特色,為一代大家,對后代有較大的影響。韓愈多長篇古詩,其中不乏揭露現(xiàn)實矛盾、表現(xiàn)個人失意的佳作,如《歸彭城》《齪齪》《縣齋有懷》等,大都寫得平實順暢。他也有寫得清新、富于神韻、近似盛唐人的詩,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但是,韓愈最具獨創(chuàng)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則是那些以雄大氣勢見長和怪奇意象著稱的詩作。他“少小尚奇?zhèn)ァ保ā犊h齋有懷》)、“搜奇日有富”(《答張徹》),天生一種雄強豪放的資質(zhì),性格中充溢著對新鮮奇異、雄奇壯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沖動,而他一再提倡的“養(yǎng)氣”說,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同時增添了一股敢作敢為、睥睨萬物的氣概,發(fā)而為詩,便是氣豪勢猛,聲宏調(diào)激,宛如江河破堤,一瀉千里。
韓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觀念極強,性格木訥剛直,昂然不肯少屈,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場后的一次次政治旋渦中屢受打擊,另一方面也導致其審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現(xiàn)出一種怨憤郁躁、情激調(diào)變的怪奇特征。韓愈詩風向怪奇一路發(fā)展,大致始于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經(jīng)定型。貞元、元和之際的陽山之貶,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壓力極大地加劇了韓愈的心理沖突,另一方面將荒僻險怪的南國景觀推到詩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韓愈詩風大變的重要條件。他在這一時期寫的《宿龍宮灘》《郴口又贈二首》《龍移》《岳陽樓別竇司直》《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等詩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蕩、驚怖、幽險、兇怪的詞語,諸如“激電”、“驚雷”、“怒濤”、“大波”以及出沒的“蛟龍”、悲號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 “鬼物”,都輻湊筆端,構成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意象。
在詩歌表現(xiàn)手法上,韓愈也作了大膽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用寫賦的方法作詩,鋪張羅列,濃彩涂抹,窮形盡相,力盡而后止!赌仙健吩娛沁@方面的代表作。全詩102韻,長達一千多字,連用七聯(lián)疊字句和51個帶“或”字的詩句,鋪寫終南山的高峻,四時景象的變幻。令人讀來,雖覺十分詳盡,卻又頗為煩瑣。再如那首著名的《陸渾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韻》,極寫一場山火的強猛酷烈。這是一種超乎常情的創(chuàng)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獨造,乃是韓愈在詩歌藝術上的主要追求目標。
但韓愈為詩的新的特點,還不是表現(xiàn)于這類作品,而在于他那“以文為詩”的一些篇什。如《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對于這樣的作品,前人多所評論,方東樹《昭昧詹言》謂前篇乃“古文手筆”,后篇亦“古文筆法”。這樣的“手筆”和“筆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輩詩人相比,顯然有不同者。因此,葉燮《原詩》認為“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所謂“大變”,正是韓愈之詩新的特點。
教育
韓愈三進國子監(jiān),任博士一職,后又任國子監(jiān)祭酒。他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后學,親授學業(yè),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后世和提攜人才的文章。
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中,他強調(diào)了求師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馬,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
思想
韓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韓愈。他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之際,力辟佛、老,致力于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其實就是復興儒學的重要手段。
政治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對于韓愈對待藩鎮(zhèn)割據(jù)的態(tài)度,學者郭預衡指出:韓愈《平淮西碑》的主要傾向是“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而歌頌平叛的勝利;贊揚主戰(zhàn)派,而批評主和派”,認為“韓愈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的堅定立場,不應因為碑文少寫了李愬之功便加以貶低”,而且他“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的主張,還不僅表現(xiàn)在平定淮西的一時一事,他在一系列的文章里都貫穿著這個思想!
史學
唐人稱韓愈有史家的筆力,他撰有《順宗實錄》5卷,是韓愈在韋處厚所撰3卷《順宗實錄》基礎上改寫而成,他“削去常事,著其系于政者,比之舊錄,十益六七,忠良好佼,莫不備書,茍關于時,無所不錄! 從實錄可看出他對宮市之斥責,對鹽鐵使進奉的批判,對京兆尹李實罪行的揭露等等,說明表狀所言,符合實情。
《順宗實錄》送呈以后,受到不少人激烈反對,原因是“韓愈撰《順宗實錄》,說禁中事頗切直,內(nèi)官惡之,二人上前屢言不實! 于是“累朝有詔改修”。文宗令路隋等重新改寫,幾經(jīng)曲折,終于遵照旨意,將實錄中所書德宗、順宗朝禁中事“詳正刊去”。
【韓愈與古文運動】相關文章:
韓愈和古文運動09-27
韓愈經(jīng)典古文作品07-11
山石 韓愈08-05
韓愈與曾國藩06-30
韓愈死因10-13
韓愈的詩詞06-09
《晚春》韓愈11-24
韓愈簡介07-10
韓愈《師說》10-30
韓愈師說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