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淺析黃庭堅《幽蘭賦》的藝術(shù)價值
引言:黃庭堅書法結(jié)字峻拔奇險,縱逸飄蕩,小編整理就來分析黃庭堅《幽蘭賦》的藝術(shù)價值,歡迎大家閱讀!
黃庭堅,北宋詩人,書法家。號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他進士及第后,便來到葉縣任縣尉,主管地方治安。《幽蘭賦》正是他在葉縣任職期間為皇帝書寫的書法作品。清同治年問,知縣歐陽霖為了紀(jì)念黃庭堅,索來《幽蘭賦》勒石而立,F(xiàn)此碑藏于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葉縣縣衙內(nèi)。
《幽蘭賦》石刻全碑十二通,是黃庭堅晚年大字石刻行書作品的得意之作,為我國書法藝術(shù)寶庫中的珍品。它為大字行書,大小錯落,大字逾尺,小字盈寸;避讓得當(dāng),錯落有致;整體和諧,極富韻致;蒼勁有力,飄灑俊逸。實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下面我將從筆法、結(jié)體、章法三個方面具體分析其藝術(shù)價值。
一、筆法
黃庭堅書法用筆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其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jié)構(gòu)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fā)散的嶄新結(jié)字方法,對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
此碑作為黃庭堅的大字作品用筆酣暢奔放,提按頓挫分明,猶如蕩槳之沉著痛快,收放自如。其沉雄的筆力,曲鐵般的線條,縱橫渾脫,如“百”的橫畫、“陰”的捺畫,皆有起伏,一波三折。正因為他這種獨特的筆法,決定了其奇崛生澀的書法個性。此碑行筆快速,出鋒爽利迅疾。如“處”“之”“艾”等字的捺筆在重按后提筆出鋒,如利刃一般。另外“光”“風(fēng)”等字在橫筆末端的拋鉤,先重壓后奮力上挑,其鉤極為銳利。關(guān)于用筆,他曾說“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所謂的“眼”,正是那夸張的提按頓挫,凝重澀勁的線條。此帖雖反復(fù)地跳蕩騰挪、提按頓挫,筆鋒卻一直在畫之中央。從具體筆劃來講,他的長橫常逆鋒入筆,一波三折以曲求平,如逆水行舟澀行運筆,手腕輕重動蕩一筆出之,貴在自然。豎畫,其實是長豎在一字中往往起著支撐作用,要寫得挺勁有力,但仍有曲折之勢,過直而無力、起筆向上回鋒取逆勢,然后行筆直下,中實而有變化,末了出鋒有力,筆斷后意仍順慣性送出,在字外做收鋒動作。撇劃,落筆直下,行筆運至中途迅筆而出,以屈勢取其峻險。捺筆,回鋒直筆向右下鋪豪,過三分之二處略停頓,調(diào)整筆毫提鋒徐徐而出,將力送到盡頭,不可輕飄草率而為之。
盡管黃書總體上是奇崛宕逸,但我們依然能從中找到清雅爽利、意態(tài)萬千的藝術(shù)魅力。對于用筆,他認(rèn)為“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鋒在筆中、意在筆前”“心能轉(zhuǎn)腕、手能轉(zhuǎn)筆”,只有這樣才能有“落筆奇?zhèn),豐勁多力”的藝術(shù)效果。
二、結(jié)體
黃庭堅書法結(jié)字峻拔奇險,縱逸飄蕩。此碑字形瘦長挺勁,盡展縱勢,有頂天立地之概,如“什”“峰”“華”“月”等字皆高聳而立,頗富高格之氣,不入流俗。黃庭堅雖以瘦長作為其字形的主調(diào),但“不”“也”“上”“今”等字則不刻意變形,而是保留其寬扁的原型,豐富了字形的變化。其結(jié)字受蘇軾的影響,以欹側(cè)取勢,字形多向右上傾斜。如“及”“夫”“況”“來”等字長筆盡展,畫雖盡而意無窮。其結(jié)體中宮收緊,內(nèi)緊外松,撇捺開張,如搖雙櫓。唐人創(chuàng)九宮說,所謂“中宮”,即為字心。更確切地說,任何一字,不管它的疏密斜正,必有其精神挽結(jié)的地方,講字的長短虛實發(fā)布停勻于中宮旁的八宮,使其頭目手足安置得所。如“將”“峰”“來”等字所有筆畫都是氣抱或者形接于圓心,使中宮收斂處更顯得雄強茂美,表現(xiàn)出骨力道勁的氣魄。此碑最大的特點是醒目的長筆,筆前搖曳而來,筆后瀟灑而去,似欲不還,如“來”“入”“達(dá)”“什”等字突出主筆、縱橫恣肆、四緣發(fā)散、縱伸橫逸、氣魄宏大、展左舒右,張弛筆勢而能依舊用筆圓正,線條清勁委婉而筋脈舒展,其韻味十足而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種結(jié)字的方法突破了唐以來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驚俗的“輻射體”。長筆寫法多參以篆意,先向左回入中肚取勢,以澀筆逆行作一波三折運動,以老取妍,道勁兩全,但貴在自然,做作便俗。
另外,其結(jié)字主次分明,
《藝概》論道:“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鋒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主筆有差而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黃書于主次處理堪稱老手,如“豈”“中”等字其主筆突出精彩,又如“主”獨厚底橫,用筆動作幅度大而形全神完,上兩橫為余筆,較通常更短,上留下放,意在陪襯烘托。此碑不僅每個字外形各異,別具匠心,當(dāng)它們組合在一起又是左顧右盼,俯仰生情。其字與字之間以相應(yīng)的歪斜之形作配合,如“今”字左低右高向左下傾斜,而“入”字則左高右低向右下傾斜與“今”自成互盼之勢,產(chǎn)生出一種特殊的視覺審美,似那亂石鋪街,寓亂于整。
三、章法
黃庭堅在章法上的處理富有創(chuàng)造性,經(jīng)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jié)奏變化強烈,具有特殊的魅力。黃庭堅《幽蘭賦》全篇12通。章法因字法自然生成,疏可走馬,密不透風(fēng),行距稍寬,字與字之間緊密相連,甚至互相穿插,在整體章法上渾然一體。其章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他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jié)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fēng)的開拓者。如“夢”字上半部插入“入”字底部;“日”字上部插入“夫”字下部境內(nèi):“都”字撇筆斜插到“取”字右下部;“坡”字捺筆插到“來”字左上部。再如“為”和“華”“坡”和“荒”“時”和“占”“歲”等緊密相連的字組成了字組,域兩字一組,或三字一組,使章法中出現(xiàn)了變化。這種處理,不但使行氣更為貫通,也增加了疏密的對比,呈現(xiàn)爽朗自然的氣象,于不用意處見其匠心獨運,具有特殊的魅力。
由此可見,此作節(jié)奏感強,在跌宕的氣勢和強烈的節(jié)奏中,線條的輕重緩急以及疏密的處理得瀟灑多姿。點畫形態(tài)上更顯神奇,畫長點短,遍觀全篇,其結(jié)構(gòu)或長或短、或左或右、或開或合、或疏或密、或頓挫起伏、或靜若微波,使作品的整體章法處理得輕松隨意,而又具有理性,讓人嘆服!
總之,筆者認(rèn)為《幽蘭賦》作品是黃庭堅發(fā)展與成熟時期最具代表的大字碑刻作品之一,是山谷老人成功走向書法風(fēng)格史和創(chuàng)作史的重要作品之一。而正因為此,他才因其個性鮮明的筆法,奇崛勁險的結(jié)字,富有創(chuàng)造的章法,行成了其長槍大戟、綿勁遲澀、追求意境的書風(fēng)。并以高格的學(xué)養(yǎng)、剛正的品格、高雅的詩文、獨特的書法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宋代書法尚意的開拓者。
拓展閱讀: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yuǎn)遜于秦氏。
生平
黃庭堅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江西修水縣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詩人,書法家,詞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后來新黨執(zhí)政,屢遭貶,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貶所。
【淺析黃庭堅《幽蘭賦》的藝術(shù)價值】相關(guān)文章:
黃庭堅墨竹賦碑08-22
韓愈《師說》的藝術(shù)價值10-03
幽蘭·流水·夢·離騷詩歌08-24
蘇軾黃庭堅08-26
宋代黃庭堅05-28
黃庭堅題跋08-21
黃庭堅清明07-27
黃庭堅生平08-16
牧童黃庭堅09-20
黃庭堅墓06-08